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91)
2023(8115)
2022(6744)
2021(6405)
2020(5079)
2019(12112)
2018(11598)
2017(21499)
2016(10950)
2015(12529)
2014(12011)
2013(12138)
2012(11528)
2011(10727)
2010(10745)
2009(9862)
2008(9812)
2007(8665)
2006(7899)
2005(7047)
作者
(30024)
(25285)
(25170)
(23989)
(16198)
(12053)
(11471)
(9759)
(9702)
(9085)
(8778)
(8466)
(8232)
(8135)
(7974)
(7848)
(7451)
(7450)
(7163)
(6880)
(6499)
(6188)
(6013)
(5768)
(5760)
(5552)
(5495)
(5358)
(5101)
(5075)
学科
(53693)
经济(53654)
管理(24541)
(21288)
贸易(21274)
(21100)
(20669)
方法(20426)
中国(18649)
数学(17794)
数学方法(17646)
(14665)
(14628)
企业(14628)
地方(13673)
关系(10635)
业经(10081)
农业(9388)
(9240)
(8911)
(8648)
(8262)
环境(8247)
(7914)
金融(7913)
(7706)
出口(7702)
出口贸易(7701)
(7687)
(7529)
机构
大学(157951)
学院(156111)
(77650)
经济(76532)
研究(63481)
管理(53655)
中国(49048)
理学(45290)
理学院(44689)
管理学(43970)
管理学院(43663)
(35209)
科学(33935)
(32369)
(31163)
研究所(28193)
中心(27373)
经济学(25977)
财经(25633)
(23589)
经济学院(23476)
(23339)
北京(23184)
(22273)
(22240)
(21971)
师范(21831)
科学院(19343)
财经大学(19082)
业大(18529)
基金
项目(101511)
科学(80029)
研究(78362)
基金(74830)
(65457)
国家(65006)
科学基金(54240)
社会(51913)
社会科(49234)
社会科学(49223)
基金项目(38303)
教育(35544)
(35226)
自然(31580)
资助(30948)
(30895)
自然科(30829)
自然科学(30821)
编号(30525)
自然科学基金(30282)
成果(25761)
(24264)
(23728)
重点(23720)
中国(23711)
国家社会(23151)
课题(22257)
教育部(21183)
(20522)
发展(20149)
期刊
(87231)
经济(87231)
研究(54416)
中国(35542)
(22208)
(21476)
学报(21446)
科学(21310)
管理(21265)
教育(19296)
(17863)
大学(17315)
经济研究(16741)
国际(16326)
学学(15718)
农业(15316)
(15037)
金融(15037)
技术(13269)
财经(13015)
问题(12887)
业经(12545)
世界(12466)
(11501)
(9412)
(8637)
贸易(8637)
图书(8290)
资源(7712)
(7633)
共检索到2545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晓燕  孙乾坤  
从贸易总量、贸易结构、贸易便利化水平等方面对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与东盟之间贸易规模不断攀升的同时,双边经贸合作也存在一些问题,包括贸易结构相似、相互竞争激烈、贸易便利化水平较低等。中国应促进产业在东盟地区的价值链布局;巩固劳动密集型产品交易,加强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双边贸易;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加快实现进口贸易自由化进程。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晓燕  孙乾坤  
从贸易总量、贸易结构、贸易便利化水平等方面对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与东盟之间贸易规模不断攀升的同时,双边经贸合作也存在一些问题,包括贸易结构相似、相互竞争激烈、贸易便利化水平较低等。中国应促进产业在东盟地区的价值链布局;巩固劳动密集型产品交易,加强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双边贸易;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加快实现进口贸易自由化进程。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赵静  于豪谅  
本文以东盟作为贸易畅通的研究对象,在北京大学海洋研究院发布的"五通指数"基础上,构架了东盟国家贸易畅通指数,分析中国—东盟贸易往来的现状,比较成员国之间的异同和形成原因,并提出政策建议。本研究结论如下:(1)中国与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的贸易来往顺畅且分布比较均衡。(2)中国与老挝、缅甸、菲律宾、柬埔寨四国的贸易来往属于良好型,但除柬埔寨之外,其余三国各指标间发展不够均衡。(3)中国与文莱间的贸易往来属于潜力型,但离散系数过大,表明指标间发展存在很大差距,极不平衡。(4)总体来看,中国与东盟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少雪  蒋雪梅  
