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242)
- 2023(16353)
- 2022(14200)
- 2021(13105)
- 2020(11106)
- 2019(25563)
- 2018(25014)
- 2017(48095)
- 2016(26236)
- 2015(29345)
- 2014(28782)
- 2013(28609)
- 2012(26263)
- 2011(23621)
- 2010(23666)
- 2009(21483)
- 2008(20966)
- 2007(18124)
- 2006(16071)
- 2005(14086)
- 学科
- 济(104405)
- 经济(104281)
- 管理(69937)
- 业(67888)
- 企(54828)
- 企业(54828)
- 方法(47855)
- 数学(41648)
- 数学方法(41127)
- 农(28998)
- 中国(27117)
- 学(25876)
- 财(25589)
- 贸(23016)
- 贸易(23005)
- 业经(22408)
- 易(22395)
- 地方(21908)
- 农业(19541)
- 制(16771)
- 理论(16757)
- 技术(15851)
- 环境(15745)
- 和(15648)
- 务(14667)
- 财务(14596)
- 财务管理(14560)
- 融(14323)
- 金融(14321)
- 银(14302)
- 机构
- 大学(373701)
- 学院(368561)
- 济(145975)
- 经济(143041)
- 管理(142232)
- 研究(130655)
- 理学(124146)
- 理学院(122633)
- 管理学(120209)
- 管理学院(119552)
- 中国(94277)
- 科学(85216)
- 京(80180)
- 农(71658)
- 所(67791)
- 财(64596)
- 研究所(62587)
- 业大(62051)
- 中心(57570)
- 农业(56801)
- 江(53905)
- 财经(52234)
- 北京(49942)
- 范(49444)
- 师范(48809)
- 经(47747)
- 院(47122)
- 经济学(44051)
- 州(42814)
- 经济学院(39994)
- 基金
- 项目(261248)
- 科学(203704)
- 基金(189975)
- 研究(182953)
- 家(170392)
- 国家(168800)
- 科学基金(142000)
- 社会(114953)
- 社会科(108911)
- 社会科学(108879)
- 省(101321)
- 基金项目(100987)
- 自然(95125)
- 自然科(92919)
- 自然科学(92886)
- 自然科学基金(91212)
- 划(86755)
- 教育(83559)
- 资助(78157)
- 编号(72328)
- 重点(59466)
- 成果(58291)
- 部(57046)
- 发(55560)
- 创(54073)
- 科研(50788)
- 创新(50552)
- 课题(50245)
- 计划(49846)
- 教育部(47965)
- 期刊
- 济(154357)
- 经济(154357)
- 研究(106254)
- 学报(70806)
- 中国(69841)
- 农(64600)
- 科学(61374)
- 大学(51993)
- 管理(51207)
- 学学(49032)
- 财(47603)
- 农业(44719)
- 教育(39438)
- 技术(29682)
- 融(27808)
- 金融(27808)
- 经济研究(25535)
- 财经(24923)
- 业经(24633)
- 业(24136)
- 经(21388)
- 问题(20619)
- 图书(19751)
- 版(19652)
- 科技(19348)
- 业大(19249)
- 贸(17571)
- 技术经济(17425)
- 理论(16687)
- 资源(16637)
共检索到5368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何江梦 魏凤
本文采用2000—2020年“一带一路”沿线37个国家粮食出口HS6位编码数据,从种类、数量和价格视角对各国粮食出口进行三元分解,并探究其出口增长动力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区域层面上,独联体、中东欧的扩展边际优势较大,数量边际均表现出下降趋势,价格边际贡献较大的则为东亚、东盟;国别层面上,印度、俄罗斯等粮食主要出口国的扩展边际都较高,产品种类扩增拉动出口增长的作用不断提升,数量边际的贡献开始下滑,除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等少数国家的价格边际始终较高之外,其余国家出口价格逐渐达到世界平均价格;从动态演变分析来看,各国出口种类差距先减小后增大,出口数量的差距则先增大再缩小,出口价格的差距也逐步缩小并缓慢接近世界平均价格;影响因素方面,粮食供给、贸易成本及贸易关系等因素成为影响出口增长三元边际的重要因素,且各区域存在差异。基于此,中国可充分利用沿线各国粮食出口增长边际优势,加强政府间的交流合作与信息互通,探索多元化贸易合作方式,拓宽粮食进口渠道。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杰 刘成 冯中朝
为研究中国农产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增长特征,探究贸易成本对农产品出口增长二元边际的影响,本研究以"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为样本,选取1997—2016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农产品HS-6位编码数据,运用H-K测度方法和核密度估计的估计方法进行研究,探索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农产品出口增长的源泉,进一步深入分析各项贸易成本对于农产品出口增长二元边际的作用。结果表明,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出口增长扩展边际和集约边际波动较大,扩展边际对农产品出口增长起主要推动作用;经济规模、地理面积、人口密度对农产品出口增长扩展边际和出口增长集约边际均有显著正影响;关税水平、贸易距离、各国进口所需文件数、贸易国建立仓库所需时间、汇率成本和外部冲击对农产品出口增长扩展边际具有显著负影响,关税水平、各国进口所需文件数、贸易国建立仓库所需时间、汇率成本和外部冲击对农产品出口增长集约边际具有显著负影响。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项松林
以产品多样化和国别多元化为基础,借鉴双重差分模型思路,本文对中国和沿线国家521 915个二元边际数据进行了经验分析,探讨"一带一路"倡议的出口增长效应,得出以下结论:一是客观价值性,"一带一路"倡议的确促进了沿线国家出口增长的集约边际和扩展边际;二是差异性,"一带一路"倡议更有利于沿线国家出口增长的集约边际而非扩展边际;三是非对称性,"一带一路"倡议似乎更有利于"海上丝路"国家贸易增长的扩展边际,对"陆上丝路"国家出口增长的集约边际更有利;四是扩围建设的合理性,增加西欧和美洲等国家后,"一带一路"倡议能够明显促进所有国家出口增长。上述结论在控制经济规模、母国市场效应、实际汇率、结构转型、贸易成本、外部冲击、区域合作、语言沟通、地区和收入等级差异相关变量依然成立,且即便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限制控制组与对照组在总量和成本四个关键指标差异的配对样本中也较为稳健,说明"一带一路"建设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还有一些细节需要把握和处理。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黄佩佩 魏凤
