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397)
- 2023(20755)
- 2022(17299)
- 2021(16361)
- 2020(14006)
- 2019(32602)
- 2018(32092)
- 2017(61586)
- 2016(33090)
- 2015(37741)
- 2014(37486)
- 2013(37183)
- 2012(34093)
- 2011(30566)
- 2010(30959)
- 2009(29400)
- 2008(29529)
- 2007(26571)
- 2006(23366)
- 2005(21513)
- 学科
- 济(143695)
- 经济(143507)
- 业(116029)
- 管理(110193)
- 企(101532)
- 企业(101532)
- 方法(66782)
- 数学(56395)
- 数学方法(55591)
- 财(45041)
- 农(40310)
- 中国(38630)
- 业经(36790)
- 制(33327)
- 务(30880)
- 财务(30794)
- 财务管理(30732)
- 企业财务(29229)
- 贸(27141)
- 贸易(27120)
- 农业(26892)
- 易(26380)
- 银(24884)
- 银行(24850)
- 学(24405)
- 理论(24228)
- 地方(23767)
- 行(23646)
- 融(23634)
- 金融(23629)
- 机构
- 学院(478405)
- 大学(478404)
- 济(204778)
- 经济(200752)
- 管理(190513)
- 理学(162607)
- 理学院(160959)
- 管理学(158214)
- 管理学院(157325)
- 研究(157317)
- 中国(128602)
- 京(101123)
- 财(100419)
- 科学(91053)
- 所(78779)
- 财经(78735)
- 农(75383)
- 中心(73253)
- 江(72967)
- 经(71543)
- 研究所(70333)
- 业大(65744)
- 北京(64331)
- 经济学(62765)
- 农业(58940)
- 财经大学(58438)
- 范(57934)
- 师范(57356)
- 州(57197)
- 院(56615)
- 基金
- 项目(307632)
- 科学(244654)
- 基金(227332)
- 研究(225210)
- 家(196941)
- 国家(195150)
- 科学基金(169524)
- 社会(145470)
- 社会科(138039)
- 社会科学(138001)
- 基金项目(118692)
- 省(117796)
- 自然(109456)
- 自然科(107016)
- 自然科学(106985)
- 自然科学基金(105157)
- 教育(104562)
- 划(99242)
- 资助(95056)
- 编号(90165)
- 成果(73689)
- 部(69680)
- 重点(68867)
- 创(65178)
- 发(64489)
- 课题(61961)
- 国家社会(60870)
- 教育部(60578)
- 创新(60490)
- 科研(59138)
- 期刊
- 济(228587)
- 经济(228587)
- 研究(144851)
- 中国(97418)
- 财(83227)
- 管理(76053)
- 农(68668)
- 学报(68130)
- 科学(66342)
- 大学(53558)
- 融(52192)
- 金融(52192)
- 学学(50460)
- 教育(46556)
- 农业(46123)
- 技术(44529)
- 财经(40294)
- 经济研究(36720)
- 业经(36211)
- 经(34567)
- 问题(29570)
- 业(27928)
- 贸(26139)
- 技术经济(25852)
- 统计(25640)
- 策(23561)
- 国际(23057)
- 世界(23040)
- 财会(22734)
- 理论(22295)
共检索到7338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宁宁 张宏 杨勃
文章基于制度理论与跨国公司理论,从政治因素视角出发,以2006~2017年中国装备制造业上市公司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199起投资事件为研究样本,运用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度风险对企业海外市场进入模式选择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双边政治关系和企业性质在这一影响过程中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中国企业更倾向于选择合资模式进入制度风险较高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良好的双边政治关系提高了企业选择独资模式进入制度风险较高的沿线国家的可能性;相较于民营企业,国有企业更倾向于选择合资模式进入制度风险较高的沿线国家。研究结论将对中国企业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对外直接投资时选择更为恰当的海外市场进入模式以及积极应对制度风险、促进国际产能合作等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葛璐澜 金洪飞
文章利用2000~2016年间中国企业在38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完成的371笔海外并购交易数据检验东道国制度环境对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区位选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东道国综合制度环境的改善会促进中国企业到该国并购投资,具体来说,监管质量的改善和政府效率的提高对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区位选择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而政治民主度并不会影响中国企业的并购区位选择。基于细分企业所有制的分样本检验结果表明,东道国制度环境的改善会显著促进民营企业的跨境并购,但对国有企业的跨境并购区位选择没有影响。据此,文章建议及时更新东道国制度环境相关信息,构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风险预警体系,积极与沿线国家建立互信互助机制,加强对投资企业的保护力度,同时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可靠的资金支持。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王文佳 魏龙
"一带一路"倡议是多边框架下的制度联通平台,对中国OFDI产生着重要影响。本文使用全球治理指数(WGI)指标构建制度的全局莫兰指数,探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制度空间关联;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制度的空间关联对中国OFDI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中国OFDI存在空间集聚效应。东道国制度的空间关联影响中国OFDI"制度风险偏好"。制度的空间关联强化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度间的相互作用最终影响中国OFDI的空间集聚。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潘雨晨 张宏
