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52)
2023(7491)
2022(6279)
2021(5419)
2020(4511)
2019(10354)
2018(9930)
2017(19503)
2016(9606)
2015(10692)
2014(10516)
2013(10831)
2012(10390)
2011(9670)
2010(10063)
2009(9405)
2008(8783)
2007(7992)
2006(7411)
2005(7059)
作者
(28070)
(23998)
(23602)
(22681)
(15179)
(11267)
(10625)
(9119)
(8809)
(8443)
(8281)
(7840)
(7761)
(7721)
(7364)
(7357)
(7017)
(6911)
(6748)
(6282)
(6205)
(5750)
(5663)
(5600)
(5538)
(5360)
(5135)
(4903)
(4847)
(4545)
学科
(71132)
经济(71083)
管理(26029)
(24120)
方法(20735)
数学(18264)
数学方法(18113)
地方(18102)
(17809)
企业(17809)
中国(15437)
地方经济(12999)
(12636)
业经(11248)
(10636)
(10531)
贸易(10523)
(10452)
金融(10452)
(10319)
(10127)
农业(9309)
(9132)
(8486)
关系(8467)
(8319)
银行(8309)
(8095)
环境(8094)
技术(8021)
机构
大学(148433)
学院(147649)
(81046)
经济(79754)
研究(58215)
管理(54174)
理学(45876)
理学院(45374)
管理学(44783)
管理学院(44484)
中国(44113)
(34423)
(30786)
科学(30255)
(28799)
经济学(27224)
财经(26957)
研究所(25703)
中心(24993)
(24524)
经济学院(24314)
(22092)
(20680)
(20597)
北京(20005)
财经大学(19909)
(17791)
师范(17685)
(17308)
科学院(17281)
基金
项目(91589)
科学(73569)
研究(69395)
基金(68215)
(58622)
国家(58220)
科学基金(50004)
社会(47965)
社会科(45820)
社会科学(45810)
基金项目(34811)
(34004)
教育(30128)
自然(28728)
(28237)
自然科(28127)
自然科学(28118)
资助(28111)
自然科学基金(27607)
编号(25630)
(21871)
国家社会(21486)
成果(21470)
(21043)
重点(20771)
(19380)
发展(18682)
教育部(18638)
(18427)
课题(18407)
期刊
(96336)
经济(96336)
研究(53724)
中国(31483)
(25522)
管理(23071)
(18905)
科学(18536)
学报(18278)
经济研究(17555)
(16956)
金融(16956)
大学(14880)
财经(14548)
学学(13993)
技术(13618)
国际(12930)
(12809)
问题(12552)
农业(12546)
(12498)
业经(12190)
教育(11909)
世界(10396)
技术经济(9861)
统计(8757)
(7880)
经济问题(7682)
(7394)
论坛(7394)
共检索到2448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许培源  程钦良  
"一带一路"是创新之路,科技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先导和支撑。那么,当前合作的主要国家和模式有哪些?其促进沿线国经济增长的机制和效应如何?合作该如何提质增效?文章在分类梳理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2009-2017年44个沿线国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表明:(1)当前,"一带一路"沿线国与中国的科技合作仍处于起步阶段,合作较多的为东南亚及南亚等地理临近国,且具有偏向性,以技术转移类合作为主;(2)各种科技合作可归并为研发合作类和技术转移类,两者分别通过影响研发能力和知识存量而促进沿线国的经济增长,且对不同技术基础条件的国家作用不同;(3)两类合作在产生经济增长效应过程中相互促进、相互加强,因此两类科技合作同时开展才能充分发挥其效应;(4)若将沿线国分为创新落后者和创新追赶者,则研发合作类的作用效果在两类国家存在明显差异,这既与合作的技术层次和难度有关,也与技术转移类合作直接的生产率效应有关。上述结论说明,"一带一路"国际科技合作要因国(地)施策,坚持研发合作和技术转移并举,注重研发合作的基础和质量。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魏澄荣  
国际科技合作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目前"一带一路"科技合作模式主要有政府主导搭建的科技合作平台、民间促进国际科技合作发展以及共建产业园区带动国际科技合作等。要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以共建更多的沿线国家或地区双边及多边科技合作平台、科技合作研究中心、特色科技园区等模式,推动"一带一路"国际科技合作。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甄树宁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和推进,深刻影响着我国与沿线国家或地区之间、乃至全球范围内众多国家之间科技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并将带来我国国际科技合作模式的新一轮创新。在新形势下,我国科技活动的各类主体,有必要深刻理解"一带一路"战略对国际科技合作工作的要求,在坚持已有行之有效的合作模式的同时,积极探索有利于落实"一带一路"战略的国际科技合作模式。达成旨在促进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建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田利辉   李政   李鑫  
