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92)
- 2023(10298)
- 2022(8717)
- 2021(8353)
- 2020(6922)
- 2019(15888)
- 2018(15369)
- 2017(28391)
- 2016(15089)
- 2015(17483)
- 2014(16455)
- 2013(16022)
- 2012(15013)
- 2011(13872)
- 2010(14220)
- 2009(13168)
- 2008(13154)
- 2007(11595)
- 2006(10239)
- 2005(9414)
- 学科
- 济(64043)
- 经济(63969)
- 业(39057)
- 管理(39015)
- 企(32217)
- 企业(32217)
- 方法(25650)
- 贸(23465)
- 贸易(23450)
- 易(22834)
- 中国(22193)
- 数学(21524)
- 数学方法(21312)
- 农(16024)
- 技术(14433)
- 业经(13322)
- 制(12651)
- 财(12384)
- 地方(11802)
- 理论(11621)
- 关系(11535)
- 银(11535)
- 银行(11508)
- 融(11414)
- 金融(11414)
- 行(11249)
- 学(11151)
- 出(10648)
- 技术管理(10139)
- 农业(9920)
- 机构
- 大学(213636)
- 学院(210468)
- 济(101053)
- 经济(99489)
- 研究(83119)
- 管理(76010)
- 理学(64459)
- 理学院(63686)
- 中国(63167)
- 管理学(62797)
- 管理学院(62374)
- 京(46309)
- 科学(44408)
- 财(43096)
- 所(41512)
- 研究所(37540)
- 中心(35667)
- 财经(34165)
- 经济学(33039)
- 经(31402)
- 江(30778)
- 农(30720)
- 北京(30346)
- 院(30160)
- 经济学院(29721)
- 范(28950)
- 师范(28717)
- 业大(25829)
- 财经大学(25425)
- 州(24133)
- 基金
- 项目(136157)
- 科学(108295)
- 研究(104163)
- 基金(100150)
- 家(88102)
- 国家(87061)
- 科学基金(73296)
- 社会(68503)
- 社会科(65107)
- 社会科学(65090)
- 基金项目(50849)
- 省(49837)
- 教育(48584)
- 自然(43486)
- 划(42844)
- 自然科(42602)
- 自然科学(42588)
- 自然科学基金(41885)
- 资助(41342)
- 编号(40278)
- 成果(34449)
- 部(32165)
- 重点(31714)
- 创(31229)
- 发(30524)
- 国家社会(30094)
- 课题(29597)
- 创新(29422)
- 中国(28982)
- 教育部(28223)
共检索到3399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路丽 胡书金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中国外贸关系日益密切,近年来其进口需求结构进行了一定调整,对中国目前外贸竞争新优势的培育具有一定指导意义。通过对"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进口需求结构变动的考察,发现其进口需求从大到小分别为:资本、资源、技术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出口结构变化与此并不完全一致,应在保持对"一带一路"国家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份额的同时,通过技术创新扩大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比重,培育其成为未来外贸竞争新优势,进一步推进劳动密集型产业过剩产能转移,并深化与资源出口国家之间的能源合作。
[期刊] 求索
[作者]
杨承佳 何继业
基于HS编码的22个商品大类数据,分析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合作的竞争性与互补性,并预测了中国与这些国家贸易合作的前景。研究发现: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既有竞争性又有互补性;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边贸易整体上联系紧密并呈现产业内贸易与产业间贸易并存的特征,但与独联体地区、中东欧地区双边贸易联系较为松散;中国优势商品以工业制成品为主,沿线国家拥有农产品、矿产品及能源优势。同时,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贸易具有较强合作前景,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中国的出口贸易合作趋势减弱。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苗永洁 潘伟光 刘涛 洪丽丽 彭杨贺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和推进为中国林产品贸易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本文基于UN Comtrade数据和SITC商品分类,分析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林产品贸易总体概况及各地区贸易现状,并通过计算RCA和TCI指数,分析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林产品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结果表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林产品贸易方面发展迅速,近年来中国逐渐处于贸易顺差地位;竞争性越来越明显,同时存在互补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林产品贸易方面总体缺乏国际竞争力。建议中国在林产品贸易中要加强优势产业的竞争力培育,利用互补性加强国际投资合作,推动林业企业跨国发展以及林产业国际化水平。
关键词:
一带一路 林产品贸易 竞争性 互补性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袁若梓 李永海
