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52)
- 2023(10250)
- 2022(8255)
- 2021(7500)
- 2020(6349)
- 2019(14047)
- 2018(13711)
- 2017(26193)
- 2016(13564)
- 2015(14933)
- 2014(13868)
- 2013(13804)
- 2012(12400)
- 2011(10675)
- 2010(11155)
- 2009(10607)
- 2008(10784)
- 2007(9977)
- 2006(8790)
- 2005(8346)
- 学科
- 业(77402)
- 企(73823)
- 企业(73823)
- 济(61849)
- 经济(61773)
- 管理(60108)
- 业经(27144)
- 财(22945)
- 方法(22665)
- 农(21243)
- 技术(19517)
- 务(18297)
- 财务(18274)
- 财务管理(18261)
- 企业财务(17268)
- 农业(15857)
- 中国(15395)
- 数学(14678)
- 数学方法(14514)
- 策(14024)
- 制(13764)
- 理论(13714)
- 技术管理(13515)
- 划(13152)
- 企业经济(12295)
- 和(11964)
- 经营(11779)
- 体(11233)
- 地方(10998)
- 贸(10048)
- 机构
- 学院(189808)
- 大学(182426)
- 济(84338)
- 经济(82943)
- 管理(81202)
- 理学(69175)
- 理学院(68571)
- 管理学(67819)
- 管理学院(67438)
- 研究(56641)
- 中国(47276)
- 财(40836)
- 京(37694)
- 江(31264)
- 财经(31170)
- 科学(30258)
- 经(28216)
- 农(27928)
- 所(26687)
- 中心(25978)
- 经济学(24449)
- 商学(24408)
- 商学院(24204)
- 州(24179)
- 北京(23631)
- 业大(23571)
- 研究所(23371)
- 财经大学(22612)
- 经济学院(21995)
- 经济管理(21823)
- 基金
- 项目(118884)
- 科学(97382)
- 研究(93155)
- 基金(87101)
- 家(73257)
- 国家(72505)
- 科学基金(65804)
- 社会(61970)
- 社会科(58909)
- 社会科学(58897)
- 省(49137)
- 基金项目(45793)
- 教育(41645)
- 自然(40080)
- 自然科(39308)
- 自然科学(39301)
- 自然科学基金(38707)
- 划(38200)
- 编号(36898)
- 资助(33210)
- 创(32623)
- 业(32047)
- 创新(29219)
- 成果(28781)
- 发(26881)
- 重点(26266)
- 部(25889)
- 制(25862)
- 国家社会(25774)
- 课题(25505)
- 期刊
- 济(101255)
- 经济(101255)
- 研究(58829)
- 中国(43642)
- 管理(39376)
- 财(36821)
- 农(27338)
- 科学(22712)
- 教育(21556)
- 技术(20964)
- 学报(20190)
- 业经(19272)
- 农业(18786)
- 融(18698)
- 金融(18698)
- 大学(17312)
- 财经(16190)
- 学学(16180)
- 经济研究(16081)
- 经(14174)
- 业(13269)
- 技术经济(13221)
- 问题(12287)
- 财会(11231)
- 现代(10809)
- 科技(10655)
- 贸(10499)
- 商业(10410)
- 会计(10190)
- 经济管理(9968)
共检索到3013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秋梅 林灵 曾海舰
基于中国上市企业2012-2016年样本数据,考察"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初期阶段对企业创新的影响。首先,通过面板双重差分估计策略发现,倡议实施初期阶段,参与倡议建设企业的创新产出显著下降。其次,为解决内生性问题,使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进行验证,结论仍一致。最后,通过双重差分和三重差分估计发现,参与倡议建设的非国有企业创新产出下降幅度更大更显著,并且其创新产出对政府补助的敏感度更高。研究表明,在倡议实施后期阶段,需通过政府补助等调控手段提高非国有企业创新水平,并注重对外开放与企业创新耦合协调度,逐步实现与沿线国家高端产业对接。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继萍 徐蒙蒙 韩文玓
管理创新有助于促进企业对外部复杂环境的重新适配和对资源的优化整合。为深入探究“一带一路”倡议是否会促进企业管理创新,文章利用倡议产生的准自然实验变化,以2012-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构建双重差分模型进行检验。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对受倡议支持企业的管理创新具有促进作用;对产品市场竞争激烈的企业和位于外向型节点城市企业的管理创新激励作用尤为显著。研究结论为企业开展管理创新、推动国家创新型战略的落地和实施提供了决策依据。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桂军 卢潇潇
近年来,"一带一路"倡议的经济效应备受关注,关于"一带一路"倡议影响微观企业创新的研究尚不多见。文章视"一带一路"倡议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2012-2017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模型(DID)考察了"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可以显著地提高中国企业的创新水平。进一步地,文章从对外直接投资和环境不确定性视角考察了"一带一路"倡议影响中国企业创新的作用路径,结果显示:"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企业创新的促进效应严重依赖于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而环境不确定性对"一带一路"倡议与企业创新的中介效应并不明显。此外,文章还按照企业规模、所有制类别和资本密集度进行了分样本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倡议对大型企业、国有企业和资本密集型企业的创新激励效应尤为突出。本研究不仅补充了"一带一路"倡议与企业创新的相关研究,而且对政府进一步扩大"一带一路"效应和企业提高创新水平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吕越 田冀霖
