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139)
2023(14559)
2022(12697)
2021(11682)
2020(9919)
2019(22917)
2018(22496)
2017(42416)
2016(22956)
2015(25584)
2014(25046)
2013(24705)
2012(22481)
2011(20226)
2010(19986)
2009(18226)
2008(17708)
2007(15099)
2006(13178)
2005(11290)
作者
(68317)
(56864)
(56269)
(53357)
(36077)
(27366)
(25465)
(22290)
(21635)
(19960)
(19335)
(19141)
(17985)
(17723)
(17430)
(17425)
(17312)
(16872)
(16150)
(16117)
(14423)
(13764)
(13633)
(12928)
(12774)
(12494)
(12487)
(12341)
(11390)
(11299)
学科
(90540)
经济(90433)
管理(62177)
(60370)
(49612)
企业(49612)
方法(41963)
数学(36539)
数学方法(36111)
(23964)
中国(23206)
(21237)
(21092)
业经(19591)
地方(18400)
(17567)
贸易(17559)
(17040)
农业(16192)
理论(14649)
技术(14419)
(14171)
环境(13998)
(13796)
(13004)
财务(12936)
财务管理(12915)
(12402)
(12262)
(12227)
机构
大学(325577)
学院(320851)
管理(127067)
(125921)
经济(123345)
理学(111446)
研究(111031)
理学院(110148)
管理学(108051)
管理学院(107496)
中国(78667)
科学(72385)
(69250)
(59890)
(56598)
业大(54452)
(54115)
研究所(52421)
中心(49134)
农业(47493)
(45144)
财经(44472)
北京(43211)
(42494)
师范(41960)
(40685)
(40287)
经济学(37271)
(36401)
师范大学(34324)
基金
项目(231774)
科学(180816)
基金(168354)
研究(162739)
(150513)
国家(149035)
科学基金(126236)
社会(102229)
社会科(96916)
社会科学(96886)
(90387)
基金项目(90018)
自然(84594)
自然科(82647)
自然科学(82620)
自然科学基金(81127)
(76943)
教育(74299)
资助(68652)
编号(64673)
重点(52209)
成果(51503)
(50049)
(49034)
(48349)
创新(45088)
科研(45011)
课题(44601)
计划(43884)
大学(42533)
期刊
(129993)
经济(129993)
研究(90642)
学报(60827)
中国(58545)
(53517)
科学(52541)
管理(44937)
大学(44779)
学学(42213)
(38795)
农业(37175)
教育(35045)
技术(25775)
(22800)
金融(22800)
经济研究(21693)
业经(21200)
财经(20727)
(19700)
(17676)
图书(17662)
科技(17590)
问题(17124)
业大(16636)
(16524)
技术经济(14957)
理论(14849)
资源(13999)
商业(13740)
共检索到4555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王晓芳  杨永健  
从贸易、金融和投资三个维度构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外开放程度的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对沿线国家的对外开放程度进行测度,采用系统聚类对沿线国家对外开放程度的等级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运用面板Tobit模型进一步探索影响沿线国家对外开放程度的潜在因素。结果表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外开放程度较高的主要分布在西亚、东南亚和中东欧地区,较低的主要分布在南亚和东南亚地区;较高和较低等级的国家分布随着时间推移发生一定程度变化;影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外开放程度有多个潜在因素,“一带一路”倡议有助于提升沿线国家的对外开放程度。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葛纯宝  于津平  
本文利用标准引力模型,采用对数-线性方程组法精确量化多边阻力,在评价2003—2018年沿线国家多边阻力变化情况的基础上,采用Shapley法研究其背后的成因。研究结果表明:沿线国家多边阻力呈明显下降趋势,在不同区域与分位点表现出较大差异,相较于中东欧、中亚和西亚北非,蒙俄和南亚多边阻力较高,东南亚降幅较大;沿线国家随着多边阻力分位点提高大体呈现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小国分布的转变;沿线国家多边阻力主要由第三国GDP和第三国间贸易所形成的转移效应所致,其次是贸易成本因素,其中贸易便利化贡献强于贸易自由化。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毓卿  
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是加强世界贸易往来、互联互通,推进经济合作的重要举措。本文构建了贸易便利化衡量的指标体系,选取22个沿线国家为样本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了其贸易便利化水平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各研究对象国贸易便利化水平存在较大差异,贸易便利化水平仍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与越南、菲律宾、泰国、印度尼西亚等东盟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的贸易便利化水平较高,但是与新加坡、以色列等发达国家相比,处于偏低水平,说明中国需要进一步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最后,进一步剖析了贸易便利化水平的影响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杨青  张翠珍  
本文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33个国家为样本,利用贸易引力模型,根据1998-2014年的数据,分析经济规模总量、空间距离、双边外交关系对贸易流量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中国与贸易伙伴国的经济规模总量均对进出口额有促进作用,而地理距离有阻碍作用。同时,贸易伙伴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对双边贸易的影响要大于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其对双边贸易流量的正向影响略大于距离的阻碍作用,支持了"设施联通"的必要性及其对"贸易联通"的推动作用。回归结果表明其对贸易流量的影响为负,不支持预期结论,本文分析了可能的原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冠宇  卢小兰  
基于扩展的空间投资引力模型,文章研究2007—2016年间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63个国家OFDI的空间效应、政治制度影响及其他主要影响因素,并测算OFDI潜力。结果表明:OFDI的空间效应来源于空间集聚、第三国市场规模直接效应和第三国不可测因素效应,OFDI表现为集聚垂直复合型投资。OFDI受东道国政治制度水平影响并不显著,但偏好于"制度接近"的国家。OFDI呈现出较强的贸易导向、基础设施偏好和一定的资源寻求特征。此外,采用更换权重矩阵和估计方法等两种方式对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证实了上述结论的稳健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丽  
文章以周边国家为主要研究对象,基于2001—2016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22个国家的双向直接投资数据,运用拓展引力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双向直接投资依存度较低;"一带一路"国家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占比较小,来源国有限;地理距离、东道国GDP、劳动市场效率和技术准备水平对中国向"一带一路"国家直接投资具有显著影响,其中距离为反向影响,其余变量为正向影响。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李晓钟  杜添豪  王舒予  
本文利用时变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和贸易非效率模型实证分析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贸易的影响因素,测算贸易效率与出口潜力。研究发现,经济发展水平、进口国人口数量、距离和是否为沿海国是影响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贸易的重要因素;较高的金融自由度、良好的基础设施质量、频繁的文化交流、签订的自由贸易协定会促进中国对沿线国家出口贸易。为此,本文探讨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进一步拓展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潜力提供有益思路。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熊彬  王梦娇  
