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351)
- 2023(19460)
- 2022(16458)
- 2021(15010)
- 2020(12822)
- 2019(29202)
- 2018(28599)
- 2017(53134)
- 2016(29651)
- 2015(33082)
- 2014(33019)
- 2013(32140)
- 2012(29836)
- 2011(26922)
- 2010(27112)
- 2009(24759)
- 2008(24262)
- 2007(21617)
- 2006(19143)
- 2005(17158)
- 学科
- 济(130076)
- 经济(129926)
- 管理(77972)
- 业(73425)
- 企(59112)
- 企业(59112)
- 方法(54776)
- 数学(48467)
- 数学方法(47833)
- 中国(35921)
- 财(31874)
- 农(31536)
- 学(29946)
- 地方(27661)
- 业经(25200)
- 教育(22155)
- 贸(21951)
- 贸易(21940)
- 农业(21521)
- 易(21272)
- 制(20739)
- 理论(20278)
- 环境(18182)
- 务(17946)
- 财务(17895)
- 财务管理(17851)
- 融(17583)
- 金融(17579)
- 技术(17565)
- 和(17539)
- 机构
- 大学(424514)
- 学院(418319)
- 济(173383)
- 经济(169900)
- 管理(153107)
- 研究(151489)
- 理学(132627)
- 理学院(130958)
- 管理学(128293)
- 管理学院(127509)
- 中国(107118)
- 科学(94395)
- 京(90632)
- 所(78052)
- 财(77470)
- 农(75691)
- 研究所(71425)
- 中心(67638)
- 业大(65288)
- 江(63871)
- 财经(61961)
- 范(61395)
- 师范(60681)
- 农业(59880)
- 北京(57215)
- 经(56342)
- 经济学(54376)
- 院(54280)
- 师范大学(49582)
- 州(49528)
- 基金
- 项目(283767)
- 科学(223857)
- 基金(205803)
- 研究(202214)
- 家(183424)
- 国家(181678)
- 科学基金(153578)
- 社会(128750)
- 社会科(121904)
- 社会科学(121868)
- 省(111131)
- 基金项目(107641)
- 自然(100943)
- 自然科(98670)
- 自然科学(98636)
- 教育(98443)
- 自然科学基金(96877)
- 划(95959)
- 资助(84506)
- 编号(79975)
- 成果(66208)
- 重点(66207)
- 部(63627)
- 发(62326)
- 创(58919)
- 课题(58284)
- 科研(55337)
- 创新(55030)
- 教育部(54393)
- 国家社会(53571)
- 期刊
- 济(187356)
- 经济(187356)
- 研究(128492)
- 中国(86507)
- 学报(73860)
- 农(66770)
- 科学(64618)
- 教育(63686)
- 财(60597)
- 管理(56152)
- 大学(55542)
- 学学(51558)
- 农业(45183)
- 技术(38451)
- 融(33325)
- 金融(33325)
- 经济研究(31796)
- 财经(31040)
- 业经(27736)
- 经(26847)
- 业(24962)
- 问题(24282)
- 统计(21509)
- 版(20806)
- 技术经济(20754)
- 贸(20076)
- 策(19316)
- 科技(18759)
- 业大(18424)
- 世界(18407)
共检索到6271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苏丽锋 李俊杰
在"一带一路"重大发展战略背景下,基于经济增长的理论框架,运用沿线国家2002-2014年的面板数据构造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一带一路"区域内各国教育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并按照地域和收入水平对教育的影响效应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总体上沿线国家不同层次受教育水平劳动力对各国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且受到国内制造业结构的显著影响,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影响效应对于不同地区和收入水平的国家而言,差异非常明显,稳健性检验结果证明了上述结论的可靠性。本文结论对于制定我国教育改革、人才培养尤其是与沿线国家的教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付华英
随着"一带一路"区域经济共同发展重大倡议的提出,近年来,越来越多沿线国家积极参与到"一带一路"的区域合作投资建设当中。随着沿线国家FDI的不断增长,对我国经济增长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基于此,本文通过构建GVAR模型,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FDI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并得出相应结论。
关键词:
一带一路 FDI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马卫 曹小曙 李涛 高兴川
基于"一带一路"沿线66个国家2000—2015年的面板数据,构建开放度综合评价指标,并利用面板数据模型系统探讨了开放度对沿线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放度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年平均增长率为5.24%,总体上,开放度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增长有显著正向影响,但不存在倒U形影响。分时段来看,2000—2008年开放度对经济增长有显著促进作用,而2008年以后,开放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呈下降趋势。分区域来看,开放度对中东欧、独联体、南亚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较大,而对中亚、西亚-北非的正向影响较小。分不同经济水平国家来看,呈纺锤体形影响,即开放度对中高收入国家影响较大,而对高收入和中低及以下收入国家影响相对较小。
关键词:
开放度 经济增长 时空格局 “一带一路”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清杰 任德孝 刘倩
