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308)
2023(3365)
2022(2813)
2021(2485)
2020(2066)
2019(5053)
2018(4729)
2017(9169)
2016(4503)
2015(4803)
2014(4386)
2013(4448)
2012(4017)
2011(3781)
2010(3727)
2009(3377)
2008(3346)
2007(3124)
2006(2775)
2005(2627)
作者
(12150)
(10235)
(9928)
(9654)
(6407)
(4802)
(4337)
(3823)
(3749)
(3555)
(3477)
(3316)
(3284)
(3280)
(3188)
(3108)
(3033)
(2974)
(2967)
(2757)
(2472)
(2445)
(2428)
(2307)
(2277)
(2260)
(2158)
(2095)
(2005)
(1963)
学科
(24025)
经济(24005)
管理(12170)
(10283)
方法(9918)
数学(8946)
数学方法(8841)
(8316)
企业(8316)
(6127)
贸易(6124)
(6061)
(5956)
中国(5264)
(4739)
地方(4286)
关系(3986)
业经(3984)
(3546)
市场(3403)
(3334)
(3284)
金融(3284)
产品(3114)
(2986)
银行(2982)
环境(2958)
对外(2918)
经济关系(2917)
(2902)
机构
大学(63773)
学院(61976)
(31563)
经济(31090)
管理(24222)
研究(21693)
理学(21322)
理学院(21090)
管理学(20716)
管理学院(20582)
中国(16797)
(14453)
(12804)
财经(11731)
科学(11250)
(10848)
经济学(10745)
(10148)
中心(10065)
经济学院(9873)
(9512)
(9117)
研究所(9096)
财经大学(8986)
北京(8066)
(8042)
业大(8019)
(7676)
师范(7610)
商学(7197)
基金
项目(42573)
科学(34691)
基金(33319)
研究(30760)
(29061)
国家(28882)
科学基金(25316)
社会(21919)
社会科(21075)
社会科学(21070)
基金项目(17187)
自然(15626)
自然科(15354)
自然科学(15350)
(15124)
自然科学基金(15073)
教育(13974)
资助(13674)
(12749)
编号(11218)
国家社会(10196)
(10020)
重点(9566)
(8995)
教育部(8969)
(8823)
人文(8700)
成果(8551)
创新(8294)
大学(8282)
期刊
(30448)
经济(30448)
研究(20183)
中国(11838)
(10361)
管理(9244)
学报(8867)
科学(8237)
(7342)
大学(7285)
学学(6679)
经济研究(6215)
价格(6190)
(6146)
金融(6146)
财经(5914)
理论(5803)
教育(5626)
实践(5428)
(5428)
(5177)
(5122)
技术(4991)
农业(4867)
业经(4317)
国际(4263)
问题(4150)
统计(3700)
(3463)
(3332)
共检索到968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宁静  闫强明  刘冲  
进口贸易是一国引进技术与资本、繁荣国内市场的关键环节,考察“一带一路”倡议是否有助于降低沿线国家进口价格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拓展Antràs等(2017)的进口贸易模型,并利用双重差分方法,结合2009-2018年国家产品层面贸易数据,考察了“一带一路”倡议降低沿线国家进口价格的因果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加入“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的进口价格得到了显著的下降,这一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保持不变。(2)通过扩展进口来源国的竞争效应和提高进口方采购量的需求效应,“一带一路”倡议对降低沿线国家进口价格产生了积极作用。(3)“一带一路”倡议推动进口价格下降的主要动力来自集约边际,价格降幅在资本技术密集型和垄断程度较强的行业中更为明显,且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也更为显著。上述结论充分表明了“一带一路”倡议对于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具有重要政策含义。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磊  马欢  
采用2010—2019年中国与各国开展进口贸易数据,以“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事件冲击,通过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可以实证检验“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进口规模和进口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可以扩大中国的进口规模,且效果稳健;其进口扩张效应在国内各地区不存在显著差异,并且更有利于技术含量高、生产工序复杂的工业产成品以及零部件的进口。此外,对产品进口质量的实证检验发现,“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对产品质量有提升作用,同时能优化产品结构,从而对经济产生正向溢出效应。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曹国强   谢建国   廖陈成  
作为新时代具有国际公共产品属性的中国方案,“一带一路”倡议能否破解全球和平赤字备受各界关注。本文基于2006-2019年乌普萨拉冲突数据,构建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一带一路”倡议对参与国内部冲突的影响。结果发现,“一带一路”倡议有效抑制了参与国内部冲突,并且随着一国参与时间的延长,抑制效应会边际递增。究其原因,一方面,“一带一路”倡议显著改善了参与国的就业和收入分配等民生状况,从而提高了民众参与冲突的机会成本,缓和了低收入群体的不满情绪,稳定了国内局势。另一方面,倡议秉持的“共商”理念得到了广泛实践和深入内化,使得参与国的协商民主水平显著提升,从而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和分歧,国内政治生态持续向好,冲突随之明显减少。此外,“一带一路”倡议释放的和平效应在冲突规模、合作内容、参与国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与美国政治关系等维度表现出较大异质性。本研究表明,“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具体实践平台,已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强大动力和牢固纽带。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曹国强   谢建国   廖陈成  
