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971)
- 2023(20316)
- 2022(17486)
- 2021(16471)
- 2020(13797)
- 2019(31792)
- 2018(31221)
- 2017(59834)
- 2016(32206)
- 2015(36372)
- 2014(35908)
- 2013(35330)
- 2012(32356)
- 2011(29230)
- 2010(29256)
- 2009(27041)
- 2008(26363)
- 2007(23044)
- 2006(20079)
- 2005(17428)
- 学科
- 济(133492)
- 经济(133353)
- 管理(89971)
- 业(83526)
- 企(68444)
- 企业(68444)
- 方法(62206)
- 数学(54102)
- 数学方法(53258)
- 中国(36908)
- 农(36210)
- 财(31370)
- 贸(31029)
- 贸易(31011)
- 易(30104)
- 业经(28581)
- 地方(28330)
- 学(26687)
- 农业(23329)
- 制(22746)
- 理论(22577)
- 和(20511)
- 环境(19817)
- 银(19604)
- 银行(19560)
- 融(19547)
- 金融(19544)
- 技术(19218)
- 务(19130)
- 财务(19034)
- 机构
- 大学(450851)
- 学院(450260)
- 济(185212)
- 经济(181500)
- 管理(175375)
- 研究(152619)
- 理学(152136)
- 理学院(150460)
- 管理学(147446)
- 管理学院(146640)
- 中国(114994)
- 京(96283)
- 科学(92731)
- 财(82366)
- 所(75808)
- 农(70056)
- 中心(69202)
- 研究所(69030)
- 财经(66481)
- 业大(65353)
- 江(64596)
- 北京(61076)
- 经(60589)
- 范(59771)
- 师范(59200)
- 经济学(56383)
- 院(56245)
- 农业(54788)
- 州(52680)
- 经济学院(50906)
- 基金
- 项目(307955)
- 科学(242716)
- 研究(225871)
- 基金(223665)
- 家(194944)
- 国家(193394)
- 科学基金(166339)
- 社会(142373)
- 社会科(134983)
- 社会科学(134947)
- 省(118972)
- 基金项目(116861)
- 自然(108047)
- 自然科(105583)
- 自然科学(105560)
- 教育(105407)
- 自然科学基金(103615)
- 划(100386)
- 资助(93821)
- 编号(92065)
- 成果(74627)
- 重点(69471)
- 部(68378)
- 发(65705)
- 课题(63978)
- 创(63732)
- 创新(59488)
- 教育部(58934)
- 科研(58910)
- 国家社会(58871)
- 期刊
- 济(196812)
- 经济(196812)
- 研究(131853)
- 中国(86471)
- 学报(69027)
- 管理(65036)
- 科学(63833)
- 农(63054)
- 财(61459)
- 教育(53892)
- 大学(53225)
- 学学(49632)
- 农业(44189)
- 技术(41558)
- 融(37497)
- 金融(37497)
- 经济研究(33766)
- 业经(32295)
- 财经(31602)
- 经(27117)
- 问题(25805)
- 贸(25540)
- 业(24272)
- 图书(24083)
- 统计(22674)
- 国际(22062)
- 技术经济(21592)
- 策(20500)
- 商业(20358)
- 科技(20299)
共检索到6630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吴天博 张滨
以"一带一路"为背景,利用2001-2016年UNCOMTRADE数据库提供的数据,探讨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木质林产品贸易的特征、比较优势、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影响因素、贸易潜力等相关问题。研究表明:中国与沿线国家木质林产品贸易流量逐年攀升,关系愈加紧密;中国与沿线国家相比木质林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较高,但比较优势不明显,"大而不强"仍是中国木质林产品贸易的主要问题;中国与沿线国家木质林产品贸易潜力差异显著,有相当一部分国家与我国贸易潜力巨大,证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木质林产品贸易有较大发展空间。
关键词:
一带一路 比较优势 贸易潜力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吴天博 田刚