本文创新性地构建"产业耦合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UIBE GVC数据库中的ADBMRIO表从制造业的竞争性、互补性、依存性和融合性四个维度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造业的耦合情况进行分析。同时,基于增加值贸易分解法对相关指数进行修正,使其可以准确反映增加值贸易视角下双边贸易关系的真实情况。随后从总值贸易和增加值贸易两个视角出发,进一步对中国与33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14个制造业产业2010-2017年间的耦合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从整体来看,在总值贸易视角下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造业可以保持良好的耦合性,但在增加值贸易视角下双边耦合水平出现恶化;从细分区域来看,无论在总值贸易还是增加值贸易下,东南亚和东亚地区都与中国在制造业领域内具有良好的耦合性,而中东欧地区与中国制造业的耦合性表现则最不理想,中亚和南亚地区均表现一般;从细分行业来看,在精炼石油、木制品、纸制品、皮制品等行业中,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具有相对较好的耦合性,各国在不同行业中的表现也各不相同。最后,针对如何提升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造业耦合性的问题,本文从竞争、互补、依存和融合四个方面提出不断推进中国与沿线国家进一步合作、提升双边制造业耦合水平的建议。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制造业 耦合性 四维分析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华欣 盛红艳
本文以东道国的视角分析中国制造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OFDI)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并采用二元LOgIt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国家的市场潜力越大、基础设施情况越好、自然资源禀赋越丰裕,中国制造业企业越倾向于选择绿地投资模式;而"一带一路"国家的技术水平越高,中国制造业企业越倾向于选择跨国并购模式。政府应提高海外投资信息服务水平,为企业深入了解东道国环境从而做出正确的投资模式提供便利。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程广斌 刘伟青
文章通过构建随机前沿出口引力模型,利用2005-2015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42个国家的面板数据分析了中国对其沿线国家制造业出口的效率、潜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制造业出口效率较低,出口潜力巨大;影响中国制造业出口的主要因素是进口国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通关便利度等。基于以上结论,文章认为为了提高我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制造业出口效率,在政策选择过程中通关便利度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是最重要的政策方向。因此,我国要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产能合作,通过优势互补以完善进口国基础设施;同时加强双边贸易建设及海关、认证认可等方面的合作,深化区域通关一体化合作,改善进口国贸易便利化条件。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制造业 出口效率 引力模型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冯乾彬 向姝婷 蒋为
作为数字经济典型主体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其海外市场进入模式及其进入模式选择的背后路径研究尚不充分。据此,本文构建了互联网金融企业海外市场进入模式的理论模型和投资环境评估体系,以及投资环境对其进入模式选择的影响路径。选取蚂蚁金服进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样本开展研究。首先,对沿线国家的投资环境进行综合评价;其次,基于理论模型,进一步提炼出蚂蚁金服的海外市场进入模式;最后,采用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工具(csQCA),研究投资环境要素的组合效应对进入区位和进入模式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1)“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环境差异明显;(2)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主要进入模式按照控制度和资源承诺的高低可分为四类,包括投资+输出技术和经验、股权投资、战略合作和接入服务;(3)互联网金融企业会倾向于进入母国周边邻近国家,进入市场需求较大和基础设施较完善的地区。政府治理水平较高且制度环境较差的国家,不适宜采用高控制度高资源承诺的模式进入;当制度环境较差时,可采用战略合作的方式进入,避免政治风险。本文对数字经济背景下,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国际化理论和实践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司增绰 周坤 邵军 张为付
文章基于CEPII BACI数据库提供的1999—2016年HS-92-6位数国际贸易数据,利用H-K三元边际框架考察了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造业出口增长模式及其影响因素。无论是从整体层面、区域层面还是从国别层面来看,产品数量扩张模式始终是考察期内推动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造业出口增长的主要路径。中国制造业出口增长价格边际的国别差异要显著高于其扩展边际与数量边际,并且国别层面下产品种类增加模式与产品价格增长模式的边际贡献主要发生在2008年以前。进口国的经济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可变贸易成本与固定贸易成本等是影响中国制造业出口增长模式的重要因素,其中,核心解释变量相对贸易优势指数与双边贸易综合互补性系数显著影响中国制造业出口增长模式,并且这种影响关系在各国间与各区域间具有显著的异质性。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制造业 出口增长模式 中国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樊增强 尚涛 陈静
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造业比较优势水平测度结果显示,大多数国家在初级产品、低技术制造业等部门具有很强的比较优势;在中、高技术制造业部门的比较优势较低,且呈现出很强的地域性特征。从结构演进的动态趋势看,2008—2018年间制造业比较优势趋向于集中化;大部分制造业部门的比较优势累积变动都有较为明显的提升,尤其是在具有初始比较劣势的部门,提升幅度更为明显;中、高技术制造业部门也从初始的比较优势低水平向较高水平攀升,累积变动幅度呈显著的上升趋势。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潘雨晨 张宏