2018年发布的《阿斯塔纳"一带一路"税收合作倡议》提出,要建立强有力的"一带一路"国家税收合作机制,实施增长友好型税收政策,推动全球税收体系向更加公平、透明和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历史经验表明,各国间税收制度的差异和税收负担的不均衡是引发国际重复征税和导致税收争议产生的重要原因,从长期发展视角来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税收制度的协调应成为增强国际税收合作、减少税收争议和促进国际贸易发展的"润滑剂",各国应顺应国际税改趋势,完善国内税制结构,发挥税收制度的正向外溢效应,减少国家间税收争端。因此,系统梳理了"一带一路"沿线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税收制度,进一步比较了各国税种数量和税制结构的异同,从而得到对我国当前税制改革的启示和借鉴价值,也为"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税制结构的趋同和税收争议的协调提供政策基础。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张原 刘丽
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劳动力规模和就业状况差异显著,劳动力资源大国的老龄化趋势明显,农村和农业劳动力转移空间也持续缩小;由于各国工业化进程不同,劳动力产业结构存在明显差别;各国劳动力受教育程度、质量和技能水平呈现明显的层次性,工资和社会保障水平随着各国人力资本增长而提升;由于劳动力市场制度和风险管控能力存在差异,不同国家的劳动力市场风险不一,但国际贸易增长、对外投资扩张和人口跨国流动也为劳动力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因此,国家和区域间劳动力流动将有助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均衡发展。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在总量和结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艳华 傅泽强 邬娜 谢园园 周楷
在世界环境产品贸易形势火热的背景下,"一带一路"倡议使得环保设备制造、污染防治工程的需求不断扩大,环境产品贸易成为建设绿色"一带一路"的重要切入点。在APEC环境产品清单的基础上,采用RCA、TC、IMR三种指标,并选取中国与新加坡、印度等7个环境产品贸易相对活跃的国家进行竞争力分析。结果发现,2017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额差异较大,但多数国家均表现为贸易逆差,且沿线国家的环境产品贸易竞争力水平差距较大,竞争力整体偏弱;我国环境产品的进出口贸易规模在沿线国家中遥遥领先,但仅在可再生能源设备领域形成一定的竞争优势,其他类型环境产品处于劣势,我国环境产品竞争力仍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论文提出重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环境产品需求、调整环境产品贸易结构、畅通环境产品的贸易渠道等建议,有助于支撑"一带一路"国家对环境产品的贸易需求。
关键词:
“一带一路”倡议 环境产品 贸易竞争力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姜超 兰宜生
"一带一路"创新共同体建设过程中存在较强的行政化特征,创新合作以直接技术转移等援助型方式展开,那么,区域内进口贸易能否充实"一带一路"建设实质内容、转变合作方式、提高创新研发整体水平?研究发现,区域内国家创新研发水平是非对称的,拥有先进技术的国家对提高区域整体创新研发水平作出了贡献,扩大进口的贸易政策是国家创新研发的正向激励,但需要提供完善的风险保障机制;进口中间品、最终品提高了进口国创新研发强度,进口最终品缩小了两国之间创新研发差距,这有利于提高区域内创新研发整体水平;进口贸易可以通过要素禀赋结构调整效应、技术溢出效应、质量提升效应影响创新研发,其中技术溢出效应是主要途径。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尚涛 殷正阳
本文分析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12个服务贸易部门的比较优势及其动态演进。研究结果显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水平较低,尤其是在知识产权、金融、保险等资本与知识密集型服务部门表现更为明显;一些在特定服务贸易部门显示出较高的比较优势与专业化分工指数,形成"一带一路"地区初步的服务分工与专业化格局。从时间累积变动幅度来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具有初始显著比较劣势的服务贸易部门比较优势上升较快;而具有较强比较优势的服务贸易部门表现较为稳定甚至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关键词:
“一带一路” 服务贸易 比较优势 演进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史瑞祯 桑百川
为检验中国是否因“素”制宜进行对外投资,文章从要素环境竞争力视角切入,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商务部《境外投资企业(机构)名录》等相关数据以及零膨胀负二项回归模型展开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OFDI)更倾向于选择劳动力成本更低以及与中国的制度距离更小的区位,同时,也会选择资源禀赋、资本存量及技术水平表现更好的国家或地区。进一步讨论发现,中国OFDI区位选择存在区域异质性和国别差异性,而且加入其他要素发现,资本成本与创新距离均会显著影响中国的OFDI。此外,劳动资本等有形要素的成本优势与制度距离之间存在“增强”效应,与创新距离之间存在“削弱”效应。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李潇 邓力平 王智烜
税收竞争是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重要影响因素。在"一带一路"税收研究从宏观布局"大写意"到精雕细琢"工笔画"转变的过程中,有必要从空间视角研究税收竞争的影响。本文结合"一带一路"沿线43个国家2004~2015年的国别面板数据,基于资本边际有效税率测算,构建包含税收竞争与资本集聚的空间分析框架,实证分析了税收竞争对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资本边际有效税率显著阻碍中国直接投资的流入,但目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税收竞争的动力还不显著,主要原因是中国资本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集聚降低了区域税收竞争的可能性。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邹宗森 郭昌明 冯等田