文章采用2001~2016年的木质林产品贸易数据,以"一带一盟"建设为研究背景,分析了中俄木质林产品双边贸易的现状、影响因素及贸易潜力。近年来中俄木质林产品贸易发展速度较快,双边贸易总额呈波动上涨趋势,通过分析中俄木质林产品产业内贸易情况,得出中俄木质林产品互补性较强。基于引力模型的实证研究表明,国家经济规模、人口、森林资源禀赋差异、资源禀赋差异等是影响中俄木质林产品双边贸易的重要因素。中俄木质林产品双边贸易潜力系数随着时间的变化逐年降低,证明双边贸易潜力提升明显。文章建议我国应充分利用"一带一盟"建设的推动作用,扩大与俄罗斯木质林产品贸易的规模和互补性,继续挖掘双边贸易潜力,实现互利共赢。
关键词:
一带一盟 产业内贸易 贸易潜力 引力模型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吴天博 田刚
本文以"丝绸之路经济带"为研究背景,基于2001—2017年的木质林产品贸易数据,分析了中国与沿线国家木质林产品贸易现状及特征,运用拓展引力模型对中国对沿线国家木质林产品贸易的影响因素及潜力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经济总量、人口规模、森林资源人均禀赋差异、贸易开放程度、互为邻国对双边贸易流量的增长产生推动作用。两国的空间距离及同为APEC成员对双边贸易的影响不显著。中国与沿线大部分国家木质林产品贸易潜力属于潜力巨大型,合作空间巨大。基于实证分析所得出的结论,在把握"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内涵的基础上为我国木质林产品贸易的发展提出了相应政策启示,我国应在继续推进"五通"建设的前提下,稳定现有市场,并积极开拓南亚、东欧及西欧的市场。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苏蕾 袁辰
运用G-L指数、G-L修正指数、Thom&McDoWell指数分析在自贸易区建立后中国与东盟木质林产品的产业内贸易现状。结果表明:中国—东盟自贸区建立后,产业内贸易有所发展,但发展速度较为缓慢。因此,提出继续深化中国与东盟原木、木浆以及锯材的产业间贸易;推进木制品以及木制家具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提高中国与东盟木质林产品的垂直专业化水平等建议。
关键词:
中国—东盟自贸区 产业内贸易 木质林产品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张洪瑞 郭海红 殷健
文章分析了中国与东盟各国木质林产品贸易的绿色生产率效应,探讨了中国与东盟各国进行木质林产品贸易对东盟各国绿色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对中国与东盟各国的木质林产品贸易策略调整,以及消除沿线国家对于绿色经济增长的担忧和质疑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为此,文章基于2003-2019年中国与东盟木质林产品贸易数据,采用计量模型,在测度东盟各国绿色经济增长水平基础上,实证检验了双方木质林产品贸易对东盟地区绿色经济增长的影响关系。研究表明:(1)中国与东盟木质林产品贸易显著正向提升了东盟各国绿色生产率,影响系数达到了0.134,各国平均技术进步指数达到了1.369,说明技术进步是推动绿色生产率提升的主要动力;(2)"一带一路"相关贸易政策对东盟各国绿色生产率产生显著促进作用,影响系数为0.143,显示与我国进行木质林产品贸易并未削弱东盟地区发展的绿色红利;(3)木质林产品贸易对技术进步指数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影响系数为0.161,表明东盟各国林业企业技术与设备得到有效的进步与升级。但受制于人力资本差异与水平限制,当地的林业企业在管理水平、资源配置与规模生产等方面提升效果不佳。基于此,提出四点政策启示:一是进一步优化现有贸易体制,营造良好贸易环境,加快推进贸易政策自由化与便利化;二是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出口退税等措施积极引导中国林业企业"走出去";三是加大林业教育投入与支出,不断强化和提高人力资本水平,增加林业行业高端人才储备;四是林业企业应加大科技投入,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获得产品差异优势。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施正煌 郑雅静 戴永务 林伟明 黄国星
木质林产品具有体积大、单位价值低的物流特性,中国与贸易伙伴国的物流绩效可能影响中国木质林产品出口贸易动能。基于世界银行发布的国别物流绩效指数数据,以中国物流绩效指数与“一带一路”合作国家物流绩效指数的交互项为解释变量,检验物流绩效对中国与“一带一路”合作国家木质林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结果表明:物流绩效改善能显著促进中国对“一带一路”合作国家的木质林产品出口增长;物流绩效、与中国贸易紧密度等变量能够有效缓解距离对中国木质林产品出口贸易的阻碍作用。因此,首先要强化“一带一路”贸易优势,拓宽合作国家木质林产品贸易市场;然后借助“一带一路”区位优势,发展共建物流基础设施模式;最后发挥“一带一路”平台优势,建立和维护农林类贸易协定组织。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慧 胡明形
