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852)
- 2023(17729)
- 2022(15095)
- 2021(13840)
- 2020(11761)
- 2019(26757)
- 2018(26405)
- 2017(50813)
- 2016(27364)
- 2015(30583)
- 2014(30075)
- 2013(30098)
- 2012(27692)
- 2011(24833)
- 2010(24997)
- 2009(23400)
- 2008(23064)
- 2007(20779)
- 2006(18829)
- 2005(16771)
- 学科
- 济(117517)
- 经济(117367)
- 业(104212)
- 管理(87316)
- 企(85424)
- 企业(85424)
- 方法(50531)
- 农(49401)
- 数学(40649)
- 数学方法(40185)
- 业经(34781)
- 农业(32997)
- 财(32609)
- 中国(29560)
- 技术(23660)
- 地方(23434)
- 学(23223)
- 务(22415)
- 制(22342)
- 财务(22342)
- 财务管理(22312)
- 企业财务(21137)
- 理论(20255)
- 贸(20240)
- 贸易(20228)
- 和(19655)
- 易(19629)
- 策(18445)
- 划(18145)
- 体(16952)
- 机构
- 学院(396531)
- 大学(393851)
- 济(162631)
- 管理(159464)
- 经济(159370)
- 理学(137585)
- 理学院(136109)
- 研究(134394)
- 管理学(133889)
- 管理学院(133189)
- 中国(102046)
- 京(84668)
- 科学(83686)
- 农(81018)
- 财(71811)
- 所(68567)
- 业大(65101)
- 农业(62710)
- 研究所(62294)
- 中心(61136)
- 江(60418)
- 财经(57248)
- 北京(52989)
- 经(52122)
- 范(50225)
- 师范(49694)
- 院(48147)
- 州(48011)
- 经济学(47590)
- 经济管理(43228)
- 基金
- 项目(269184)
- 科学(211907)
- 研究(196203)
- 基金(195766)
- 家(172041)
- 国家(170369)
- 科学基金(145925)
- 社会(124415)
- 社会科(117643)
- 社会科学(117606)
- 省(106188)
- 基金项目(103738)
- 自然(95102)
- 自然科(92878)
- 自然科学(92852)
- 自然科学基金(91236)
- 划(88084)
- 教育(87770)
- 编号(79720)
- 资助(79544)
- 成果(63570)
- 重点(60052)
- 部(58956)
- 发(58695)
- 创(57877)
- 课题(54012)
- 创新(53552)
- 业(51573)
- 国家社会(51310)
- 科研(51183)
- 期刊
- 济(187192)
- 经济(187192)
- 研究(115680)
- 农(79490)
- 中国(78692)
- 学报(65380)
- 科学(61347)
- 管理(60976)
- 财(55880)
- 农业(54269)
- 大学(49927)
- 学学(47303)
- 教育(40224)
- 技术(36755)
- 业经(34995)
- 融(34453)
- 金融(34453)
- 业(28844)
- 财经(27991)
- 经济研究(27887)
- 问题(24581)
- 经(24060)
- 技术经济(22237)
- 科技(20512)
- 版(20327)
- 世界(19134)
- 现代(18790)
- 图书(18664)
- 理论(17896)
- 业大(17860)
共检索到5944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洋洋 张晓慧 崔冀娜
文章使用三阶段DEA模型,通过构建基于生态视角的评价指标体系、引入非期望产出指标以及剔除非效率因素的影响,对"一带一路"沿线66个国家和地区2013年的农业生产技术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经济发展水平、自然灾害和极端天气、人口结构等是影响沿线国家和地区农业生产效率的显著性因素;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农业生产综合技术效率处于较低水平,未达到理想规模报酬状态,且他们之间差距较大;中国的农业生产技术效率显著优于其他国家和地区。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刘政 任芳妤 蔡宏波
利用海外华人移民数据及中国企业进出口交易数据,分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华人移民对中国企业对外贸易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移民存量为标准的组间进口和出口存在显著差异,并呈现华人移民多则双边进出口值大,反之则小的态势;按中等意义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划分,沿线国家和地区华人移民数量微乎其微,而双边进出口值总体低水平集中分布;华人移民正向影响双边进、出口额,与华人在移民目的地中所占人口比例无关;华人移民数量提高将会增加中国企业的出口概率,这种影响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而言相对较弱。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赵渊博
文章通过建立贸易便利化水平评价体系,对2016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贸易便利化水平和差异进行了评价与比较。结果表明,亚洲得分远低于欧洲发达国家,其中南亚是次区域得分最低的地区,是贸易便利化提升的重点对象。中国的便利化水平处于世界中上等,但部分指标发展程度不够。中东欧国家整体便利化水平不高,还需进一步提升。对于美非地区,应综合考虑外交政策、国家战略和经济贸易发展目标,有针对性地与其开展贸易合作和提升其便利化水平。同时,充分利用多边金融机构提升沿线国家和地区便利化水平。
关键词:
“一带一路” 贸易便利化 差异 评价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张翠芬 李旭红 许思远
