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73)
2023(11125)
2022(9286)
2021(8598)
2020(6833)
2019(15875)
2018(15193)
2017(28462)
2016(14922)
2015(16797)
2014(16521)
2013(16590)
2012(15882)
2011(14906)
2010(15021)
2009(13685)
2008(13631)
2007(12111)
2006(11199)
2005(10594)
作者
(43263)
(35919)
(35907)
(33990)
(23195)
(17219)
(16208)
(13934)
(13897)
(12858)
(12522)
(12049)
(11822)
(11694)
(11476)
(11201)
(10769)
(10399)
(10344)
(10017)
(9310)
(8762)
(8725)
(8347)
(8135)
(8122)
(8001)
(7795)
(7251)
(7177)
学科
(77028)
经济(76966)
管理(38093)
(37246)
(27900)
企业(27900)
中国(27062)
方法(24307)
地方(23606)
数学(21127)
数学方法(20933)
(20280)
业经(16447)
(16274)
贸易(16257)
(15756)
地方经济(13880)
农业(13767)
(13117)
(13072)
银行(13060)
(13035)
(13031)
金融(13030)
(12857)
(12742)
环境(12328)
(12310)
(10471)
技术(10221)
机构
大学(217880)
学院(217675)
(101128)
经济(99315)
研究(87531)
管理(78662)
中国(68213)
理学(66134)
理学院(65225)
管理学(64292)
管理学院(63836)
科学(49627)
(48887)
(44337)
(43681)
研究所(40011)
中心(37757)
财经(33973)
(33320)
(33114)
北京(32277)
经济学(32114)
(32069)
师范(31819)
(31704)
(30963)
经济学院(28730)
(26846)
科学院(26609)
业大(26494)
基金
项目(139138)
科学(111514)
研究(105486)
基金(101880)
(88698)
国家(87993)
科学基金(74722)
社会(69922)
社会科(66502)
社会科学(66490)
基金项目(52135)
(51900)
教育(47320)
(44794)
自然(44453)
自然科(43444)
自然科学(43434)
自然科学基金(42652)
资助(41740)
编号(41440)
(36988)
成果(34677)
重点(32432)
(31710)
发展(30811)
课题(30599)
(30299)
国家社会(30118)
(28851)
中国(28582)
期刊
(120808)
经济(120808)
研究(74529)
中国(52142)
管理(33125)
(32229)
科学(31109)
(30445)
学报(29824)
教育(27675)
(24649)
金融(24649)
大学(23247)
农业(22544)
学学(21340)
经济研究(20768)
业经(19256)
技术(19186)
财经(17250)
问题(15736)
(15571)
(15145)
国际(14320)
世界(14122)
(13163)
资源(11265)
技术经济(11123)
(10798)
论坛(10798)
图书(10651)
共检索到3571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钢  刘倩  孔冬艳  林依硕  黄兵兵  
"一带一路"战略自提出以来,其双起点至今尚未明确,现有认识只是尊重和沿袭丝路历史的结果,未必是我国外向型经济空间布局的理想选择。在世界新地缘政治前景下和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要求下,本着"欲外开,先内联"的思路,提出"一带一路"历史起点向东向北延伸与我国全域开放"π"字型骨架经济空间布局构想,介绍了该构想下的四种可能的起点组合方案,并做了战略辨析与前景展望。认为"一带一路"战略引领下的中国全域开放"π"字型骨架以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为主线,更具统领性、开放性、开拓性、包容性和弹性,是我国最高层级的全域开放型经济空间战略,其终极目标是促进中国与全球互联,推动中国全域发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可云  
"一带一路"是中国提出的重大战略安排,是充分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和为贵"精髓的战略设计。阐明"一带一路"的本质与国内外背景,分析同其他战略的关系,"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SWOT)以及未来的操作重点和政策方向,认为"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的国际地位与影响力提高后的必然选择,是在国际国内背景发生变化后提出的有目的的行动方案。其很好地将中国其他重要战略串联在一起,集中展现了中国新的全球视野与建设经济强国的雄心,是中国通过两个"打造"促进国际均衡发展进而影响全球化方向的战略安排,标志着中国由过去侧重内部转向内外兼顾,寻求完成内部的工业化、城镇化与区域协调发展等重大战略任务的新办法。围绕"一带一路"建设,中国会逐步创新国家调控与区域管理制度,并进一步完善创新、产业发展、城镇化与区域协调、全方位开放、文化发展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具体政策。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孙久文  
从"一带一路"战略与我国区域发展的关系来分析,认为"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延续与完善,是应对新常态和新挑战的重要部署,是加强次区域和跨国际区域合作的新方向。当前,"一带一路"战略对区域发展所形成和注入的动力,正沿已经形成的经济发展网络向内陆传递,促进了经济空间联系得更加紧密和更加顺畅。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形成新的增长点,加快以"三大支撑带"为主体的区域经济新格局的逐渐形成,为产业转移和消化过剩产能带来新的发展空间。"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未来时期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最后提出了加快跨国际区域合作的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郭鹏  
对"一带一路"战略下区域物流经济发展的新机遇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一带一路"战略下区域物流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旨在为我国区域物流经济的发展进行有益的探讨。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郭孟珂  
