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83)
2023(5462)
2022(4552)
2021(3823)
2020(3191)
2019(7337)
2018(7002)
2017(13707)
2016(6650)
2015(7199)
2014(7079)
2013(7390)
2012(7118)
2011(6634)
2010(6971)
2009(6805)
2008(6252)
2007(5601)
2006(5479)
2005(5309)
作者
(19557)
(16658)
(16519)
(15935)
(10712)
(7823)
(7461)
(6316)
(6221)
(6005)
(5926)
(5566)
(5458)
(5285)
(5277)
(5227)
(4836)
(4799)
(4715)
(4367)
(4148)
(4080)
(4000)
(3935)
(3819)
(3811)
(3476)
(3363)
(3331)
(3212)
学科
(57912)
经济(57882)
管理(16674)
地方(16075)
方法(14626)
(13663)
数学(12995)
数学方法(12889)
地方经济(12309)
中国(10900)
(9864)
企业(9864)
(9327)
业经(8963)
(8576)
经济学(6833)
(6697)
(6565)
金融(6565)
关系(6552)
农业(6358)
(6355)
贸易(6349)
环境(6206)
(6137)
(6055)
(5839)
(5731)
产业(5556)
(5269)
机构
大学(104010)
学院(103144)
(59183)
经济(58305)
研究(42932)
管理(35360)
中国(32357)
理学(29537)
理学院(29154)
管理学(28696)
管理学院(28467)
(24957)
科学(22065)
(21884)
(21506)
经济学(20409)
财经(19265)
研究所(19099)
经济学院(18022)
中心(17746)
(17423)
(16155)
(15271)
北京(14332)
财经大学(14039)
(13317)
(13228)
师范(13145)
科学院(13048)
社会(12700)
基金
项目(61172)
科学(48685)
研究(45814)
基金(45703)
(39330)
国家(39057)
科学基金(33262)
社会(32661)
社会科(31137)
社会科学(31129)
基金项目(22623)
(22365)
教育(19694)
资助(19086)
自然(18547)
(18186)
自然科(18123)
自然科学(18119)
自然科学基金(17781)
编号(16524)
(15270)
国家社会(14797)
(14379)
经济(14254)
重点(14151)
成果(14125)
(13748)
发展(13210)
(13039)
中国(12425)
期刊
(74994)
经济(74994)
研究(39795)
中国(22032)
(19152)
管理(16346)
经济研究(14125)
学报(13057)
科学(12887)
(12472)
(10898)
金融(10898)
财经(10866)
大学(10646)
学学(10006)
技术(9786)
(9625)
问题(9282)
业经(8793)
(8288)
农业(8107)
国际(7743)
教育(7741)
世界(7530)
技术经济(7460)
统计(6824)
经济问题(5867)
经济管理(5730)
(5714)
改革(5373)
共检索到1767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广谦  
只有通过更多国家参与的政策协调,在全球更大范围内整合经济要素和发展资源,才能形成合力,促进世界经济持续增长和实现共同发展"一带一路"是借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以和平发展、互利共赢为基本理念的国家级顶层经济合作倡议。自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提出以来,得到国际社会积极响应和广泛支持。2017年5月,我们国家召开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王国刚  
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指出了中国提高全球资源配置能力之路。目前,中国可持续发展受到了人均自然资源匮乏、外贸增长率下滑、对外投资不足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有利于打破美国主导的TPP和TTIP对中国进入国际贸易、国际服务和国际投资等市场的围堵,在合作共赢、创造和谐世界等方面形成与霸权主义不同的国际经济新规则新秩序,也有利于突破特里芬难题中资本输出国的悖论循环,使中国借助多边投资机制,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有效提高全球经济资源配置能力,闯出一条新的适合中国扩展对外经济活动的路径。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汪青   杨权   刘文华   陆茸  
缓解世界经济失衡问题是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此背景下,“一带一路”倡议为全球经济治理提供了一种新路径。本文从理论机制上探讨了“一带一路”倡议对其共建国外部失衡变动的影响,并基于2000—2020年130个经济体的样本数据构建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DID),实证检验“一带一路”倡议对共建国外部失衡变动的效应。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倡议显著减轻了共建国的外部失衡程度,对全球经济治理呈现出积极的作用,该结论的有效性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中得到验证。异质性分析表明,“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外部失衡缓解效应对收入处于中高等、金融发展程度较低、经常账户持续逆差的经济体更为显著。机制检验表明,“一带一路”倡议通过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权益资产规模提升与结构优化渠道对共建国外部失衡的缓解产生积极作用。本文从全球经济治理层面为理解“一带一路”倡议功能的发挥提供了新视角,在有效助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在实践层面为推动外部失衡的调整与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提供了重要政策参考。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段晓华  
