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98)
2023(11721)
2022(10190)
2021(9106)
2020(7906)
2019(18606)
2018(18046)
2017(34881)
2016(18880)
2015(21316)
2014(21473)
2013(21500)
2012(20457)
2011(18780)
2010(19444)
2009(18311)
2008(18085)
2007(16578)
2006(14907)
2005(13579)
作者
(58198)
(49163)
(49157)
(46724)
(31177)
(23618)
(22320)
(19027)
(18453)
(17549)
(17172)
(16503)
(15834)
(15640)
(15560)
(15230)
(14656)
(14325)
(14217)
(14066)
(12427)
(12286)
(11980)
(11326)
(11222)
(10981)
(10813)
(10735)
(10099)
(9806)
学科
(102240)
经济(102145)
管理(50105)
(48231)
方法(40098)
(37779)
企业(37779)
数学(35476)
数学方法(35079)
(23717)
地方(23066)
中国(22715)
(21547)
(20432)
业经(18283)
农业(16246)
(15097)
(14754)
贸易(14747)
地方经济(14586)
(14184)
环境(13772)
(13716)
(13099)
金融(13096)
(12444)
银行(12399)
理论(12188)
(11833)
(11474)
机构
大学(288839)
学院(284835)
(127676)
经济(125172)
研究(106176)
管理(104871)
理学(89520)
理学院(88397)
管理学(86696)
管理学院(86157)
中国(78594)
科学(65392)
(62335)
(56623)
(56046)
(52173)
研究所(51025)
中心(46894)
财经(44748)
(44451)
业大(43287)
农业(41081)
经济学(40501)
(40443)
北京(39630)
(38657)
师范(38285)
(37389)
经济学院(36308)
(34255)
基金
项目(184412)
科学(144153)
基金(133895)
研究(131547)
(118395)
国家(117144)
科学基金(98127)
社会(84550)
社会科(80087)
社会科学(80052)
(71646)
基金项目(70166)
自然(62614)
自然科(61101)
自然科学(61074)
(60611)
自然科学基金(59944)
教育(59504)
资助(55605)
编号(51543)
成果(43128)
重点(42520)
(41230)
(41214)
(37057)
课题(36638)
科研(35458)
国家社会(35406)
创新(34878)
教育部(34632)
期刊
(147022)
经济(147022)
研究(87647)
中国(56953)
学报(48263)
(46679)
(44559)
科学(44061)
管理(38273)
大学(35628)
学学(33516)
农业(31451)
教育(26478)
技术(24775)
(24405)
金融(24405)
经济研究(24367)
财经(22903)
业经(20598)
(19864)
问题(19141)
(17770)
技术经济(16608)
统计(16426)
(15631)
世界(14553)
(14378)
(14324)
资源(14211)
国际(13637)
共检索到4391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岳立  宋雅琼  江铃峰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可以降低能耗,促进各国经济持续增长。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与经济高质增长的协调发展,是增进各国人民福祉的本质要求。本文运用方向性距离函数(DDF)和Global Malmquist-Luenberger(GML)指数测算出1995—2015年"一带一路"沿线50个国家的能源利用效率,构建脱钩模型,探讨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及能源利用效率的"脱钩"关系,研究发现:①1995—2015年"一带一路"国家能源利用效率整体均值为0.682,先下降后上升,在2008年达到峰值0.833,然后处于波动下降中;②"一带一路"国家能源利用效率在1995—2015年累计增长17.5%,追赶效率和技术进步贡献率分别为7.2%和10.0%,共同促进能源利用效率提升,除独联体出现负增长外,其他地区能源利用效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③"一带一路"国家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耗、能源利用效率的脱钩关系从偏离弱脱钩变为实现弱脱钩,再发展为偏离弱脱钩,有待于继续减少能耗,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增长。因此,今后各国应从追赶效率和技术进步入手,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早日实现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的强脱钩、与能源利用效率的弱脱钩或者扩张性负脱钩关系。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苏仙红  李艳梅  李云燕  
基于2003—2017年65个国家的数据,文章构建了个体固定效应下多重链式中介效应模型,研究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增长的中介效应和传导作用机制,并将65国分成逆梯度组和顺梯度组进行对比检验。研究发现:(1)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通过经济规模这一中介效应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起推动作用,其次是技术溢出中介效应,产业结构中介效应最小;(2)在全样本组中,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通过“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资本积累→技术进步→经济增长”这一链式传导路径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增长;(3)顺梯度组中的链式传导路径与全样本组相同,而在逆梯度组中的链式传导路径则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增长”。因此,中国应该加大投资力度,并发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链式传导机制作用,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增长。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影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稀缺、环境恶化已然成为我国经济健康平稳发展的两大桎梏。如何在不损害经济增长速度及质量的前提下实现经济增长尤其是区域经济与能源消耗、碳排放间的脱钩,已然成为了目前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在核算1995~2012年我国29省市8种能源的碳排放总量的基础上,利用脱钩模型对29省市经济增长与能源利用、碳排放之间的脱钩程度进行了度量。结果显示:(1)除北京外,我国其它地区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碳排放之间未呈现明显的脱钩关系,这意味着尽管能源消耗强度、碳排放强度不断下降,但我国经济对能源消耗及碳排放依然具有路径依赖;(2)"十一五"以来经济增长与能源、碳排放之间的关联性相对较弱,这得...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琦  黄永春  
