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144)
2023(20298)
2022(16695)
2021(15206)
2020(12428)
2019(28117)
2018(27716)
2017(52317)
2016(28569)
2015(31732)
2014(31554)
2013(31194)
2012(28686)
2011(25970)
2010(25964)
2009(23668)
2008(22888)
2007(20268)
2006(18150)
2005(16370)
作者
(85591)
(71377)
(70728)
(66851)
(45246)
(34184)
(31887)
(27878)
(27289)
(25371)
(24284)
(24088)
(22839)
(22570)
(22014)
(21828)
(21249)
(21147)
(20405)
(20336)
(17926)
(17578)
(17280)
(16240)
(16058)
(15858)
(15830)
(15771)
(14335)
(14055)
学科
(119391)
经济(119265)
管理(80758)
(77627)
(62409)
企业(62409)
方法(46445)
数学(39591)
数学方法(39127)
中国(36167)
(34129)
业经(29503)
地方(28833)
(27414)
(27074)
农业(23234)
环境(21926)
(21348)
贸易(21330)
(20956)
(20631)
(19143)
银行(19065)
技术(18992)
(18832)
(18570)
金融(18569)
(18307)
理论(18151)
(17683)
机构
大学(405926)
学院(403119)
(159864)
经济(156454)
管理(155700)
研究(144631)
理学(134142)
理学院(132543)
管理学(130102)
管理学院(129380)
中国(106693)
科学(91978)
(88552)
(75336)
(74134)
(71972)
研究所(67822)
业大(65364)
中心(64517)
(60463)
农业(59112)
财经(56856)
北京(56191)
(55001)
师范(54354)
(52607)
(51751)
(48921)
经济学(47227)
(44091)
基金
项目(278807)
科学(217839)
基金(200993)
研究(199153)
(178636)
国家(176910)
科学基金(149855)
社会(125664)
社会科(119054)
社会科学(119021)
(109719)
基金项目(106324)
自然(98071)
自然科(95753)
自然科学(95724)
自然科学基金(93970)
(92803)
教育(90035)
资助(81330)
编号(79912)
成果(64550)
重点(63029)
(62918)
(59551)
(57974)
课题(55928)
创新(54123)
科研(53369)
国家社会(52035)
计划(51647)
期刊
(178994)
经济(178994)
研究(119544)
中国(84258)
学报(72496)
(69448)
科学(64240)
管理(58165)
大学(53820)
(53265)
学学(50449)
农业(47681)
教育(46881)
(36129)
金融(36129)
技术(33960)
业经(30449)
经济研究(28555)
财经(27039)
(25655)
问题(23347)
图书(23207)
(23199)
科技(21290)
(20263)
技术经济(19138)
业大(19089)
资源(18209)
理论(18062)
商业(17888)
共检索到6068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段丁允  冯宗宪  
本文运用熵值法和效率分析法测度了45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数字化发展水平和低碳绿色发展绩效水平,采取面板模型检验数字化发展水平对低碳绿色发展绩效的作用,使用中介效应模型分析了数字化发展水平对低碳绿色发展绩效的影响机制,并通过空间面板模型探究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字化发展水平和低碳绿色绩效水平整体较低,区域差异较大;数字化发展对低碳绿色发展绩效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和技术创新两种渠道提升了低碳绿色发展绩效;数字化发展对不同收入水平国家的低碳绿色发展绩效均具有正向作用,制度质量越好提升作用越明显;这一影响还呈现出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因此,中国政府应当持续推进数字丝绸之路和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沿线国家的数字领域合作,促进数字化和低碳绿色的共同发展。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高赢  
结合基于松弛测度的DDF与Luenberger指数分析法,实证探究"一带一路"沿线52国1995~2016年低碳绿色发展现状,并用面板回归分析影响该区域低碳绿色TFP增长的社会经济因素。研究结论:沿线国家低碳绿色发展效率水平整体偏低,且地区间差异比较大;沿线国家低碳绿色TFP年均降幅为-1.33%,技术规模的变化是抑制TFP增长的显著影响力,其余三项分解指标则为促进TFP增长的重要贡献力量;劳动力投入、城镇化发展及经济发展水平的平方项是促进沿线国家低碳绿色TFP增长的重要作用力,而经济发展、资本投入、外贸发展、能源消费、碳强度、产业结构等影响因素则会阻碍TFP增长,且沿线国家总体经济增长与低碳绿色TFP之间存在着显著的U型关系。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蓝庆新  黄婧涵  
作为一项复杂和系统的全球经济合作与社会发展理念,"一带一路"建设涵盖了诸多方面,其中绿色"一带一路"合作已经逐渐引起国际关注,成为发展共识。构建相关评价指标体系,客观、科学地评价"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绿色发展水平有助于形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绿色评价范式,从而对因地制宜地采取差别化策略推进"一带一路"绿色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选取经济总量、产业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资源禀赋、环境压力和环境响应指标,尝试构建绿色"一带一路"指标评价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一带一路"沿线42个国家的绿色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一带一路"沿线的东亚、东欧等国家绿色发展水平较高,而中南半岛、南亚、西亚北非和原独联体等国家的绿色发展水平较低,且存在严重的区域差异,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提高"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绿色发展水平。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洪伟  姜海洋  孙作人  