"一带一路"战略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中国与部分国家签署了一揽子合作协议,部分重大项目实现突破性进展,丝路基金、亚投行稳步有序推进,我国对外贸易与投资总体形势向好。"一带一路"作为国家战略层面的发展纲领,为我国的基础设施产业链、交通运输行业与物流领域、能源领域、金融领域等四大领域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为相关领域企业实现"走出去"的战略目标提供了助力,为四大领域的发展带来了重要机遇。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孙久文  
从"一带一路"战略与我国区域发展的关系来分析,认为"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延续与完善,是应对新常态和新挑战的重要部署,是加强次区域和跨国际区域合作的新方向。当前,"一带一路"战略对区域发展所形成和注入的动力,正沿已经形成的经济发展网络向内陆传递,促进了经济空间联系得更加紧密和更加顺畅。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形成新的增长点,加快以"三大支撑带"为主体的区域经济新格局的逐渐形成,为产业转移和消化过剩产能带来新的发展空间。"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未来时期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最后提出了加快跨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方重  
2015年3月,"一带一路"行动纲要《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正式落地,虽然"一带一路"战略对资本市场的实质性影响尚未显现,但从二级市场看,相关影响已提前反映。未来,随着规划的进一步落地,资本市场作为最主要的参与方之一,将有大量的上市公司牵涉其中,不仅为其发展带来了机遇,也对上市公司监管带来了巨大挑战。为此,我们需要对该战略规划对资本市场以及上市公司的影响进行预研预判,为有效监管上市公司,并最终发挥资本市场的支持功能提供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连家明  
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首次将"自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连接中国与河中以及印度的丝绸贸易的西域道路"称为"丝绸之路"。李希霍芬肯定不会想到,他所创造的这个词后来经过演变会成为一个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固定称谓,他更不会想到,在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东西方大通道2100年后,这个词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茉楠  
我国正步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需要更加体系化的全球新战略支持。"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提出以来,正由战略构想阶段步入全面务实阶段,成为当前及今后较长时期内最为重要的国家战略和实现地区性大国向全球性大国转变的重要路径。应在全面、深入分析"一带一路"内涵、战略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风险挑战的基础上,从理念、模式、战略等角度提出全面深化"一带一路"战略的政策建议。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连家明  
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首次将"自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连接中国与河中以及印度的丝绸贸易的西域道路"称为"丝绸之路"。李希霍芬肯定不会想到,他所创造的这个词后来经过演变会成为一个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固定称谓,他更不会想到,在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东西方大通道2100年后,这个词又被赋予新意,成为中国以之冠名的重大国家战略,传遍世界各个角落。2013年9月,中国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提出了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管理要  赵光辉  
针对"一带一路"战略下国际物流的发展情况,提出巩固国际物流的软件硬件基础,提高国际物流通关便利化水平、提升国际物流在对外贸易中的比率、健全相关政策法规体系、推进人才队伍建设等策略,以推动我国国际物流的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玉娟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文化产业对外发展的困境在于区域发展不平衡、软硬件建设不足、结构不合理等,应以文化内容、文化服务代替文化产品,以文化创造、文化融合代替文化照搬,寻求多边合作代替闭门造车,突出资本带动的整合优势,用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共同推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玉娟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文化产业对外发展的困境在于区域发展不平衡、软硬件建设不足、结构不合理等,应以文化内容、文化服务代替文化产品,以文化创造、文化融合代替文化照搬,寻求多边合作代替闭门造车,突出资本带动的整合优势,用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共同推动。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崔双成  
对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及其对经济的重要性进行了总结,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物流业发展的机遇,指出应通过发展国际物流、加强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信息化进程、加强物流人才培养等多种手段,推动我国物流业的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玉娟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文化产业对外发展的困境在于区域发展不平衡、软硬件建设不足、结构不合理等,应以文化内容、文化服务代替文化产品,以文化创造、文化融合代替文化照搬,寻求多边合作代替闭门造车,突出资本带动的整合优势,用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共同推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