数字化的不断发展引发了经济社会的深层次变革,也为政府提供了新的治理思路和手段。2021年3月,《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强化国际税收合作,持续深化拓展税收共治格局。"一带一路"建设在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加强"一带一路"税收合作,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税务管理水平的提升,对于进一步推动"一带一路"共建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具有积极意义。本文总结了数字化税务管理的发展历程,分析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数字化税务管理的现状,并提出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提升数字化税务管理水平的建议。主要包括:加强国际税收征管合作,引领数字化税务管理的标准建设;充分评估数字化发展阶段,分步推进数字化税务管理;将税务管理系统嵌入纳税人自有系统,减少纳税人的遵从成本;加强数据可访问性,打造税收协同共治体系。
关键词:
“一带一路”倡议 数字化 税务管理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杨志明
本文利用世界银行2000—2018年111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数据,运用面板数据模型讨论金融发展对其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金融发展显著地促进了对外直接投资;并且金融发展的积极影响存在收入差异性,即"一带一路"沿线高收入国家和地区的金融发展对其对外直接投资促进作用显著,而低收入国家和地区的促进作用有限,甚至不显著。此外,研究还表明,金融发展对其对外直接投资的促进作用与贸易开放程度有关,即贸易开放程度越高,金融发展对其对外直接投资促进作用越大。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东方 董千里 于立新
物流业发展水平特别是交通和物流基础设施质量对国际贸易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鉴于全球物流绩效指数是反映各国物流发展水平和贸易便利化程度的重要指标,根据"一带一路"沿线51个国家和地区物流绩效指数及其分项指标,运用拓展贸易引力模型实证分析其物流绩效水平对我国对外贸易潜力的影响。研究发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物流绩效水平不高且差距显著;物流绩效显著正向影响我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双边贸易额,且物流绩效指数分项指标中的海关效率、物流基础设施质量、国际货物运输便利性、物流服务能力和竞争力指标显著正向影响我国与沿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黄莉芳 吴福象
采用扩展引力模型分析制造业中间品贸易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中间品进口规模受本土和来源国市场容量影响显著。其中,细分中间品进口规模所受影响各有侧重,来源国物流绩效推动工业型中间品,政府效能促进资源型中间品,外商直接投资影响精细型中间品,贸易互补性能带动资源型和工业型中间品。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沿线国家和地区对华投资与中间品贸易存在显著替代关系。因此,立足中间品类型、开发双市场容量、提高两地贸易互补性和妥善处理贸易投资替代关系是推动向西开放的基本方略。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杨广青 杜海鹏
贸易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内容。首先,本文研究了人民币汇率水平及波动变化对我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出口贸易的影响及汇改前后的差异。接下来,进一步研究了自贸区2的成立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发现:人民币升值及波动增加均会对我国出口贸易产生不利影响,但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远小于升值的影响;我国同其它国家成立自贸区有利于降低汇率变动对出口的不利影响;汇改前后,汇率变动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存在差异;"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收入水平的提高是拉动我国出口的重要动力。最后,针对得出的结论,本文提出了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一带一路 汇率 汇改 自贸区 出口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健栋
本文通过运用OECD农业政策评价方法,研究"一带一路"部分沿线国家农业支持政策的变化过程及发展现状,以期把握沿线国家农业支持政策的最新变化趋势,为农业支持政策的调整、农业合作战略的制定提供参考。通过比较分析OECD测算的2010—2016年"一带一路"部分沿线国家农业支持水平发现,中国对农业的总支持量、农业生产者支持量和一般服务支持量均较高,农业的总支持量占OECD的比重在50%以上;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的农业总支持量、农业生产者支持量的比重较高,平均在20%以上,但其农业消费者支持量比重最低;乌克兰对农业的总支持量、农业生产者支持量较低,但其农业消费者支持量最大,除了2010年为负值外,其余年份均为正值,平均为15亿欧元。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曲智 杨碧琴 段华友