基于Eora数据库和投入产出模型,假设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从正常状态到降低为零时,在满足双方等量最终需求的前提下,测算了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对全球碳排放的影响。结果显示,2000—2015年双边贸易累计降低全球碳排放约4.7亿吨,占全球碳排放增量的5.19%。分部门来看,石油化工等制造业部门及电气水部门的双边贸易对碳排放降低的贡献最大。分地区来看,中国与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的双边贸易对碳排放降低的贡献最大。在"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推进的情况下,需要加强地区间低碳技术的互相扶持,才能够实现绿色发展。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张洪瑞  郭海红  殷健  
文章分析了中国与东盟各国木质林产品贸易的绿色生产率效应,探讨了中国与东盟各国进行木质林产品贸易对东盟各国绿色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对中国与东盟各国的木质林产品贸易策略调整,以及消除沿线国家对于绿色经济增长的担忧和质疑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为此,文章基于2003-2019年中国与东盟木质林产品贸易数据,采用计量模型,在测度东盟各国绿色经济增长水平基础上,实证检验了双方木质林产品贸易对东盟地区绿色经济增长的影响关系。研究表明:(1)中国与东盟木质林产品贸易显著正向提升了东盟各国绿色生产率,影响系数达到了0.134,各国平均技术进步指数达到了1.369,说明技术进步是推动绿色生产率提升的主要动力;(2)"一带一路"相关贸易政策对东盟各国绿色生产率产生显著促进作用,影响系数为0.143,显示与我国进行木质林产品贸易并未削弱东盟地区发展的绿色红利;(3)木质林产品贸易对技术进步指数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影响系数为0.161,表明东盟各国林业企业技术与设备得到有效的进步与升级。但受制于人力资本差异与水平限制,当地的林业企业在管理水平、资源配置与规模生产等方面提升效果不佳。基于此,提出四点政策启示:一是进一步优化现有贸易体制,营造良好贸易环境,加快推进贸易政策自由化与便利化;二是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出口退税等措施积极引导中国林业企业"走出去";三是加大林业教育投入与支出,不断强化和提高人力资本水平,增加林业行业高端人才储备;四是林业企业应加大科技投入,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获得产品差异优势。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赵静  于豪谅  
本文以东盟作为贸易畅通的研究对象,在北京大学海洋研究院发布的"五通指数"基础上,构架了东盟国家贸易畅通指数,分析中国—东盟贸易往来的现状,比较成员国之间的异同和形成原因,并提出政策建议。本研究结论如下:(1)中国与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的贸易来往顺畅且分布比较均衡。(2)中国与老挝、缅甸、菲律宾、柬埔寨四国的贸易来往属于良好型,但除柬埔寨之外,其余三国各指标间发展不够均衡。(3)中国与文莱间的贸易往来属于潜力型,但离散系数过大,表明指标间发展存在很大差距,极不平衡。(4)总体来看,中国与东盟间贸易畅通情况良好,但投资水平及营商环境仍存在改善空间。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袁堂钢  
自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以来,我国已大约投入1400亿美元。学界对"一带一路"战略意义有了充分的讨论,但对其在对外商贸往来中的实证研究并不多。利用国家统计局2004年~2013年的数据,实证检验了中国和中亚国家的贸易往来对促进东北工业基地的复兴和提升西部大开发具有积极作用。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廖东声   邓秋怡   庄定鹏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广东与东盟国家之间的贸易关系呈现出新的发展机遇,因此对双边贸易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运用贸易强度指数、HM指数、贸易引力模型分析了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广东与东盟十国贸易格局的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广东与东盟国家之间的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双边贸易差额逐渐减小;马来西亚成为广东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其次是泰国,新加坡的贸易伙伴地位有所下降;广东与东盟国家的进出口贸易紧密程度越来越强,广东出口对东盟整体市场的依赖性很小但呈现逐渐增强的趋势;广东省人均GDP、东盟各国人均GDP和人口规模、贸易自由度对广东与东盟国家双边贸易具有正向推动作用,广东省人口规模、首都(府)间距离和加权平均关税对广东与东盟国家双边贸易具有反向阻碍作用。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嗜成  万月  
"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与东盟的合作主要是互联互通和产能合作。产能合作是发挥中国与东盟各自的比较优势,而非简单的落后产能的转移。中国—东盟产能合作的目标是构造一个地区的价值链,让更多的国家融入到全球价值链中,促进中国与东盟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产业园区是产能合作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产业园区建设实现产业聚集效应,带动当地产业的协同发展,是一种有效地产能合作模式,在中国与东盟的合作中占据重要地位。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产能合作蕴含机遇的同时,也面临一系列的挑战。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尹轶立  刘澄  
