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99)
2023(11728)
2022(9772)
2021(8925)
2020(7391)
2019(16977)
2018(16414)
2017(31711)
2016(16641)
2015(18524)
2014(18318)
2013(18527)
2012(17777)
2011(16121)
2010(17041)
2009(16430)
2008(15581)
2007(14388)
2006(13426)
2005(12771)
作者
(48667)
(40237)
(39896)
(37925)
(25497)
(19119)
(18309)
(15446)
(15182)
(14568)
(13751)
(13368)
(12988)
(12841)
(12581)
(12490)
(11828)
(11683)
(11587)
(11318)
(10295)
(9885)
(9804)
(9207)
(9204)
(9103)
(8906)
(8851)
(8061)
(7896)
学科
(78347)
经济(78268)
(47206)
管理(44360)
(36396)
企业(36396)
中国(32063)
(28398)
金融(28398)
(26646)
银行(26622)
(25920)
方法(25332)
地方(23663)
数学(22278)
(22222)
数学方法(22086)
(20711)
(18620)
业经(17599)
(15328)
贸易(15308)
农业(15135)
(14839)
(12666)
财务(12632)
财务管理(12606)
(12449)
地方经济(12209)
企业财务(12128)
机构
学院(240186)
大学(240011)
(108273)
经济(105964)
研究(89131)
管理(86800)
中国(75470)
理学(71865)
理学院(71033)
管理学(69991)
管理学院(69538)
(54803)
(52427)
科学(48556)
(45309)
财经(41587)
中心(41312)
研究所(40058)
(37943)
(37544)
(37213)
北京(34933)
经济学(33996)
(32147)
师范(31869)
(31676)
(31488)
财经大学(30794)
经济学院(30604)
业大(29772)
基金
项目(143174)
科学(112243)
研究(109969)
基金(102171)
(88291)
国家(87103)
科学基金(73194)
社会(70559)
社会科(67157)
社会科学(67137)
(55560)
基金项目(52576)
教育(49511)
(46678)
编号(45039)
自然(43220)
资助(42563)
自然科(42146)
自然科学(42130)
自然科学基金(41340)
成果(38750)
(37075)
重点(32743)
课题(32475)
(32127)
发展(30557)
(30044)
(29905)
国家社会(29206)
(29031)
期刊
(131535)
经济(131535)
研究(84632)
中国(56205)
(43348)
金融(43348)
(41176)
(36182)
管理(35771)
学报(32506)
科学(30674)
教育(28687)
大学(25599)
农业(23871)
学学(23742)
经济研究(21530)
财经(21196)
业经(20975)
技术(20898)
(18285)
问题(17608)
(16335)
国际(16088)
理论(12675)
(12646)
世界(12446)
技术经济(12263)
商业(11721)
现代(11488)
实践(11253)
共检索到4060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方齐云  张思滢  
本文选取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的直接投资存量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验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通信设施对我国OFDI的影响以及金融发展对这种影响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东道国及其周边国家通信设施水平的改善,可以有效促进我国在东道国的直接投资;东道国通信设施的发展有赖于其金融发展,金融发展水平越高的国家,其通信设施水平就越高。本文的研究结论说明,我国在"一带一路"地区投资时,应同时考虑东道国的通信设施与金融发展水平。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刘志东  高洪玮  
本文利用2007—2015年"一带一路"沿线55个国家的金融生态数据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数据,采用邻接矩阵、地理距离矩阵和贸易矩阵三种空间权重矩阵设定的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了东道国金融发展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以及东道国周边国家金融发展对我国对东道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空间溢出效应,并分析了不同维度的金融发展在国家和地区间的异质性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对东道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不仅受到东道国金融生态状况的影响,还与周边国家金融生态的空间溢出效应有关。此外,东道国及其周边国家金融发展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会因东道国经济发展水平和金融开放程度的差异而呈现异质性,具体表现在金融生态内部的不同维度、不同国家,以及不同地区。本文首次从金融生态视角出发,分析了东道国金融发展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并在充分考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缘关系和贸易联系的基础上,引入东道国周边国家金融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更加全面地分析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金融发展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现实意义。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杨志明  
