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16)
- 2023(11426)
- 2022(10116)
- 2021(9494)
- 2020(7864)
- 2019(18475)
- 2018(18373)
- 2017(35248)
- 2016(18648)
- 2015(21097)
- 2014(20905)
- 2013(20700)
- 2012(18837)
- 2011(16898)
- 2010(16718)
- 2009(15110)
- 2008(14619)
- 2007(12536)
- 2006(11015)
- 2005(9602)
- 学科
- 济(76822)
- 经济(76752)
- 管理(54110)
- 业(51738)
- 企(43855)
- 企业(43855)
- 方法(36314)
- 数学(30805)
- 数学方法(30439)
- 贸(22785)
- 贸易(22772)
- 易(22072)
- 农(19065)
- 中国(18374)
- 技术(17002)
- 学(16614)
- 业经(16536)
- 财(16409)
- 地方(16404)
- 理论(13697)
- 农业(12671)
- 和(12039)
- 环境(11809)
- 制(11137)
- 务(10472)
- 划(10423)
- 财务(10400)
- 财务管理(10385)
- 教育(9984)
- 关系(9957)
- 机构
- 大学(265989)
- 学院(263661)
- 管理(108021)
- 济(106501)
- 经济(104266)
- 理学(94429)
- 理学院(93392)
- 管理学(91782)
- 管理学院(91320)
- 研究(87941)
- 中国(62278)
- 京(56623)
- 科学(54835)
- 财(44342)
- 所(43453)
- 研究所(39826)
- 农(39725)
- 业大(39721)
- 中心(38847)
- 江(36819)
- 财经(36386)
- 北京(35650)
- 范(35339)
- 师范(35055)
- 经(33156)
- 院(32496)
- 农业(31142)
- 经济学(30844)
- 州(30333)
- 技术(28657)
- 基金
- 项目(186165)
- 科学(146310)
- 研究(137008)
- 基金(135010)
- 家(117329)
- 国家(116419)
- 科学基金(100189)
- 社会(85176)
- 社会科(80870)
- 社会科学(80846)
- 基金项目(72541)
- 省(72384)
- 自然(65659)
- 自然科(64140)
- 自然科学(64127)
- 自然科学基金(62934)
- 教育(62312)
- 划(60651)
- 编号(56014)
- 资助(55139)
- 成果(44515)
- 重点(41467)
- 部(40815)
- 发(39611)
- 创(39326)
- 课题(38083)
- 创新(36644)
- 科研(35468)
- 教育部(35066)
- 大学(34783)
- 期刊
- 济(111819)
- 经济(111819)
- 研究(77169)
- 中国(46986)
- 学报(40792)
- 管理(39348)
- 科学(38247)
- 农(35270)
- 财(31398)
- 大学(30962)
- 教育(30334)
- 学学(28884)
- 农业(25495)
- 技术(25384)
- 经济研究(18716)
- 业经(18237)
- 融(17638)
- 金融(17638)
- 财经(16604)
- 贸(16091)
- 问题(15340)
- 图书(15193)
- 科技(14501)
- 技术经济(14299)
- 经(14087)
- 业(13553)
- 国际(13543)
- 理论(13120)
- 实践(12235)
- 践(12235)
共检索到3782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段德忠 谌颖 杜德斌
论文利用2001—2015年国家(地区)间的知识产权贸易额,通过构建全球和"一带一路"技术贸易网络,从技术供给和技术销售层面刻画了"一带一路"技术贸易格局及其动态变化过程,研究发现:①在"一带一路"内部技术贸易网络中,内部技术进口格局由独联体、中东欧地区主导向东亚地区主导转变,内部技术出口格局由西亚地区"一极主导"向东盟-西亚-东亚"三极主导"格局转变,"一带一路"在内部国家(地区)技术供给链中的地位非常低下,大量的技术需要从外部进口,但"一带一路"作为技术销售市场在内部国家(地区)技术销售链中的地位显著提升;②在"一带一路"外部技术贸易网络中,外部技术进口格局由东盟向东亚更替,而外部技术出口格局始终由以新加坡为核心的东盟地区主导,"一带一路"在国际技术销售市场中的地位显著提升,但其在国际技术供给链中的地位十分低下;③从技术贸易类型上看,内流型国家(地区)占主导,大部分"一带一路"国家(地区)依赖内部技术贸易来实现技术互补,而高技术贸易额国家(地区)大多都为"两头在外"型,"一带一路"区域技术贸易网络尚未形成。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钮潇雨 陈伟 俞肇元
