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553)
2023(18230)
2022(15386)
2021(14099)
2020(11878)
2019(27134)
2018(26512)
2017(50663)
2016(27116)
2015(30110)
2014(29441)
2013(28780)
2012(26534)
2011(23877)
2010(24058)
2009(21882)
2008(21149)
2007(18369)
2006(16189)
2005(14156)
作者
(78208)
(65333)
(64995)
(61356)
(41628)
(31392)
(29317)
(25409)
(24854)
(23134)
(22196)
(22020)
(20810)
(20518)
(20163)
(20154)
(19312)
(19218)
(18821)
(18760)
(16257)
(16051)
(15984)
(14963)
(14748)
(14548)
(14341)
(14203)
(13091)
(12681)
学科
(119164)
经济(119043)
管理(75335)
(75058)
(60531)
企业(60531)
方法(54809)
数学(49009)
数学方法(48272)
中国(32578)
(31164)
(27536)
地方(27322)
业经(25272)
(22070)
贸易(22053)
(21568)
(21353)
农业(21216)
(19137)
技术(18091)
(17662)
金融(17661)
环境(17591)
理论(17394)
(17393)
银行(17345)
(16857)
财务(16786)
财务管理(16746)
机构
学院(379710)
大学(378850)
(157480)
经济(154557)
管理(148057)
理学(128853)
研究(128477)
理学院(127444)
管理学(124844)
管理学院(124171)
中国(96249)
(79426)
科学(79330)
(70745)
(66952)
(64144)
中心(59588)
业大(59025)
研究所(58529)
财经(56889)
(55905)
农业(52730)
(51971)
北京(49509)
(48990)
经济学(48717)
师范(48359)
(46736)
(44426)
经济学院(44135)
基金
项目(264560)
科学(209542)
基金(194138)
研究(187029)
(172101)
国家(170466)
科学基金(146653)
社会(120838)
社会科(114890)
社会科学(114858)
(103707)
基金项目(102029)
自然(96908)
自然科(94819)
自然科学(94795)
自然科学基金(93118)
(87664)
教育(87374)
资助(80182)
编号(73232)
重点(60036)
(59839)
(58109)
成果(57491)
(55768)
创新(52059)
课题(51268)
科研(51230)
国家社会(50911)
教育部(50000)
期刊
(165806)
经济(165806)
研究(106527)
中国(74901)
学报(63202)
(60131)
科学(57532)
管理(55721)
(53511)
大学(48227)
学学(45562)
农业(41148)
教育(40118)
技术(34720)
(34424)
金融(34424)
业经(28263)
经济研究(28226)
财经(27706)
(23787)
(22903)
问题(21720)
统计(20457)
(19047)
技术经济(18660)
(18240)
科技(18081)
商业(18022)
(17753)
决策(16831)
共检索到5559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珊珊  
文章基于可持续发展和民生福祉改善双重视角,根据全球152个国家2009—2018年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对"B&R"倡议何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经验证据。研究发现,"B&R"倡议对沿线国家可持续发展和民生福祉改善的促进效应可以通过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和环境可持续性实现,但与沿线国家在人文交流、政策沟通与对接方面仍然有待提高;异质性检验发现,在地理上,"B&R"倡议对"海上丝绸之路"及与中国邻近国家的促进效应更明显;从经济体类型来看,发展中经济体>新兴市场经济体>发达经济体;动态效应检验结果表明",B&R"倡议虽然与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在愿景、行动诸多方面存在契合之处,但存在一定的时滞性。研究回应了部分舆论将"B&R"倡议视为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政治质疑,并为提升"B&R"倡议对接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实施效果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杜薇  余向华  姜慧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沿线国家人才跨境转移愈发频繁,人才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基础和关键支撑,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是沿线国家进行"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问题之一。基于理论模型提出的研究假设,利用2003-2016年"一带一路"沿线49个国家的面板数据,验证区域间劳动力转移的理论机制,结果表明:高收入水平国家和中低收入水平国家劳动力转移路径具有明显差异,劳动力引入政策并不一定能提高本国福利,当两个国家收入水平相似时,高收入国家以拥有制定较低劳动力税的优势来吸引劳动力流入,而较低收入水平国家选择较高的准入壁垒对本地居民福利更有利;"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明显提升,不同收入层次国家在人才流动方面的政策具有明显差异,这对优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要素流动的合作具有启发意义。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罗良文  毕道俊  
