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245)
2023(13470)
2022(11854)
2021(11136)
2020(9185)
2019(21544)
2018(21097)
2017(41544)
2016(22210)
2015(24710)
2014(24423)
2013(24042)
2012(22139)
2011(19996)
2010(20050)
2009(18288)
2008(17600)
2007(15321)
2006(13697)
2005(11929)
作者
(62945)
(52449)
(51763)
(49595)
(33476)
(25048)
(23501)
(20453)
(19823)
(18746)
(17827)
(17606)
(16590)
(16556)
(16164)
(16141)
(15574)
(15487)
(15020)
(14844)
(12916)
(12876)
(12568)
(12011)
(11699)
(11582)
(11520)
(11399)
(10468)
(10172)
学科
(90230)
经济(90140)
管理(63101)
(59516)
(48782)
企业(48782)
方法(39535)
数学(34380)
数学方法(33902)
(24838)
中国(23418)
(21961)
地方(21493)
业经(19491)
(18962)
(16646)
贸易(16639)
农业(16625)
(16069)
(15126)
理论(14473)
环境(14268)
(13769)
(13577)
技术(13555)
(13141)
财务(13070)
财务管理(13050)
(12713)
银行(12679)
机构
大学(311369)
学院(310057)
管理(125765)
(124792)
经济(122034)
理学(109474)
理学院(108213)
管理学(106315)
管理学院(105762)
研究(105247)
中国(76903)
(66307)
科学(65186)
(57031)
(52034)
研究所(47463)
中心(47435)
(47366)
财经(45652)
业大(45068)
(45010)
(42900)
师范(42589)
北京(41882)
(41565)
(38786)
农业(36811)
经济学(36645)
(36637)
师范大学(34557)
基金
项目(216371)
科学(171373)
研究(159510)
基金(157841)
(137086)
国家(135978)
科学基金(117484)
社会(100330)
社会科(95199)
社会科学(95177)
基金项目(84355)
(83443)
自然(76962)
自然科(75191)
自然科学(75175)
自然科学基金(73781)
教育(72917)
(70543)
编号(65415)
资助(64514)
成果(53068)
重点(48155)
(47745)
(46291)
课题(44789)
(44658)
创新(41551)
教育部(41121)
科研(40841)
国家社会(40798)
期刊
(135566)
经济(135566)
研究(94172)
中国(56036)
学报(46689)
管理(45558)
科学(44459)
(42903)
(40718)
教育(35645)
大学(35487)
学学(33115)
农业(30016)
(26615)
金融(26615)
技术(26300)
业经(22310)
经济研究(21757)
财经(21227)
(18072)
问题(17542)
图书(17062)
(15208)
理论(15181)
科技(15147)
技术经济(14864)
现代(14355)
资源(14159)
实践(14032)
(14032)
共检索到4510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郭树华  王玺  郭天一  
文章基于“中心—外围”模型,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指数测量“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前后(2009—2019年)我国9个沿边省份空间格局演变情况。研究发现:除西藏外,“一带一路”倡议对8个省份的政策效应是显而易见的,对东北三省影响最为强烈,广西、内蒙古和新疆受到的政策效应相对较小,甘肃、云南的政策效应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沿边地区空间演化总体情况符合钟状曲线的演变规律;各地区两个维度的开放水平、面临的国际经济环境及各自的制度环境是造成政策效应异质性的主要原因。据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靳东升  王文静  
"一带一路"战略是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战略,也是形成我国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目标路径。税收如何支持"一带一路"战略的发展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2015年9月15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了《关于支持沿边重点地区开发开放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标志着沿边地区融入"一带一路"战略进入新的阶段。本文仅就支持沿边地区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朱孟楠  周禹  郑莉  
文章运用两区块FAVAR模型,基于2003年12月至2018年10月71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的数据集,分析了中国扩张性货币政策冲击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宏观经济变量的外溢传导。在货币政策扩张性冲击下,大多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加、产出提高、投资兴盛、股票市场繁荣、通胀压力倍增,显示出中国货币政策"火车头"的溢出效应。产出的提高源自于中国额外消费需求推动,贸易联系越紧密的国家产出的冲击反应更为明显。沿线国家短期利率的冲击反应具有异质性,这与信贷渠道不通畅紧密相关。金融联系越紧密的国家信贷渠道更为通畅,短期利率的抬升可以得到有效缓解。另外,2013年中国宣布"一带一路"倡议后强化了与沿线国家的贸易、金融联系,但沿线浮动汇率制国家产出显著下降,而与中国实行双边货币互换的国家可以有效缓解产出负向冲击。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何颖  
