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78)
2023(4972)
2022(4020)
2021(3728)
2020(2966)
2019(6664)
2018(6257)
2017(11824)
2016(6114)
2015(6544)
2014(6152)
2013(6096)
2012(5436)
2011(4598)
2010(4727)
2009(4514)
2008(4903)
2007(4348)
2006(3877)
2005(3660)
作者
(15945)
(13337)
(13026)
(12651)
(8612)
(6346)
(5919)
(5018)
(4912)
(4797)
(4576)
(4474)
(4235)
(4134)
(4126)
(4059)
(3916)
(3884)
(3829)
(3747)
(3282)
(3270)
(3149)
(3092)
(2993)
(2993)
(2893)
(2795)
(2635)
(2496)
学科
(24869)
经济(24848)
管理(21762)
(19320)
(17377)
企业(17377)
(12954)
(10534)
财务(10522)
财务管理(10492)
企业财务(10019)
方法(8051)
(6790)
数学(6620)
中国(6483)
数学方法(6447)
业经(6121)
地方(5929)
农业(4691)
(4432)
(4352)
理论(4075)
(4035)
环境(4017)
(4011)
国家(3867)
关系(3841)
(3763)
贸易(3759)
(3728)
机构
学院(80774)
大学(79029)
(31016)
经济(30229)
管理(28495)
研究(26885)
理学(23755)
理学院(23490)
管理学(22955)
管理学院(22794)
中国(22426)
(19239)
(16972)
科学(15525)
财经(13831)
(13394)
(13129)
(12419)
中心(12238)
研究所(11606)
北京(11090)
(10756)
师范(10658)
(10612)
(10560)
(10190)
财经大学(10007)
业大(9582)
经济学(9097)
技术(8697)
基金
项目(49911)
研究(38910)
科学(38901)
基金(35172)
(29892)
国家(29626)
科学基金(25477)
社会(24406)
社会科(23180)
社会科学(23168)
(19868)
基金项目(17911)
教育(17804)
编号(16389)
(15987)
自然(15128)
自然科(14743)
自然科学(14740)
自然科学基金(14432)
资助(14144)
成果(13964)
课题(11707)
重点(11370)
(11279)
(10859)
(10560)
项目编号(10429)
(10410)
(10092)
国家社会(10023)
期刊
(38064)
经济(38064)
研究(25679)
(19333)
中国(19195)
学报(11326)
管理(11178)
(10475)
教育(10359)
科学(10062)
大学(9207)
(9059)
金融(9059)
学学(8530)
技术(7064)
会计(7024)
农业(6963)
财会(6881)
财经(6798)
经济研究(6301)
业经(6225)
(5772)
(5181)
(4728)
通讯(4606)
会通(4591)
问题(4413)
(4386)
国际(3991)
(3897)
共检索到1325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顾宾  徐程锦  
债务可持续是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议题之一,其实质是保障"一带一路"借款国融资需求和还款能力间的平衡。2017年起渲染至今的"债务陷阱"问题,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达成的一系列G20公共债务倡议,都说明这个议题的现实重要性。国际社会应对公共债务可持续问题的传统思路是软法规制,包括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制定的《负责任的主权借贷原则》、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共同制定的《债务可持续框架》及巴黎俱乐部制定的债务重组基本原则,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债务可持续分析框架》是这一领域的最新成果。软法路径符合国际社会规制公共债务的传统,也是中国致力于"一带一路"债务可持续的可行选择。建议推动《"一带一路"债务可持续分析框架》多边化,推广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分析债务的做法,适时启动加入巴黎俱乐部谈判工作,建立应对债务危机的全球援助机制,创造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最佳国际实践。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英  
近六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取得重要进展,但在认识上也存在一些误区,西方媒体质疑的所谓"债务陷阱"就是其中的代表。2019年"两会"期间,又有多位部长被外媒问及"一带一路"是否存在"债务陷阱"的问题,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部长王毅在答记者问时表示,"一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袁然  熊婉婷  肖立晟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中国已成为很多沿线国家的重要债权人之一。近年来,部分国家主权债务状况恶化,国际社会关于中国对沿线国家主权债务影响的讨论愈演愈烈。本文将这些批评和有关回应归纳成四个要点,并结合我国国情对现有研究的误解之处加以澄清。一是中国贷款损害沿线国家债务可持续性。