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908)
2023(15260)
2022(12291)
2021(11291)
2020(9347)
2019(20881)
2018(20679)
2017(37587)
2016(20297)
2015(22737)
2014(22169)
2013(21139)
2012(19181)
2011(17379)
2010(17878)
2009(16662)
2008(16431)
2007(15432)
2006(13974)
2005(12670)
作者
(57213)
(47953)
(47393)
(44965)
(30495)
(22623)
(21397)
(18124)
(18122)
(17168)
(16359)
(16102)
(15657)
(15341)
(15106)
(14584)
(13994)
(13850)
(13778)
(13708)
(12145)
(11594)
(11586)
(11078)
(10757)
(10676)
(10660)
(10520)
(9614)
(9554)
学科
(73454)
经济(73336)
管理(65942)
(59647)
(51396)
企业(51396)
中国(26930)
(22987)
方法(22763)
(21163)
(20840)
业经(20828)
技术(18572)
数学(17609)
数学方法(17350)
(17019)
地方(16369)
(15389)
(15131)
银行(15094)
理论(15079)
农业(14957)
(14511)
(14409)
金融(14401)
(13447)
技术管理(12678)
(12517)
(12230)
环境(12229)
机构
大学(279351)
学院(277898)
(109767)
经济(107201)
管理(103291)
研究(98496)
理学(86746)
理学院(85766)
管理学(84204)
管理学院(83671)
中国(75501)
(60768)
科学(58481)
(55686)
(49044)
(45934)
中心(44934)
(44573)
研究所(43931)
财经(42044)
(38661)
北京(38523)
业大(38432)
师范(38249)
(38054)
(36303)
(36110)
农业(34299)
经济学(33579)
技术(31941)
基金
项目(182789)
科学(144398)
研究(139116)
基金(130166)
(114104)
国家(112749)
科学基金(96298)
社会(88564)
社会科(83660)
社会科学(83640)
(73166)
基金项目(67694)
教育(64189)
(60672)
自然(58909)
自然科(57467)
自然科学(57448)
编号(56934)
自然科学基金(56455)
资助(50670)
成果(48613)
(42709)
重点(41887)
课题(41208)
(40064)
(39691)
创新(39078)
(38735)
国家社会(37177)
(35154)
期刊
(133039)
经济(133039)
研究(87182)
中国(72448)
(44976)
学报(44708)
管理(44215)
(42722)
教育(42132)
科学(40385)
大学(34246)
学学(31007)
农业(28472)
(27831)
金融(27831)
技术(26093)
业经(21813)
财经(21233)
经济研究(20503)
图书(19510)
(18489)
问题(16583)
(15961)
科技(15270)
书馆(14763)
图书馆(14763)
(14483)
论坛(14483)
(13905)
技术经济(13053)
共检索到4502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关志英  
针对我国高校对中国周边国家文献资源收藏整体匮乏的现状,结合国家"一带一路"大战略背景下高校学术生态环境的演变及其带来的驱动效应,面向科研人员开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别或区域研究所产生的新的文献需求,对比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体系化收藏亚洲文献的战略举措,从我国国家战略保障层面出发,聚焦区域研究文献资源建设的整体布局,着重探讨了中国周边国家文献资源合作共建的机制体制创新等相关问题,并提出我国高校图书馆系统化、规模化收藏中国周边国家文献资源的顶层设计框架。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梁经伟  文淑惠  杜洪燕  
基于"一带一路"战略背景,分析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经济联动关系,运用Multilevel P2模型分析国家之间的经济互动,从组织结构层次和个体层次探讨国家间经济联系形成的机制。研究发现:稳定的政治环境是促进经济联动的基础,区域内部的贸易与投资等能够加速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资本存量、产业结构等因素具有提供者效应,劳动力、基础设施等因素具有接受者效应,都能够增加国家之间的经济联动性。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闫世刚  徐广姝  
本文阐述了"一带一路"下中国与周边国家在能源双边合作、区域机制方面取得的进展,提出周边了能源合作在周边大国博弈、共同能源市场和新能源发展方面所带来的挑战。最后本文从深化能源合作机制、加强与大国伙伴关系,推进能源共同市场建设、促进能源设施互联互通、大力加强新能源合作、共同推动周边绿色发展等方面探讨"一带一路"下我国加强周边能源合作的对策。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夏先良  
一、以国际产能合作方式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意义国际产能合作概念最初来自2014年12月14日中国总理李克强与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会谈,两位领导人将中国优势产能与哈国基础设施需求对接达成"中哈产能合作"计划。国际产能合作反映了国际经济合作的一种新方式,在中国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战略中具有重大的政治经济意义。(一)国际产能合作开创对外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韩剑  闫芸  王灿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经济逐步确立一套涉及贸易、投资、发展合作的制度安排,全球化与区域化相互促进,各国经济朝着更加开放的方向发展。21世纪以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力量发生了此消彼长的变化,新兴市场国家不断崛起,导致原有以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经济规则与现有国际经济格局愈发不适应。多哈回合谈判受阻,多边投资规则尚未确立,国际金融体系亟需改革,全球经济规则整体面临重构。为缓解国内经济政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韩剑  闫芸  王灿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经济逐步确立一套涉及贸易、投资、发展合作的制度安排,全球化与区域化相互促进,各国经济朝着更加开放的方向发展。21世纪以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力量发生了此消彼长的变化,新兴市场国家不断崛起,导致原有以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经济规则与现有国际经济格局愈发不适应。多哈回合谈判受阻,多边投资规则尚未确立,国际金融体系亟需改革,全球经济规则整体面临重构。为缓解国内经济政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吴天博   周丹   孙平军  