探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研发效率与经济增长关系中技术赶超、技术创新的支撑作用,基于“一带一路”沿线57个国家的面板数据构建三阶段五系统网络数据包络分析(network 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在测度研发效率的基础上对研发效率进行分解,进一步结合空间计量模型,分析在不同研发阶段中技术赶超和技术创新对国家经济增长的贡献度。结果发现:(1)从专利产出到新产品生产,“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全要素研发效率指数明显提高,主要依靠技术效率水平提高而非技术进步;(2)专利产出阶段研发效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3)研发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于研发技术效率,而研发技术效率中纯技术效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更大;(4)各要素在不同阶段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不同,申请专利有效数在第二阶段的贡献更大,新产品销售收入在第三阶段的贡献更大。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查建平  唐方方  傅浩  
本文利用相对"脱钩"、"复钩"的理论与测度模型,对2000-2009年我国工业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和碳排放之间的脱钩关系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对脱钩评价模型进行扩展,构建了脱钩指数分解模型,对脱钩关系的影响因素作出了更为深入的分析,并指出未来工业脱钩发展措施的重点方向是在进一步提升能效技术的基础上,着力推进工业产业结构升级的步伐,提升新型低碳能源的结构比重,改善能源的生产和消费结构。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潘忠文  徐承红  
运用水足迹理论与计算方法,通过计算全国及31个省市地区1999—2016年的水足迹,定量分析我国18年来的水资源利用状况,并结合Tapio脱钩评价模型对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协调关系进行评价,同时对我国水资源预测到2025年。结果表明:除2000年和2007年外,水足迹呈现上涨趋势,农业水足迹一直是水足迹的重要主体部分;水资源利用效率逐年提高,但水资源利用结构不合理,农业生产用水所占比重过大,进出口虚拟水占比太低;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整体处于弱脱钩状态,且基本上是向好的方向发展,得益于改革政策的实施,工业脱钩状态整体优于农业;脱钩弹性在不大于0.0116的水平下,可以实现水资源匮乏度态势的逆转。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付华英  
随着"一带一路"区域经济共同发展重大倡议的提出,近年来,越来越多沿线国家积极参与到"一带一路"的区域合作投资建设当中。随着沿线国家FDI的不断增长,对我国经济增长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基于此,本文通过构建GVAR模型,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FDI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并得出相应结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郑伯铭  张宣  明庆忠  
对2007—2017年"一带一路"沿线省份旅游碳排放量进行估算,对旅游经济与碳排放之间的协整及相互预测的能力进行检验,并分析两者的脱钩态势以及影响脱钩态势空间异质性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2007—2017年"一带一路"整体旅游碳排放量增长约0.84倍,碳排放量较高的省份大体集中在东南、东北,中西部省份普遍属于低碳排放地区;(2)旅游碳排放与旅游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一定的长期关系,旅游经济增长是旅游碳排放的单向Granger原因;(3)时空维度上看,2016年脱钩态势最优,东南区域的脱钩状态最为严峻,西南、西北以及中部区域相对较好;(4)科技创新能力、政府政策、城市化水平以及产业结构是影响脱钩态势空间异质性的主要因素。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郑伯铭  张宣  明庆忠  
对2007—2017年"一带一路"沿线省份旅游碳排放量进行估算,对旅游经济与碳排放之间的协整及相互预测的能力进行检验,并分析两者的脱钩态势以及影响脱钩态势空间异质性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2007—2017年"一带一路"整体旅游碳排放量增长约0.84倍,碳排放量较高的省份大体集中在东南、东北,中西部省份普遍属于低碳排放地区;(2)旅游碳排放与旅游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一定的长期关系,旅游经济增长是旅游碳排放的单向Granger原因;(3)时空维度上看,2016年脱钩态势最优,东南区域的脱钩状态最为严峻,西南、西北以及中部区域相对较好;(4)科技创新能力、政府政策、城市化水平以及产业结构是影响脱钩态势空间异质性的主要因素。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敏  刘清杰  刘倩  