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对沿线国家政治风险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关系进行分析,重点就我国在沿线国家的OFDI是否存在政治风险偏好做出说明。运用OFDI集中的35个沿线国家2007~2015年的面板数据,通过扩展引力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发现: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OFDI并不存在政治风险偏好;自然资源丰裕的沿线国家的法制水平对我国OFDI有着显著影响;非自然资源丰裕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政府有效性水平对我国OFDI有着显著的影响;我国对沿线国家整体的直接投资同时表现出了资源寻求动机和市场寻求动机,而地理距离成本已经不再是限制OFDI的因素。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范硕  何彬  
本文以2003-2015年"一带一路"沿线49个国家为研究样本,并分为整体样本及地区样本,应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检验我国对沿线国家的投资模式。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对沿线国家投资具有显著的"第三国效应",并且混合垂直型投资是我国对沿线国家投资的主导模式。该种投资模式意味着中国对沿线国家投资的主要目的是在沿线不同国家之间建立复合式的跨国生产供应链,从而使得对不同国家间的投资形成互补,降低成本,增加产业竞争力。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黄华华  赵凯  徐圣翔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积极参与21世纪全球与区域治理的国家级顶层合作倡议,贸易畅通是重点内容。本文以全球110个国家为样本,构建"一带一路"倡议合作的准自然实验,采用2006—2018年各国贸易层面的基础数据,运用渐进双重差分法识别"一带一路"倡议效果,全方位评析"一带一路"倡议在国际贸易畅通方面的促进效应。研究表明:"一带一路"倡议显著提高了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促进了对外贸易畅通,并且这一促进作用主要通过政策便利、设施联通以及文化效应实现。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项松林  
以产品多样化和国别多元化为基础,借鉴双重差分模型思路,本文对中国和沿线国家521 915个二元边际数据进行了经验分析,探讨"一带一路"倡议的出口增长效应,得出以下结论:一是客观价值性,"一带一路"倡议的确促进了沿线国家出口增长的集约边际和扩展边际;二是差异性,"一带一路"倡议更有利于沿线国家出口增长的集约边际而非扩展边际;三是非对称性,"一带一路"倡议似乎更有利于"海上丝路"国家贸易增长的扩展边际,对"陆上丝路"国家出口增长的集约边际更有利;四是扩围建设的合理性,增加西欧和美洲等国家后,"一带一路"倡议能够明显促进所有国家出口增长。上述结论在控制经济规模、母国市场效应、实际汇率、结构转型、贸易成本、外部冲击、区域合作、语言沟通、地区和收入等级差异相关变量依然成立,且即便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限制控制组与对照组在总量和成本四个关键指标差异的配对样本中也较为稳健,说明"一带一路"建设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还有一些细节需要把握和处理。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屈小娥  赵昱钧  王晓芳  
文章基于制度环境和吸收能力双重视角,运用面板门槛模型实证研究了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OFDI的母国绿色发展效应。结果表明,从制度环境视角看,政府参与度和资源配置条件下,OFDI对绿色发展呈现出“双重门槛”特征,环境规制条件下呈现“单一门槛”特征。政府资源配置能力门槛下,OFDI对绿色发展的边际效应呈递增规律,OFDI对绿色发展的正向溢出效应在环境规制跨过特定门槛值后变得显著。从吸收能力视角看,人力资本条件下,OFDI对绿色发展呈现出“三重门槛”特征,产业集聚呈现出“单一门槛”特征,金融发展呈现出“双重门槛”特征。只有当人力资本、金融发展跨过特定门槛值后,OFDI才能显著推动绿色发展;产业集聚门槛下,OFDI对绿色发展呈现边际效应递增规律。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肖建忠  肖雨彤  施文雨  
"一带一路"合作是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大倡议,为中国企业对沿线国家能源投资提供了良好契机,近年来,中国对外能源投资呈规模不断扩大、效率逐渐提升和投资地区较为集中的趋势。文章基于美国企业研究所和美国传统基金会公开的2005~2018年"中国全球投资跟踪"数据库,运用三重差分法研究了中国企业对沿线国家能源投资的促进效应。主要结论有:首先,"一带一路"倡议显著促进了中国企业对沿线国家投资规模的增长,其中能源行业促进效应突出,且该实证结果通过了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和工具变量检验;其次,通过投资形式比较发现中国企业对外能源投资以跨国并购方式为主且跨国并购投资效应显著高于绿地投资;再次,通过投资区位比较发现海上丝绸之路能源投资的促进效应明显高于陆上丝绸之路,另外"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受益地区为亚洲地区;最后,中国对沿线国家投资能源中以天然气和煤炭为代表的不可再生能源对沿线投资产生的促进效应较为显著。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贾妮莎  雷宏振  
本文基于开放经济国家产业结构升级的数理模型,利用2003—2015年中国对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流量和存量数据,以及43个沿线国家经济指标,探讨中国对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对沿线东道国产业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OFDI整体上推动了沿线东道国产业升级,且沿线国家与中国领导层密切互访有助于强化中国OFDI对沿线国家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中国OFDI通过技术溢出、要素供给及生产率效应推动了沿线东道国产业升级。区分样本发现:相对投资于中高收入的沿线国家,投资于中低收入沿线国家的产业升级效应更为明显;中国OFDI更能显著推动包含华人经济圈的沿线国家产业升级;与中国非相邻沿线国家的产业升级效应强于与中国相邻的沿线国家。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沈子杰  
