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193)
2023(19405)
2022(16328)
2021(15091)
2020(12795)
2019(29404)
2018(28821)
2017(55202)
2016(29466)
2015(32749)
2014(32253)
2013(31684)
2012(29329)
2011(26295)
2010(26948)
2009(25075)
2008(23741)
2007(20938)
2006(18665)
2005(16906)
作者
(84964)
(70430)
(70015)
(66444)
(44801)
(33781)
(31894)
(27404)
(26932)
(25113)
(23997)
(23664)
(22466)
(22203)
(21769)
(21684)
(20792)
(20628)
(20415)
(20211)
(17465)
(17423)
(17293)
(16169)
(16013)
(15817)
(15610)
(15452)
(14131)
(13806)
学科
(123532)
经济(123400)
(83090)
管理(82614)
(67152)
企业(67152)
方法(53221)
数学(47368)
数学方法(46624)
中国(40098)
(33939)
(32759)
(30200)
金融(30199)
(29255)
银行(29205)
地方(29171)
(28211)
业经(27154)
(25564)
(23597)
贸易(23573)
(22904)
农业(22889)
(22427)
(20646)
财务(20571)
财务管理(20531)
企业财务(19610)
理论(18940)
机构
学院(411596)
大学(410842)
(171683)
经济(168239)
管理(158336)
研究(140717)
理学(136173)
理学院(134668)
管理学(132002)
管理学院(131257)
中国(112314)
(87165)
科学(84791)
(81305)
(70722)
(70308)
中心(65975)
研究所(63995)
财经(63980)
业大(61667)
(61316)
(58120)
北京(55356)
农业(55058)
经济学(52521)
(52431)
师范(51773)
(50879)
(49450)
财经大学(47638)
基金
项目(274963)
科学(216583)
基金(200139)
研究(197360)
(176554)
国家(174853)
科学基金(149561)
社会(125955)
社会科(119693)
社会科学(119657)
(107708)
基金项目(104970)
自然(97672)
自然科(95508)
自然科学(95482)
自然科学基金(93757)
教育(91548)
(91082)
资助(82949)
编号(78937)
成果(63495)
重点(62417)
(62155)
(60352)
(57969)
课题(54990)
创新(54113)
科研(53102)
国家社会(52505)
教育部(51836)
期刊
(187172)
经济(187172)
研究(121805)
中国(84391)
学报(65741)
(64028)
(62419)
管理(60902)
科学(59921)
(51111)
金融(51111)
大学(50592)
学学(47769)
教育(44037)
农业(42978)
技术(37326)
财经(31534)
业经(31168)
经济研究(31047)
(27107)
问题(24761)
(23391)
(21030)
统计(21013)
技术经济(20334)
(19370)
国际(19339)
理论(19178)
商业(19092)
科技(18961)
共检索到6262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周德才  贾青  康柳婷  柳媛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一带一路"国家金融发展程度成为我国对其直接投资的重要影响因素,但相关研究甚少。选择13个"一带一路"国家20062015年面板数据,使用动态面板门限(DPT)模型,在考虑了GDP、政府公信力等7个控制变量的影响后,实证检验"一带一路"国家金融发展程度对我国对其直接投资是否存在门限效应。结果表明存在积极的门限效应,"一带一路"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因素也显著影响着我国对其直接投资,由此构建"一带一路"国家金融发展程度评价指标作为投资指南。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黄亮雄  钱馨蓓  
共建"一带一路"是中国深化区域合作,推动全球和平发展的重要战略。对外直接投资是中国影响世界,对世界做出贡献的重要手段。文章采用"一带一路"沿线55个国家2003~2013年的面板数据,构建面板VAR模型,验证中国向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与沿线国家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结果表明,中国向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在统计上显著提高了沿线国家的人均实际GDP,该影响效应能持续7年左右,并在2~3年后达到峰值。自2003年以来,在控制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中国向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合共促进沿线国家人均实际GDP增长仅约为2%,对沿线国家的经济增长贡献率不足8%,中国的推动作用有待加强。同时,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越好,...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赵军  王晓辰  
本文为探究中国OFDI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碳排放的影响效应,纳入金融发展的不同维度,通过门槛模型探究其在中国OFDI影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碳排放过程中的门槛效应。本文在理论机制分析的基础上,利用2003~2019年"一带一路"沿线34个国家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整体上,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促进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碳排放。从影响效应来看,结构效应促进了碳排放规模的增加,而规模效应和技术效应均不显著;(2)异质性分析表明发达国家和OECD国家FDI对碳排放的促进作用更小; 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后FDI对碳排放的促进作用更大;(3)门槛效应表明:金融发展规模和金融发展结构对FDI的碳排放效应分别存在单一门槛和双重门槛。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肖平平  侯佳敏  