一方面,这一争议主要源于中外发展融资理念的差异,批评意见更多关注短期债务可持续问题,而忽略了通过长期经济发展来化解债务问题的重要性。另一方面,现有债务可持续指标和分析框架有待完善,容易夸大债务风险和来自中国的负面影响。二是中国贷款不利于沿线国家发展可持续性。批评文献强调部分项目缺乏经济效益和不能促进当地就业等。反驳观点认为,中国对有关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支持能够帮助其克服发展瓶颈,实现长期经济发展。三是中国对沿线国家提供融资支持的行动是出于自身地缘政治或军事战略目标,不利于债务国本身发展或损害其他债权人利益。这种批评主要反映了国际社会对"大国崛起"的担忧,缺乏令人信服的事实根据。四是中国对外贷款合同条款存在弊端,如贷款优惠度不足、贷款信息不透明等。其中,关于优惠度的批评意见没有考虑不同债权国的融资成本差异,并忽略了债务可持续性与融资可持续性之间的平衡。关于贷款信息透明度问题,我国已经从加强国家间会计准则交流合作、加强贷款信息汇报等方面作出改进。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李忆朋  
本文以2004-2019年全球195个国家(地区)数据为样本,基于合成控制法研究“一带一路”对沿线国家整体和四个典型国家主权债务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带一路”不仅在理论上可以满足沿线国家富民兴国的发展诉求,在实践中也显示出推动经济增长的引擎效应,显著降低了沿线国家的主权债务风险,西方所谓“债务陷阱”的说法缺乏事实依据。为与沿线国家协同推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建设,我国可基于公共风险理论视角,支持沿线国家在摸清家底基础上,做好大型基础设施项目规划与主权债务融资规划,从降低政府支出责任与义务不确定性、降低政府可偿债资源不确定性两个维度,防范化解主权债务风险,实现“一带一路”的合作共赢。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赵永超   蓝庆新  
文章从国际直接投资视角重新审视“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债务风险的影响,重点探究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沿线国家债务风险的影响机理、特征与机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文章利用2014—2021年共42个沿线国家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理论假说。研究发现:我国在“一带一路”直接投资对沿线国家债务风险总体表现出抑制效应,属于“雪中送炭”,而非“雪上加霜”。债务风险抑制过程表现出“滞后→急释→缓释”的动态非线性特征,且基础设施环境的改善是发挥抑制效应的重要渠道,同样表现出非线性传导特征。实证结果通过了相关稳健性检验,并发现对于不同债务风险水平及所属不同地区的样本国家会产生异质性影响。文章不仅丰富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研究,还从根本上驳斥“债务陷阱论”,缓解了沿线国家“债务焦虑”,为我国企业对外投资提供了事实依据与决策参考,助力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高质量发展。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邱煜  潘攀  
近年来,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西方不时抛出针对中国方案的"阴谋论",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为此,本文在构建理论模型分析"一带一路"倡议如何影响沿线国家债务风险及影响机理的基础上,利用2010—2017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据对理论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验证了理论模型预期。研究发现:(1)"一带一路"倡议有助于降低沿线国家债务风险;(2)从作用机制上看,"一带一路"倡议主要通过缩减沿线国债务规模和增强沿线国财政可持续性这两条路径影响沿线国债务风险水平;(3)进一步研究发现,参与倡议深度不同产生的债务风险抑制效应存在差异。具体来说,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即与中国签订了共建"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的沿线国家,其债务风险更低。上述结论在经过工具变量法、Heckman两阶段分析、替换测度指标等一系列内生性检验后依然稳健。本文不仅从新的视角推进了对"一带一路"的研究,而且为国际社会更客观地认识和肯定中国方案提供了一定经验证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鲍洋  
本文以"一带一路"倡议作为准自然实验,利用双重差分方法识别了"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对东道国的政府债务效应、异质性及其中间机制。研究发现,相较于非沿线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之后沿线国家政府债务显著降低;"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促进了收入水平较低、金融发展水平较低、与中国外交关系紧密度较高的沿线国家的政府债务削减;中国对外投资合作是"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相关效应的中间机制,其主要通过促进就业、税收、投资增长等渠道削减沿线国家政府债务。