本文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对1995—2016年“一带一路”沿线49个国家粮食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分析其时序演变及空间差异,并探究其驱动因素。研究发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增长,技术进步是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动力;沿线各地区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均实现增长,其中中亚地区增长最快,各国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差异;粮食单产水平、农业结构调整程度对沿线国家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促进作用,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发展对其有显著负向作用;各因素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最后,本文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未来粮食合作方向提出可行性建议,未来中国可加强与沿线国家农业科技合作,开展基础设施方面的合作,同时加强粮食交流与合作。
关键词: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全要素生产率 粮食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超 杨艳昭 封志明 贾琨 郎婷婷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世界重要粮食生产—消费区,开展该区域粮食安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聚焦粮食消费,剖析沿线国家1995—2017年粮食消费时空格局特征,揭示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1995—2017年,粮食消费数量逐渐增长,总量占世界比例介于55%~59%,人均消费量增至367 kg,为世界水平的95%。(2)1995—2017年,其他用粮和工业用粮高速增长,饲料和口粮快速增长,损耗和种子用粮缓慢增长,形成"口粮为主、饲料为辅"的消费结构,处于粮食消费初级阶段。(3)消费总量空间差异大而人均消费差异小,中东欧国家消费水平高,人口大国、岛屿小国、粮食生产条件欠佳国家消费水平较低。(4)各类用途粮食人均消费量空间差异不大,饲料总量空间差异最大且逐渐增大,近半数国家仍以口粮为主,约25%的国家完成了向相对均衡型转变的消费结构升级。(5)人口数量和消费水平累积贡献率约为43%和57%,中亚、东南亚、南亚多数国家受消费、人口共同影响,西亚及中东国家多受人口影响,中东欧内部差异大。口粮、饲料累积贡献量占比约为46%和34%,南亚、东南亚国家多受口粮影响,中蒙俄、中亚国家多受饲料影响,中东欧和中南半岛国家多为综合贡献型。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司增绰 周坤 邵军 张为付
文章基于CEPII BACI数据库提供的1999—2016年HS-92-6位数国际贸易数据,利用H-K三元边际框架考察了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造业出口增长模式及其影响因素。无论是从整体层面、区域层面还是从国别层面来看,产品数量扩张模式始终是考察期内推动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造业出口增长的主要路径。中国制造业出口增长价格边际的国别差异要显著高于其扩展边际与数量边际,并且国别层面下产品种类增加模式与产品价格增长模式的边际贡献主要发生在2008年以前。进口国的经济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可变贸易成本与固定贸易成本等是影响中国制造业出口增长模式的重要因素,其中,核心解释变量相对贸易优势指数与双边贸易综合互补性系数显著影响中国制造业出口增长模式,并且这种影响关系在各国间与各区域间具有显著的异质性。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制造业 出口增长模式 中国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彭冬冬 徐吟川
利用1997~2013年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测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增加值出口排污强度,以此表征增加值出口贸易的环境成本,并借助因素分解法和计量模型识别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增加值出口排污强度逐步下降,但是仍高于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比其他国家,中亚国家与独联体国家具有更高的增加值出口排污强度;相比服务业,制造业的增加值出口排污强度更高。从影响因素来看,直接排污强度的下降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增加值出口排污强度下降的主要原因;发展离岸外包特别是离岸服务外包、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人力资本以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有效地降低直接排污强度,进而削减增加值出口排污强度。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孙致陆 张德凤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世界重要粮食产区且粮食增产潜力巨大,基于全球农业生态区(GAEZ)模型的估算结果表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2018年为参照期的粮食增产潜力约为5.38亿~5.61亿t;“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也是世界小麦和稻米等粮食主要出口市场,近年来粮食产需呈现明显盈余状态,出口潜力很大。中国加强利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粮食市场与资源,有利于推动粮食进口来源多元化,降低国际粮食市场利用风险;有利于提升沿线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增加国际粮食市场总供给,降低中国粮食进口成本;有利于构建中国自己的全球粮食供应链渠道和国际粮食循环;有助于推动世界粮食安全治理向更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方向转变。