贸易畅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内容和核心环节。基于“一带一路”贸易网络数据库,论文综合集成组团识别、核心—边缘轮廓、视差滤波等网络中尺度分析方法,构建探索贸易网络连通性的分析框架,从节点和连边双维度揭示“一带一路”贸易网络的时空格局、拓扑关系以及连通性演化,以期能为新时期“一带一路”框架下经贸合作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参考。研究发现:(1)“一带一路”贸易网络联系持续增加、网络密度不断提升、贸易规模分布空间异质性突出,逐步形成了联系日益紧密、层级结构明显、空间上非均衡分布的贸易网络格局;(2)“一带一路”贸易网络形成了5个贸易组团,组团结构存在地理邻近效应,地理距离在全球及区域尺度的国际贸易分工体系演化中依然扮演着重要角色;(3)“一带一路”贸易网络的核心—边缘结构正在经历结构性调整,核心结构和边缘结构呈现出明显分化,极化效应凸显;(4)“一带一路”贸易骨干结构不断拓展和丰富,呈现出向核心国家集聚的变化趋势,形成了以中国为绝对核心,印度、俄罗斯和土耳其为次核心的骨干网络格局。研究结果对于理解“一带一路”贸易网络结构、优化贸易发展格局以及提升贸易网络韧性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宋周莺 虞洋
贸易便利化是"一带一路"贸易合作的关键环节,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有利于促进区域内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论文从贸易便利化入手,基于已有文献回顾,构建包含29个指标的贸易便利化评价体系,分析2013—2017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便利化发展态势和空间格局,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研究结果显示:①2013—2017年,沿线国家贸易便利化水平呈缓慢上升态势,蒙俄、中亚、中东欧、西亚增长较明显;②沿线国家贸易便利化水平呈"东西高、中间低,北高南低"的空间格局,空间差异呈缩小态势;③二级指标与贸易便利化总指标的发展态势相对一致,电子商务、市场准入、海关环境、口岸设施等增长态势较明显;④综合发展高水平型、综合发展低水平型是沿线国家主要模式,通关成本与国际合作滞后型、内部贸易环境领先型、基础设施建设领先型分别成为东南亚、中东欧和中亚部分国家的重要发展模式。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石泽浩 何喜军 李洪英 杨正东
"一带一路"倡议为沿途各国钢铁贸易带来了契机,本文综合运用复杂网络的分析方法对2005~2014年"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的钢铁贸易格局及演变规律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国家间竞争与依赖关系,以期促进中国的钢铁贸易。研究结果表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钢铁贸易呈多元化格局,且以中国、俄罗斯、印度、土耳其、乌克兰为贸易核心。除2008年经济危机,在2012年以前整体"一带一路"钢铁市场贸易额呈上升趋势,2012年之后5大核心国中只有中国钢铁出口保持着高速持续增长,成为最大的钢铁出口国。地缘相近的国家普遍具有紧密的贸易关系,而中国钢铁出口的主要市场为南亚及东南亚地区。中东地区钢铁市场竞争激烈,钢铁需求量巨大,是中国需要大力开拓的国际市场。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石泽浩 何喜军 李洪英 杨正东
一带一路倡议为沿途各国钢铁贸易带来了契机,本文综合运用复杂网络的分析方法对20052014年"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的钢铁贸易格局及演变规律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国家间竞争与依赖关系,以期促进中国的钢铁贸易。研究结果表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钢铁贸易呈多元化格局,且以中国、俄罗斯、印度、土耳其、乌克兰为贸易核心。除2008年经济危机,在2012年以前整体"一带一路"钢铁市场贸易额呈上升趋势,2012年之后5大核心国中只有中国钢铁出口保持着高速持续增长,成为最大的钢铁出口国。地缘相近的国家普遍具有紧密的贸易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陈艺文 李二玲
农产品贸易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经贸合作的重要内容,但现有贸易理论无法很好地解释"一带一路"国家间粮食贸易网络的格局演化。该文构建了一个四维菱形分析框架,并将社会网络分析与空间计量分析相结合,基于1993—2016年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分析了"一带一路"国家间粮食贸易网络的空间结构特征及其演化机制。结果表明:①"一带一路"国家间的粮食贸易网络密度不断提高,贸易关系和贸易强度不断加深,在全球粮食贸易网络中的地位呈波动上升态势,并出现明显的贸易俱乐部现象;②该粮食贸易网络呈现由无核到多核再到重塑的演化历程;③中国与其他"一带一路"国家间的粮食贸易经历了从出口导向到进口导向的演化历程,"一带一路"倡议提高了中国在全球粮食贸易网络中的地位;④"一带一路"国家间粮食贸易网络的演化是受资源禀赋、经济环境、文化认同和政治博弈4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各因素在不同阶段所起的作用不同;粮食贸易较其他贸易而言特色鲜明,其稳定性更强。研究结果对促进"一带一路"国家农业贸易的健康繁荣,建设开放包容的经济环境具有指导意义。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候杰
