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29)
2023(7601)
2022(6472)
2021(6010)
2020(4882)
2019(11065)
2018(10896)
2017(20257)
2016(10628)
2015(12351)
2014(11969)
2013(11383)
2012(9418)
2011(8335)
2010(8503)
2009(7909)
2008(7565)
2007(6825)
2006(6111)
2005(5651)
作者
(27761)
(22612)
(22585)
(21464)
(14381)
(10901)
(10490)
(8637)
(8520)
(8339)
(7610)
(7511)
(7163)
(6988)
(6976)
(6909)
(6881)
(6631)
(6577)
(6492)
(5552)
(5513)
(5493)
(5368)
(5123)
(5032)
(5015)
(4886)
(4632)
(4407)
学科
(36677)
经济(36639)
管理(29514)
(24731)
(21148)
企业(21148)
(12837)
中国(12496)
方法(11752)
(10611)
贸易(10604)
业经(10500)
(10138)
(9505)
数学(9166)
数学方法(8954)
地方(8551)
理论(8370)
(8025)
农业(7158)
(7044)
教学(6142)
教育(6130)
(6092)
(6004)
财务(5951)
财务管理(5929)
(5928)
银行(5921)
关系(5805)
机构
学院(139861)
大学(132266)
(51699)
经济(50468)
管理(49371)
研究(44041)
理学(41535)
理学院(41083)
管理学(40155)
管理学院(39900)
中国(35087)
(28396)
科学(26124)
(25212)
(23028)
(21761)
(21410)
中心(20824)
(19449)
师范(19258)
研究所(19218)
财经(19207)
(18794)
技术(18483)
业大(18110)
北京(17810)
(17193)
职业(16768)
农业(16566)
(16319)
基金
项目(86424)
研究(68802)
科学(66859)
基金(58691)
(50084)
国家(49615)
科学基金(42476)
社会(41044)
社会科(38820)
社会科学(38808)
(36194)
教育(32679)
编号(30859)
基金项目(30172)
(28909)
自然(25858)
自然科(25202)
自然科学(25196)
成果(24817)
自然科学基金(24661)
资助(23726)
课题(21921)
重点(19726)
(19616)
(19523)
(18571)
项目编号(18451)
(17784)
(17405)
创新(17167)
期刊
(66447)
经济(66447)
研究(43347)
中国(32380)
教育(22812)
(20772)
(20525)
管理(19553)
学报(18160)
技术(17416)
科学(16569)
业经(15037)
农业(14445)
大学(14121)
学学(12728)
经济研究(12686)
(12080)
金融(12080)
商业(9805)
(8586)
图书(8545)
财经(8350)
(8023)
职业(7738)
问题(7663)
(7326)
国际(7305)
(6846)
商业经济(6800)
(6631)
共检索到2210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孙红霞  赵予新  
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是保障物流顺畅的前提条件,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文章通过对"一带一路"沿线粮食进口通道发展现状进行分析,表明,69.2%的国家基础设施严重老化或短缺,基础设施的建设已经成为影响粮食进口安全的主要因素。文章进一步分析了跨国粮食进口物流通道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存在设施陈旧、运力不足、仓储条件落后、中转中心分布不均等主要问题,并从规划、投资和政策三方面给出了跨国粮食进口通道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赵予新  
区域粮食合作是"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构建"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的最佳结合点之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粮食产业存在高度的互补性,具有巨大的合作空间。"一带一路"战略为开展区域粮食合作创造了必要的主客观条件。应把区域粮食合作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构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相关国家的战略性粮食合作机制,基于"亲、诚、惠、融"的理念开展区域粮食合作行动,创新区域粮食合作方式,建立相应的支持政策体系。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刘夏  武靖凯  
得益于连接亚欧大陆的枢纽地位,中东欧区域内的16个国家均成为"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的成员,也成为"一带一路"重点建设和大力扶持的区域。因此,如何和中东欧国家开展贸易往来并达成合作关系就成了促进"一带一路"倡议实现的关键。笔者从贸易、投资、产业合作和人文交流等领域分析了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现状,分别指明了中东欧16国产业的发展特色,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应当和中东欧国家开展精准合作,并对如何实施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意见。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刘红  
受中日政治关系改善、"一带一路"倡议取得丰硕成果等因素影响,日本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态度发生了重大转变,这使得中日两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开展合作的政治经济基础更为夯实。中日两国正在积极探索以第三方市场合作为重心,以东盟合作为起点,以基础设施、物流、节能环保、金融等领域为重点进行深入合作的可行路径。但在推进合作的过程中,依然受到中日关系回暖的可持续性、日本政府与企业对待"一带一路"建设的"温度差",以及沿线国家现实风险等问题的困扰。需要两国政府继续对中日关系予以精心呵护,不断为中日关系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需要日本政府与企业共同努力消弭"温度差";需要中日双方通过信息共享来规避投资风险。据此来开启"一带一路"框架下中日合作的新时代。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仝菲  
埃及地跨亚、非两大洲,其优越的战略位置,在中东、非洲地区和伊斯兰世界的重要影响力以及中、埃两国人民之间悠久的传统友谊注定了埃及是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通道上的天然合作伙伴。埃及在2000多年前的古丝绸之路中就是中国的重要贸易伙伴,许多中国商品经过亚历山大港出口到欧洲。如今,我国建设"一带一路"的倡议与埃及总统塞西2014年提出的国家"振兴计划"在很多领域高度契合。可以说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深化中国
[期刊] 清华金融评论  [作者] 陈旸  
6月26日-7月2日,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和南南合作金融中心共同举办了第二期"发展中国家金融领袖培训项目"。在此期间,《清华金融评论》专访了来自南非、巴基斯坦等发展中国家的金融专家,就中国的发展经验、"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南南合作等议题发表了看法。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金旭   徐共和  
