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69)
2023(11778)
2022(9985)
2021(9430)
2020(7680)
2019(17418)
2018(16762)
2017(32115)
2016(16980)
2015(18922)
2014(18126)
2013(17717)
2012(16385)
2011(15208)
2010(15164)
2009(14167)
2008(13582)
2007(11887)
2006(10778)
2005(9880)
作者
(45359)
(37754)
(37413)
(35827)
(24063)
(17904)
(16966)
(14578)
(14385)
(13466)
(12863)
(12518)
(12045)
(12007)
(11982)
(11788)
(11266)
(10990)
(10861)
(10729)
(9540)
(9162)
(9067)
(8740)
(8570)
(8438)
(8210)
(8144)
(7539)
(7430)
学科
(73179)
经济(73113)
管理(45402)
(40414)
(30772)
企业(30772)
方法(25995)
中国(23708)
数学(23164)
数学方法(22865)
(21784)
地方(17063)
(17022)
贸易(17011)
(16566)
(15811)
业经(14388)
(14357)
农业(13841)
(12307)
(12025)
(11947)
银行(11940)
(11627)
(11456)
金融(11455)
环境(11430)
(10493)
关系(10251)
地方经济(10057)
机构
学院(233109)
大学(231385)
(107287)
经济(105331)
研究(87862)
管理(87582)
理学(74676)
理学院(73820)
管理学(72711)
管理学院(72256)
中国(68880)
(49568)
科学(49162)
(47999)
(43364)
中心(39260)
研究所(39161)
财经(37359)
(36252)
(34828)
(34237)
经济学(33615)
(31983)
(31950)
师范(31772)
北京(31709)
经济学院(30148)
业大(29554)
农业(27989)
财经大学(27692)
基金
项目(153347)
科学(123424)
研究(117540)
基金(113529)
(98405)
国家(97662)
科学基金(83695)
社会(77366)
社会科(73460)
社会科学(73451)
基金项目(58039)
(57072)
教育(53582)
自然(50797)
自然科(49621)
自然科学(49608)
(49103)
自然科学基金(48725)
编号(47610)
资助(46672)
成果(39607)
(35567)
重点(35277)
(35154)
课题(33660)
国家社会(33287)
(31992)
教育部(30825)
中国(30812)
(30071)
期刊
(121804)
经济(121804)
研究(75822)
中国(50004)
(34488)
(34366)
管理(33296)
科学(31325)
学报(30154)
教育(28266)
(25205)
金融(25205)
农业(24044)
大学(23748)
学学(21980)
经济研究(21299)
技术(20041)
业经(19548)
财经(18344)
(16219)
(15993)
问题(15709)
国际(14970)
世界(14188)
(13184)
技术经济(11137)
(10881)
论坛(10881)
资源(10601)
统计(10496)
共检索到3651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赵予新  
区域粮食合作是"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构建"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的最佳结合点之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粮食产业存在高度的互补性,具有巨大的合作空间。"一带一路"战略为开展区域粮食合作创造了必要的主客观条件。应把区域粮食合作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构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相关国家的战略性粮食合作机制,基于"亲、诚、惠、融"的理念开展区域粮食合作行动,创新区域粮食合作方式,建立相应的支持政策体系。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孙红霞  赵予新  
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是保障物流顺畅的前提条件,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文章通过对"一带一路"沿线粮食进口通道发展现状进行分析,表明,69.2%的国家基础设施严重老化或短缺,基础设施的建设已经成为影响粮食进口安全的主要因素。文章进一步分析了跨国粮食进口物流通道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存在设施陈旧、运力不足、仓储条件落后、中转中心分布不均等主要问题,并从规划、投资和政策三方面给出了跨国粮食进口通道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张永旺   高强   张寒  
“一带一路”倡议是改进全球治理体系、促进各共建国合作共赢的国际合作平台与国际公共产品。与西方主导的国际制度供给体系不同,“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农业国际合作是一种在平等协商基础上形成的“交往行动”模式。这种去自我中心化的模式避免了国际合作中产生制度撕裂与破坏性纠纷,但是也要求共建国在“交往行动”中不断对持续变化的世界进行创造性调适。因此,当前农业国际合作在农产品贸易、农业国际投资、农业科技合作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也在农业国际合作质量、结构等方面存在挑战。文章在系统总结农业国际合作的理论基础和实践逻辑、回顾梳理农业国际合作成效与面临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一带一路”框架下农业国际合作的对策建议。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赵予新  马琼  
粮食安全是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各国都十分关注的战略问题。区域粮食合作是"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构建"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的最佳结合点之一。推进"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区域粮食合作,应超越短期"谋利"的出发点,坚持着眼长远、循序渐进、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原则,以现有多边合作机制为基础,分区施策。基于上海合作组织机制加强与俄罗斯以及中亚国家的合作,基于"中国—东盟自贸区"机制加强与东盟国家的合作,基于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开展与南亚国家的合作,基于《布加勒斯特纲要》加强与中东欧国家的合作,基于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开展与西亚北非国家的合作,着力构建中国与域内地区经济合作组织和有关国家的多层协商机制,...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仝菲  