利用2007—2016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数据,采用贸易结合度、互补性指数分别从出口、进口两个方面研究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72个国家在6类木质林产品上的贸易联系紧密性及互补性,重点找出具有贸易潜力的地区、国家及产品。研究表明:中国木质林产品的贸易市场与贸易潜力市场分布不相符;中国具有贸易潜力的出口木质林产品主要是人造板、家具,而进口产品主要是原木、锯材、木浆;"一带一路"多数国家属于"潜力开拓型",各国具有进出口贸易潜力的木质林产品差异较大。因此,应合理科学规划,与重点地区、国家在重点产品上开展贸易合作,挖掘贸易潜力。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慧 胡明形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中国木质林产品的重要进口市场。从口岸效率、海关环境、规制环境、电子商务、金融服务等方面选取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贸易便利化水平测算指标体系,运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对中国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口原木、锯材、木浆、纸和纸板的贸易潜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从沿线国家进口锯材、原木、纸和纸板贸易潜力较大;纸和纸板进口潜力较大的国家有印度、沙特阿拉伯、土耳其等,木浆进口潜力较大的国家有奥地利、波兰、斯洛伐克等,锯材进口潜力较大的国家有奥地利、波兰、罗马尼亚等,原木进口潜力较大的国家有波兰、罗马尼亚、斯洛伐克等;不同木质林产品进口贸易潜力的影响因素具有差异性。总体上来看,产品互补性、是否属于亚太经合组织、是否属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实现木质林产品进口贸易潜力的影响较大。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芦杰 芦梅 吴天博 李媛珍
以"一带一路"经济走廊建设为背景,基于联合国商贸数据库2001~2016年的数据,运用TCI指数及拓展引力模型对中国与"一带一路"经济走廊国家木质林产品贸易的特征、互补性、影响因素、贸易潜力等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中国与经济走廊国家木质林产品贸易流量逐年攀升,关系愈加紧密;中国与经济走廊国家木质林产品贸易整体互补性逐年上升,且在产品结构上有着较强的互补性;中国与经济走廊国家木质林产品贸易潜力差异显著,绝大部分国家与我国贸易潜力较大,表明中国与"一带一路"经济走廊国家木质林产品贸易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互补性 贸易潜力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耿利敏 沈文星
文章采用NRCA index研究了1992~2017年我国木质林产品比较优势及变动,并通过回归分析、面板单位根检验等探讨了其稳定性,对近年来我国木质林产品总体和分类产品的比较优势变动趋势及特征,通过实证检验得出了总体性的认识和初步判断。研究发现:我国仅木制品、人造板和家具具有比较优势;按照品种细分,占优势品种比重基本过半,但历年具体分布不同;我国木质林产品整体比较优势不平稳,不具有较为明显的长周期稳定性;从整体来看,我国木质林产品总体均按照比较优势参与全球贸易,基于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理论和NRCA指数对这些林产品的贸易流向有很好的解释力。
关键词:
NRCA 木质林产品 比较优势 动态演变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金叶 徐俊
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周年之际,利用Novy(2011)模型测度1995—2017年中国、美国、日本与"一带一路"沿线60个国家的贸易成本,研究中国在"一带一路"的贸易成本比较优势及5年来取得的进步。结果表明:中国在"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成本比较优势日益显现,下降幅度远高于美、日。从区域看,中国在亚洲大洋洲的贸易成本优势最明显,在非洲和拉美地区贸易成本较高;中国在"一路"国家贸易成本下降幅度大于"一带"国家,均好于美、日;自"一带一路"实施以来,中国与沿线国家贸易成本下降了6个百分点,远超美、日,表明"贸易畅通"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要继续深化贸易合作,拓宽合作领域,实现互利共赢。
关键词:
一带一路 贸易 新比较优势 贸易成本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利 吕杰 陈珂 周密