本文考察了1996—2018年人民币双边实际汇率变动和空间溢出效应对中国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口的影响。研究发现:人民币双边实际汇率变动显著影响中国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口且存在门限效应,人民币升值能增加进口,贬值则抑制进口;实际汇率变动幅度低于门限值时对进口的影响明显超过高于门限值时产生的影响;中国自沿线国家进口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且表现出集聚性,在选择邻接矩阵、地理距离逆阵和经济距离矩阵作为权重矩阵以及在模型中引入因变量时间滞后效应后结论依然稳健。中国在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时,应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的水平上基本稳定;同时应充分考虑空间溢出效应的影响,注重优化贸易结构和区域布局,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协同发展。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何小钢
自2000年中国政府明确提出"走出去"战略以来,中国企业走出海外实行OFDI的速度和规模都迅速扩大。中国OFDI在2000年后规模扩张趋势明显,如图1所示,2008年后更是呈现高速增长态势,近3年增速还有所加快。根据安永发布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展望2015》,2011年到2014年,在全球OFDI呈较大幅度下滑趋势的大背景下,中国OFDI
关键词:
一带一路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黄水灵 肖扬
增进消费者福利是一国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进口增长的福利评估和来源渠道的挖掘一直是经济学界研究的热点。本文基于2001—2019年中国HS6位数农产品进口数据,通过构建经质量变化的精确和价格指数,考察中国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进口增长中,种类增加和质量提高对增进消费者福利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忽略种类、数量和质量的变化会引致价格指数向上偏误,数量变动、种类增加和质量提高,使消费者获得的福利分别为2019年农业GDP的0.096 8%、0.113 2%和6.886 7%。质量提高带来的贸易福利最大,种类增长导致的贸易福利次之,数量变化促进的贸易福利较少。因此,扩大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进口中,不仅要实施种类多样化和进口市场多元化战略,更要促进农产品进口质量的提升,充分发挥农产品进口改善国内消费者福利的政策功能。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黄满盈 邓晓虹
本文基于国际收支平衡表(BOP)统计数据和《银行家》(The Banker)数据库,对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金融服务贸易的竞争力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到的结论主要有:(1)关于跨境交付的金融服务贸易,"一带一路"沿线的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缺乏竞争力,与英国、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中国金融服务贸易的竞争力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排名中游;东亚东南亚地区和南亚地区金融服务贸易的竞争力要强于其他地区,其中独联体国家金融服务贸易的竞争力最弱。(2)关于商业存在模式的金融服务贸易,宏观指标和微观指标都表明,中国的银行业不论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是与"一带一路"沿线的其他国家相比,都具备了较强的竞争力。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的结论,提出了提升中国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对策。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陈继勇 蒋艳萍 王保双
文章基于UN Comtrade数据库分别从产品域和市场域视角对2000~2016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竞争关系进行了测度。产品域层面的测算结果表明,中国的竞争优势主要表现在劳动密集型产品方面,但其贸易竞争力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中国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上的贸易竞争力不断增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贸易竞争性较低。市场域层面的测算结果表明,中国与"一带一路"主要沿线国家在全球市场的出口相似度高于美国市场,且出口相似度在美国和全球市场均不断提高。在此基础上,文章基于Porter的"钻石模型"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竞争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产品域视角下生产要素、需求条件、关联产业和企业战略对产品的竞争优势具有显著的异质性影响;市场域视角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要素禀赋和FDI与两国间的出口相似度负相关,而技术水平、市场规模和金融发展水平对其贸易竞争关系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