本文研究数字化发展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选取世界银行数据考察数字化如何通过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促进技术创新和扩大出口三个渠道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带来数字红利。研究发现:数字化能够促进经济增长。机制分析表明:第一,数字化通过激励企业创新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第二,数字化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劳动力总需求;但主要提升高技能工人的边际生产率,增加对高学历群体的劳动力需求;第三,数字化能够扩大出口贸易,企业拥有网站和使用电子邮件等数字化工具有助于贸易便利化。进一步分析发现:中国开展对外技术援助有效推动了信息技术和知识外溢,显著推动溢入国经济增长。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发展中国家加快构建数字经济共同体,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参考。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胡琰欣  屈小娥  李依颖  
现有关于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如何影响经济发展的研究多集中在OFDI的纯经济增长效应,有关"一带一路"OFDI如何影响我国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文献极少。因此,本文从绿色经济增长视角切入"一带一路"国际直接投资的母国效应,首先从理论上厘清"一带一路"OFDI影响我国绿色经济增长的内在机理,并提出三个可能的传导途径。然后选取我国29个省级经济单元2004—2017年的面板数据,分别采用OLS、GMM和空间计量方法实证检验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OFDI对绿色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对传导途径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无论是否考虑内生性和空间相关性,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都显著促进了我国绿色经济增长;从作用机制看,"一带一路"OFDI仅能通过推动技术进步效率这一机制对绿色经济增长产生正向作用,而非通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实现;从区域和国别差异看,我国对"一带一路"亚洲国家投资产生的正向效应远高于欧洲国家,对发展中国家OFDI的绿色经济效应远高于发达国家;从传导途径看,"一带一路"OFDI主要通过改善劳动力错配、产业结构升级、增加研发投入对绿色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本文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以及我国绿色可持续发展转型提供了新的思路。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戴翔  王如雪  
本文基于116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2010—2019年的样本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并在科学测算五通指数的基础上,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分析了这一促进效应的机制问题。结果表明:(1)“一带一路”倡议不仅能够促进沿线国家经济规模的增长,还有利于沿线国家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即实现了“量质齐升”;(2)从具体的作用机制看,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倡议促进沿线国家经济增长实现“量质齐升”的重要作用机制;(3)从不同维度的互联互通效果来看,贸易畅通和资金融通在“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的经济规模的促进效应中机制作用更加显著,设施联通和民心相通在“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的经济增长质量的促进效应中机制作用更加显著。本文的研究发现不仅为澄清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的“误解、质疑、担忧、抹黑”等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支撑和经验证据,而且对于进一步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也有重要政策含义。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沈智扬  朱宁  郭维  
在当前逆全球化思潮兴起以及中国亟待发展高水平开放型经济背景下,提出一种衡量整体经济增长潜力的非参数计算方法,将54个潜在国际合作国家视为整体,基于稳健整体方向性距离函数和整体Luenberger生产率指标,通过引入衡量自身经济发展的技术性效率和衡量跨国合作的结构性效率,分析54个样本国家1990—2014年经济增长和驱动因素的演变过程。研究发现:对于潜在国际合作国家,仅凭一己之力改进本国的技术性效率,能实现的经济增长提升空间非常有限;如果加强国际合作,则可以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结构性效率,进而显著提升产出水平。研究期内样本国家生产率的年均增长率约为0. 83%,其中结构性效率变化的贡献仅占0. 23%,因而大力挖潜国际合作空间,提升科技创新的跨国合作和技术吸收能力,必将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许为宾  豆秋杰  张璐瑶  周建  
学术界对于"一带一路"倡议下企业如何进行国际科技合作的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相关研究成果为该领域的理论推进及实践参考做出了贡献,但各种成果比较零散,且不同的研究之间尚未达成一致性意见。文章对"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企业国际科技合作动机、模式、影响因素、风险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和梳理,并指出了未来的研究发展方向,以期能够对该领域研究的推进有所启示。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悦  