本文利用世界银行2000—2018年111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数据,运用面板数据模型讨论金融发展对其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金融发展显著地促进了对外直接投资;并且金融发展的积极影响存在收入差异性,即"一带一路"沿线高收入国家和地区的金融发展对其对外直接投资促进作用显著,而低收入国家和地区的促进作用有限,甚至不显著。此外,研究还表明,金融发展对其对外直接投资的促进作用与贸易开放程度有关,即贸易开放程度越高,金融发展对其对外直接投资促进作用越大。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赵军  王晓辰  
本文为探究中国OFDI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碳排放的影响效应,纳入金融发展的不同维度,通过门槛模型探究其在中国OFDI影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碳排放过程中的门槛效应。本文在理论机制分析的基础上,利用2003~2019年"一带一路"沿线34个国家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整体上,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促进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碳排放。从影响效应来看,结构效应促进了碳排放规模的增加,而规模效应和技术效应均不显著;(2)异质性分析表明发达国家和OECD国家FDI对碳排放的促进作用更小; 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后FDI对碳排放的促进作用更大;(3)门槛效应表明:金融发展规模和金融发展结构对FDI的碳排放效应分别存在单一门槛和双重门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娟  雷辉  王云飞  刘钻石  
文章考察了1999—2013年期间"一带一路"沿线21个国家的公路、铁路、民航和水运基础设施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重点考察了中东欧国家层面的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效率。研究发现,民航基础设施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在"一带一路"21国层面显著为正;铁路基础设施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在中东欧国家层面显著为负;水运基础设施的经济增长效应在"一带一路"沿线21国和中东欧国家层面都不显著;考虑控制变量之后,公路基础设施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的显著水平有所下降,甚至变得不显著。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隋广军  黄亮雄  黄兴  
对外直接投资是中国影响世界、对世界做出贡献的重要手段,基础设施建设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领域。基于"一带一路"建设背景,采用2003年~2012年64个沿线国家的非平衡面板数据构建计量模型,分析中国向沿线国家直接投资、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与沿线国家人均实际GDP的关系。首先以主成分法构建基础设施评价指数来衡量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水平,发现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水平正不断完善,区域差异在缩小;再建立面板数据模型进行研究发现,中国向沿线国家直接投资增长1%,即能显著促进沿线国家人均实际GDP增长0.01%,中国投资对沿线国家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为12%;最后通过检验中介效应模型发现,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促进沿线国家经济增长的效应约有30%是通过完善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水平来实现的。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黄亮雄  钱馨蓓  隋广军  
基础设施建设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领域,也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内容。本文以中国影响世界的视角,采用2003-2013年64个沿线国家的非平衡面板数据,构建计量模型,分析中国向沿线国家直接投资对沿线国家基础设施水平的影响效应。本文首先定义了五维度的基础设施水平指数,衡量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状况,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水平逐渐完善,区域差异不断缩小。其后,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发现中国向沿线国家直接投资增长1%,约能显著促进沿线国家基础设施水平提高0.006%。在样本期的2003-2013年,中国投资对沿线国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隋广军  黄亮雄  黄兴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严佳佳  林毓鑫  何睿清  锜小芳  钟莉雯  
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对外直接投资国。相较于已有文献大多从供给方视角出发,文章创新性地从需求方——"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和地区对ODI的需求出发,结合引力模型和时变随机前沿模型研究东道国自身投资需求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研究表明:东盟、欧盟、金砖国家以及拥有自然资源的中东国家应该成为我国对外投资发展的优先方向和重点地区。据此,结合沿线各国和地区的经济发展规划提出我国对外投资区位选择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田泽  许东梅  
