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12)
- 2023(12275)
- 2022(10219)
- 2021(9387)
- 2020(7626)
- 2019(17626)
- 2018(16804)
- 2017(31272)
- 2016(16725)
- 2015(18723)
- 2014(17816)
- 2013(17844)
- 2012(16432)
- 2011(15161)
- 2010(15029)
- 2009(13779)
- 2008(13582)
- 2007(11871)
- 2006(10716)
- 2005(9229)
- 学科
- 济(74623)
- 经济(74554)
- 管理(45674)
- 业(39836)
- 方法(30861)
- 企(29517)
- 企业(29517)
- 数学(27756)
- 数学方法(27528)
- 中国(25489)
- 农(19946)
- 贸(16185)
- 贸易(16176)
- 环境(16163)
- 易(15784)
- 财(15626)
- 地方(15469)
- 学(14960)
- 业经(14449)
- 农业(13220)
- 制(11802)
- 划(11240)
- 发(10807)
- 银(10331)
- 银行(10286)
- 融(10156)
- 金融(10156)
- 关系(10033)
- 行(9939)
- 技术(9829)
- 机构
- 大学(243047)
- 学院(239274)
- 济(107082)
- 经济(105236)
- 研究(91900)
- 管理(87885)
- 理学(76270)
- 理学院(75309)
- 管理学(74030)
- 管理学院(73601)
- 中国(68827)
- 科学(56087)
- 京(53161)
- 农(46860)
- 所(46582)
- 财(44866)
- 研究所(42868)
- 中心(40310)
- 业大(38866)
- 农业(37159)
- 财经(36465)
- 经济学(34731)
- 江(33936)
- 经(33635)
- 北京(33571)
- 院(33206)
- 经济学院(31428)
- 范(31166)
- 师范(30750)
- 科学院(28747)
- 基金
- 项目(168202)
- 科学(132960)
- 基金(125653)
- 研究(116626)
- 家(113450)
- 国家(112585)
- 科学基金(95116)
- 社会(78776)
- 社会科(74812)
- 社会科学(74791)
- 基金项目(66101)
- 省(61894)
- 自然(61718)
- 自然科(60367)
- 自然科学(60347)
- 自然科学基金(59296)
- 划(54233)
- 教育(52450)
- 资助(50935)
- 编号(42660)
- 重点(38948)
- 部(37867)
- 发(36846)
- 国家社会(34861)
- 创(34661)
- 成果(33553)
- 创新(32666)
- 科研(32602)
- 中国(32109)
- 教育部(32072)
- 期刊
- 济(111554)
- 经济(111554)
- 研究(72402)
- 中国(49794)
- 学报(44017)
- 农(41432)
- 科学(39597)
- 大学(33031)
- 财(32219)
- 管理(31635)
- 学学(31070)
- 农业(28573)
- 教育(22557)
- 经济研究(20194)
- 融(19265)
- 金融(19265)
- 技术(18626)
- 财经(18326)
- 业(16826)
- 问题(16384)
- 业经(16078)
- 经(16032)
- 贸(14742)
- 世界(13260)
- 国际(12945)
- 资源(12238)
- 版(12011)
- 技术经济(11718)
- 业大(11266)
- 科技(11204)
共检索到3576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余东升 余娟娟
采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和GML指数测算2003~2017年"一带一路"国内沿线城市环境全要素生产率(ETFP),并利用双重差分和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PSM-DID)方法评估了"一带一路"建设对沿线城市ETFP的影响,并用古代"丝绸之路"作为工具变量来缓解内生性问题。结果发现,2003~2017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内城市ETFP发展现状总体较好,绿色技术进步在提升沿线城市ETFP方面发挥着主要作用。经实证检验,研究结论依然稳健。为此,沿线国内城市在下一阶段绿色发展进程中,不仅要深度发挥技术进步的引擎驱动作用,同时还要激发技术效率的发展潜力,继续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借力"一带一路"建设机遇,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加速自身ETFP增长。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协天紫光 薛飞 葛鹏飞
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中国对沿线国家投资规模的迅猛增长,"中国污染转移论"也被大肆渲染。为了探寻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与"一带一路"地区绿色发展的关系,文章基于DDF-GML指数系统测算了沿线56个国家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位数回归模型和面板门限回归模型检验了中国OFDI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OFDI显著促进了沿线东道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但这种促进作用将随着东道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而逐渐减弱;同时,其他国家的整体投资则显著抑制了东道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中国OFDI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经济规模和人力资本的门槛效应。经济规模较大或人力资本充裕的国家,通过引进中国OFDI,将更有利于本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反之,则作用效果并不明显。这一研究不仅有助于树立中国负责任投资大国的形象,而且正面回应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投资动机的质疑,为绿色"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张洪 陶柳延 方文杰
选取2006—2019年"一带一路"沿线17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综合运用方向性距离函数与GML指数模型、Dagum基尼系数、面板Tobit回归模型对"一带一路"沿线省份旅游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并对不同经济区旅游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演变趋势、区域差异根源以及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一带一路"沿线17省份旅游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现"缓慢增长—间断性降低—快速增长"的发展趋势;旅游业绿色生产率总体区域差异表现出波浪式递减特征,区域间差异是旅游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差异的主要因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交通便捷程度、旅游产业结构、对外开放程度对"一带一路"旅游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正向作用,科技创新水平尚未发挥出正向作用。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黄秀路 韩先锋 葛鹏飞