文章采用2009~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专利数据,使用单时点和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探究了“一带一路”倡议对企业高质量创新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首先,“一带一路”倡议有助于促进中国企业的高质量创新;其次,机制检验表明“一带一路”倡议主要通过缓解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促进企业合作创新、优化企业已有创新成果来促进企业进行高质量创新;再次,“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对东部和中部地区企业、新兴优势行业以及非国有企业高质量创新的促进作用更突出;最后,在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的背景下,“一带一路”倡议对企业高质量创新的促进效应得到了更高水平的激发,且这种影响对于面对高环境不确定性的企业更为突出。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赵东
“一带一路”倡议作为推动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的重大战略部署,对于“走出去”企业的资本配置具有重要意义。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一带一路”倡议对上市公司投融资期限错配的影响,结果显示:“一带一路”倡议有助于缓解公司的投融资期限错配,该抑制效应在国有产权、主要节点城市的公司更明显;“一带一路”倡议对投融资期限错配的抑制效应有助于降低公司的经营风险,改善投资效率。研究结论为评估“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效果,优化公司投融资决策提供了政策参考。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旭娜 吴建銮 卢山冰
鼓励企业开展绿色创新活动,提高绿色技术创新水平是构建绿色“一带一路”的重要举措。将“一带一路”倡议作为准自然实验,以2007—2020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样本,探讨“一带一路”倡议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一带一路”倡议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经过倾向得分匹配、安慰剂检验与内生性处理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发现,结论依旧稳健。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倡议通过增加环保支出、缓解融资约束以及增加逆向知识溢出3条中介渠道,间接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提升。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倡议对内陆节点城市、低清洁行业以及国有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促进作用更显著。结论对政府制定外贸与绿色创新政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赵甜 曹守新
“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了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和投资合作,为中国企业创新效率提升提供了更多国际化机遇和挑战。文章依托三阶段DEA模型测算了2011—2021年中国上市公司创新效率的发展演变情况,并用双重差分法检验了“一带一路”倡议对样本企业创新效率的动态影响。研究发现:(1)“一带一路”倡议显著提升了企业创新效率,随着倡议的不断推进,这种动态影响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2)异质性分析表明,“一带一路”倡议对不同类型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对位于国家级战略区域内的企业、国有企业和制造业企业,对海上丝绸之路沿线、非国有企业和服务业企业创新效率的提升并未发挥预期效果;(3)作用机制方面,“一带一路”倡议主要通过影响内部吸收能力和外部合作网络两条渠道扩充国内外研发资本存量,进而拉动国内创新效率的提升。由此,文章从均衡区域经济发展、深化“一带一路”建设、扩充研发资本存量角度提出了我国企业创新效率提升的对策建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闫华红 薛雅心
推动创新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内在要求,为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各地政府向相关企业提供政策支持,这对企业创新产生了重要影响。以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究"一带一路"倡议下融资约束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发现"一带一路"倡议有利于提高企业创新投入水平,而融资约束具有中介效应。进一步从行业特征和产权性质两方面进行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对企业创新投入的提升作用主要集中于重点合作产业和非国有企业。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芳芳 冯帆
“一带一路”倡议问世十年,为沿线各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高水平的开放也为中国企业创新提供了机会。本文基于2009—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文本挖掘和人工判断相结合的方法从微观层面对参与“一带一路”共建企业进行认定,构建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深入考察“一带一路”倡议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一带一路”倡议显著促进参与企业创新“增量提质”。此结论在经过平行趋势检验、内生性分析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倡议通过研发投入效应和创新网络溢出效应促进参与企业创新数量与质量提升,企业数字化转型正向调节“一带一路”倡议与参与企业创新数量和质量的关系。进一步分析发现,参与“一带一路”倡议对国有企业创新质量的促进作用强于非国有企业、对地区市场化水平较低的企业创新数量和质量的促进作用更明显;此外,“一带一路”倡议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协同还能促进高科技企业的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本文的研究结论为“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中国企业创新提供了微观层面的证据,对中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意义。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伦晓波 刘颜