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着较强的贸易互补性,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其在促进我国与沿线国家贸易增长上有着可以有效降低贸易成本、释放市场需求潜力、降低企业预期风险等现实基础。具体而言,"一带一路"倡议在密切与周边国家和地区贸易关系、优化中国进出口贸易结构以及通过沿线国家基础投资建设等方面,会产生积极的贸易效应。研究认为,应进一步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政治安全互信、扩大对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发挥人民币在沿线国家项目中使用、推动"六大经济走廊"建设等措施,不断释放和扩大"一带一路"倡议的贸易效应。
关键词:
“一带一路”建设 贸易效应 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黄立群
"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在国内经济转型和世界格局转换的背景下所提出的,这一倡议对我国深化对外开放以及最终实现"中国梦"意义重大。自2013年倡议提出以来,已近3年。在这个过程中,我国政府层面积极展开了"一带一路"具体方案的研讨和规划,并于2015年3月正式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以下称《愿景与行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涉及的合作领域众多,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笑笑 于夕媛 刘晓航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说明中国从国际社会上的积极学习者和参与者变身为主导者,展现出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应有的姿态。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广泛实施,相关区域的贸易争端与争议层出不穷,较为严重地影响到区域经济发展的速度。"一带一路"倡议已然不只是经济问题,现如今更为突出的表现为法律问题。因此面临"一带一路"倡议下的贸易争端和争议,我们急需构建一个能为沿线各国所普遍接受的、能够切实解决贸易争端和贸易争议问题的法律保障机制。由于沿线各国的政治、经济、法律等发展状况参差不齐,构建"一带一路"贸易争端和贸易争议解决机制是任重而道远的。文章立足于贸易争端与贸易争议的不同概念,区分二者的不同解决方式,对构建"一带一路"贸易争端与贸易争议解决机制进行并列研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庞德良 刘胜君
"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点,但中国主导的"一带一路"战略是否会受到邻国日本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第一,东北亚、东南亚和西亚三个地区与中日两国贸易比重显著大于其他地区,中日两国贸易竞争存在加剧的趋势,此外,中国仍然处于国际产业分工中的低端,仍未脱离早期以日本为核心的"雁行结构",日本在这些地区的影响力可能要超越中国;第二,中亚、南亚和中东欧国家对中日两国贸易规模整体偏低,但中国领先日本推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有助于中国扩大在这些地区的影响;第三,"一带一路"范围内,中日互为最大贸易国,但中国对日贸易以劳动密集型的低技术产品为主,并呈贸易出超,短期中国仍需贸易带动经济增长的前提下,中国不能以牺牲与日本贸易为代价推动"一带一路"战略;第四,中国需要强化自主创新能力,打造核心技术,与日本在竞争中共同构筑稳定的国际分工体系。总体而言,中日两国在东北亚、东南亚和西亚各具优势,但中国不足在于缺少核心技术这一核心竞争力,在国际产业格局中仍受制于日本,因此在中国推动"一带一路"战略中也必然受到日本的影响。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高阔 杨耀防
文章以2005-2015年江西省及"一带一路"沿线24个国家的进口额、出口额和进出口总额等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江西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的基本格局,运用综合贸易份额指数和HM指数分析江西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依赖程度及其对称性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江西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贸易关系越来越密切,贸易额度不断增长,2005-2015年的10年间贸易增长了近20倍;东南亚和西亚中东地区与江西贸易的依赖程度比较高且逐年增强,综合贸易份额指数分别从2005年5.99%和4.48%增长到2015年的16.06%和8.19%;江西出口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依赖程度大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对江西的依赖程度,贸易依赖非对称性比较显著,其中对东南亚6国的依赖程度最高,其次是西亚中东8国,再次是南亚4国。文章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韩杨 孙慧武 刘子飞 马卓君