基于共生理论,从融合、竞争、互补、依存四个维度构建"产业共生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造业的共生情况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拓展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研究了在共生环境下2008—2016年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造业在市场域层面和产品域层面的贸易效率。结果显示:双边制造业具有较好的共生水平;融合性与依存性对双边贸易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竞争性和互补性则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在市场域层面,中国与沿线国家的整体贸易效率偏低且相对稳定,与东南亚地区的贸易效率较高而与中东欧地区的贸易效率较低;在产品域层面,中国与沿线国家在初级产品领域内的贸易效率较低,而在工业制成品领域内的贸易效率较高。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崔娜 柳春
中国出口贸易持续增长,需求拉动型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日益增强;需求方视角的进口国制度环境必然对我国出口贸易效率和贸易不确定性产生重要影响。文章利用随机前沿模型,以中国2006~2014年在"一带一路"沿线61个国家的出口经验为样本,考察中国对沿线国家的出口效率水平,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度环境对出口效率和贸易不确定性的边际效应。实证结果显示,中国对沿线国家的出口效率均值为0.695;在市场规模较大、收入较低沿线国家的出口效率水平较高;积极同沿线国家达成区域贸易协定,并选择政府效率越高、民主程度较好、法律规则越规范的国家进行出口,这既有利于中国出口效率的提升,又有利于贸易不确定性的降低。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崔娜 柳春
中国出口贸易持续增长,需求拉动型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日益增强;需求方视角的进口国制度环境必然对我国出口贸易效率和贸易不确定性产生重要影响。文章利用随机前沿模型,以中国20062014年在"一带一路"沿线61个国家的出口经验为样本,考察中国对沿线国家的出口效率水平,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度环境对出口效率和贸易不确定性的边际效应。实证结果显示,中国对沿线国家的出口效率均值为0.695;在市场规模较大、收入较低沿线国家的出口效率水平较高;积极同沿线国家达成区域贸易协定,并选择政府效率越高、民主程度较好、法律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许畔 刘林
文章运用面板VAR模型,研究制度环境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高端制造业贸易的影响。结果表明,政府支出与投资自由度对高端制造业贸易有显著的正影响;货币自由度和商业自由度能够促进高端制造业贸易但具有滞后效应;财政自由度对高端制造业贸易有较强的解释作用,且所得结果基本与预期相符。文章提出,进出口贸易对外合作要注重对方的制度环境,加快贸易方式和发展方式转变,加紧对制度环境较差的地区贸易壁垒协商谈判等促进我国高端制造业贸易的相关建议。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杉 李国璋
"一带一路"愿景的实现其关键在于推进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特别是制度的互联互通。适宜的制度能够降低贸易成本,保障进出口企业权益,进而促进国际经贸等活动的开展,是对外贸易、投资以及区域合作的重要保障。"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法律、经济、政治、社会制度差异很大,只有跨越制度差异和障碍,才能实现制度互联互通保障下资源、要素、信息等的充分配置、流动和释放。为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制度差异,基于制度层面的互联互通,借助对外金融机构等保障基础设施、贸易、投资等的互联互通,可采用制度量化研究方法,构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度差异评价体系,通过数据来观测、衡量、评价沿线各国制度差异,发现各国制度发展规律及比较优势。基于制度经济学理论,从经济、法律、政治、社会制度四个维度构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度差异量化分析框架和评价体系,进而对沿线国家制度差异进行量化研究发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可分为八个制度差异聚类组,各组内国家的制度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组外国家的制度差异较大,应根据各组国家的制度差异及相对比较优势,有针对性地分类制定相关政策,提高政策制定的精准性。此外,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度差异具有关键影响的因子只有八个且影响程度不同,其中政府服务效率因子影响最大,政府效率因子影响最小,此外还有规则时间成本因子、自由稳定度因子、政府财政因子、腐败程度因子、权利与市场调节因子、权利保护效率因子介于其间。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必须从这些影响因子入手,在加强政府服务相关政策和制度制定,提升政策和制度开放性、包容性的前提下,从各因子着手监测市场和政府相关制度发展现状,明确它们对制度差异的影响程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何文彬 桂璐
文章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和国际贸易增加值中的WWZ分解法,以“一带一路”沿线32个主要国家制造业价值链网络中的DVA、FVA、RDV及PDC进行价值链网络特征分析、TOP1价值链网络演化过程的拓扑特征分析,结果发现:沿线国家在制造业价值链网络中的贸易地位不平等;在被国外吸收的国内增加值网络中,俄罗斯是“中心”,而在国外增加值网络中,中国是“中心”,相较于被国外吸收的国内增加值网络,国外增加值网络链条更短,更偏向于星型拓扑结构;纯重复计算部分网络结构比较疏散,偏向于链形拓扑结构;同时,通过QAP实证对双边贸易增加值进行影响因素的矩阵回归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装备制造业出口现状及贸易潜力研究
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制造业出口发展研究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造业增加值贸易网络及其影响因素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影响因素研究——基于35个国家交通与能源基础设施相关数据的分析
基于比较优势动机的中国制造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研究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风险研究
贸易便利化与制造业企业出口——基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企业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
中国制造业国际转移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基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便利化视角
中国制造业中间品进口贸易特征及影响因素——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