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31)
- 2023(10581)
- 2022(8864)
- 2021(7905)
- 2020(6540)
- 2019(14385)
- 2018(13711)
- 2017(26263)
- 2016(13795)
- 2015(14986)
- 2014(14335)
- 2013(14194)
- 2012(12799)
- 2011(11511)
- 2010(11342)
- 2009(10380)
- 2008(10121)
- 2007(9037)
- 2006(7774)
- 2005(6715)
- 学科
- 济(63578)
- 经济(63528)
- 管理(41995)
- 业(40781)
- 企(33609)
- 企业(33609)
- 方法(24422)
- 数学(21093)
- 数学方法(20894)
- 地方(17019)
- 农(16137)
- 中国(15110)
- 业经(14951)
- 财(13067)
- 学(12348)
- 产业(12001)
- 贸(11350)
- 贸易(11347)
- 易(10962)
- 地方经济(10837)
- 农业(10638)
- 技术(10070)
- 环境(9965)
- 制(9306)
- 和(8386)
- 理论(8253)
- 融(8217)
- 金融(8215)
- 务(8184)
- 财务(8161)
- 机构
- 学院(196220)
- 大学(193375)
- 济(82181)
- 经济(80826)
- 管理(76707)
- 理学(67609)
- 理学院(66830)
- 研究(66395)
- 管理学(65700)
- 管理学院(65350)
- 中国(47760)
- 科学(42671)
- 京(39861)
- 农(36793)
- 财(33844)
- 所(33322)
- 业大(32515)
- 研究所(30824)
- 中心(29785)
- 农业(29199)
- 江(28538)
- 财经(27693)
- 经(25119)
- 范(25059)
- 经济学(24905)
- 师范(24711)
- 院(24300)
- 北京(24224)
- 州(22721)
- 经济学院(22635)
- 基金
- 项目(142062)
- 科学(112930)
- 基金(103916)
- 研究(99292)
- 家(92749)
- 国家(92006)
- 科学基金(79073)
- 社会(66257)
- 社会科(63102)
- 社会科学(63086)
- 省(57362)
- 基金项目(55459)
- 自然(51425)
- 自然科(50275)
- 自然科学(50258)
- 自然科学基金(49367)
- 划(47736)
- 教育(44304)
- 资助(40342)
- 编号(38259)
- 重点(32566)
- 发(32435)
- 创(30760)
- 部(29843)
- 创新(28672)
- 成果(28652)
- 国家社会(28218)
- 科研(27249)
- 计划(27193)
- 课题(26662)
共检索到2762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李惠茹 陈兆伟
在增加值贸易分析框架下,以制造业为例,运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价值链位置指数、价值链参与度指数和出口增加值分解等方法,分析"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对构建我国区域性高端产业价值链分工体系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在高端制造业上的显性比较优势在沿线国家较为显著,但由于我国出口主要以最终品出口为主,出口的国外增加值比重高,表明我国作为"世界工厂"的价值链分工定位还尚未发生根本性改变,产业升级的任务依然艰巨。另一方面,"一带一路"的实施使我国价值链分工位置得到一定提升,但提升较为缓慢。"一带一路"带动沿线国家的价值链分工位置和参与度不同程度地提升,"一带一路"互利共赢的愿景初步显现。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闫东升 马训
中国经济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亟需将参与全球价值链竞争的模式从"汗水经济"转变为"智慧经济",以摆脱长期以来的"低端锁定"困境。综合已有研究成果,分析中国依托"一带一路"构建"以我为主"、包容性区域价值链的背景,并重点对区域价值链构建的策略、区域价值链与全球价值链联系及产业升级机制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作为一种"双向嵌套"、开放型价值链体系,区域价值链在加快中国产业高端攀升、带动更大范围协同发展和推动公平贸易规则制定等方面,都能够发挥积极作用。在此过程中,作为多元价值链链接者的中国,应积极培育全球竞争力与资源整合优势,发挥"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推动中国产业升级同时,带动更大范围国家或地区的发展,有序引导多重市场融合。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李芳芳 张倩 程宝栋 熊立春 侯方淼
全球价值链重构是发展中国家突破"低端锁定"困境,进而实现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当前,全球价值链存在着重构可能性。从理论上来讲,全球价值链重构是在禀赋变动、技术变革和制度重构三种力量协同作用下不断向横纵延伸的动态、复杂过程。而"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正使三种力量得以积蓄并爆发,成为全球价值链重构的突破口。未来,中国需要发挥领头羊作用,借力"一带一路"平台,顺应比较优势的变化趋势,与沿线国家进行差异化产业合作;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机遇,推动沿线国家创新资源共享;创新、整合国际经贸规则;不断推动要素资源的全球配置与重组进程。
关键词:
“一带一路”倡议 全球价值链 重构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宋婕 戴翔 万广华