"一带一路"建设开创了区域经济合作新模式。"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挑战与机遇并存。借助"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路径主要有:积极缓解全球经济市场化发展所产生的供需矛盾;积极推动区域间各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平衡发展;加快实现国际产业分工合作格局的优化升级;促进金融资本的全球均衡配置;促进国际贸易的长期健康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曾倩  吴航  刘飞  
文章在梳理二战后两级与多级经济格局下区域经济合作特点的基础上,归纳出当前全球经济格局的新特点,包括:竞争与合作的主体由美欧日转向美中、空间上由大西洋转向太平洋、层阶上由国家间转向区域间、目的由经济收益转向综合收益。根据全球经济格局的变革,我国也应随之转变发展思路:首先,提升大国实力,缩小国内区域发展差距,构建东西并重和海陆兼顾的开放格局;其次,树立大国心态,扩大对外开放,注重提高综合收益;再次,彰显大国姿态,培育新的增长极,助推世界经济共赢;最后,担负大国责任,推动国际区域经济合作,优化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因此,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意义重大,这是我国协调区域经济发展、构建全方位开放格局的重要策略,是我国扩大对外开放、寻获综合收益的有效载体,是我国培育新的增长极、助推世界经济合作共赢的宏伟措施,是我国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优化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重大举措。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艳明  王余琛  丁梦琦  
共建"一带一路"为海洋经济发展带来新机遇,对推动构建全球海洋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7-2018年沿海11省市的面板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了共建"一带一路"对海洋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共建"一带一路"对海洋经济增长尤其二、三产业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在一系列稳定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且共建"一带一路"通过提高沿海省市FDI促进海洋经济增长的中介效应显著。该效应主要体现在海洋第三产业经济增长方面,而通过OFDI影响海洋经济增长的中介效应尚不显著。为更好地推动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应依托共建"一带一路"推进陆海统筹、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及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苏仙红  李艳梅  李云燕  
基于2003—2017年65个国家的数据,文章构建了个体固定效应下多重链式中介效应模型,研究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增长的中介效应和传导作用机制,并将65国分成逆梯度组和顺梯度组进行对比检验。研究发现:(1)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通过经济规模这一中介效应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起推动作用,其次是技术溢出中介效应,产业结构中介效应最小;(2)在全样本组中,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通过“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资本积累→技术进步→经济增长”这一链式传导路径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增长;(3)顺梯度组中的链式传导路径与全样本组相同,而在逆梯度组中的链式传导路径则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增长”。因此,中国应该加大投资力度,并发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链式传导机制作用,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增长。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艳明  王余琛  丁梦琦  
共建“一带一路”为海洋经济发展带来新机遇,对推动构建全球海洋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7-2018年沿海11省市的面板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了共建“一带一路”对海洋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共建“一带一路”对海洋经济增长尤其二、三产业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在一系列稳定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且共建“一带一路”通过提高沿海省市FDI促进海洋经济增长的中介效应显著。该效应主要体现在海洋第三产业经济增长方面,而通过OFDI影响海洋经济增长的中介效应尚不显著。为更好地推动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应依托共建“一带一路”推进陆海统筹、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及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许培源  程钦良  
