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653)
2023(21262)
2022(18569)
2021(17129)
2020(14841)
2019(33985)
2018(33552)
2017(64169)
2016(35189)
2015(39520)
2014(39430)
2013(38942)
2012(35877)
2011(32377)
2010(32530)
2009(30448)
2008(30652)
2007(27197)
2006(23721)
2005(21268)
作者
(104740)
(87393)
(86956)
(82755)
(55662)
(42149)
(39536)
(34132)
(33126)
(31250)
(29557)
(29521)
(27793)
(27622)
(27338)
(27120)
(26748)
(25934)
(25131)
(25009)
(21887)
(21487)
(21339)
(19885)
(19724)
(19460)
(19428)
(19298)
(17831)
(17227)
学科
(136828)
经济(136639)
管理(105225)
(99917)
(83694)
企业(83694)
方法(63701)
数学(54930)
数学方法(54161)
(42666)
中国(36805)
(36209)
(32176)
业经(30308)
(29983)
(27486)
财务(27394)
财务管理(27329)
企业财务(25896)
地方(25864)
(25329)
贸易(25320)
(24567)
理论(23931)
农业(23667)
(23572)
银行(23483)
(22138)
(22104)
金融(22098)
机构
大学(505743)
学院(501478)
(195956)
管理(192620)
经济(191587)
研究(169187)
理学(165836)
理学院(163893)
管理学(160612)
管理学院(159710)
中国(128764)
(107960)
科学(107950)
(96811)
(89918)
(87394)
业大(79492)
研究所(79482)
中心(77185)
财经(75674)
(75287)
农业(71099)
(68529)
北京(68090)
(64717)
师范(63916)
(60885)
(60160)
经济学(59280)
财经大学(56194)
基金
项目(339227)
科学(263637)
基金(245133)
研究(239890)
(216940)
国家(215016)
科学基金(182317)
社会(149558)
社会科(141596)
社会科学(141556)
(132898)
基金项目(129595)
自然(121546)
自然科(118679)
自然科学(118639)
自然科学基金(116471)
(112421)
教育(110805)
资助(101765)
编号(96905)
成果(79413)
重点(76637)
(73972)
(70809)
(69652)
课题(67123)
科研(65920)
创新(65145)
计划(63487)
大学(62874)
期刊
(213132)
经济(213132)
研究(145999)
中国(97599)
学报(89989)
(81029)
(78680)
科学(77467)
管理(69820)
大学(66863)
学学(63250)
农业(54519)
教育(52063)
(46170)
金融(46170)
技术(42086)
财经(37577)
经济研究(33869)
业经(33641)
(32029)
(29075)
问题(27672)
(26695)
图书(25736)
科技(24086)
理论(23523)
技术经济(23506)
业大(22997)
统计(22734)
财会(22020)
共检索到7420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李忆朋  
本文以2004-2019年全球195个国家(地区)数据为样本,基于合成控制法研究“一带一路”对沿线国家整体和四个典型国家主权债务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带一路”不仅在理论上可以满足沿线国家富民兴国的发展诉求,在实践中也显示出推动经济增长的引擎效应,显著降低了沿线国家的主权债务风险,西方所谓“债务陷阱”的说法缺乏事实依据。为与沿线国家协同推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建设,我国可基于公共风险理论视角,支持沿线国家在摸清家底基础上,做好大型基础设施项目规划与主权债务融资规划,从降低政府支出责任与义务不确定性、降低政府可偿债资源不确定性两个维度,防范化解主权债务风险,实现“一带一路”的合作共赢。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赵永超   蓝庆新  
文章从国际直接投资视角重新审视“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债务风险的影响,重点探究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沿线国家债务风险的影响机理、特征与机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文章利用2014—2021年共42个沿线国家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理论假说。研究发现:我国在“一带一路”直接投资对沿线国家债务风险总体表现出抑制效应,属于“雪中送炭”,而非“雪上加霜”。债务风险抑制过程表现出“滞后→急释→缓释”的动态非线性特征,且基础设施环境的改善是发挥抑制效应的重要渠道,同样表现出非线性传导特征。实证结果通过了相关稳健性检验,并发现对于不同债务风险水平及所属不同地区的样本国家会产生异质性影响。文章不仅丰富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研究,还从根本上驳斥“债务陷阱论”,缓解了沿线国家“债务焦虑”,为我国企业对外投资提供了事实依据与决策参考,助力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高质量发展。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邱煜  潘攀  
近年来,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西方不时抛出针对中国方案的"阴谋论",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为此,本文在构建理论模型分析"一带一路"倡议如何影响沿线国家债务风险及影响机理的基础上,利用2010—2017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据对理论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验证了理论模型预期。研究发现:(1)"一带一路"倡议有助于降低沿线国家债务风险;(2)从作用机制上看,"一带一路"倡议主要通过缩减沿线国债务规模和增强沿线国财政可持续性这两条路径影响沿线国债务风险水平;(3)进一步研究发现,参与倡议深度不同产生的债务风险抑制效应存在差异。具体来说,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即与中国签订了共建"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的沿线国家,其债务风险更低。上述结论在经过工具变量法、Heckman两阶段分析、替换测度指标等一系列内生性检验后依然稳健。本文不仅从新的视角推进了对"一带一路"的研究,而且为国际社会更客观地认识和肯定中国方案提供了一定经验证据。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镝  杨娟  