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提出确保东道国债务可持续性,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周谷平  阚阅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党中央、国务院洞察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一带一路"战略既涉及基础设施建设、贸易投资、产业合作等硬实力,也涉及政策、文化、人才等软实力。在某种意义上,软实力的发挥远胜于硬实力的比拼。人才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支点和关键。"一带一路"愿景与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创新创业人才、国际组织人才、非通用语言人才、华人华侨人才、海外高端人才以及急需领域专业人才等各类人才的支撑和保障。面对需求与挑战,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部门应根据"一带一路"战略的要求,以"内生"和"外延"为路径,更新观念,完善制度,优化办学,创新实践,切实担负起人...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郑志来  
当前,省际间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存在各省区发展战略缺乏协同、定位缺乏错位、路径缺乏差异性等问题。应加强省际间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协调,形成省内与省外、沿线国家或地区的"点对多"、"点+点对多"战略协同多维互动模式,通过省际之间及同沿线国家或地区间的协调平台,形成中西部陆地经济与东部海洋经济多向开放的战略联动机制,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动性和市场主体的创造性,优化省际间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发展战略路径联动。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张琳  
2017年3月24日,中央深改组会议审议通过《全面深化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3月31日由国务院印发全改方案正式版本,对上海自贸区下一步改革任务做出部署,代表着上海自贸区改革进入"3.0"时代。未来三年,将上海自贸区打造成为"一带一路"开放合作新平台、搭建"引进来"和"走出去"有机结合的新载体、建设服务"一带一路"市场要素资源配置功能的新枢纽,这是上海自贸区全改方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商思争  
"一带一路"建设存在的各种风险需要治理和审计,本文采用规范研究方法,首先分析审计与治理的一般关系,然后提出"一带一路"审计及其实现路径,最后根据以上理论和概念,探讨"一带一路"审计的动因、载体,以及审计主体、审计客体和审计标准。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何寿奎  
公共产品供给是"一带一路"倡议顺利推进的基础和关键。需要耗费大量资金,但目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缘政治复杂,制度环境各异,经济发展水平、技术标准和相关政策差距明显,国际公共产品供给风险控制能力有待提升,相关决策难以形成合力,急需建立公共产品合作协同供给机制,包括公共产品多元协同供给制度、公共产品协同供给决策机制和公共产品供给的风险协同控制机制。具体而言,可以建立公共产品协同决策平台,探索跨区域公共产品协同建设路径,厘清公共产品供给风险,探讨公共产品风险因素传导规律,建立公共产品风险分担机制,确定利益补偿方式和风险控制措施,构建多层次融资保障体系,优化民间资本与政府合作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政策环境,完善国际合作建设项目管理规划与治理机制,最终实现"一带一路"建设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陈万灵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着宝贵的人文合作历史传统,但也面临着诸多现实挑战。金砖国家人文交流合作取得良好的经验,形成了具有示范作用的"金砖路径",可以引领"一带一路"人文交流合作建设。通过加强"一带一路"沿线政府、民间人文交流合作,扩大教育和科技合作,探寻并培育共性文化,助推文化产业发展等,进一步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人文交流合作。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郭文富  
伴随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重视细节的高质量发展阶段,服务"一带一路"成为高职院校国际化的重大机遇和重要使命。作为一种高等教育新类型,高职院校具有服务"一带一路"的独特优势,吸引来华留学、走出境外办学、输出优质资源、促进人文交流以及"组团"开展合作等成为重要方式。高职院校正在服务"一带一路"进程中走出一条国际化新路,但高职院校国际合作的政策与资源支持亟待加强,国际合作的内涵和质量有待突显,国际合作需重视实施差异化策略。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赵志刚  
金融支持"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政府要做好顶层设计,从体制、机制上推进金融创新,应对好"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的金融需求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业已进入新常态发展阶段。社会主义经济新常态内涵不仅体现出市场经济运行客观规律,更体现出优化结构、稳定增长、政府顶层设计的战略意义。基于顶层设计而实施的"一带一路"战略对于解决产能过剩问题、优化经济结构和行业布局、拓宽我国战略空间、促进区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