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85)
- 2023(14947)
- 2022(12884)
- 2021(12217)
- 2020(10183)
- 2019(23422)
- 2018(23213)
- 2017(44882)
- 2016(24152)
- 2015(27024)
- 2014(26502)
- 2013(25971)
- 2012(23828)
- 2011(21511)
- 2010(21844)
- 2009(19863)
- 2008(19365)
- 2007(17393)
- 2006(15490)
- 2005(13410)
- 学科
- 济(91404)
- 经济(91311)
- 管理(73726)
- 业(68886)
- 企(58721)
- 企业(58721)
- 方法(37821)
- 数学(31810)
- 数学方法(31343)
- 中国(26960)
- 农(26480)
- 财(23956)
- 业经(22230)
- 地方(21330)
- 技术(20417)
- 学(19067)
- 制(18057)
- 农业(17356)
- 理论(17225)
- 贸(16688)
- 贸易(16676)
- 易(16152)
- 策(15675)
- 和(15351)
- 银(15147)
- 银行(15109)
- 行(14448)
- 环境(14412)
- 务(14241)
- 财务(14161)
- 机构
- 学院(327033)
- 大学(326852)
- 管理(132981)
- 济(129504)
- 经济(126488)
- 理学(114234)
- 理学院(112995)
- 管理学(111114)
- 管理学院(110503)
- 研究(109648)
- 中国(82871)
- 京(70295)
- 科学(66153)
- 财(61571)
- 所(53613)
- 中心(50166)
- 江(50023)
- 农(48457)
- 研究所(48297)
- 财经(47420)
- 业大(45983)
- 北京(44890)
- 范(44702)
- 师范(44361)
- 经(43094)
- 院(40695)
- 州(40498)
- 农业(37305)
- 经济学(37080)
- 技术(35691)
- 基金
- 项目(220489)
- 科学(174095)
- 研究(167495)
- 基金(157804)
- 家(135608)
- 国家(134389)
- 科学基金(116508)
- 社会(103887)
- 社会科(98305)
- 社会科学(98281)
- 省(87217)
- 基金项目(83538)
- 教育(77304)
- 自然(74471)
- 自然科(72728)
- 自然科学(72712)
- 划(72586)
- 自然科学基金(71386)
- 编号(69873)
- 资助(64001)
- 成果(57834)
- 创(49240)
- 重点(48935)
- 课题(48792)
- 部(48141)
- 发(47442)
- 创新(45185)
- 项目编号(43304)
- 教育部(41644)
- 国家社会(41633)
- 期刊
- 济(147498)
- 经济(147498)
- 研究(101654)
- 中国(70643)
- 管理(52052)
- 学报(46597)
- 教育(46340)
- 财(45928)
- 农(44559)
- 科学(44348)
- 大学(36145)
- 学学(33164)
- 技术(31169)
- 融(31090)
- 金融(31090)
- 农业(30911)
- 业经(24937)
- 经济研究(23154)
- 财经(22291)
- 图书(20737)
- 经(19022)
- 问题(18244)
- 科技(17460)
- 技术经济(16539)
- 理论(16287)
- 业(16229)
- 现代(15391)
- 实践(15047)
- 践(15047)
- 坛(14979)
共检索到4989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刘国斌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持续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已经由概念落实到行动,形成了总体布局,且加入国家越来越多,实质性经贸合作取得成效,合作区域范围不断拓展,沿线国家地区民生福祉不断提升,"一带一路"倡议已经取得突出成就。目前正逐渐向广范围、高质量阶段推进。但由于各种原因,"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地缘政治风险、部分国家的疑虑和阻挠、部分国家国内形势变化、建设资金需求缺口以及国际经济形势不稳等现实问题,制约着"一带一路"建设"走深走实"。基于此,本文对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优化国内开发开放布局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了创新共建"一带一路"的推进方式及政策创新,旨在进一步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由泼墨"大写意"阶段向"工笔画"的高质量阶段转变。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素仙
"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了建设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与责任共同体的目标,创造了全新的区域合作模式,加强创新引领成为紧迫的现实需求。加强创新引领,重点是充分发挥国家、地方政府和企业三个层面的创新功效,从而为"一带一路"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优化国内区域经济格局和培育充满活力的市场主体。为此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要实现对历史文化传承、现有开放格局和市场环境认知等三个方面的超越。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创新引领 区域合作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马晨
面对国际金融体系的变革与重塑,中国在实现金融崛起的过程中金融利益诉求将日益增大,不可避免地冲击传统金融大国主宰的国际经济秩序。为了在国际金融合作中捍卫中国的金融利益和金融安全,中国需要在全球开展多边、多层次、积极的金融外交,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金融合作,在国际金融合作规则、合作机制、合作方式、合作组织架构等方面不断创新,发挥各自优势,促进金融资源
关键词:
区域金融 一带一路 金融合作机制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马晨
面对国际金融体系的变革与重塑,中国在实现金融崛起的过程中金融利益诉求将日益增大,不可避免地冲击传统金融大国主宰的国际经济秩序。为了在国际金融合作中捍卫中国的金融利益和金融安全,中国需要在全球开展多边、多层次、积极的金融外交,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金融合作,在国际金融合作规则、合作机制、合作方式、合作组织架构等方面不断创新,发挥各自优势,促进金融资源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阎波 程齐佳徵 杨泽森 武龙
本文通过案例研究探讨了中央政策要求渐变过程中的地方政府回应,采用"情势-主体-手段-目的"分析框架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科技创新合作政策背景下上海、陕西和西安的实践进行了比较分析和归纳。研究发现,在中央政策要求渐变背景下,地方决策者在"损失厌恶"偏好的影响下根据情势改变而相机决策、顺势而为,做出动态和非同质化的回应,展示出权变的主体、手段和目的组合。本研究基于对以往观点的整合提出了解析地方政府回应的系统分析框架,揭示了地方政府回应多样性的成因,有助于打开改革背景下地方政府决策的"黑箱",对于进一步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润斌