近年来,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效率总体处于中低水平,且各区域差异较大。相对而言,对西亚北非投资效率最高,中东欧和南亚次之,东南亚和中亚较低。同时,对多数国家的投资效率稳步提升,自然资源和交通通信等因素与投资效率高度相关。为提高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效率,应加强境外投资园区建设,推进东道国设施联通,构建丝路投资综合金融体系,深化能源和建筑业等领域的产能合作等。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胡冰  王晓芳  
文章通过构建东道国金融生态评价体系及随机前沿引力模型,考察了2007~2016年中国在"一带一路"区域的投资导向及效率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中国在该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OFDI)以资源导向型为主,市场导向显著于国际关系导向。而OFDI在该区域存在效率损失,东道国经济、政治及信用环境的改善使其面临更多的市场竞争,对OFDI效率的负向作用显著大于金融环境对OFDI效率的正向作用。结合脱钩指数的分析来看,当OFDI与该地区经济的关联程度越高,效率水平也就越高。而中国在资源丰富、市场购买力强,国际关系友好的国家中的OFDI效率更高。因此,在政治互信的基础上,加强与市场、资源等导向特征明显的国家开展经济合作,将有利于提升中国的OFDI效率。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周德才  贾青  康柳婷  柳媛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一带一路"国家金融发展程度成为我国对其直接投资的重要影响因素,但相关研究甚少。选择13个"一带一路"国家20062015年面板数据,使用动态面板门限(DPT)模型,在考虑了GDP、政府公信力等7个控制变量的影响后,实证检验"一带一路"国家金融发展程度对我国对其直接投资是否存在门限效应。结果表明存在积极的门限效应,"一带一路"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因素也显著影响着我国对其直接投资,由此构建"一带一路"国家金融发展程度评价指标作为投资指南。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方慧   赵胜立  
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金融开放与直接投资,既是“一带一路”建设中资金融通的重要体现,也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现实需要。十年来,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金融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呈现出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投资行业较为广泛、投资区域相对集中等特征。金融开放通过拓展国内资本市场的广度和深度,提升金融机构运行效率,推动资本在国内外市场合理配置,促进企业提高对外直接投资竞争力。面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金融开放水平普遍较低、中国投资项目融资难度较大等现实制约,要扩大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金融开放,重点服务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加强金融合作,守住风险底线,努力提高人民币国际化水平;优化倒逼机制,提升金融服务质量,精准破解中国企业“走出去”困境;加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的规范与引导,帮助企业借力金融开放提升投资质量和效率,推动金融开放与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融合发展与相互促进。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宗民  
分配不平衡以及贫困问题是世界各国政府在国家治理过程中迫切关注的一个核心问题。理论和实践都表明,普惠金融的发展是帮助贫困人口通过获得金融服务摆脱贫困、增加收入从而降低其生活脆弱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和途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发展普惠金融领域已经进行了很多尝试和探索,也形成了一些有代表性的符合本国国情的模式和经验。而"一带一路"倡议本身也为沿线发展中国家拓展普惠金融、促进国际经验交流提供了战略平台,为打造沿线国家共同繁荣发展的"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机遇。本文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普惠金融发展模式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总结,深入分析了这些发展模式的内在逻辑,以期为中国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未来普惠金融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程雪军  
在金融科技背景下,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创新发展与风险治理是重要难题。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创新发展主要体现为发展模式的创新。在金融科技的驱动下,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形成以电子商务平台、分期购物平台与网络借贷平台为主的发展模式,并推进了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但也衍生了众多的金融风险,包括市场无序化竞争风险、监管套利风险、"运动型"金融监管风险、金融消费者的算法歧视与数据安全风险。基于此,文章通过对"一带一路"北线国家(美国)以及南线国家(印度、肯尼亚)的互联网消费金融进行比较研究,深入剖析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模式、风险衍生与风险治理经验,从而提出促进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创新发展的全面风险治理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