数字化转型和绿色技术创新构成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内容,识别“一带一路”倡议相关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如何赋能绿色技术创新,对于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构建数字化转型综合指标,运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一带一路”倡议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与数字化转型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显著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机制检验发现,“一带一路”倡议显著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进而为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赋能。异质性分析表明,在国有企业、规模相对较大企业、竞争程度较低行业企业、东部地区企业样本中,“一带一路”倡议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有更明显的改善效应。文章为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战略机遇与高质量发展提供现实借鉴。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黄宏斌 李圆圆 许晨辉
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格局下,跨国协同创新成为培育新兴产业发展动能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突破了现有研究关注于“一带一路”倡议对单一企业创新能力影响的局限性,将视角切换为我国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的合作共赢。基于2010—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将“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使用PSM-DID的方法,考察了“一带一路”倡议对跨国协同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和应用情境。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通过“强化要素流动交融”和“降低跨国协作成本”两种效应而有效推动了我国企业与沿线国家的跨国协同创新。异质性分析发现,当企业吸收能力较强、属于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以及与沿线国家文化融合度较高时,“一带一路”倡议对企业跨国协同创新的推动效果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一带一路科技合作专项计划”政策的出台显著强化了“一带一路”倡议对跨国协同创新的推动效应。本文为我国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跨国协同创新的驱动机制提供了理论参考与实践证据,也为微观企业如何借助政策的力量实现跨国协同合作,赋能自身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吕越 田冀霖
本文采用2009—2019年中国上市企业数据,测度了企业层面的数字创新水平,从而得以使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企业数字创新的影响效应问题。研究发现,首先,中国上市企业的数字创新水平在2009—2019年总体呈现出上升趋势。其次,“一带一路”倡议显著促进了企业的数字创新水平提升,这一结论通过了安慰剂检验及Bacon分解等多重稳健性检验。此外,机制分析发现,“一带一路”倡议可以通过缓解融资约束、促进合作创新及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三种渠道提升企业的数字创新水平。最后,异质性分析表明,这一积极效应对于新兴优势行业企业、中西部地区企业及非国有企业更加显著。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李俊成 李建军
基于2009-2017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本文采用双重差分方法检验了“一带一路”倡议对企业海外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对相关企业海外投资的增进效应明显,而加大税收返还力度和提高信贷规模是“一带一路”倡议影响企业海外投资的重要机制。基于企业海外投资模式的检验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倡议显著促进了企业的绿地投资,同时对企业的跨国并购亦发挥了“稳定器”的作用。
关键词:
“一带一路”倡议 海外投资 绿地投资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月 王飞
通过匹配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世界银行数据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数据库,运用DID模型评估了“一带一路”倡议对于文化产品贸易的促进效应,并基于“五通”指数进行了机制分析,最后基于不同国家特质与不同文化产品进行了异质性分析。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显著促进了中国文化产品贸易;该效应主要通过“五通”机制中的政策沟通、民心相通、贸易畅通和设施联通发挥中介作用,资金融通的中介机制尚不显著;该效应具有异质性,在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政治稳定安全国家的贸易中更为显著,且相较于创意型文化产品,对劳动密集型文化产品贸易的促进效果更为明显。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戴翔 杨双至
当前,在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条件下,我国以出口增长为表现的"稳外贸"面临巨大压力。本文利用双重差分模型,在有效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因素条件下,科学评估了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出口促进效应,检验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倡议显著促进了中国对沿线参与国的出口增长,并且上述结论在经过政策唯一性检验中仍表现出稳定性和可靠性;此外,"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向沿线参与国出口增长促进作用具有异质性特征,突出表现在"一带"和"一路"沿线国、是否与中国具有接壤关系的沿线国之间,其出口促进效应具有显著差异性。上述研究表明,作为向西开放重大战略转型的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对"稳外贸"具有支撑作用。据此,在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中带动中国出口贸易发展,不失为新形势下"稳外贸"的有效对策思路选择。
关键词:
“一带一路” 稳外贸 双重差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