中国是世界最大、最重要的海洋与渔业国家之一,渔业的发展为全球食物供给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建设海洋强国、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等做出了重要贡献。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渔业发展紧密相连,"一带一路"沿线国中"东盟"是中国水产品的主要贸易伙伴国,"一带一路"国内重点省份中多个省份是重要的渔业主产区。从贸易总量来看,"一带一路"沿线65国与中国水产品贸易总量呈现稳定增长,贸易顺差格局;从贸易国别来看,"一带一路"沿线65国中的东盟10国与俄罗斯是中国主要贸易伙伴国;从贸易品种来看,"一带一路"沿线东盟10国出口以鱼类与贝类为主,进口以饲料用鱼粉和虾类为主;从国内出口贸易区域来看,相对集中沿海主产区,"一带一路"倡议重点圈定的沿海城市港口,是中国重要的一级渔港所在地。因此,我们提出,第一,科学规划"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渔业国际化布局,因地制宜对目标国开展渔业国际合作;第二,优化中国渔业产业结构,挖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渔业产业间与产业链上下游合作;第三,调整中国水产品结构,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贸易互补性;第四,完善渔业"走出去"政策,提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渔业合作的风险资金保障。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黄明婷
本文针对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对国际贸易格局的擘划,及其对我国国际贸易的未来影响进行分析。“一带一路”以跨疆界无极整合为国际贸易缘起,以集中优势国力的创新竞合为国际贸易战略,以周边睦邻统合新格局为最终国际贸易诉求,擘划出了一个现代丝绸之路的经典国际贸易发展范式,一体化囊括了整个欧、亚、非三个彼此紧密连接的大陆板块,并由此形成了辐射其他泛大陆的国际贸易,此举对于我国未来发展具有较大的战略意义。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国际贸易格局 擘划 影响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公丕萍 宋周莺 刘卫东
经贸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研究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演变特点及格局,对于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与区域经济合作,实现"贸易畅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基于大量的数据分析,梳理了2001年以来中国与沿线国家贸易的商品结构演化历程,并采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敏感性行业度量及k值聚类算法等,对中国与沿线国家贸易商品结构及格局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中国对沿线国家的出口商品结构有所优化,进口商品结构日趋集中,能源及劳动密集型产品比重上升;2中国与沿线国家贸易的商品结构与各国出口优势行业基本一致;3中国与经济规模相对较小且产业结构较为单一的国家存在一些敏感性行业,出口方面涉及服装鞋帽、矿物制品及交通运输设备等,进口主要涉及能源、矿砂及一些资源初级加工品;4由于国内各省发展差距明显,中国出口商品的空间连续性较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黄明婷
本文针对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对国际贸易格局的擘划,及其对我国国际贸易的未来影响进行分析。"一带一路"以跨疆界无极整合为国际贸易缘起,以集中优势国力的创新竞合为国际贸易战略,以周边睦邻统合新格局为最终国际贸易诉求,擘划出了一个现代丝绸之路的经典国际贸易发展范式,一体化囊括了整个欧、亚、非三个彼此紧密连接的大陆板块,并由此形成了辐射其他泛大陆的国际贸易,此举对于我国未来发展具有较大的战略意义。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国际贸易格局 擘划 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