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08)
2023(7488)
2022(6513)
2021(5993)
2020(4927)
2019(11163)
2018(10961)
2017(19977)
2016(10623)
2015(11657)
2014(11059)
2013(10637)
2012(9326)
2011(8450)
2010(8751)
2009(8341)
2008(7798)
2007(6946)
2006(6299)
2005(5701)
作者
(28996)
(23901)
(23833)
(22482)
(15555)
(11563)
(10868)
(9200)
(9002)
(8814)
(8294)
(8034)
(7835)
(7678)
(7622)
(7530)
(7315)
(7154)
(7039)
(6974)
(5987)
(5858)
(5823)
(5664)
(5444)
(5413)
(5341)
(5183)
(4869)
(4682)
学科
(40396)
经济(40365)
管理(29629)
(27615)
(23741)
企业(23741)
(14563)
贸易(14557)
(14188)
方法(13515)
地方(12810)
(11781)
中国(11588)
数学(11008)
数学方法(10724)
业经(9603)
(8819)
(8420)
(8375)
(7678)
出口(7666)
出口贸易(7665)
(7573)
农业(7482)
理论(7174)
(6609)
地方经济(6530)
环境(6513)
(6423)
技术(6213)
机构
学院(142115)
大学(138340)
(53878)
管理(52979)
经济(52657)
研究(48400)
理学(45139)
理学院(44589)
管理学(43586)
管理学院(43310)
中国(36256)
(30222)
科学(29866)
(29127)
(24352)
(23777)
中心(22215)
研究所(21578)
(21243)
(19852)
业大(19841)
师范(19605)
财经(18959)
(18940)
(18338)
北京(17585)
技术(17350)
(16978)
农业(16579)
(15741)
基金
项目(95353)
科学(75219)
研究(70786)
基金(67648)
(58743)
国家(58271)
科学基金(50399)
社会(43924)
社会科(41692)
社会科学(41679)
(39939)
基金项目(34803)
教育(33085)
自然(32854)
(32243)
自然科(32076)
自然科学(32069)
自然科学基金(31455)
编号(29863)
资助(27947)
成果(23736)
重点(22189)
(21655)
课题(21649)
(20123)
(19780)
(18949)
创新(18716)
(18372)
科研(18109)
期刊
(65487)
经济(65487)
研究(40546)
中国(30466)
管理(22773)
学报(20577)
(19720)
科学(19504)
(18716)
教育(18405)
大学(15713)
技术(14583)
学学(14520)
农业(13603)
业经(12764)
(12602)
金融(12602)
经济研究(10887)
(10159)
国际(8690)
财经(8611)
图书(8085)
问题(8074)
(7446)
(7443)
资源(7316)
商业(7192)
现代(6975)
(6718)
论坛(6718)
共检索到2217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赵广华  黄冬  
归纳了集疏运系统的研究现状,指出国内学者在港口集疏运优化研究上的不足,分析了浙江港口集疏运系统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实际面临的问题,并针对浙江港口具体情况,从海铁联运、港口信息化建设及无水港建设和空港物流等方面,提出了详细的优化策略。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方煜东  
集疏运系统是实现当前我国港口物流服务中效率与效益共同提升的关键性因素。通过分析宁波港口物流集疏运系统发展现状与问题,从系统协调优化的角度出发,运用组合预测模型对宁波港口物流系统吞吐量进行科学预测,进而构建集疏运系统优化模型。最后,从集疏运交通体系、管理服务体系角度出发,为宁波港口物流集疏运系统的优化管理提出一系列的对策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沛  穆东  
基于复杂系统演化理论,分析港口陆路集疏运系统在基础设施投资政策下的演化机理和政策效果。将基础设施投资政策视为系统的他组织作用,建立系统的演化模型,通过分析系统在政策他组织作用下能否演化至有序状态来判断政策的有效性。以曹妃甸港集疏运系统为例,结果表明:投资公路基础设施不能促使系统向有序状态演化;应首先投资铁路基础设施,以提高铁路运输的竞争力、构建铁路运输与公路运输间合理的竞合关系,有助于促使系统向有序状态演化;码头泊位设施的投资也应在铁路基础设施投资的基础上实施。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胡星星  宋向群  周勇  王文渊  
为充分发挥陆路集疏运系统的运输能力,满足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快速增长需求,应为集装箱运输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通过研究北方某港两城市间进口集装箱的陆路运输,以运输总成本最小化为目标,以各运输方式的运输能力为约束,建立集装箱运输方式选择优化模型并求解,研究不同运量和运距下的最优运输方式。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陈晔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给宁波外贸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在分析了宁波港口物流和外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两者关系进行了理论与实证分析,证明了宁波港口物流发展对外贸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最后提出充分发挥宁波港口物流发展对外贸促进作用的建议。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刘敬严  赵莉琴  
为解决"一带一路"战略下天津港口物流发展问题,对新形势下天津港口物流面临的机遇、优势、挑战等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明确天津港口物流发展定位,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发展策略。指出天津港物流发展需要将"一带一路"战略与天津当前正在实施的几大战略有机结合,加大过境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培育过境物流运输服务市场,推进港口海上战略合作力度,加快内陆无水港建设步伐,运用互联网思维大数据应用打造智慧港口。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陈芙英  张建同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我国港口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其发展的关键问题是如何提升港口竞争力。