“一带一路”倡议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构成了中国的产能与产业链在全球范围内的延伸,造就了包括全球公共品供应体系、联合国体系和非国家行为体在全球的作用以及涉及不同社会制度、经济制度、文化价值观的共存。十年来,中国始终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带动全球互联互通。中欧班列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互联互通大动脉,是推动国际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缩影及见证,为催生国际贸易物流的历史性变化并带动全球共存、全球治理作出了有效的探索和贡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任保显  
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自然延伸",拉美地区石油、矿产资源丰富,与中国在贸易上形成互补,"贸易畅通"在拉美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意义重大。本文通过1982—2017年中国与拉美33个主权国家的进口贸易等数据,基于拉美各国的开放度实证分析了政治关系对中国自拉美国家进口的影响,发现以是否建交和高层互访为代理变量的政治关系显著地促进了中国自拉美的进口。因此,中国应继续推进与拉美的外交工作,建立高层互访机制,制定国别贸易政策,突出进口的重要战略地位,最终通过"政策沟通"实现中国与拉美之间的"贸易畅通"。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子扬  曹荣光  
"一带一路"为我国对外开放提供了新的发展动能,也对国际物流运输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通过构建评估区域国际物流通道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定量评估了我国国际物流通道建设情况及其空间联动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大省国际物流通道发展水平较高,中西部地区国际物流通道仍然有较强发展潜力,贸易便利性水平的改善能够在较短时间内缩小区域国际物流通道发展差距。此外,"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西部地区国际物流运输能力有所提高,以陕西和广西为代表的区域国际物流高地作用正不断凸显。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程中海  南楠  
基于"一带一路"框架下,采用20052014年"一带一路"54个国家的面板数据,利用SFA模型测算并分析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效率及潜力。结果表明:"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在"非效率",对大多数国家的投资效率较小,投资潜力巨大。通过对不同地区的国家投资潜力的对比分析,发现"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阐释了制度环境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联系,发现法律规范和民主程度越高,中国对其直接投资潜力越大,说明一定程度上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在"制度背离"现象。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诗琪  
非洲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和自然延伸,也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节点。"一带一路"倡议与中非合作相辅相成,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既"五通")既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涵盖中非合作的方方面面。文章拟从中非合作的"五通"现状入手,分析中非合作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对接,在此基础上探讨中非合作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对策。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姚铃  
德国是欧盟成员国中对华经贸合作水平最高的国家。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契机,中德双方秉承互利共赢原则,积极推动双边经贸关系达到了新的高度,同时在政策与制度层面推动中欧经贸合作开启了高水平的建设布局。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而欧盟在英国决定退出后,其一体化进程也面临新形势。面对欧洲内部及全球层面"逆"全球化思潮上升、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复杂,中国和德国能否同舟共济,能否在"一带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王宪举  
实施“一带一路”倡议近十年来,中国和欧亚国家之间的人文合作取得了长足进展。主要成果体现在中国与欧亚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明显增加、教育和旅游合作得到加强等。存在的问题是国家间合作程度不平衡、官方和民间合作不平衡、一些国家仍不同程度地流行“中国威胁论”、我国的“软实力”和国际传播作用较弱等。其中,既有历史的原因,又有大国竞争和自身等原因。为此,要强化与欧亚各国的人文联系和交流互动,尤其是改善与印度的人文关系,同时,加强国际媒体传播和教育“走出去”的工作,使欧亚国家人民听到更多的“中国声音”,让更多青年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成为“知华派”和“友华派”,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陈时见  
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建设,为深化我国与沿线国家的教育交流合作提供了重要契机,也为比较教育研究开拓了新视野、提出了新任务。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教育如何推进"民心相通"、助力"互联互通"?为此,4月11日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比较教育研究》编辑部联合举办座谈会,参会专家积极建言献策,本刊本期集中发表专家发言,以飨读者。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教育研究作为本刊重点选题,欢迎作者积极提供有深度、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本刊将优先刊发。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张永安  尚宇红  
2010年后,整个世界经济形势发生了极大变化。中国成为世界重要经济体,尽管经济不能保持原有的高速增长,仍具有很大活力,并且仍对世界经济发展有很大影响力。在这一背景下,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对于中国经济发展顺利完成经济转型和促进整个国际经济复苏具有重要意义。"一带一路"倡议强调平等合作、互利共赢,不仅是中国承担大国责任的载体,也是沿线国家联合起来发展经济的有效载体,是中国经济魅力的体现。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合作将使"16+1机制"落到实处,将有助于中东欧国家解决本国问题,并极大推进中国与这些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与贸易关系的发展,但也不能忽视存在不少障碍和风险,需要明确相关的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