现有研究汇率变化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普遍忽略了中国在第三国投资的变化。本文从空间角度出发,建立空间计量模型,利用2003-2016年中国在42个"一带一路"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面板数据估计汇率变化,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以及第三国效应的具体表现,实证发现:(1)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对外直接投资第三国效应普遍表现为"互补效应"。(2)人民币升值或东道国货币贬值会促进中国对东道国对外直接投资。(3)传统研究方法未考虑第三国效应探讨汇率变动对OFDI影响,计量结果存在正偏误。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金叶  沈晓敏  
境外园区日益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载体,其对扩大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推动参与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利用2003-2017年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参与建设的82个园区的数据,采用系统GMM方法研究境外园区建设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表明:境外园区建设能显著促进中国对东道国的直接投资;分类型来看,加工制造型园区与资源利用型园区促进中国投资的作用最为明显,其次为多元综合型园区,商贸物流型园区促进作用最弱;分区域来看,中国在东南亚与南亚参与建设的园区能显著扩大中国投资,但欧洲与非洲的境外园区建设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暂时存在负向影响,中亚与西亚地区园区建设的投资促进效应尚不明显。以上研究结论可为中国境外园区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创新中国在对外开放新阶段参与国际合作模式提供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杨志明  
本文利用世界银行2000—2018年111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数据,运用面板数据模型讨论金融发展对其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金融发展显著地促进了对外直接投资;并且金融发展的积极影响存在收入差异性,即"一带一路"沿线高收入国家和地区的金融发展对其对外直接投资促进作用显著,而低收入国家和地区的促进作用有限,甚至不显著。此外,研究还表明,金融发展对其对外直接投资的促进作用与贸易开放程度有关,即贸易开放程度越高,金融发展对其对外直接投资促进作用越大。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徐俊  李金叶  
提升贸易效率是我国高水平建设"一带一路"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内在动力。利用随机前沿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测算和分析2000—2017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69个国家的贸易效率特征和门槛效应,研究表明,经济规模、人均收入、外贸依存度、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和拥有共同边界显著促进双边贸易合作,而地理距离阻碍贸易往来,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贸易畅通"取得阶段性成果。从区域来看,我国在亚洲大洋洲地区和南亚地区的贸易效率较高,东欧和中亚地区贸易效率偏低。从东道国发展程度来看,在发达经济体贸易效率值最高,发展中经济体贸易效率增速最快,转型经济体不断缩小与发展中经济体间贸易效率差距。文化距离对我国与不同发展程度经济体贸易效率影响差异明显,发展中经济体门槛值最小,发达经济体次之,转型经济体门槛值最大。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刘志东  高洪玮  
本文利用2007—2015年"一带一路"沿线55个国家的金融生态数据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数据,采用邻接矩阵、地理距离矩阵和贸易矩阵三种空间权重矩阵设定的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了东道国金融发展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以及东道国周边国家金融发展对我国对东道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空间溢出效应,并分析了不同维度的金融发展在国家和地区间的异质性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对东道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不仅受到东道国金融生态状况的影响,还与周边国家金融生态的空间溢出效应有关。此外,东道国及其周边国家金融发展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会因东道国经济发展水平和金融开放程度的差异而呈现异质性,具体表现在金融生态内部的不同维度、不同国家,以及不同地区。本文首次从金融生态视角出发,分析了东道国金融发展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并在充分考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缘关系和贸易联系的基础上,引入东道国周边国家金融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更加全面地分析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金融发展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现实意义。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范硕  何彬  
本文以2003-2015年"一带一路"沿线49个国家为研究样本,并分为整体样本及地区样本,应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检验我国对沿线国家的投资模式。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对沿线国家投资具有显著的"第三国效应",并且混合垂直型投资是我国对沿线国家投资的主导模式。该种投资模式意味着中国对沿线国家投资的主要目的是在沿线不同国家之间建立复合式的跨国生产供应链,从而使得对不同国家间的投资形成互补,降低成本,增加产业竞争力。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方慧   赵胜立  