经济全球化发展,跨境金融合作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提出与实施,为跨境金融合作提供了新机遇。目前沿边跨境金融合作还存在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对跨境金融合作的发展造成了阻碍。为此,针对问题进行深层分析,提出科学对策,以期使沿边跨境金融得到进一步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霍强  李贵云  
新时代"一带一路"建设与绿色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引领,沿边省份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主阵地和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排头兵。以我国沿边8个省份为研究对象,构建"一带一路"视角下沿边省份绿色发展指数评价体系,特别是纳入周边接壤国家碳排放等指标,测算各沿边省份绿色发展水平。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沿边省份碳排放水平总体高于周边接壤国家,沿边省份绿色发展水平呈现向好趋势,但各省份之间差距较大。这一指数的构建与测度对建设绿色"一带一路"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及政策启示。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李惠茹  蒋俊  
从出口贸易角度出发,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对"一带一路"对我国沿线地区出口贸易增长的政策效果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整体来看,"一带一路"倡议有助于提振我国沿线地区的出口贸易,但这种促进作用不具有稳定而持续的动态效应。分片区来看,"一带一路"对我国沿线地区的出口贸易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性,其对东南沿线地区的边际带动效应显著,但对西部和东北沿线地区的边际带动效应还未显现出来。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左弈  周衍平  
本文在测算2006—2019年“一带一路”沿线省份专利密集型产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基础上分析其时空演化特征,进一步结合空间杜宾模型估计其空间效应。分析结果显示:“一带”地区专利密集型产业绿色技术研发和绿色成果转化效率仍有一定提升空间,“一路”地区两阶段效率均达到有效状态;研究期内绿色技术研发和绿色成果转化效率呈上升态势并伴随极化现象;两阶段效率均存在正空间自相关性且研发效率相关性强于转化效率,其中,研发效率“低低(LL)”集聚主要位于“一带”地区且时空格局较稳定,转化效率呈现出“高高(HH)”集聚向“一路”地区演进并趋于稳定的趋势。综合两阶段看,对外直接投资(OFDI)、外商直接投资(FDI)、政府支持、基础设施建设、贸易开放和知识产权保护促进本地专利密集型产业绿色创新;OFDI和FDI对邻近地区专利密集型产业两阶段绿色创新效率、贸易开放对邻近地区专利密集型产业绿色成果转化效率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政府支持、知识产权保护对邻近地区专利密集型产业两阶段绿色创新效率均产生负向空间溢出,呈现空间竞争特征。研究结论可以为实现“一带一路”沿线省份专利密集型产业绿色创新协同发展提供启示。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成岗  王明玉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双循环”新格局推动“一带一路”倡议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疫情影响下,各国纷纷重视自然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一带一路”倡议作为国际合作交流平台,更应该重视环境风险的识别与治理。本文构建环境风险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一带一路”沿线六大经济走廊63个样本国家的环境风险类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能源依赖程度、环境友好水平、生态可持续性、受众脆弱程度和能源利用效度是环境风险的影响因素;(2)“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环境风险表现为“能源富余型”“资源紧凑型”“环境非可持续型”“环境保护型”和“环境粗放型”5种类型;(3)六大经济走廊的环境风险类型具有差异性。在环境治理中需要分廊、分类型制定环境治理策略,提升经济投资和政策的针对性。未来研究应从全球和区域两个角度把握“一带一路”的环境风险类型,积极为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贡献中国力量。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健栋  
本文通过运用OECD农业政策评价方法,研究"一带一路"部分沿线国家农业支持政策的变化过程及发展现状,以期把握沿线国家农业支持政策的最新变化趋势,为农业支持政策的调整、农业合作战略的制定提供参考。通过比较分析OECD测算的2010—2016年"一带一路"部分沿线国家农业支持水平发现,中国对农业的总支持量、农业生产者支持量和一般服务支持量均较高,农业的总支持量占OECD的比重在50%以上;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的农业总支持量、农业生产者支持量的比重较高,平均在20%以上,但其农业消费者支持量比重最低;乌克兰对农业的总支持量、农业生产者支持量较低,但其农业消费者支持量最大,除了2010年为负值外,其余年份均为正值,平均为15亿欧元。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陈瑛  杨先明  袁帆  