基于2008—2022年60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因果评价“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科技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倡议显著推进了沿线国家科技创新水平,其政策影响效应首先表现为一个即期的正向冲击,而后这种冲击效果呈现出先快速上升后波动下降的整体趋势;“一带一路”倡议通过推进沿线国家在贸易、投资及经济领域的发展水平实现了其科技创新;中国对沿线国家科技创新作用机制主要通过扩大与沿线国家高技术产品双边贸易规模来实现。研究结论对推动中国及沿线国家科技创新及实现“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政策参考价值。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鑫静  程钰  丁立  王建事  
运用基尼系数、空间自相关及面板数据模型探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技创新与碳排放效率的时空分异特征,并分析科技创新等因素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2009~2016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科技创新水平呈上升趋势,基尼系数由0.10升至0.13,表明沿线国家科技创新水平差异有所增大,Moran’s I值由0.373升至0.383,表明沿线国家科技创新水平的集聚态势较为明显且集聚态势有所增强;(2)2009~2016年,沿线国家的碳排放效率整体呈上升趋势,基尼系数变动大致呈"倒U型"曲线,表明沿线国家碳排放效率的差异态势总体呈先扩大后缩小的趋势,基尼系数介于0.26~0.30之间,表明沿线各国碳排放效率的区域差异较为明显,Moran’s I值由0.239升至0.278,表明沿线国家碳排放效率的集聚态势有所增强;(3)将沿线国家依据碳排放效率分为3个等级地区,从整体来看,科技创新、人均GDP、信息化发展水平、对外开放度对沿线国家碳排放效率提升具有促进作用,而产业结构、城镇化率对碳排放效率提升具有抑制作用,分地区来看,各因素对碳排放效率的作用效应呈现明显的异质性。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肖婧文   冯梦黎  
在“双循环”视阈下,“一带一路”倡议在衔接国内国际技术链条中扮演重要接口角色,以“创新之路”建设引领国家技术创新效能提升。本文勾勒了“一带一路”倡议与国家技术创新间的关系演进轨迹及其在国内国际市场的现实困境,并在“双循环”视阈下厘清了不同维度倡议对国家技术创新的驱动机制。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历经从外源技术吸收向内源技术突破的关系转化,但存在知识技术资金“三链”不协调、供给需求环节不衔接、国内国际市场不平衡、国家技术创新水平驱动系统尚未健全四重困境。随着新发展格局的构建,倡议通过创新要素活力释放机制与高水平对外开放机制疏解创新困境,并形成培育国家技术创新发展的新动力。借助“双循环”的东风,通过生产要素、经济环节、双重市场的联动与协同,健全“三维一体”的系统创新机制,依托“一带一路”倡议高质量共建,疏通阻碍国民经济循环的“卡点”。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马晨  
面对国际金融体系的变革与重塑,中国在实现金融崛起的过程中金融利益诉求将日益增大,不可避免地冲击传统金融大国主宰的国际经济秩序。为了在国际金融合作中捍卫中国的金融利益和金融安全,中国需要在全球开展多边、多层次、积极的金融外交,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金融合作,在国际金融合作规则、合作机制、合作方式、合作组织架构等方面不断创新,发挥各自优势,促进金融资源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马晨  
面对国际金融体系的变革与重塑,中国在实现金融崛起的过程中金融利益诉求将日益增大,不可避免地冲击传统金融大国主宰的国际经济秩序。为了在国际金融合作中捍卫中国的金融利益和金融安全,中国需要在全球开展多边、多层次、积极的金融外交,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金融合作,在国际金融合作规则、合作机制、合作方式、合作组织架构等方面不断创新,发挥各自优势,促进金融资源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史正富  
本文探讨了一带一路建设中存在的两类不同而又互相联系的投资机会。一种是市场导向、企业利润驱动的投资机会;另一种是国家战略导向、整体利益驱动的投资机会。为此,本文提出设立多元资金构成的、承担宏观战略使命的准市场化投资基金,将国家宏观战略目标与基金的市场化运作有机结合。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温来成  彭羽  王涛  
"一带一路"战略旨在通过推进亚欧非大陆及附近海域的互联互通,促进中国与沿线各国的战略对接与耦合,全方位推进务实合作,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其中,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建设,是实现该战略的重要突破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由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存在巨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但"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存在国际性公共物品属性、协调难度大等问题,导致建设项目融资存在巨大资金缺口。本文试从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的特征入手,分析PPP在"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的比较优势,并提出了推进PPP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崔日明  黄英婉  
在评估国家间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时,现有文献基本上都是将贸易便利化和投资便利化分别进行研究。在全球投资、贸易一体化不断加深的背景下,将二者结合起来进行综合研究,无疑具有深刻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在结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总体规划和最终目标的基础上,尝试构建一套完整的贸易投资便利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进而测算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莫建建  高建勋  
国际投资仲裁机制是解决投资者与国家争端的主要机制,国际投资协定的仲裁条款是裁决ISDS仲裁的关键条款。我国早期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订的国际投资协定主要着眼于东道国利益的保护,不利于我国境外投资者获得法律救济。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对国际投资协定改革问题的归纳与梳理为各国加快老一代国际投资协定现代化的条款改革提供了参考。2022年《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生效和实施为“一带一路”倡议下国际投资争端解决机制的改革提供了契机。我国“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投资者与国家争端解决机制的革新路径可从完善国际投资协定的实体条款规范着手,在双边协定、区域协定基础上实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