一、引言习近平主席于2013年出访哈萨克斯坦与印度尼西亚两国期间,分别在向两国进行的讲话当中,着重进行了关于"一带一路"(The Belt and Road,缩写B&R)的发展战略的倡议。如今,虽然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国内经济增速下滑、出口遭遇疲软、实体经济有待转型。在这关键的时刻,"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提出,对于促进我国产业升级和国际产能合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基础设施水平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黄满盈 邓晓虹
本文基于国际收支平衡表(BOP)统计数据和《银行家》(The Banker)数据库,对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金融服务贸易的竞争力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到的结论主要有:(1)关于跨境交付的金融服务贸易,"一带一路"沿线的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缺乏竞争力,与英国、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中国金融服务贸易的竞争力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排名中游;东亚东南亚地区和南亚地区金融服务贸易的竞争力要强于其他地区,其中独联体国家金融服务贸易的竞争力最弱。(2)关于商业存在模式的金融服务贸易,宏观指标和微观指标都表明,中国的银行业不论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是与"一带一路"沿线的其他国家相比,都具备了较强的竞争力。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的结论,提出了提升中国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对策。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候杰 柳春辉
基于2012—2021年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50个国家(地区)的经济数据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的数据,构建数字贸易对国家(地区)创新能力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数字贸易发展对国家(地区)创新能力提升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结果显示,一方面,数字贸易发展能够直接提高国家(地区)的创新能力;另一方面,产业结构升级能够发挥中介效应,而数字贸易通过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均衡化进一步提升国家(地区)创新能力。通过分样本回归发现,不同收入、不同贸易开放度的国家(地区),其数字贸易对国家(地区)创新能力的提升效果不同,在高收入、高贸易开放度的国家(地区),数字贸易对国家(地区)创新能力的提升效果更为显著。据此,提出了进一步推动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区域数字化协同发展格局,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引导产业结构合理化均衡化发展,加大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贸易开放力度、激发数字贸易溢出效应等对策建议。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袁晓慧
一、推动沿线国家农业发展的战略考量近年来,由于资源环境的制约,以及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和饮食结构变化带来的粮食需求快速上涨,中国的大米、小麦、玉米、大豆等农产品进口量大幅增长,实际的进口占比已经突破95%的粮食自给率红线。2010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农产品进口国。因此,201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将"立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粮食战略进行了调整。综合考虑国内资源环境条件、粮食供求格局和国际贸易环境变化,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田泽 许东梅
近年来,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效率总体处于中低水平,且各区域差异较大。相对而言,对西亚北非投资效率最高,中东欧和南亚次之,东南亚和中亚较低。同时,对多数国家的投资效率稳步提升,自然资源和交通通信等因素与投资效率高度相关。为提高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效率,应加强境外投资园区建设,推进东道国设施联通,构建丝路投资综合金融体系,深化能源和建筑业等领域的产能合作等。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詹琳 杨东群 秦路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农业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迅速发展,系统研究中国农业企业境外投资区位选择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作为一种投资决策行为,企业的区位选择首先取决于企业的投资动机。文中归纳了中国农业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外直接投资(OFDI)的三种主要动机,即:寻求互补资源、进入目标市场与获得战略资产;分析了不同的投资动机下,中国农业企业区位选择的决定因素与影响因素;以此为基础,构建起了适用于中国农业企业OFDI区位选择的"投资动机—区位决定因素—区位影响因素—投资区位"决策框架,并进一步给出了三种动机下中国农业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策略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