文化交流与合作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方面,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距离对贸易往来的影响及其差异性有待深入探讨。从交易成本角度出发,借助Kogut和Singh等的方法构建跨国文化距离的测算指标,利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双边贸易数据,实证探讨1993-2015年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距离对双边贸易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距离对双边贸易流量有长期显著的负向影响,且这种影响在样本期间有逐渐加强的趋势,即沿线贸易国家与中国的文化距离越小,双边贸易往来越频繁。文化距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尹轶立  刘澄  
文化交流与合作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方面,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距离对贸易往来的影响及其差异性有待深入探讨。从交易成本角度出发,借助Kogut和Singh等的方法构建跨国文化距离的测算指标,利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双边贸易数据,实证探讨1993-2015年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距离对双边贸易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距离对双边贸易流量有长期显著的负向影响,且这种影响在样本期间有逐渐加强的趋势,即沿线贸易国家与中国的文化距离越小,双边贸易往来越频繁。文化距离分项维度的实证结果也进一步证明了研究结论的稳健性。而细分地域与收入组别的估计结果表明,欧洲、中低等收入国家子样本中文化距离对双边贸易流量的负向影响更为明显,这意味着中国与欧洲、中低等收入沿线国家在文化融合与包容性方面仍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鉴于此,在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过程中应着力优化"软环境",逐步缩小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距离,坚持文化先行,通过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来化解和消除相互之间的沟通障碍与贸易壁垒,稳步推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贸易规模扩大与贸易结构优化。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宋晓东  
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服务贸易成为中国国际贸易发展新的增长点,"一带一路"战略为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中国服务贸易尽管规模较大,但还存在开放度不高、贸易竞争力行业差别大等问题,未来在运输服务、旅游服务、建筑服务、通信服务、金融服务、保险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技术专利使用费和特许费服务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当前应着力促进服务贸易优势行业发展;推进中西部服务贸易发展,改善地区发展不平衡状况;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推动金融服务贸易发展;提升服务贸易竞争力,扩大旅游服务贸易出口。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金叶  徐俊  
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周年之际,利用Novy(2011)模型测度1995—2017年中国、美国、日本与"一带一路"沿线60个国家的贸易成本,研究中国在"一带一路"的贸易成本比较优势及5年来取得的进步。结果表明:中国在"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成本比较优势日益显现,下降幅度远高于美、日。从区域看,中国在亚洲大洋洲的贸易成本优势最明显,在非洲和拉美地区贸易成本较高;中国在"一路"国家贸易成本下降幅度大于"一带"国家,均好于美、日;自"一带一路"实施以来,中国与沿线国家贸易成本下降了6个百分点,远超美、日,表明"贸易畅通"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要继续深化贸易合作,拓宽合作领域,实现互利共赢。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刁莉  邓春慧  李利宇  
基于地理环境、自然禀赋以及与中国贸易的互补性等因素,运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测算了2001-2016年我国对西亚六国的贸易潜力和贸易效率。研究显示:进出口国的人均GDP和进口国的人口规模可以促进我国对西亚六国的出口贸易;区域贸易协定、基础设施水平和政府效率等因素对贸易非效率有重要影响。由此建议我国对西亚国家贸易中,应有针对性地出口,进一步推进地区合作平台建设、重视港口利用、开展执法合作,并警惕贸易风险。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陈慧  
"一带一路"国家倡议的纵深推进,为推动我国与东盟各国开展产能合作搭建了重要平台。目前,我国与东盟国家的产能合作已有一定基础,未来产能合作的重点领域主要为能源资源产业、基础设施产业、装备制造产业、清洁能源产业、生物精加工与研发产业和电子信息产业。为进一步推进中国—东盟产能合作,应完善产能合作政策支持体系、科学规划产能合作领域、加快建立产能合作评估监测体系、增加资本输出以带动双边产能合作、积极建设中国—东盟跨境经济合作区、支持中小企业"走出去"以扩大"轻资产"合作范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