作为新时代具有国际公共产品属性的中国方案,“一带一路”倡议能否破解全球和平赤字备受各界关注。本文基于2006-2019年乌普萨拉冲突数据,构建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一带一路”倡议对参与国内部冲突的影响。结果发现,“一带一路”倡议有效抑制了参与国内部冲突,并且随着一国参与时间的延长,抑制效应会边际递增。究其原因,一方面,“一带一路”倡议显著改善了参与国的就业和收入分配等民生状况,从而提高了民众参与冲突的机会成本,缓和了低收入群体的不满情绪,稳定了国内局势。另一方面,倡议秉持的“共商”理念得到了广泛实践和深入内化,使得参与国的协商民主水平显著提升,从而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和分歧,国内政治生态持续向好,冲突随之明显减少。此外,“一带一路”倡议释放的和平效应在冲突规模、合作内容、参与国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与美国政治关系等维度表现出较大异质性。本研究表明,“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具体实践平台,已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强大动力和牢固纽带。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魏恒姝  马远  
中国是天然气进口大国。“亚洲溢价”和国内“双轨制”定价模式交织引发价格倒挂问题,导致中国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严重扭曲。为同时保障生产者和消费者福利,不能单向传导式地“以外定内”进行顺价,而应通过提升天然气定价权博弈能力,不断降低天然气进口成本,“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为此提供了重要契机。笔者从多元化进口来源、增强市场灵活性、加大海外投资和推进买方合作等四个方面,深入分析了将中国天然气进口需求转变成与出口国议价的权利来源。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李俊成  李建军  
基于2009-2017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本文采用双重差分方法检验了“一带一路”倡议对企业海外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对相关企业海外投资的增进效应明显,而加大税收返还力度和提高信贷规模是“一带一路”倡议影响企业海外投资的重要机制。基于企业海外投资模式的检验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倡议显著促进了企业的绿地投资,同时对企业的跨国并购亦发挥了“稳定器”的作用。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月  王飞  
通过匹配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世界银行数据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数据库,运用DID模型评估了“一带一路”倡议对于文化产品贸易的促进效应,并基于“五通”指数进行了机制分析,最后基于不同国家特质与不同文化产品进行了异质性分析。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显著促进了中国文化产品贸易;该效应主要通过“五通”机制中的政策沟通、民心相通、贸易畅通和设施联通发挥中介作用,资金融通的中介机制尚不显著;该效应具有异质性,在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政治稳定安全国家的贸易中更为显著,且相较于创意型文化产品,对劳动密集型文化产品贸易的促进效果更为明显。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赵蓓文  王跃  
就业与人民福祉紧密相连,“一带一路”倡议对就业有深远影响。文章基于2000~2020年中国291个城市面板数据建立理论分析框架,并使用Bartik工具变量缓解内生性问题,对“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OFDI的国内就业效应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中国OFDI促进了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使国内外生产要素呈现互补关系,扩大了国内就业规模,因此“一带一路”倡议通过促进中国OFDI拉动了国内就业。同时,就业效应会因城市区位、城市级别以及产业而异。此外,文章还发现,“一带一路”倡议显著促进了资源型城市的就业,产业结构升级是OFDI影响就业的重要中介变量,人力资本高级化对就业效应产生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为此,文章提出应进一步加快“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提升其影响力和经济效益,同时要积极应对产业结构调整所带来的就业压力,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跃   孙浩进  
国际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能够产生技术溢出效应,探究“一带一路”倡议对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与作用机制,可为我国推进制度型开放提供参考。基于2000—2022年我国31个省份(未含香港、澳门、台湾地区)29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DID模型,分析“一带一路”倡议对我国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研究表明,“一带一路”倡议对我国FDI技术溢出效应具有显著提升作用。根据机制检验结果,“一带一路”倡议通过优化对外政策环境、改善基础设施配套、加强对外经贸合作、增进人文交流,促进以跨国公司为载体的生产要素国际流动,增强FDI技术溢出效应。根据调节作用分析结果,人力资本水平越高,与发达经济体技术差距越小,政府干预能力越弱,“一带一路”倡议对我国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越小。根据异质性分析结果,“一带一路”倡议对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在东部地区显著为负,在中部地区显著为正,在西部和东北地区潜力很大;“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碳排放与FDI技术溢出效应在高碳行业存在部分替代关系,在低碳行业存在显著替代关系;碳排放与FDI技术溢出效应在采掘业存在显著替代关系,在电力及相关行业存在部分替代关系,在制造业不存在替代关系。为进一步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提升我国FDI技术溢出效应,要充分发挥跨国公司的技术纽带作用,使之成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连接点、支撑点;积累高级人力资本,提升技术溢出吸收能力;重视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地区差异,加强对欠发达地区的政策扶持;重点加强高碳行业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推动经济绿色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子扬  曹荣光  