加大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是推动国际产能合作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关键一环。鉴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异质性特征和空间关联,本文运用2005—2015年中国对沿线48个国家直接投资的数据,构建空间面板模型,实证检验中国在沿线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第三国效应和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证实了第三国效应的三种来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集聚效应、第三国市场潜力和第三国不可测因素的显著影响。此外,东道国市场规模、自然资源、基础设施、劳动力成本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显著,但这些因素对不同收入水平国家的影响有所差异,劳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俊龙  谢新然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国际产能合作是中国调整对外开放格局的战略举措,其“宏观价值”以企业“微观绩效”为基础。对此,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挖掘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能合作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降低关税壁垒、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对国际产能合作有显著促进作用;“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海关环境和基础设施对国际产能合作的影响存在明显的空间区位差异;扩大产品差异化、提高技术水平有利于提升国际产能合作绩效。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熊彬  胡振绅  
在对传统引力模型修正的基础上,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增长的空间关联关系,识别出中国的经济位置及作用,并使用空间计量模型分组研究了相关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增长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其空间关联关系主要由第一板块产生,对沿线国家经济辐射效应明显;"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中国与沿线国家经济增长的空间关联等级度改善明显,紧密程度和联系效率尚有提升空间;高、低收入国家对空间关联因素的不同影响主要体现在贸易开放度和对外直接投资方面,提升各国间经济自由度、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优化产业结构等是促进各国经济增长空间关联的关键所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俊龙  谢新然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国际产能合作是中国调整对外开放格局的战略举措,其“宏观价值”以企业“微观绩效”为基础。对此,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挖掘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能合作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降低关税壁垒、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对国际产能合作有显著促进作用;“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海关环境和基础设施对国际产能合作的影响存在明显的空间区位差异;扩大产品差异化、提高技术水平有利于提升国际产能合作绩效。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万永彬  
在对"一带一路"论争的理论辨析基础上,基于2001-2018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我国周边22个国家的双边贸易数据,通过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边贸易依存度考察和影响因素实证分析,检验"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贸易的积极作用。研究表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中国的贸易依存度高于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贸易依存度,双方依存度都呈稳步增长趋势;变量WTO (世界贸易组织)、APEC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OBAOR ("一带一路"倡议)和Bor (直接相邻)为显著正向影响,ASEAN (东南亚国家联盟)为反向影响,lnYt (中国GDP)和lnYit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GDP)的影响不显著。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姚战琪  
基于2003—2014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跨国面板数据,运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研究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签订双边自贸协定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存在显著的正向效用,"一带一路"沿线东道国的技术创新水平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而东道国与中国之间的文化差异和经济距离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而对不同国家的分析表明,2003—2014年,中国通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OFDI获得的国外研发溢出效率排名前5位的国家分别为新加坡、巴基斯坦、越南、匈牙利和斯里兰卡。技术无效率函数的估计结果发现,东道国法律与腐败监管的严厉程度、东道国经济自由度在降低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OFDI逆向技术溢出无效程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必须高度重视东道国当地的文化环境,同时应加快向东南亚、南亚及中亚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最后,应制定政策鼓励国内研发实力强的企业对科技资源密集型的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对外直接投资。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姚战琪  
基于2003—2014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跨国面板数据,运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研究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签订双边自贸协定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存在显著的正向效用,"一带一路"沿线东道国的技术创新水平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而东道国与中国之间的文化差异和经济距离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而对不同国家的分析表明,2003—2014年,中国通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OFDI获得的国外研发溢出效率排名前5位的国家分别为新加坡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马佳羽  韩兆洲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贸易总量已经有所突破。与此同时,产品出口是否也变得更加稳定?本文采用高度细分且重复观测的出口纵向生存数据,使用Cox随机效应混合模型进行两种时期的对比研究,并在模型中考虑交互作用。研究发现:总体上,中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出口贸易更加稳定,各地区差距明显缩小,高技术产品出口稳定性显著提升,技术型产品与非技术型产品拉开了差距,出口产品结构有所优化;同时对于GDP或人均GDP较低国家的出口稳定性推动最明显,尤其体现在技术型产品上;出口贸易几乎不受汇率波动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远距离对出口的不利影响,且较大的初始贸易额所带来的优势对高技术产品出口稳定性的促进作用最明显;双边贸易联系的紧密性体现得更明显,而且双边贸易联系越紧密越有利于技术型产品出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