埃及地跨亚、非两大洲,其优越的战略位置,在中东、非洲地区和伊斯兰世界的重要影响力以及中、埃两国人民之间悠久的传统友谊注定了埃及是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通道上的天然合作伙伴。埃及在2000多年前的古丝绸之路中就是中国的重要贸易伙伴,许多中国商品经过亚历山大港出口到欧洲。如今,我国建设"一带一路"的倡议与埃及总统塞西2014年提出的国家"振兴计划"在很多领域高度契合。可以说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深化中国
[期刊] 清华金融评论  [作者] 陈旸  
6月26日-7月2日,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和南南合作金融中心共同举办了第二期"发展中国家金融领袖培训项目"。在此期间,《清华金融评论》专访了来自南非、巴基斯坦等发展中国家的金融专家,就中国的发展经验、"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南南合作等议题发表了看法。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张永安  尚宇红  
2010年后,整个世界经济形势发生了极大变化。中国成为世界重要经济体,尽管经济不能保持原有的高速增长,仍具有很大活力,并且仍对世界经济发展有很大影响力。在这一背景下,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对于中国经济发展顺利完成经济转型和促进整个国际经济复苏具有重要意义。"一带一路"倡议强调平等合作、互利共赢,不仅是中国承担大国责任的载体,也是沿线国家联合起来发展经济的有效载体,是中国经济魅力的体现。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合作将使"16+1机制"落到实处,将有助于中东欧国家解决本国问题,并极大推进中国与这些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与贸易关系的发展,但也不能忽视存在不少障碍和风险,需要明确相关的目...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霍强  崔昊  
经济走廊建设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中之重。中缅经济走廊建设自提出以来,至今已取得了积极进展。就中缅经济走廊建设而言,找准其中面临的难点及对策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缅甸国内问题复杂、基础设施较为落后、人文交流仍存疑虑、政治互信有待加强、经贸合作亟须强化等方面,已成为"一带一路"框架下中缅经济走廊建设面临的难点。"一带一路"框架下深入推进中缅经济走廊建设,需要加强政治互信、促进内生发展、深化人文交流、加快设施联通、促进经贸便利等。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张可云  邓仲良  
通过回顾区域合作模式类型与演进规律,本文着重论述了一带一路区域合作框架的构建逻辑。研究认为我国应以一带一路为载体来完善和对接国际国内"双向"区域合作机制,构建以基础设施、国际贸易、技术创新、公共品供给、合作保障为主要特征的合作模式,并通过创新区域合作主体利益的分配机制,进一步带动形成中国与沿线各国产业国际分工与产品贸易体系。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张可云  邓仲良  
通过回顾区域合作模式类型与演进规律,本文着重论述了一带一路区域合作框架的构建逻辑。研究认为我国应以一带一路为载体来完善和对接国际国内"双向"区域合作机制,构建以基础设施、国际贸易、技术创新、公共品供给、合作保障为主要特征的合作模式,并通过创新区域合作主体利益的分配机制,进一步带动形成中国与沿线各国产业国际分工与产品贸易体系。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诗琪  
非洲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和自然延伸,也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节点。"一带一路"倡议与中非合作相辅相成,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既"五通")既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涵盖中非合作的方方面面。文章拟从中非合作的"五通"现状入手,分析中非合作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对接,在此基础上探讨中非合作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对策。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姚铃  
德国是欧盟成员国中对华经贸合作水平最高的国家。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契机,中德双方秉承互利共赢原则,积极推动双边经贸关系达到了新的高度,同时在政策与制度层面推动中欧经贸合作开启了高水平的建设布局。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而欧盟在英国决定退出后,其一体化进程也面临新形势。面对欧洲内部及全球层面"逆"全球化思潮上升、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复杂,中国和德国能否同舟共济,能否在"一带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王宪举  
实施“一带一路”倡议近十年来,中国和欧亚国家之间的人文合作取得了长足进展。主要成果体现在中国与欧亚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明显增加、教育和旅游合作得到加强等。存在的问题是国家间合作程度不平衡、官方和民间合作不平衡、一些国家仍不同程度地流行“中国威胁论”、我国的“软实力”和国际传播作用较弱等。其中,既有历史的原因,又有大国竞争和自身等原因。为此,要强化与欧亚各国的人文联系和交流互动,尤其是改善与印度的人文关系,同时,加强国际媒体传播和教育“走出去”的工作,使欧亚国家人民听到更多的“中国声音”,让更多青年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成为“知华派”和“友华派”,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刘红  
受中日政治关系改善、"一带一路"倡议取得丰硕成果等因素影响,日本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态度发生了重大转变,这使得中日两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开展合作的政治经济基础更为夯实。中日两国正在积极探索以第三方市场合作为重心,以东盟合作为起点,以基础设施、物流、节能环保、金融等领域为重点进行深入合作的可行路径。但在推进合作的过程中,依然受到中日关系回暖的可持续性、日本政府与企业对待"一带一路"建设的"温度差",以及沿线国家现实风险等问题的困扰。需要两国政府继续对中日关系予以精心呵护,不断为中日关系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需要日本政府与企业共同努力消弭"温度差";需要中日双方通过信息共享来规避投资风险。据此来开启"一带一路"框架下中日合作的新时代。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万江  刘琦  
文章基于1960—2015年历史数据,采用模拟预测方法考察了"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粮食贸易的发展机遇。研究发现,沿线国家的粮食供求缺口存在差异,中北亚与东欧12国和南亚8国的粮食可向外出口,而中东16国和东南亚8国则需从外部进口粮食。本文丰富了"一带一路"主题研究,其结论也说明了"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贸易往来的重要性。因此,中国应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与沿线国家的粮食贸易互补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