"一带一路"为我国对外开放提供了新的发展动能,也对国际物流运输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通过构建评估区域国际物流通道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定量评估了我国国际物流通道建设情况及其空间联动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大省国际物流通道发展水平较高,中西部地区国际物流通道仍然有较强发展潜力,贸易便利性水平的改善能够在较短时间内缩小区域国际物流通道发展差距。此外,"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西部地区国际物流运输能力有所提高,以陕西和广西为代表的区域国际物流高地作用正不断凸显。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戴翔  杨双至  
当前,在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条件下,我国以出口增长为表现的"稳外贸"面临巨大压力。本文利用双重差分模型,在有效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因素条件下,科学评估了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出口促进效应,检验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倡议显著促进了中国对沿线参与国的出口增长,并且上述结论在经过政策唯一性检验中仍表现出稳定性和可靠性;此外,"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向沿线参与国出口增长促进作用具有异质性特征,突出表现在"一带"和"一路"沿线国、是否与中国具有接壤关系的沿线国之间,其出口促进效应具有显著差异性。上述研究表明,作为向西开放重大战略转型的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对"稳外贸"具有支撑作用。据此,在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中带动中国出口贸易发展,不失为新形势下"稳外贸"的有效对策思路选择。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高  刘锋  胡迎东  
文章基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政策背景,依据贸易引力模型的设定方式,建立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并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构造匹配样本,建立双重差分模型(DID),对我国对外投资的出口效应以及"一带一路"倡议对该效应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样本研究中国对不同收入水平国家的投资出口效应,并建立投资的出口滞后效应模型,分析中国投资对出口产生作用的持续性。研究发现,我国对外投资在整体上对出口有着替代效应,这一效应在收入水平高的国家更为明显。我国对"一带一路"地区的投资对出口有促进效应,这一效应随着"一带一路"的发展而不断加强。"一带一路"倡议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出口促进效应有显著的正向提升作用。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宋婕  戴翔  万广华  
在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尤其是面临发达国家对中国价值链升级进行“堵截”以及自身传统低成本优势不断弱化的挑战,中国依托“一带一路”倡议实现价值链攀升显得更为紧迫和必要。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对提升中国价值链相对地位方面的确存在显著正向作用,且对中高端技术制造业行业促进作用要甚于对低端技术制造业行业,对传统服务业的促进作用则要甚于对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因此,中国应该坚定不移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且应增强自身在中高端技术制造业行业的实力,加快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继续发挥传统服务业在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中的“粘合”功能,如此才能更好地引领“一带一路”区域价值链的构建,进而实现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攀升的目标。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郭庆宾   曾德源   彭艳清  
优化资源配置是“一带一路”倡议的行动导向,亦是推进沿线国家高质量发展的本质要求。运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了“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有助于优化沿线国家的资本与劳动力配置,尤其在劳动力配置效率方面表现更为显著;倡议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和民心相通等途径提升资本与劳动力配置效率,但在资本配置方面,资金融通存在轻微的扭曲效应;中低收入和亚洲国家在资本与劳动力配置效率方面受益更为显著。本文从资源配置的国际视角正面回应了“一带一路”倡议所面临的“过剩产能转移威胁论”,同时也为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拓宽了政策思路。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边婧  张曙霄  
"一带一路"倡议作为新时代中国全面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为实现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注入了强大动力。基于2003—2016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面板数据,研究了"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进口效应和出口效应均显著为正,但对进口的促进效应大于对出口的促进效应;区分投资目标国后发现,中国在新兴经济体投资具有显著的出口促进作用,而在非新兴经济体投资具有显著的进口促进作用。进一步地,将贸易进出口产品区分为初级制成品、资源类制成品和技术制成品,发现中国在非新兴经济体投资的贸易效应主要表现为对资源类制成品和技术制成品进口规模的促进作用;在新兴经济体则更多地表现为技术制成品出口规模的促进作用,而对资源类制成品和技术制成品的进口存在替代效应。因而,应加大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力度,实施"因国施策"的贸易策略,实现与不同类型国家的产业优势互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