"一带一路"建设的快速推进,对于沿线各国经济繁荣与区域经济合作的进程,不同文明之间的融汇贯通,世界各国的和平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文章探讨了"一带一路"背景下如何深化沈阳市国际科技合作体系建设的相关问题。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贠涛  张金倩楠  李姗姗  赵新力  
同行评审作为科研项目评审立项过程中的核心环节,广泛地应用于中国各级科研计划的管理过程。但是,在"一带一路"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的评审环节,仍然存在着评审效率较低的问题,表现为项目评审周期较长和评审费用支出较高的问题。研究以"一带一路"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投票打分情况为数据来源,利用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整体定量衡量不同专家数量组合对同行评审的影响,并定量给出影响的特征值。据此进一步提出优化"一带一路"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专家评审效率的建议。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李玲  黄琳  
应用型科研院所作为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基于应用型科研院所开展"一带一路"国际科技合作的优势,借鉴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国际化战略的经验,提出我国应用型科研院所可以从构建国际合作愿景、夯实国际合作载体、融入国际合作网络、建立人才交流机构、组建专业管理团队等方面加强"一带一路"科技合作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钱妤  张溢卓  蒋科技  韦慧  陈欣然  静莹  马卓君  
中国是世界最大、最重要的渔业国家之一,渔业的发展为全球食物供给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带一路"国家与中国在渔业资源和产业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互补性和广阔的合作空间。通过推进区域间渔业科技与产业合作,将促使中国渔业产业充分利用国际渔业自然资源和技术资源,提高水产品和渔业装备、技术的国际竞争力,实现国内渔业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模式升级。本研究对在"一带一路"国家开展国际合作的32家渔业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进行了调研,结果显示,中国"一带一路"渔业国际科技合作对象以研究院所为主体,与泰国合作的机构数量最多,其他依次为俄罗斯和新加坡,合作形式以共建研究平台、开展国际合作项目、技术引进和援外培训为主。"一带一路"国家对中国技术转移的政策基本持比较积极的态度,合作难度适中,取得的技术水平较好。与东盟国家的合作最为成熟,在种质、水产养殖技术、资源等领域具有稳定的合作项目支持并取得了一些成果。种质资源、水产健康养殖和渔业装备是今后5年内亟须进行"一带一路"国际科技合作的研究领域。本研究结果为新形势下如何通过国际合作,进一步提升"一带一路"国家渔业科技合作提供参考建议。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肖雨彤  陈军  肖建忠  
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能源合作对保障沿线国家能源发展权益、塑造新型能源地缘政治格局、构建全球能源平衡机制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系统分析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合作经济效应的发生机理,运用全球贸易分析模型(GTAP)模拟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合作可能产生的经济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一带一路”能源合作对提高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经济总量、优化经济结构和改善经济福利具有明显促进作用;由于“一带一路”能源合作驱动因素的差异,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效应又体现出显著的非对称性特征;高质量推进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能源合作,需以“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经济效应的时代性特征为依据,增强能源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促进沿线国家经济持续增长,完善沿线地区能源供需互补机制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强化落实能源政策与协作交流增进沿线国家民生福祉。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俞建飞  姜爱良  
基于对中德农业科技合作运行机制和合作成效的全面梳理和综合分析,识别出中德农业科技合作的现实困境,也揭示出"欧洲展望2020计划"和"一带一路"倡议形势下中德农业科技合作的战略机遇。从合作机制和项目内容视角建议中国应创新合作机制,建立中德农业科技研究联合实验室,务实深化合作内容,积极融入企业资本,健全中德农业科技项目管理运行机制,从而为"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农业科技发展提供破题机制。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广谦  
只有通过更多国家参与的政策协调,在全球更大范围内整合经济要素和发展资源,才能形成合力,促进世界经济持续增长和实现共同发展"一带一路"是借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以和平发展、互利共赢为基本理念的国家级顶层经济合作倡议。自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提出以来,得到国际社会积极响应和广泛支持。2017年5月,我们国家召开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