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金融开放与直接投资,既是“一带一路”建设中资金融通的重要体现,也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现实需要。十年来,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金融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呈现出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投资行业较为广泛、投资区域相对集中等特征。金融开放通过拓展国内资本市场的广度和深度,提升金融机构运行效率,推动资本在国内外市场合理配置,促进企业提高对外直接投资竞争力。面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金融开放水平普遍较低、中国投资项目融资难度较大等现实制约,要扩大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金融开放,重点服务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加强金融合作,守住风险底线,努力提高人民币国际化水平;优化倒逼机制,提升金融服务质量,精准破解中国企业“走出去”困境;加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的规范与引导,帮助企业借力金融开放提升投资质量和效率,推动金融开放与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融合发展与相互促进。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荣珍  魏倩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交流得到进一步深化,双向投资与贸易规模不断提升,经贸合作领域日益拓宽。与此同时,中国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发展势头迅猛,成为即亚洲地区外又一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集聚区域,但机遇与挑战并存。我国在迎来对外投资良好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东道国的投资风险。基于此,本文在分析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特点的基础上,运用SWOT分析法考察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优劣势、机会与威胁,进而为我国企业更有效的"走出去",开展并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崔岩  于津平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强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对沿线各国经贸关系发展具有积极意义,认为"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质量的提高将有助于增进中国企业的直接投资,提高中国与沿线各国的产能合作水平。然而,学术界对此观点的论证和检验仍然不足。本文采用2006-2014年的统计数据,实证研究"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质量与其利用中国直接投资的关系。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质量的改善可以促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促进效应随东道国基础设施质量和人均收入水平的变化而变化。基础设施越薄弱、人均收入越低的国家,基础设施质量改善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促进作用越大。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崔岩  于津平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强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对沿线各国经贸关系发展具有积极意义,认为"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质量的提高将有助于增进中国企业的直接投资,提高中国与沿线各国的产能合作水平。然而,学术界对此观点的论证和检验仍然不足。本文采用2006-2014年的统计数据,实证研究"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质量与其利用中国直接投资的关系。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质量的改善可以促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促进效应随东道国基础设施质量和人均收入水平的变化而变化。基础设施越薄弱、人均收入越低的国家,基础设施质量改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敏  刘清杰  刘倩  
文章根据"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在1996-2015年间的数据,采用动态门槛面板模型检验政治稳定对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影响,结果发现:其一,总体来看,政治稳定对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二,政治稳定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非线性关系,存在不同经济区间下政治稳定差异化的经济影响;其三,政治稳定的经济效应具有三个门槛值,人均GDP低于2 807美元为第一和第二门槛区间,其政治稳定促进经济增长效应不明显;高于2 807美元的第三和第四门槛区间国家,政治稳定性显著地刺激经济增长,越来越多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入到此门槛,说明政治稳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增长的刺激效应正在日益显著。可见,"一带一路"推进下的国际合作至关重要,利用双边或多边合作促进经济增长,进一步释放政治稳定对经济的刺激作用。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悦  
2019年4月,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与会各国政府与我国地方和企业等达成了一系列合作共识和务实成果。"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年来围绕"五通"合作格局已经取得了许多丰硕成果,中国与沿线国家的沟通交往更加密切,贸易往来更加通畅,重点基础设施合作项目稳步推进,多边互信合作开展初见成效。经济合作方面,贸易和对外投资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内容,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度推进,我国作为该倡议的发起者和推动者,迫切需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往来和对外投资情况做出评估、总结和思考。因此,文章分析总结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双边贸易和对外投资情况,并提出相应的经济合作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