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155)
2023(15989)
2022(13628)
2021(12620)
2020(10442)
2019(24050)
2018(23903)
2017(45442)
2016(24546)
2015(27511)
2014(27728)
2013(27583)
2012(25565)
2011(23248)
2010(23515)
2009(21263)
2008(20849)
2007(18652)
2006(16666)
2005(14841)
作者
(71673)
(59328)
(58873)
(55833)
(37696)
(28359)
(26846)
(23287)
(22675)
(21441)
(20279)
(20008)
(18946)
(18854)
(18332)
(18154)
(17506)
(17282)
(16988)
(16883)
(14827)
(14634)
(14458)
(13673)
(13283)
(13214)
(13195)
(13172)
(11985)
(11712)
学科
(108272)
经济(108179)
管理(66957)
(63742)
(50478)
企业(50478)
方法(41147)
数学(34815)
数学方法(34408)
中国(32048)
地方(31094)
(30497)
业经(25413)
(22261)
(21712)
农业(20841)
(18100)
(18093)
贸易(18076)
(17399)
环境(17376)
(17253)
理论(17013)
地方经济(16976)
技术(16841)
(16367)
银行(16319)
(16225)
金融(16221)
(15760)
机构
大学(346042)
学院(345388)
(138037)
管理(135149)
经济(134909)
研究(122490)
理学(115713)
理学院(114338)
管理学(112369)
管理学院(111737)
中国(91152)
(76098)
科学(75707)
(61844)
(61808)
研究所(55984)
(55820)
中心(54945)
(52734)
业大(50501)
(49266)
北京(48889)
师范(48829)
财经(48387)
(45098)
(43867)
(43265)
农业(43086)
经济学(40315)
师范大学(39460)
基金
项目(233981)
科学(183980)
研究(174596)
基金(166688)
(144766)
国家(143516)
科学基金(122876)
社会(108804)
社会科(103039)
社会科学(103013)
(92836)
基金项目(88516)
教育(79571)
自然(78244)
(77712)
自然科(76371)
自然科学(76356)
自然科学基金(74917)
编号(72309)
资助(67850)
成果(59353)
(54590)
重点(52906)
课题(51002)
(50576)
(48687)
创新(45379)
国家社会(44031)
发展(43959)
项目编号(43841)
期刊
(160580)
经济(160580)
研究(106463)
中国(76185)
学报(52934)
(52170)
管理(51677)
科学(50134)
教育(46606)
(44212)
大学(40131)
学学(37013)
农业(36411)
技术(32407)
(31098)
金融(31098)
业经(27745)
经济研究(24928)
财经(22729)
图书(21931)
问题(20875)
(19544)
(18860)
科技(17591)
技术经济(17132)
理论(16508)
资源(16284)
现代(15964)
商业(15714)
(15693)
共检索到5315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田爱国  
近年来,各地区间的科技水平差异、自然资源消耗殆尽和地区制度改革等原因,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对此,我国政府实行了产业转移。这能够有效地缩小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差距,整体优化产业结构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区域经济发展的质量、竞争力和发展速度,是完成区域发展双赢的有效手段。我国西部地区基于资源优势和中央对西部发展的大力支持,产业承接能力得到了提高,为东部产业向西部转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文章从区域协调理论、产业转移理论着手,分析概括西部区域经济现状,运用西部承接产业转移的实证分析得出西部承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侯泽华  梁双陆  
基于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内涵,本文构建了区域协调发展水平指标,并运用2006—2016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一带一路"倡议下产业转移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显著增强了产业转移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尤其是显著提升了转入地区的区域协调发展水平,而对转出地区的影响则较弱;分行业检验结果显示,资本密集型产业向沿线地区转移对提升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水平的效果最好;多样化集聚是产业转移提高区域协调发展的主要渠道。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肖燕飞  
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仍面临较大挑战,需要统筹好"一带一路"与其他区域发展战略,协调区域经济发展,应系统规划区域分工,形成层次有序的价值链,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加大财政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保障区域基础设施水平均等化;积极调动"亚投行"等金融机构的力量,优先保障跨境通道的建设。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许培源  程钦良  
"一带一路"向西开放是中国经济"西进"战略的重要体现,也是促进东西部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基于向西开放的经济地理意涵,构建一个初始禀赋不对称的两国三地区LS模型,从贸易和产业经济地理的视角研究向西开放促进东西部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机制,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向西开放通过西部地区与沿线国家交通基础设施联通,降低运输成本、扩大贸易规模,改变贸易和产业经济地理,从而缩小东西部经济差距,但其效果取决于东、西部的生产资本分布,因此向西开放必须配合以向西转移的产业政策,以及西部比东部更大力度的贸易开放政策;向西开放过程中西部地区自身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也降低了国内区际商品和要素流动成本,改变投资格局,影响东西部经济差距;现阶段,这两种作用均表现为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且贸易规模和生产资本分布作为经济地理重塑的机理变量的预期得到证实。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黄剑辉  李洪侠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都呈现较大差距。这种差距的形成有区位、禀赋等客观原因,也有区域比较优势、经济发展模式和政策策略等原因。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是,顺应生产要素开始向西集中的经济规律,营造良好环境,扩大向西开放。国家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从时机、内容、导向、措施等方面都能有效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为此,本文从规划、财税、金融、贸易和投资等方面提出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政策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家寿  