本文基于2011-2017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样本数据,以及世界银行发布的《物流绩效指数报告》数据,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就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其不同区域之间跨境物流发展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效应进行实证研究。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梁会君  
跨境电商发展有利于促进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发展。本文对跨境电商发展影响对外贸易的理论进行梳理,从贸易距离异质性的视角检验跨境电商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边贸易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跨境电商发展可通过缩短地理距离来拉动双边贸易增长。进一步研究结果显示:跨境电商可通过缩短地理距离间接刺激中国与"一带一路"贸易伙伴国家的出口或进口贸易。基于此,本文提出构建良好的跨境电商支撑体系,充分发挥跨境电商在促进对外贸易方面的优势等建议。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黄亮雄  钱馨蓓  
共建"一带一路"是中国深化区域合作,推动全球和平发展的重要战略。对外直接投资是中国影响世界,对世界做出贡献的重要手段。文章采用"一带一路"沿线55个国家2003~2013年的面板数据,构建面板VAR模型,验证中国向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与沿线国家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结果表明,中国向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在统计上显著提高了沿线国家的人均实际GDP,该影响效应能持续7年左右,并在2~3年后达到峰值。自2003年以来,在控制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中国向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合共促进沿线国家人均实际GDP增长仅约为2%,对沿线国家的经济增长贡献率不足8%,中国的推动作用有待加强。同时,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越好,...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唐睿  冯学钢  
基于"一带一路"倡议背景,利用2000~2015年的数据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地区入境旅游发展进行分析,发现上海发展入境旅游的举措类型最为丰富,福建大力举办专题会议和主题节庆,广东号召民间积极参与,海南聚焦于境外市场开拓。利用双重差分检验可知,"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地区入境旅游的发展,旅游企业从业人员的增长、企业数量的增加、产业结构的优化、对外开放程度的扩大、旅游交通条件的改善均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地区入境旅游发展产生了促进作用。最后提出了扩大对外开放、优化产业结构、培养旅游人才、完善旅游交通建设等建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何芙蓉  胡北明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新时代国家现代化的重大战略,"一带一路"倡议作为对外开放战略,将对我国经济产生深远影响。在理论机制分析基础上,本文采用2010~2017年国内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基于准自然实验的分析思路,构建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一带一路"倡议对国内沿线省份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一带一路"倡议对我国沿线省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其影响主要通过优化产业环境、加大旅游投资、丰富旅游产品和便捷交通网络的双向促进作用等路径予以实现;且旅游接待水平的提升仍然是实现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今后,应进一步优化产业投资政策,营造高质量发展环境,深度挖掘旅游资源,提升地区旅游接待质量。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史恒   屈小娥  
文章基于吸收能力和制度环境视角,实证检验了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对外直接投资(OFDI)的母国绿色生产率增长效应。结果表明:(1)社会资本存在“双重门槛”效应,产业集聚存在“单一门槛”效应,创新能力存在“三重门槛”效应。社会资本和产业集聚门槛下,OFDI对绿色生产率的影响呈正向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越过产业集聚门槛的主要以少数东部省市为主。创新能力门槛下,OFDI与绿色生产率之间呈“U型”关系,目前只有少数东部省市越过门槛值。(2)政府参与度存在“双重门槛”效应,该门槛下OFDI与绿色生产率之间呈“倒N型”关系,即政府适度参与有利于发挥OFDI逆向溢出效应,但过度参与和参与不足则会起反作用,这些省份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环境规制存在“单一门槛”效应,环境规制跨过一定的门槛值后OFDI的正向效应才变得显著,目前越过门槛值的只有少数东部省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