"一带一路"是创新之路,科技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先导和支撑。那么,当前合作的主要国家和模式有哪些?其促进沿线国经济增长的机制和效应如何?合作该如何提质增效?文章在分类梳理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2009-2017年44个沿线国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表明:(1)当前,"一带一路"沿线国与中国的科技合作仍处于起步阶段,合作较多的为东南亚及南亚等地理临近国,且具有偏向性,以技术转移类合作为主;(2)各种科技合作可归并为研发合作类和技术转移类,两者分别通过影响研发能力和知识存量而促进沿线国的经济增长,且对不同技术基础条件的国家作用不同;(3)两类合作在产生经济增长效应过程中相互促进、相互加强,因此两类科技合作同时开展才能充分发挥其效应;(4)若将沿线国分为创新落后者和创新追赶者,则研发合作类的作用效果在两类国家存在明显差异,这既与合作的技术层次和难度有关,也与技术转移类合作直接的生产率效应有关。上述结论说明,"一带一路"国际科技合作要因国(地)施策,坚持研发合作和技术转移并举,注重研发合作的基础和质量。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杨静  徐曼  
当前,世界经济仍未从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阴影中走出,经济增速低迷,贸易自由化受阻,南北差距显著,利益分配差距悬殊。全球经济格局呈现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并存在发展模式中的增长动力不足、合作模式中的失衡现象突出、治理模式中的变革能力落后等问题。本文认为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为塑造新型全球经济格局带来新契机,通过构建与时俱进、创新绿色的全球经济发展体系,公平包容、互联互通的全球经济合作体系,互利共赢、协同发展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为重构全球经济格局提供新思路与新方案。世界各国应就共建共享、合作共赢这一发展理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何旺旺   张竣哲   夏维力  
当前世界经济治理面临着全球化再平衡的挑战,在国际霸权政治、多极化趋势影响及现有的国际经济发展模式、全球化产业布局的大环境下,不同国家、经济体在国际分工中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导致了国际金融、贸易、资产市场的结构性失衡,全球经济治理需要新的主导与引领者。自2013年起,中国开始提出并推进“一带一路”倡议,通过构建新型的国际关系与国际合作,为全球经济失衡创造性地提供新发展思路,同时也为全球经济治理模式与路径提出了中国方案,在实现区域经济均衡发展、产业结构重新布局及金融资本贸易融通等多个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是解决当下全球经济失衡问题的重要模式与路径。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安国俊  
随着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加快,"一带一路"、亚太区域金融经济合作再次成为各方关注的热点。中国海外投资战略一定要综合考虑命球经济、宏观政策、监管政策、市场环境、投资地区与行业、税收政策、法律环境等综合因素,充分了解全球财富流向的最新趋势,推动政府与市场等各方面的国际合作。目前,全球市场的关注问题是全球经济是否可以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逐步退出的前提下逐步复苏,新兴市场在面临货币贬值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安国俊  
随着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加快,"一带一路"、亚太区域金融经济合作再次成为各方关注的热点。中国海外投资战略一定要综合考虑命球经济、宏观政策、监管政策、市场环境、投资地区与行业、税收政策、法律环境等综合因素,充分了解全球财富流向的最新趋势,推动政府与市场等各方面的国际合作。目前,全球市场的关注问题是全球经济是否可以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逐步退出的前提下逐步复苏,新兴市场在面临货币贬值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隋广军  黄亮雄  黄兴  
对外直接投资是中国影响世界、对世界做出贡献的重要手段,基础设施建设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领域。基于"一带一路"建设背景,采用2003年~2012年64个沿线国家的非平衡面板数据构建计量模型,分析中国向沿线国家直接投资、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与沿线国家人均实际GDP的关系。首先以主成分法构建基础设施评价指数来衡量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水平,发现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水平正不断完善,区域差异在缩小;再建立面板数据模型进行研究发现,中国向沿线国家直接投资增长1%,即能显著促进沿线国家人均实际GDP增长0.01%,中国投资对沿线国家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为12%;最后通过检验中介效应模型发现,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促进沿线国家经济增长的效应约有30%是通过完善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水平来实现的。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闪闪  孙少岩  
近几年随着全球经济放缓、中国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和去产能"供给侧"改革,中国经济增速经历了持续较大幅度的下滑。为推动经济增长,新时期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结合"一带一路"战略,从区域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的视角研究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潜力,认为地区经济差距进一步缩小、未来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和经济结构继续优化调整是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三大潜在力量。中国经济增长将会继续从"投资拉动型"向"消费拉动型"转变,未来中国经济增速仍将保持世界领先,不宜过于低估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前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