本文基于SBM-DDF的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使用跨国面板数据,测度并分析"一带一路"国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特征,借助计量模型识别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沿线国家绿色TFP以年均0.43%的速度缓慢增长,其中,纯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技术规模、规模效率增长速度分别为0.52%、-0.35%、0.24%、0.01%。相比欧洲,亚洲增长率更高,但也表现出较大的增长差异;健康人力资本、信息化对整体绿色TFP有促进效应,贸易、金融支持仅与欧洲正相关,对亚洲有抑制影响;各因素对绿色TFP的作用机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黄秀路 韩先锋 葛鹏飞
本文基于SBM-DDF的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使用跨国面板数据,测度并分析"一带一路"国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特征,借助计量模型识别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沿线国家绿色TFP以年均0.43%的速度缓慢增长,其中,纯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技术规模、规模效率增长速度分别为0.52%、-0.35%、0.24%、0.01%。相比欧洲,亚洲增长率更高,但也表现出较大的增长差异;健康人力资本、信息化对整体绿色TFP有促进效应,贸易、金融支持仅与欧洲正相关,对亚洲有抑制影响;各因素对绿色TFP的作用机制存在异质性:一方面,健康人力资本通过纯技术效率和纯技术进步提升绿色TFP,信息化则以纯技术进步和技术规模为实现路径;另一方面,亚洲绿色TFP的促进机制较单一,而欧洲则呈现多样化。本文首次将绿色TFP应用于"一带一路"问题研究,有助于"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及沿线国家的绿色经济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高 范莎莎
文章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以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指数为基础,采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建立了随机前沿面板模型(SFA)测算了各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并建立了个体时间固定效应面板模型,研究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以及进出口对各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出口贸易对数值对本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系数是-0.0076,对其增长具有显著的较小的负向效应,而中国对各国的直接投资以及进口贸易对数值对本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系数分别为0.0004和0.0088,对其增长有显著的正影响,但进口总额对数值的系数大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数值的系数;"一带一路"的实施没有让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各国TFP的影响发生巨大变化。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建清 董洁明
利用2006—2017年中国"一带一路"沿线18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基于SBM-DDF模型的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法测度出"一带一路"沿线各省份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此基础上,利用GLS模型和系统GMM模型实证检验了对外贸易对沿线省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影响的区域差异和门槛特征。结果表明,整体来看"一带一路"沿线省份对外贸易抑制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随着对外贸易水平的提高,抑制作用逐渐减弱。分地区来看,对外贸易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表现出显著的空间异质性。最后结合实证结果,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对外贸易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武宵旭 葛鹏飞
城市化进程中活跃的金融部门,对绿色TFP的提升有关键作用。然而,城市作为现代经济的载体,如何通过金融发展的传导效应影响绿色TFP,现有研究往往语焉不详。本文理论分析了城市化对绿色TFP的直接作用及通过金融发展的间接传导效应,并借助"一带一路"的跨国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城市化对绿色TFP有着先抑制后促进的直接影响。通过金融发展中的金融结构、金融效率、金融规模的间接传导效应,城市化进一步恶化了绿色TFP的增长。门槛效应表明,城市化在以资本市场衡量的较高金融结构下,对绿色TFP有正向的传导效应,而金融效率、金融规模则不存在这一促进机制。一方面,应努力提高城市化水平是破解当前城市化自身对绿色TFP负向影响的核心。另一方面,随着金融部门的日益重要,应把发展资本市场作为优化改善金融结构、建设绿色"一带一路"、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协同共进的重点。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黄佩佩 魏凤
本文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对1995—2016年“一带一路”沿线49个国家粮食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分析其时序演变及空间差异,并探究其驱动因素。研究发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增长,技术进步是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动力;沿线各地区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均实现增长,其中中亚地区增长最快,各国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差异;粮食单产水平、农业结构调整程度对沿线国家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促进作用,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发展对其有显著负向作用;各因素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最后,本文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未来粮食合作方向提出可行性建议,未来中国可加强与沿线国家农业科技合作,开展基础设施方面的合作,同时加强粮食交流与合作。
关键词: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全要素生产率 粮食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凯风 吴超林