中国今后应进一步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粮食贸易领域的互利共赢合作,推动区域内粮食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区域粮食贸易便利化机制建设,共同维护多边国际粮食贸易规则与秩序。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孙致陆 张德凤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世界重要粮食产区且粮食增产潜力巨大,基于全球农业生态区(GAEZ)模型的估算结果表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2018年为参照期的粮食增产潜力约为5.38亿~5.61亿t;"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也是世界小麦和稻米等粮食主要出口市场,近年来粮食产需呈现明显盈余状态,出口潜力很大。中国加强利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粮食市场与资源,有利于推动粮食进口来源多元化,降低国际粮食市场利用风险;有利于提升沿线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增加国际粮食市场总供给,降低中国粮食进口成本;有利于构建中国自己的全球粮食供应链渠道和国际粮食循环;有助于推动世界粮食安全治理向更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方向转变。中国今后应进一步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粮食贸易领域的互利共赢合作,推动区域内粮食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区域粮食贸易便利化机制建设,共同维护多边国际粮食贸易规则与秩序。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魏昀妍 樊秀峰
本文利用HS6分位商品贸易数据分析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商品出口贸易增长的三元边际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虽然"以量取胜"依然是拉动出口增长的主要模式,但是价格边际对贸易增长的促进作用也逐步显现;进一步划分7个区域的研究发现,数量边际带动贸易增长的作用在大部分区域都很显著;从影响因素来看,出口经验和经济制度的相关变量成为影响三元边际增长的重要因素;由于不同区域对三元边际影响的反应差异较大,政府可以根据各区域对三元边际的不同反应,出台一系列相关指导意见,引导企业有重点地对各区域实施出口,逐步改变出口增长模式。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魏昀妍 樊秀峰
本文利用HS6分位商品贸易数据分析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商品出口贸易增长的三元边际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虽然"以量取胜"依然是拉动出口增长的主要模式,但是价格边际对贸易增长的促进作用也逐步显现;进一步划分7个区域的研究发现,数量边际带动贸易增长的作用在大部分区域都很显著;从影响因素来看,出口经验和经济制度的相关变量成为影响三元边际增长的重要因素;由于不同区域对三元边际影响的反应差异较大,政府可以根据各区域对三元边际的不同反应,出台一系列相关指导意见,引导企业有重点地对各区域实施出口,逐步改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马佳羽 韩兆洲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贸易总量已经有所突破。与此同时,产品出口是否也变得更加稳定?本文采用高度细分且重复观测的出口纵向生存数据,使用Cox随机效应混合模型进行两种时期的对比研究,并在模型中考虑交互作用。研究发现:总体上,中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出口贸易更加稳定,各地区差距明显缩小,高技术产品出口稳定性显著提升,技术型产品与非技术型产品拉开了差距,出口产品结构有所优化;同时对于GDP或人均GDP较低国家的出口稳定性推动最明显,尤其体现在技术型产品上;出口贸易几乎不受汇率波动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远距离对出口的不利影响,且较大的初始贸易额所带来的优势对高技术产品出口稳定性的促进作用最明显;双边贸易联系的紧密性体现得更明显,而且双边贸易联系越紧密越有利于技术型产品出口。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洪铎 陈晓珊
基于CEPII-BACI-HS1992微观贸易数据库并运用修正的H-K分解方法,对1995年~2015年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出口二元边际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考察。结果表明:无论是从"一带一路"地区整体还是分产品、区域、国家来看,考察期内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出口增长均主要依靠集约边际的带动实现。产品层面,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出口扩展边际绝对水平基本处于高位且增幅非常有限;区域层面,除东南亚地区外,中国与其他子区域的出口扩展边际均存在一定的增长空间;国家层面,中国对"一带一路"地区绝大多数国家的出口二元边际呈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对半数国家的出口增长仍来自集约边际的带动。经济规模、固定贸易成本、可变贸易成本、多边阻力和生产率等是影响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出口二元边际的重要因素。我国应改变现行高度依赖集约边际带动的贸易发展模式,进一步提升扩展边际在出口增长中的贡献率,推动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出口贸易的持续、健康和高质量发展。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熊彬 胡振绅
在对传统引力模型修正的基础上,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增长的空间关联关系,识别出中国的经济位置及作用,并使用空间计量模型分组研究了相关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增长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其空间关联关系主要由第一板块产生,对沿线国家经济辐射效应明显;"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中国与沿线国家经济增长的空间关联等级度改善明显,紧密程度和联系效率尚有提升空间;高、低收入国家对空间关联因素的不同影响主要体现在贸易开放度和对外直接投资方面,提升各国间经济自由度、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优化产业结构等是促进各国经济增长空间关联的关键所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