木质林产品在缓解气候变化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使得国际贸易带来的木质林产品碳流动问题引起了各国的高度重视,根据储量变化法估算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当中的63个国家从2006年起新生产的木质林产品的碳储量,结果发现,中国的木质林产品碳储量无论从总量还是增长量上看,都远高于研究涉及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通过考察国际贸易对木质林产品碳储量的影响可知,木质林产品进出口贸易对各国木质林产品碳储量起到正向影响的国家有42个,起到负向影响的国家有22个,中国的木质林产品进出口贸易对其碳储量产生了正向影响,但影响强度不大;森林资源十分匮乏的国家受木质林产品贸易的影响更大一些。此外,结合相关国家2005年和2015年地上森林碳储量的变动情形和贸易对木质林产品碳储量的影响方向,将中国和研究涉及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分成木质林产品贸易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森林碳储量的增加;木质林产品贸易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森林碳储量的减少;木质林产品贸易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森林碳储量的减少;木质林产品贸易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森林碳储量的增加四种类型。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田刚 吴天博 张滨
采用2006~2015年的木质林产品贸易数据,分析了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木质林产品贸易现状,并利用贸易引力模型研究了中国对沿线国家木质林产品贸易的影响因素及潜力。研究表明:两国的经济规模、人均森林资源禀赋差异、同为APEC成员国对双边贸易额有正向影响。两国之间的人口规模、空间距离对双边贸易有负面影响。名义汇率和共同边界没有显著性影响。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大部分国家木质林产品贸易潜力较大。基于实证分析所得出的结论,为我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木质林产品贸易的良性发展提出启示,在继续稳定重点市场的同时,加强对中亚及欧洲木质林产品市场的开拓。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 贸易潜力 引力模型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伟雄 马文怡
加快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贸易,进一步深化与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是中国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一条重要途径。本文基于2010~2019年中国与49个沿线国家的数据,测算沿线各国的贸易便利化水平,并将其引入随机前沿引力模型以探讨沿线各国贸易便利化对中国文化产品出口的影响。研究发现,从地理位置看,贸易便利化水平从中东欧到东南亚呈现出先降后升的"U"型发展趋势,地区差异和国别差异仍然较大;贸易便利化对中国文化产品出口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大部分沿线国家的贸易潜力尚未充分发挥。因此,本文提出借助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机遇,促进沿线各国贸易便利化,进一步挖掘中国文化产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潜力,加快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楚建英
西亚地处亚欧非交界地带,自古以来就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开展与西亚各国的经贸关系对"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中国与西亚各国的进出口贸易数据为基础,利用扩展的贸易引力模型分析了中国与西亚各国的贸易潜力,测算了双边贸易效率。实证结果表明:双方人均GDP、西亚各国的人口规模和区域贸易协定可以显著促进双边贸易,双边距离和中国的人口规模会阻碍贸易发展。据此建议中国在与西亚贸易往来时,应注重优化贸易结构、加强区域合作、发展港口运输和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防范贸易风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