为了在环境约束下研究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结构与变化规律、判断收入差距对其的影响,首先利用基于DEA的方向性距离函数与Global 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测算并分解了285个中国城市在2003-2013年间的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发现各城市的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在此期间累积提升了14.47%,其动力主要来自于环境技术进步;而且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累积增长率总体上小于传统全要素生产率,表明中国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付出了过高的环境与资源代价。随后,建立实证计量模型并运用SYS-GMM方法检验收入差距对环境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葛鹏飞 徐璋勇 黄秀路
本文构建包含科研创新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TFP)的一个新经济增长模型,从理论层面阐述了基础性的科研创新对绿色TFP的影响机制。随后,利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跨国面板数据,在测算绿色TFP的基础上,实证检验科研创新是否提高了沿线国家的绿色TFP。研究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国家的绿色TFP整体呈缓慢增长态势;科研创新能够显著提升沿线国家的绿色TFP,影响路径主要为纯技术进步;科研创新对沿线亚洲国家绿色TFP的促进作用,仅通过提高纯技术进步实现;而对沿线欧洲国家的促进作用则通过纯技术进步和规模效率双重路径实现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葛鹏飞 徐璋勇 黄秀路
本文构建包含科研创新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TFP)的一个新经济增长模型,从理论层面阐述了基础性的科研创新对绿色TFP的影响机制。随后,利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跨国面板数据,在测算绿色TFP的基础上,实证检验科研创新是否提高了沿线国家的绿色TFP。研究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国家的绿色TFP整体呈缓慢增长态势;科研创新能够显著提升沿线国家的绿色TFP,影响路径主要为纯技术进步;科研创新对沿线亚洲国家绿色TFP的促进作用,仅通过提高纯技术进步实现;而对沿线欧洲国家的促进作用则通过纯技术进步和规模效率双重路径实现。支持沿线国家科研合作,倡导建立"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研究院,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子健 江涛
基于标准技术属性差异视角,使用“一带一路”沿线45个国家2006—2019年面板数据,分析标准输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制,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中国标准输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全要素生产率具有长期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增强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产生作用;(2)一致标准与特有标准对于沿线国家生产率提升均具有拉动作用,一致标准的拉动作用强于特有标准,一致标准主要通过促进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特有标准则主要通过促进技术进步;(3)标准输出对低技术、低标准、非欧盟国家拉动作用较强,特有标准对于高技术、高标准国家的拉动作用要优于一致标准,而一致标准对低技术、低标准、非欧盟国家的拉动作用优于特有标准。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小腾 徐璋勇 刘潭
利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跨国面板数据,基于SBM-DDF模型的龙伯格生产率指数测算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从金融深化、金融结构与金融效率三个维度衡量金融发展,运用动态GMM方法研究金融发展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从长期来看,金融深化与金融结构的优化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促进作用,而金融效率的过度提升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负面效应。针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分解项而言,在长期,金融深化与金融结构的优化对技术效率存在促进作用,金融结构的优化对技术进步存在促进作用,而金融深化对技术进步存在负面作用。考虑到区域差异性,将样本分为亚洲与欧洲区域,进一步分析发现:欧洲国家金融结构的优化不论长期还是短期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以及技术进步均存在着正向效应,而在亚洲国家中则没有这种效应;在亚洲国家中,金融效率的提升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是负向的,在欧洲国家中,其影响却是正向的。
关键词:
“一带一路” 金融发展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葛鹏飞 黄秀路 韩先锋
创新是"一带一路"国家从高碳型向绿色发展转变的驱动力量。本文通过构建异质性创新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新经济增长模型,理论阐述了基础创新与应用创新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差异。随后,利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跨国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基础创新和应用创新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情况、作用机制和非线性特征。结果表明,基础创新和应用创新均显著促进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前者的影响路径是技术效率,后者的影响路径包括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应用创新对亚洲国家的促进作用远高于欧洲国家。此外,面板门槛模型的研究发现,基础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中国城市蔓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中欧班列对中国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
老龄化抑制了“一带一路”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吗——基于创新和医疗的视角
“一带一路”沿线四大区域入境旅游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差异及溢出效应研究
旅游产业集聚水平及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空间溢出效应研究——以“一带一路”沿线省域为例
金融发展、创新异质性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来自“一带一路”的经验证据
我国中部城市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演变——基于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分解方法
中欧班列对中国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
中国城市土地供给错配:特征事实及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
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的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