广西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面临着打造成为"一带一路"区域合作高地、互联互通新枢纽、中国—东盟信息港核心基地等战略任务。高新区通过发挥引领功能、辐射功能和先行先试功能,有利于广西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赢得先机。为实现这一目的,广西高新区应该积极转变观念,以科学的理论指导高新区可持续发展;完善合作共享机制,增强广西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推动力;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对接,打造面向东盟的高新技术产业合作高地。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博雅
"一带一路"沿线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为我国提供了对外交流和发展的平台,需要我国金融业的支持和保障。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不断创新发展,为"一带一路"拓宽融资渠道、加强信息交流、统一支付清算等方面提供了新思路。然而,在助力"一带一路"建设的同时,我国金融业也面临严峻的对外投资风险和监管难度。为此,应尽快完善现行金融体系,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扩大区域内金融服务的覆盖力度,加强金融监管合作,让金融创新更好地助力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一带一路"建设和发展贡献力量。
关键词:
金融创新 “一带一路” 金融支持
[期刊] 清华金融评论
[作者]
冯镐京
本文以陕西省西咸新区建设为例,从机构与金融监管的角度,提出了对我国"一带一路"金融制度设计的几点建议。"一带一路"是深化亚欧经贸合作、实现包容性增长的重要战略。为实施这一重大战略,当前各国正在积极研究金融支持"一带一路"建设的制度顶层设计,引导金融机构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的各类融资需求。然而,金融机构在实际业务中仍面临期限长回报低等突出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四清
近年来,发达国家主导的"逆全球化"风潮制约了世界经济复苏步伐,"一带一路"倡议成为应对"逆全球化"趋势的重要力量,也为沿线各国发展和世界经济增长作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展望未来,"一带一路"合作前景广阔,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存在巨大的融资需求。然而,由于基础设施投入大、周期长等特点,其融资一直存在难点,尤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基础设施建设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梅冠群
未来一个时期,"一带一路"建设重心要从形成共识转移到实施落地上来。"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应在战略对接、建设规划、行动方案编制、共建沿线自由贸易网络体系、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共建互联互通网络、完善"一带一路"建设机制、加强沿线智库合作等方面通力合作、互利共赢,力争收获一批早期重大建设成果,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取得进一步进展。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梅冠群
未来一个时期,"一带一路"建设重心要从形成共识转移到实施落地上来。"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应在战略对接、建设规划、行动方案编制、共建沿线自由贸易网络体系、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共建互联互通网络、完善"一带一路"建设机制、加强沿线智库合作等方面通力合作、互利共赢,力争收获一批早期重大建设成果,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取得进一步进展。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香菊 杨欢
科技创新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驱动力,税收优惠政策则是政府推进科技创新的主要制度安排。本文对"一带一路"沿线部分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促进科技创新税收政策进行系统梳理,同时借鉴典型创新型国家税收优惠制度激励创新的做法和先进经验,提出调整税收政策实施的环节和力度,完善推动产学研合作、加强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健全创新人力资本、支持中小型企业发展等税收激励政策,以期将"一带一路"建设成一条"创新之路"。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陈华 李景腾
推进金融创新不仅对国家战略的实施有积极推动作用,还有利于加大我国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布局,有利于促进基础设施、装备制造等产能过剩行业重组和优化,刺激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和新商业模式加快发展,成为我国走出去直接投资的新契机、新机遇、新引擎和新方式。"一带一路"的金融创新需求(一)融通资金需求。"一带一路"规模大,周期长,资金需求量巨大。为了更好地推动"一带一路"发展,我国联合主
关键词:
一带一路 跨境投资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徐卓 杨正东 李富强
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在"一带一路"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如何运用好创新这个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和有力杠杆成为检验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本文通过深入分析"一带一路"产业转移可能存在的模式创新、文化创新、耦合创新等问题,提出构建以中国国家价值链为基础,沿线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共同组成的共轭环流互利共赢产业体系,对相关产业转移创新问题进行了解析,进而避免各自为政的产业转移规划造成低效配置中国产业转移和布局。通过统筹协调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来构筑"一带一路"产业转移的互惠分工生产体系,这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成功推进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梅冠群
未来一个时期,"一带一路"建设重心要从达成共识转移到实施落地上来。"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应在战略对接、建设规划、行动方案编制、共建沿线自由贸易网络体系、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共建互联互通网络、完善"一带一路"建设机制、加强沿线智库合作等方面通力合作、互利共赢,力争收获一批早期重大建设成果,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取得进一步进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