以现有研究为基础,结合“一带一路”倡议的主要内容建立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带有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对2010-2019年49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绿色发展效率以及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评价。随后将2018年效率作为结果变量,运用fsQCA方法得到了三条实现高质量绿色发展的路径。结果表明:(1)“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绿色发展效率整体较低,倡议的实施使得整体的绿色发展效率有所下降;(2)各国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现进步趋势,主要由技术进步贡献,而效率变化指数则呈现退步趋势;(3)不存在普遍适用的高质量绿色发展实现路径,因此各国绿色发展过程中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效率提升路径。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高赢  冯宗宪  
基于1996-2015年"一带一路"沿线32个国家的面板数据,运用US-SBM模型与ML指数对各国低碳发展效率进行测评。在此基础上采用面板回归方法分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整体低碳发展效率影响因素,得到以下结论:(1)"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低碳发展效率在考察期内整体偏低,纯技术效率是引致各国低碳发展效率差异的主因;(2)技术进步是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低碳发展技术效率增长的重要因素,规模效率则是一大阻力;(3)资本投入、能源消费、碳排放及产业结构等均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整体低碳发展效率表现出显著抑制力,而经济发展、技术投入、劳动力投入及对外开放则促进低碳发展效率的提升。据此,提出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低碳发展技术效率提升对策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陈孜  
"一带一路"是沿线国家通过区域合作实现普惠共赢的重要载体。当前,沿线国家面临着气候变化、环境、贫困等多方面挑战,同时也将在未来将成为全球经济增长和碳排放增长的重要贡献力量,具有实现低碳发展的重要需求。文章首先阐述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低碳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其次探讨了当前气候治理格局下低碳发展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国家实现低碳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方向;最后,本文结合当前实际和学界的研究成果探讨了"一带一路"倡议下的贸易开放、绿色投资、能源合作等方式将如何助力于沿线国家的低碳发展,并针对未来沿线国家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合作方式提出若干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胡必亮  潘庆中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综合发展水平测算、排序与评估报告》对"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包括中国)的经济发展、国家治理、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社会发展、营商环境、结构转型、国家规模8个方面的发展情况,通过选择23个具体指标和构建一个双层结构的评估模型,测算出了不同国家包括了以上内容的单项发展水平和总体发展水平(综合发展水平),并基于测算结果对这65个国家分别进行了分项和总体排序和进行了单项和综合分析与评估。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胡必亮  潘庆中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综合发展水平测算、排序与评估报告》对"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包括中国)的经济发展、国家治理、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社会发展、营商环境、结构转型、国家规模8个方面的发展情况,通过选择23个具体指标和构建一个双层结构的评估模型,测算出了不同国家包括了以上内容的单项发展水平和总体发展水平(综合发展水平),并基于测算结果对这65个国家分别进行了分项和总体排序和进行了单项和综合分析与评估。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张鹏飞  汤蕴懿  