经济走廊是我国在"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建设内容,吸引大量的企业进入跨境经济园区,是推动经济走廊的关键。本文利用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GMS)跨境地区的企业调查数据,根据投资激励政策、投资环境对企业投资类型与企业投资绩效作用,分析了跨境经济走廊企业聚集的政策与环境条件。研究发现,跨境经济走廊沿线的投资激励政策与投资环境有利于吸引寻求资源与寻求效率的企业入驻,跨境经济走廊地区的企业聚集功能正在形成,通过调整跨地区间的投资政策及进一步完善投资环境,为生产要素的聚集奠定基础,才能推动更多跨境经济走廊的发展。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杨先明  黄华  
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已经越过快速增长的初期阶段,如何转向高质量发展是亟待解决的命题。本文运用动态空间面板滞后模型检验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存在的不平衡、循环因果和毗邻效应等特征,筛选出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的关键区位;并结合"一带一路"对外直接投资的空间布局现状和大数据研究中心公布的投资环境指数,对最具投资效率的区位进行修正。研究发现,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当前分布与关键区位存在差异,应当调整投资向关键区位集聚,提高中国跨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空间效率并克服"外来者劣势",从而论证了关键区位研究的创新意义和应用价值。在此基础上提出关键区位的建设重点,如发展共生机制、调整投资计划和重视投资环境等政策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田泽  程飞  
运用耦合模型和空间计量方法测算2006~2015年"一带一路"沿线省市的对外贸易—经济—环境耦合协调水平,以揭示区域间三元耦合协调水平的空间相关性和空间演化特征以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区域间对外贸易—经济—环境耦合协调水平整体处于中度耦合协调阶段,东南地区耦合优势突出,西北地区年均耦合水平最低,西南地区增速明显,但东西差距拉大。耦合协调水平整体呈"W"型发展的空间正向集聚关系,低耦合协调水平极逐渐向西转移,呈宁夏、甘肃-青海的转移态势;高耦合协调水平极在东南沿海不断增多并形成稳定集聚中心。贸易规模、贸易结构优化、经济发展质量和政府重视是耦合协调水平提升的显著促进因素。为此,提出"一带一路"沿线省市联动式、集聚式、创新式发展的对策。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马述忠  刘梦恒  
中国在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面临的国际关系越来越复杂,不仅有中国与东道国之间的关系,还有东道国之间的关系,第三国在中国对东道国的OFDI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从空间视角出发,构建空间计量模型,运用2003-2014年42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面板数据对中国OFDI的第三国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OFDI存在显著的第三国效应,且具体表现为挤出效应。一方面,中国在第三国的OFDI对中国在东道国的OFDI存在显著的挤出效应;另一方面,第三国市场也会对中国在东道国的OFDI产生显著的挤出效应。本文还研究发现,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OFDI呈现出"一动机一导...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郑蕾  刘志高  
2015年3月28日,中国政府正式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如何通过对"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直接投资,提升主要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中国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与沿线国家共同繁荣,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现有对外投资理论多基于发达国家的经验,不完全适用于中国;目前的研究侧重从自然资源、市场要素等方面分析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动因及影响机制,缺少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的宏观投资格局研究。本文通过集成统计数据、实地调研和高层访谈等,在回顾国内外对外直接投资研究基础上,提出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直接投资空间战略的分析框架,进一步分析中国对沿线国家和地区直接投资的空间分布和产业选择;尔后,剖析投资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并提出中国对沿线地区的空间差异化投资引导战略。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会清  
本文基于真实效应的随机前沿引力模型,从进口和出口两方面实证分析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贸易潜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2002-2015年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贸易效率波动性较大,国际金融危机导致近年来的贸易效率趋于下降,对进口贸易的影响更加严重;中国与中亚及独联体地区的贸易效率相对较低,但贸易潜力相对较大;"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在政府治理能力和贸易便利程度方面的缺陷抑制了双边贸易效率,中国积极推进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和扩大对外直接投资,有助于提升贸易效率和实现贸易潜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