推动广西经济发展新跨越,建设西部经济强区,必须加快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桂西资源富集区和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坚持北部湾经济区优先发展,培育其成为带动区域发展的开放高地;必须加快西江经济带发展,形成广西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助推桂粤港澳发展一体化;必须加快桂西资源富集区发展,助力扶贫攻坚奔小康。
[期刊] 求索  [作者] 靖学青  
运用2000-2014年样本数据,对长江经济带产业转移、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及其前者对后者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结果表明,2004年以来沪苏浙三省市向长江经济带其他八省市进行了大规模产业转移,到2011年达到峰值,此后产业转移规模虽然有所缩小,但是区域产业转移的基本方向未发生变化;在研究期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之间的经济差异在不断缩小,区域经济呈现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长江经济带产业转移与区域经济差异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产业转移对区域经济差异缩小产生了显著影响,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乔晓楠   王奕  
十年来,“一带一路”倡议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个方面均取得丰硕成果,不仅成为广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扎实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而且还促进中国沿海、内陆、沿边地区协同开放。“一带一路”倡议以拓展对外开放新渠道、增加对外开放新机遇等方式,统筹国内分工与国际分工、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进而打造西部地区新的增长极,促进新发展格局构建与中国经济整体高质量发展。“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意义在于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新格局,重塑边疆治理结构、提升边疆治理能力。面向未来,中国应继续推动“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积极开展北极航道合作,共同打造“冰上丝绸之路”,逐步形成西南、西北、东北三个沿边地区与东南沿海地区“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国庆  杨驰  
基于2015年第三季度到2017年第四季度共计10个季度的"一带一路"主题基金和"一带一路自贸区"主题基金面板数据,在Fama-French三因素模型基础上引入市场变量、行业变量和基金个体特征变量进行收益率分析,并使用基金规模作为门槛变量,对"一带一路"及自贸区的协调发展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一带一路"倡议以及自贸区建设尚处在初期阶段,二者存在协调发展关系。由此提出三点政策建议:加强"一带一路"相关企业建设;加强自贸区相关企业建设;拓宽"一带一路"及自贸区建设融资渠道。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俊生  
以直接投资为主要形式的产业转移无论对于转出地还是转入地,都具有功能放大的效应,但效应的范围及程度取决于转入地特定发展阶段所具有的吸收能力及其结构,并进而决定着产业转移的规模和范围。因此,基于能力结构的产业转移不仅是东西部大规模产业转移的前提,更是产业转移效应发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现实选择。文章通过分析东西部特定发展阶段下产业转移与能力结构之间的关系,提出基于能力结构的产业转移路径和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张怡跃  
针对目前物流发展所出现的物流系统成本高、效率低、物流设施不够完善、物流不平衡发展等诸多问题,以中哈连云港物流园区为例,分析了"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哈连云港物流园建设对中哈国际贸易的影响,并且提出了促进物流产业和中哈国际贸易协调发展的策略。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左晓安  
粤港澳与"一带一路"地区经济互补性很强,与区域内发达国家高端产业合作空间大,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国家产业、经贸合作可塑性强,与工业化初、中期国家产能合作空间大。"一带一路"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差异明显,合作受政治外交等因素干扰,粤港澳合作与"一带一路"区域协同发展必须创新相应合作机制。机制创新主要包括:营造适应创新创业与"一带一路"区域创新发展的合作机制;集成优势打造"一带一路"区域产业链重构合作机制;创新区域合作主体构建多方发力齐头并进的合作推进机制;完善与"一带一路"区域海洋经济合作发展机制;创新文化创意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葛干忠  伍中信  周红霞  
鉴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需要,从法理视角分析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下会计准则差异之产生及其差异协调之缘起,揭示两大法系下形成会计准则的共同逻辑:某种宣言-宪法-法律法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通过该逻辑论证"一带一路"倡议下协调区域会计准则差异的人权范式的合理性,并基于此研究范式,结合会计准则的形成逻辑,以人权普世性原则为基础,构建人权范式的"一带一路"区域会计准则体系及其会计准则差异协调运行机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谢丽霜  
我国现阶段的产业区际转移,本质上是东部传统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资本的跨区流动与梯度扩散,具有促进西部城乡协调发展的内在机制和功能。西部地区应当充分把握和利用其中蕴含的机遇和力量,克服西部城乡协调发展内源驱动不足的缺陷。一方面,积极承接农业产业转移,促进西部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提高营农收益;另一方面,大力推动各类涉农资本及其他传统产业实体向西部小城市、县镇及农村有序转移,提高西部城镇对农村的带动能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秦  李伟  
文章通过分析我国东西部区域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基于主体、对象、平台与机制四个特征指标对"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东西部区域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的需求进行评估,从动力实现、利益分配、沟通协调与绩效评估四个维度构建了"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东西部区域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的框架模型。动力实现机制旨在建立我国东西部区域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的内、外部动力机制,利益分配机制重点研究我国东西部区域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的利益分配的博弈模型,沟通协调机制要实现东西部区域政府部门、职业院校、企业与教育研究机构之间的沟通与协调,绩效评估机制主要构建我国东西部区域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