文章根据"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在1996-2015年间的数据,采用动态门槛面板模型检验政治稳定对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影响,结果发现:其一,总体来看,政治稳定对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二,政治稳定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非线性关系,存在不同经济区间下政治稳定差异化的经济影响;其三,政治稳定的经济效应具有三个门槛值,人均GDP低于2 807美元为第一和第二门槛区间,其政治稳定促进经济增长效应不明显;高于2 807美元的第三和第四门槛区间国家,政治稳定性显著地刺激经济增长,越来越多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入到此门槛,说明政治稳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增长的刺激效应正在日益显著。可见,"一带一路"推进下的国际合作至关重要,利用双边或多边合作促进经济增长,进一步释放政治稳定对经济的刺激作用。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盖美  曹桂艳  田成诗  柯丽娜  
选取辽宁沿海经济带为研究对象,采用Tapio提出的弹性分析方法,探讨辽宁沿海经济带能源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及演变趋势。然后,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SFA)对碳排放效率进行测度,并构建Tobit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详细分析。研究表明:①2000-2012年,辽宁沿海经济带整体的脱钩关系从扩张性负脱钩转变为弱脱钩,碳排放总量分阶段性呈上升趋势,而GDP呈现稳步上升趋势;2000-2006年锦州、营口、盘锦指向扩张性负脱钩,大连呈现扩张连接,丹东和葫芦岛指向弱脱钩,2006-2012年所有地区后期较前期脱钩更为显著,脱钩程度区域差异缩少;②除锦州外其余五个城市的碳排放效...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肖雨彤  陈军  肖建忠  
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能源合作对保障沿线国家能源发展权益、塑造新型能源地缘政治格局、构建全球能源平衡机制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系统分析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合作经济效应的发生机理,运用全球贸易分析模型(GTAP)模拟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合作可能产生的经济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一带一路”能源合作对提高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经济总量、优化经济结构和改善经济福利具有明显促进作用;由于“一带一路”能源合作驱动因素的差异,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效应又体现出显著的非对称性特征;高质量推进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能源合作,需以“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经济效应的时代性特征为依据,增强能源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促进沿线国家经济持续增长,完善沿线地区能源供需互补机制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强化落实能源政策与协作交流增进沿线国家民生福祉。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李者聪  
基于"一带一路"沿线47个非洲国家2005~2018年的面板数据,建立面板和空间模型,检验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对东道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和对外承包工程的空间溢出效应。实证研究发现: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对东道国经济增长存在正向作用,主要体现在第二产业方面。对外承包工程具备异质性特征,受自然资源禀赋和政府管理质量调节影响呈现不同,具体体现在低收入和中高收入国家相同,与中低收入国家相反。从地域上看,我国对外承包工程的经济增长效应受自然资源和政府管理调节作用,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与北非地区效果相反。就空间距离而言,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具备空间溢出性效应,即对外承包工程能够提升相邻地区的经济增长,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显著且为正。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志新  黄海蓉  林立  
选取"一带一路"沿线61个国家2000~2017年的面板数据,分别构建贸易开放与碳排放、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静态和动态面板模型,将沿线国家按地域进行分组,并运用固定(随机)效应模型、系统GMM方法进行分组检验。结果表明:"一带一路"沿线区域符合"贸易有益论",贸易开放最终有助于减轻环境污染;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EKC曲线呈"N"型,即经济增长最终会污染环境;能源结构及工业化水平等因素会导致沿线国家碳排放加剧,不过,技术进步会有效减少碳排放。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马卫  曹小曙  李涛  高兴川  
基于"一带一路"沿线66个国家2000—2015年的面板数据,构建开放度综合评价指标,并利用面板数据模型系统探讨了开放度对沿线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放度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年平均增长率为5.24%,总体上,开放度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增长有显著正向影响,但不存在倒U形影响。分时段来看,2000—2008年开放度对经济增长有显著促进作用,而2008年以后,开放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呈下降趋势。分区域来看,开放度对中东欧、独联体、南亚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较大,而对中亚、西亚-北非的正向影响较小。分不同经济水平国家来看,呈纺锤体形影响,即开放度对中高收入国家影响较大,而对高收入和中低及以下收入国家影响相对较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