参考多家国内外评级机构的评级体系,基于中国的视角上,以区别于国外评级机构将该国政治与经济制度是否与西方国家主流价值观一致作为风险考核的标准,避免受到意识形态的干扰。整合多个国别风险数据库和网页抓取数据库,从政治风险、经济风险、金融风险、商业环境风险和法律风险等多个角度,建立140项评级指标,收集46 200条数据,并综合使用模糊综合评价、主成分分析及功效函数法,对目前"一带一路"沿线的66个国家作连续5年的出口信用保险的国家风险评级。研究发现:新加坡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信用评级最高的,拉脱维亚、爱沙尼亚、斯洛伐克、土耳其、马来西亚、俄罗斯、泰国等国家的信用评级也极高,阿富汗、老挝、乌克兰、伊朗、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伊拉克、缅甸、也门共和国、东帝汶等国家信用评级较差,结论与国内外知名机构评级大体一致。建议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信用评级过程中,应考虑政权变更、营商环境和经济发展可持续性等因素。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胡俊超  王丹丹  
当前,中国正在大力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它的实施将会带来大量的国际贸易、国际借贷和跨国投资业务。在国际贸易、国际借贷和跨国投资业务决策过程中,国别风险的考察应当优先考虑。根据"一带一路"沿线走势,综合考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重要节点和数据可得性的基础上,选定65个国家作为研究对象,从政治风险、经济风险、主权信用风险和社会风险4个角度,采用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的方法,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别风险进行刻画和评价,得出了有意义的结论。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李原  汪红驹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沿线国家间的资本流动成为区域合作最具活力的因素。近年来,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投资风险案例时有发生,给国家和企业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在分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风险特性的基础上,从政治社会风险、经济风险、法律风险和主权信用风险四个方面构建国家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全面系统地衡量各国风险并划分出投资风险低、中、高三个区域,为改善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效益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宋维佳  梁金跃  
本文选取"一带一路"沿线涉及的57个国家作为研究对象,利用2011—2015年国家风险的面板数据,并应用突变级数法构建了国家风险评价模型,对各国国家风险及水平进行定量研究,结果显示:新加坡和卡塔尔等国在长期国家风险波动性及风险水平方面均优于其他国家,而乌克兰等国却表现不佳;不同地区(除西亚中东外)国家风险水平从2012—2015年均呈下滑趋势,表明"一带一路"倡议推进过程中所面临的东道国投资环境大体有向好趋势,其中,中东欧地区政治风险和社会风险最低;东南亚地区经济风险和金融风险表现较好,两者风险特性具有互补性。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杨君岐  任禹洁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响应,而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各区域国家的投资规模也显著扩大,但由于沿线国家的经济形势、文化背景、社会环境等要素的复杂性和世界政治、经贸格局的多变性,使得我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面临诸多风险。鉴于此,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海外投资国家风险评级报告(2018)》中所载的原始数据为基础,以变异系数法确定权重,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从经济基础、偿债能力、社会弹性、政治风险和对华关系五个方面,对"一带一路"沿线不同区域国家的投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给出相应的投资建议并提示需要高度关注的事项,以期为我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投资提供建议、降低投资风险。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袁然  熊婉婷  肖立晟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中国已成为很多沿线国家的重要债权人之一。近年来,部分国家主权债务状况恶化,国际社会关于中国对沿线国家主权债务影响的讨论愈演愈烈。本文将这些批评和有关回应归纳成四个要点,并结合我国国情对现有研究的误解之处加以澄清。一是中国贷款损害沿线国家债务可持续性。一方面,这一争议主要源于中外发展融资理念的差异,批评意见更多关注短期债务可持续问题,而忽略了通过长期经济发展来化解债务问题的重要性。另一方面,现有债务可持续指标和分析框架有待完善,容易夸大债务风险和来自中国的负面影响。二是中国贷款不利于沿线国家发展可持续性。批评文献强调部分项目缺乏经济效益和不能促进当地就业等。反驳观点认为,中国对有关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支持能够帮助其克服发展瓶颈,实现长期经济发展。三是中国对沿线国家提供融资支持的行动是出于自身地缘政治或军事战略目标,不利于债务国本身发展或损害其他债权人利益。这种批评主要反映了国际社会对"大国崛起"的担忧,缺乏令人信服的事实根据。四是中国对外贷款合同条款存在弊端,如贷款优惠度不足、贷款信息不透明等。其中,关于优惠度的批评意见没有考虑不同债权国的融资成本差异,并忽略了债务可持续性与融资可持续性之间的平衡。关于贷款信息透明度问题,我国已经从加强国家间会计准则交流合作、加强贷款信息汇报等方面作出改进。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李婷  汤继强  