跨国经济具有高度的空间依赖和关联关系。基于新经济增长理论,在传统的FDI溢出效应模型中引入空间加权变量,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样本,探索FDI的空间溢出效应以及中国对外投资在其中的角色。研究表明:经济增长在空间上表现出联动特征;FDI对本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刺激作用;FDI对地理距离相近或经贸联系紧密的地区经济增长表现出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在影响程度上受到地理距离的影响更强烈,也强于本地溢出效应;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吸引的FDI中,来自中国的投资有利于本地区经济增长,而对于其他地区经济影响不显著,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尚未释放出显著的跨区溢出效应。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敏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府治理能力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由于各国发展阶段不同而表现出区间效应。研究采用"一带一路"沿线62个国家在2008-2017年的数据,构建门槛面板模型检验发现:一是治理能力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非线性关系,存在不同经济区间下治理能力差异化的经济影响;二是治理能力的经济效应具有两个门槛值,人均GDP低于2292美元为第一和第二门槛区间,治理能力不同程度抑制经济增长;高于2292美元为第三门槛区间,治理能力显著促进经济增长,越来越多的国家进入到此门槛,说明治理能力日益促进沿线国家经济增长。可见,"一带一路"推进下的政府治理能力提升至关重要,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更是推动国家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力量。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胡琰欣 屈小娥 李依颖
现有关于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如何影响经济发展的研究多集中在OFDI的纯经济增长效应,有关"一带一路"OFDI如何影响我国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文献极少。因此,本文从绿色经济增长视角切入"一带一路"国际直接投资的母国效应,首先从理论上厘清"一带一路"OFDI影响我国绿色经济增长的内在机理,并提出三个可能的传导途径。然后选取我国29个省级经济单元2004—2017年的面板数据,分别采用OLS、GMM和空间计量方法实证检验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OFDI对绿色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对传导途径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无论是否考虑内生性和空间相关性,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都显著促进了我国绿色经济增长;从作用机制看,"一带一路"OFDI仅能通过推动技术进步效率这一机制对绿色经济增长产生正向作用,而非通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实现;从区域和国别差异看,我国对"一带一路"亚洲国家投资产生的正向效应远高于欧洲国家,对发展中国家OFDI的绿色经济效应远高于发达国家;从传导途径看,"一带一路"OFDI主要通过改善劳动力错配、产业结构升级、增加研发投入对绿色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本文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以及我国绿色可持续发展转型提供了新的思路。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戴翔 王如雪
本文基于116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2010—2019年的样本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并在科学测算五通指数的基础上,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分析了这一促进效应的机制问题。结果表明:(1)“一带一路”倡议不仅能够促进沿线国家经济规模的增长,还有利于沿线国家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即实现了“量质齐升”;(2)从具体的作用机制看,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倡议促进沿线国家经济增长实现“量质齐升”的重要作用机制;(3)从不同维度的互联互通效果来看,贸易畅通和资金融通在“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的经济规模的促进效应中机制作用更加显著,设施联通和民心相通在“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的经济增长质量的促进效应中机制作用更加显著。本文的研究发现不仅为澄清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的“误解、质疑、担忧、抹黑”等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支撑和经验证据,而且对于进一步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也有重要政策含义。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熊彬 胡振绅
在对传统引力模型修正的基础上,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增长的空间关联关系,识别出中国的经济位置及作用,并使用空间计量模型分组研究了相关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增长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其空间关联关系主要由第一板块产生,对沿线国家经济辐射效应明显;"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中国与沿线国家经济增长的空间关联等级度改善明显,紧密程度和联系效率尚有提升空间;高、低收入国家对空间关联因素的不同影响主要体现在贸易开放度和对外直接投资方面,提升各国间经济自由度、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优化产业结构等是促进各国经济增长空间关联的关键所在。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曹翔 李慎婷
虽然"一带一路"倡议已经开展了8年,但关于"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经济增长的真实影响及其中国作用这一问题尚未得到科学的量化答案。文章基于2000~2018年133个国家的面板数据,首先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评估了"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其次就政策效应进行了异质性和时间动态分析,最后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双重视角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以及中国作用。结果表明:第一,"一带一路"倡议显著推动了沿线国家的经济增长,并且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中得到了印证;第二,该倡议对与中国临近的沿线国家、沿线发展中国家和陆上丝绸之路国家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较大,对与中国非临近的沿线国家、沿线发达国家和海上丝绸之路国家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较小;第三,该倡议对沿线国家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随时间逐渐增强;第四,该倡议通过促进沿线国家消费、基础设施建设和就业推动了沿线国家的经济增长,但未通过促进净出口投资而推动沿线国家的经济增长;第五,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中通过对沿线国家投资、净进口显著推动了其经济增长,但中国劳务支援对沿线国家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明显。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琦 黄永春