数字技术推动的数字化服务在贸易领域的广泛渗透和应用,对全球经贸格局产生了深刻影响。本文在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字化服务水平进行评估的基础上,采用引力扩展模型对数字化服务水平对沿线国家出口所产生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并进一步根据国家收入水平的差异进行分类实证回归发现:高收入国家和中低收入国家之间数字鸿沟明显,贸易双方的数字化服务水平提升都有助于双方贸易出口额的增长,但是数字化服务水平对不同收入水平国家出口影响是不同的。此外,FTA和ICT进口都与数字化服务水平相互作用共同促进贸易发展。本文建议,"一带一路"沿线高收入国家应该注重数字关键应用技术的发展和数字监管规则的制定,沿线中低收入国家应该注重提升数字化基础设施普及率和数字联通性水平,以提升沿线国家数字化服务水平,促进其贸易快速发展。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石荣   唐艺婧   杨国涛  
数字化发展为各国深化智慧型农业合作、推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提高国家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供了新的机遇。本文基于2010—2021年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化发展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数字化发展显著提升了其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渠道检验结果表明,数字化发展主要通过扩大规模化生产及提高劳动力素质来提高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分析表明,与中国双边贸易密切程度高的国家,其数字化发展对农业的数字赋能效应更显著。调节效应分析表明,政府治理能力提高有助于强化数字化发展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赋能效果。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赵军  刘春艳  
实施绿色金融政策,是推动绿色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一带一路"沿线17个中国重点省域的2003—2016年面板数据对绿色金融政策是否推动了低碳发展进行考察。研究发现:基于断点回归设计表明绿色金融政策对"一带一路"沿线中国重点省域碳排放具有显著的减排效应,其局部平均处理效应为0.23吨/万元;绿色金融政策的碳减排效应在"一带"沿线重点省域更为显著;进一步的中介模型表明,环境技术进步和偏向性技术进步更有助于绿色金融政策减排效应的传导。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袁成  郭杰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周亚娟  
"一带一路"建设从无到有、由点及面深入推进,尤其是"一带一路"在文化和科技领域的发展,已然成为对接各国发展的黏合剂。通过点面结合,以科技、文化发展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案例透析方法,选取"一带一路"沿线10个合作紧密的国家,全面分析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科技和文化方面合作发展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同时依托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的理念和"五通"合作要求,提出推进科技、文化合作进而助推"一带一路"建设发展的意见建议。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协天紫光  薛飞  葛鹏飞  
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中国对沿线国家投资规模的迅猛增长,"中国污染转移论"也被大肆渲染。为了探寻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与"一带一路"地区绿色发展的关系,文章基于DDF-GML指数系统测算了沿线56个国家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位数回归模型和面板门限回归模型检验了中国OFDI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OFDI显著促进了沿线东道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但这种促进作用将随着东道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而逐渐减弱;同时,其他国家的整体投资则显著抑制了东道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中国OFDI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经济规模和人力资本的门槛效应。经济规模较大或人力资本充裕的国家,通过引进中国OFDI,将更有利于本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反之,则作用效果并不明显。这一研究不仅有助于树立中国负责任投资大国的形象,而且正面回应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投资动机的质疑,为绿色"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赵军  王晓辰  
本文为探究中国OFDI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碳排放的影响效应,纳入金融发展的不同维度,通过门槛模型探究其在中国OFDI影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碳排放过程中的门槛效应。本文在理论机制分析的基础上,利用2003~2019年"一带一路"沿线34个国家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整体上,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促进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碳排放。从影响效应来看,结构效应促进了碳排放规模的增加,而规模效应和技术效应均不显著;(2)异质性分析表明发达国家和OECD国家FDI对碳排放的促进作用更小; 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后FDI对碳排放的促进作用更大;(3)门槛效应表明:金融发展规模和金融发展结构对FDI的碳排放效应分别存在单一门槛和双重门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