在综合考虑我国沿海港口内外经营环境和航线网络的基础上,采用熵权TOPSIS分析和复杂网络分析两种方法对我国沿海18个主要港口的竞争力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表明,两种评价结果中各港口综合排名虽大致相同,但能更加全面反映各个港口的竞争力。上海港、宁波—舟山港、深圳港在港口内外条件和航线网络中均具有很强的竞争力,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枢纽。而竞争力较弱的湛江港、珠海港、汕头港,可以通过改善投资环境和港口作业能力提升其竞争力。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陈晔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给宁波外贸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在分析了宁波港口物流和外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两者关系进行了理论与实证分析,证明了宁波港口物流发展对外贸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最后提出充分发挥宁波港口物流发展对外贸促进作用的建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红梅  
港口煤炭物流的集疏运能力,对保证国家能源运输的安全有着重要的作用。文章针对港口煤炭物流集疏运的现状,运用供应链协同管理的思想,构建港口煤炭物流集疏运一体化协同系统,以实现货源地、铁路、港口、航运与煤炭用户之间的无缝衔接,给出了相关的基础保障措施和建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郭建科  侯雅洁  何瑶  
中国与欧洲位于欧亚大陆的东西两端,中欧的贸易畅通是"一带一路"发展的重要内容。当前,中欧经贸联系仍主要通过海运完成,中欧港口航运网络的连通是贸易畅通的保障,因此,研究中欧港口航运网络的发展演变对于认识和保障中欧贸易的畅通具有重要意义。依据近20 a的3个时间断面(1995、2005、2015年)航运数据,构建中国与欧洲各港口航线联系网络,并通过刻画港口航运网络的复杂性特征,揭示不同港口节点可达性变化的空间分异,进而从中转港体系、网络组织结构两方面探讨中欧航运网络的演化特征。研究表明:①1995年以来,中欧航线联系的港口节点显著增加,网络覆盖范围明显扩大。2005年和2015年网络均表现出明显的小世界特征和无标度特性;不同港口航线联系的广度、深度和可达性变化差异明显,其中84%的港口可达性增强,地中海和阿拉伯海沿岸少数港口可达性减小。②中欧航运网络的中转港体系由"V"型转变为"U"型,核心中转港出现分化、中转节点逐渐体系化,中转路径趋于多元化,网络稳定性增强。③中欧航运网络的轴—辐组织结构不断优化,网络运行效率明显提升,航线联系更加多元化、复杂化。中欧港口航运网络的轴—辐空间结构经历了"三角型""均衡哑铃型"和"非均衡哑铃型"3个阶段,最终形成以上海港和鹿特丹港为主枢纽的多层次轴—辐空间组织结构。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汪超凡  刘桂云  卢春林  
集疏运能力建设对于提高港口运营效率和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熵权-TOPSIS法建立了港口集疏运能力综合评价模型,并进行了案例分析。运用熵权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用TOPSIS法对各港口的贴近度进行计算,通过实证可得到港口集疏运能力相对客观的评价结果,能够为港口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参考。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高山山  陈宁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冷藏箱量对港口集疏运系统提出的更高要求,在对G港腹地冷藏箱集疏运网络中节点进行优先等级论证的基础上,确定其布局方案;然后分析冷藏箱集疏运系统,以系统综合运输成本最小为目标函数构建流量分配优化模型;最后以G港为对象进行实证分析,并以穿梭巴士冷藏箱载箱量为自变量进行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G港可通过增加"穿梭巴士"的班期密度和提高广州至长沙和昆明的集装箱海铁联运班列冷藏箱载运能力两种措施,达到降低G港冷藏箱集疏运系统综合成本的目的。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广西国家税务局课题组  李文涛  霍军  孔祥军  
广西是中国西南地区最重要和最便捷的出海通道,但受制于发展时间、基础条件、政策支持等多方面因素,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北海、防城港和钦州三市(以下简称北部湾三市)的港口经济发展现状与东部沿海港口城市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广西应抓住打造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和国内自由贸易试验区进一步扩围的历史发展契机,将北部湾三市打造成为依托港口优势,以陆海联运、临港产业和对外贸易为发展动力的经济新增长极。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黄仁刚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经济最活跃、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同时也是"一带一路"物流服务核心枢纽之一。本文对"一带一路"下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物流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优势互补。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外贸推动了港口物流的发展,有其独特的竞争优势;但粤港澳大湾区的物流发展存在资源配置优化不足、同质化竞争、人才匮乏与机制创新不足等问题。本文从优化港口资源配置、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培养港口物流专业人才、加快智慧港口建设等方面对促进港口物流发展提出建议,为大湾区港口物流发展提供一定借鉴。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邵言波  邵羽冰  
在节能减排的背景下,建设绿色低碳港口对推动中国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和达成低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以“一带一路”中国沿线18个主要港口为研究对象,基于Super-SBM模型和Global 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模型,对2013—2020年的港口绿色低碳效率进行测算和评价,探究港口碳排放效率的跨期变化情况。研究发现:港口的绿色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区域不平衡现象,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等港口群的静态碳排放效率较好,东南沿海港口群和西南沿海港口群的效率值较低;中国沿海主要港口的动态碳排放效率跨期变化差异较小,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绿色低碳效率有明显改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