文章基于2006~2019年“一带一路”沿线58个国家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金融风险综合指数并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国家金融风险对中国OFDI的影响机制及空间效应。结果表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金融风险对中国OFDI具有显著影响,东道国金融风险抑制中国OFDI流入的同时会将投资挤入邻国。渠道分析发现,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信贷活动是金融风险影响中国OFDI的重要因素,其中公共部门债务的中介效应更加显著。异质性分析发现,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金融风险对中国OFDI的影响效应不同,中高收入、高收入国家的影响机制与空间效应更加显著。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王永中  宋爽  李曦晨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中国对外投资的重要目的地。2016年,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承接的大型工程承包项目金额为465.2亿美元,占中国当年对外承接的大型工程承包项目的60.8%。随着"一带一路"建设逐步推进,中国对沿线国家的投资将会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因此,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风险进行分析,对于引导企业理性选择对外投资的区域和行业,降低对外投资风险,促进"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推进,具有紧迫而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一带一路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王永中  宋爽  李曦晨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中国对外投资的重要目的地。2016年,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承接的大型工程承包项目金额为465.2亿美元,占中国当年对外承接的大型工程承包项目的60.8%。随着"一带一路"建设逐步推进,中国对沿线国家的投资将会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因此,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风险进行分析,对于引导企业理性选择对外投资的区域和行业,降低对外投资风险,促进"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推进,具有紧迫而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阎衍  张英杰  张婷婷  
在"一带一路"步入务实推进阶段的今天,多国投资合作项目已展开布局,企业积极探索项目投资的路径和选择,雄伟战略的实施和落实,资本运作和项目投资落地是根本,市场化运作是基本前提,自然而然,作为市场的主体——项目落地的具体实施者企业而言,投资收益和风险衡量是必然考量的因素,沿线国家的主权风险值得引起高度重视。由于沿线国家政治、经济、金融环境的巨大差异性,各国发展水平及投资环境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张栋  许燕  张舒媛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对促进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然而,近年来爆发出的多起海外合作投资失败案例,迫切需要我国投资方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与国际关系等多个层面深度挖掘与分析影响投资风险的主要因素,合理识别与评估东道国的投资风险,提升国家间投资协作效益。基于此,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选取参与"一带一路"经贸合作且具有代表性的沿线35个国家。从经济条件、负债能力、社会稳定、执政能力与双边关系五个方面,筛选37个指标计算其分项与综合风险系数。在聚类分析基础上,参照综合风险系数排名结果,将35国分为5类风险等级。研究发现,东南亚国家较适宜我国企业进行海外投资,应进一步扩大合作规模;金砖国家呈现较高的投资风险水平,我国应加强纽带联系,密切关注东道国国内投资环境的改善;中亚五国的投资风险呈现两极分化,我国应增进政治互信,发挥在哈萨克斯坦的投资示范效应;高度关注高风险国家的投资风险隐患,建立必要的补偿机制。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成岗  王明玉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双循环”新格局推动“一带一路”倡议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疫情影响下,各国纷纷重视自然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一带一路”倡议作为国际合作交流平台,更应该重视环境风险的识别与治理。本文构建环境风险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一带一路”沿线六大经济走廊63个样本国家的环境风险类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能源依赖程度、环境友好水平、生态可持续性、受众脆弱程度和能源利用效度是环境风险的影响因素;(2)“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环境风险表现为“能源富余型”“资源紧凑型”“环境非可持续型”“环境保护型”和“环境粗放型”5种类型;(3)六大经济走廊的环境风险类型具有差异性。在环境治理中需要分廊、分类型制定环境治理策略,提升经济投资和政策的针对性。未来研究应从全球和区域两个角度把握“一带一路”的环境风险类型,积极为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贡献中国力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