探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研发效率与经济增长关系中技术赶超、技术创新的支撑作用,基于“一带一路”沿线57个国家的面板数据构建三阶段五系统网络数据包络分析(network 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在测度研发效率的基础上对研发效率进行分解,进一步结合空间计量模型,分析在不同研发阶段中技术赶超和技术创新对国家经济增长的贡献度。结果发现:(1)从专利产出到新产品生产,“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全要素研发效率指数明显提高,主要依靠技术效率水平提高而非技术进步;(2)专利产出阶段研发效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3)研发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于研发技术效率,而研发技术效率中纯技术效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更大;(4)各要素在不同阶段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不同,申请专利有效数在第二阶段的贡献更大,新产品销售收入在第三阶段的贡献更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誉夫 谢建国
“一带一路”倡议已然历经十年征程,在推动全球共同发展方面取得了不菲的成效,本文基于2005—2021年跨国面板数据,构建了一个基于社会流动性指数的包容性增长指标,以探讨“一带一路”建设对沿线国家经济包容性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能够显著驱动沿线国家经济包容性增长,且这种影响具有长期效应;“一带一路”倡议的包容性增长效应在处于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内部治理水平较高、对华情感水平较高的参与国中更加突出;“一带一路”建设能够通过基建改善、贸易惠及、政策合作、文化包容、绿色共享五大机制来推动沿线国家经济的包容性增长。本文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建设已成为中国对包容性增长理念的重要实践,有效弥合了沿线国家的发展鸿沟并助力世界减贫,引领推动包容性全球化新时代的到来。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敏 刘清杰 刘倩
文章根据"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在1996-2015年间的数据,采用动态门槛面板模型检验政治稳定对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影响,结果发现:其一,总体来看,政治稳定对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二,政治稳定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非线性关系,存在不同经济区间下政治稳定差异化的经济影响;其三,政治稳定的经济效应具有三个门槛值,人均GDP低于2 807美元为第一和第二门槛区间,其政治稳定促进经济增长效应不明显;高于2 807美元的第三和第四门槛区间国家,政治稳定性显著地刺激经济增长,越来越多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入到此门槛,说明政治稳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增长的刺激效应正在日益显著。可见,"一带一路"推进下的国际合作至关重要,利用双边或多边合作促进经济增长,进一步释放政治稳定对经济的刺激作用。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项松林
以产品多样化和国别多元化为基础,借鉴双重差分模型思路,本文对中国和沿线国家521 915个二元边际数据进行了经验分析,探讨"一带一路"倡议的出口增长效应,得出以下结论:一是客观价值性,"一带一路"倡议的确促进了沿线国家出口增长的集约边际和扩展边际;二是差异性,"一带一路"倡议更有利于沿线国家出口增长的集约边际而非扩展边际;三是非对称性,"一带一路"倡议似乎更有利于"海上丝路"国家贸易增长的扩展边际,对"陆上丝路"国家出口增长的集约边际更有利;四是扩围建设的合理性,增加西欧和美洲等国家后,"一带一路"倡议能够明显促进所有国家出口增长。上述结论在控制经济规模、母国市场效应、实际汇率、结构转型、贸易成本、外部冲击、区域合作、语言沟通、地区和收入等级差异相关变量依然成立,且即便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限制控制组与对照组在总量和成本四个关键指标差异的配对样本中也较为稳健,说明"一带一路"建设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还有一些细节需要把握和处理。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叶阳平 马文聪 张光宇
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科技合作是当前政府和学术界高度关注的问题。在美国专利商标局(USTPO)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中国和29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专利和论文,分别对国家分布、时序分布、主要申请人(机构)和主要技术领域(方向)等现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科技合作总体上保持增长趋势,可分成起步期、快速增长期和稳定增长期三个阶段;2知识创新合作比技术创新合作更活跃,合作论文数量是合作专利的9倍以上;3合作区域呈现不均衡的特征,前五位国家的合作专利和论文数量分别占总数的82.1%和53.2%;4合作专利的申请人和合作论文中方机构的集中度均比较高,专利申请人以企业为主体;5合作...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志新 黄海蓉 林立
选取"一带一路"沿线61个国家2000~2017年的面板数据,分别构建贸易开放与碳排放、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静态和动态面板模型,将沿线国家按地域进行分组,并运用固定(随机)效应模型、系统GMM方法进行分组检验。结果表明:"一带一路"沿线区域符合"贸易有益论",贸易开放最终有助于减轻环境污染;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EKC曲线呈"N"型,即经济增长最终会污染环境;能源结构及工业化水平等因素会导致沿线国家碳排放加剧,不过,技术进步会有效减少碳排放。
关键词:
贸易开放 经济增长 碳排放 EKC曲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