在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尤其是面临发达国家对中国价值链升级进行“堵截”以及自身传统低成本优势不断弱化的挑战,中国依托“一带一路”倡议实现价值链攀升显得更为紧迫和必要。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对提升中国价值链相对地位方面的确存在显著正向作用,且对中高端技术制造业行业促进作用要甚于对低端技术制造业行业,对传统服务业的促进作用则要甚于对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因此,中国应该坚定不移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且应增强自身在中高端技术制造业行业的实力,加快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继续发挥传统服务业在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中的“粘合”功能,如此才能更好地引领“一带一路”区域价值链的构建,进而实现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攀升的目标。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全球价值链 价值链攀升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陈健 龚晓莺
本文基于中国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低端锁定"、地缘政治和美欧等西方发达国家的挑战,提出了中国产业主导的"一带一路"区域价值链生成路径:着力推动中国企业"差异化"发展战略,提升对"一带一路"沿线投资"精准供给"水平;健全中国生产服务网络,提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服务供给水平;构建中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完善"一带一路"沿线产业体系的分工布局;推动中国产业标准"走出去"战略,促进其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共享;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筑牢"一带一路"沿线经贸合作根基;突出产业合作互利共赢,稳妥拓展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李小平 张钰林 李雨阳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一体化面临诸多挑战。经济复苏乏力、贫富差距扩大等经济问题与大国间的政治博弈,导致“逆全球化”现象频发。“逆全球化”对中国的冲击表现在宏观层面通过贸易限制政策,大大缩减了中国的进出口贸易额、外商直接投资;在微观层面,欧美国家对中国科技企业的制裁,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的技术进步。“一带一路”区域价值链的构建,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条可行路径。该价值链不同于欧、美、日为主形成的区域价值链,而是在中国构筑区域经济合作、合作共赢、打造命运共同体进行国际区域分工的尝试,是以产业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为目标,其连接了与中国经济互补性强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实现商品或服务价值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该价值链的构建,有助于推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维护中国全球价值链地位,推动“一带一路”行稳致远以及形成国际经济合作发展新局面。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屠年松 郑雅哲 官波
基于2007—2020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样本数据,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的价值链升级作用。研究结果证实:“一带一路”倡议对于沿线国家全球价值链发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机制分析表明:“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存在“虹吸效应”,有利于沿线国家的发展。此外,政策沟通对于倡议的推行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研究结果不仅证实了倡议对于沿线国家价值链升级的正向影响,也论证了其中存在的影响机制,为未来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有益探索。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盛斌 果婷
"一带一路"与APEC在地缘范围、目标与内涵及合作原则上具有内在一致性,并与"亚太自贸区"动议紧密关联、互为补充。中国应将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作为"一带一路"和APEC合作的优先领域和重点项目,加强与俄罗斯和东盟等枢纽国家合作,撬动区域经济深度一体化,并妥善应对区内外政治经济风险,助力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
关键词:
一带一路 APEC区域经济合作 中国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夏松
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教育先行,而教育发展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资源配置水平。"一带一路"倡议实施无疑为成人教育发展带来了机遇,但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成人教育资源配置是影响成人教育质量水平和有效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重要因素之一。成人高校应在制度完善的基础上,形成成人教育动态化互联体系,构建成人教育产业化发展模式。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区域成人教育 资源配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子扬 曹荣光
"一带一路"为我国对外开放提供了新的发展动能,也对国际物流运输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通过构建评估区域国际物流通道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定量评估了我国国际物流通道建设情况及其空间联动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大省国际物流通道发展水平较高,中西部地区国际物流通道仍然有较强发展潜力,贸易便利性水平的改善能够在较短时间内缩小区域国际物流通道发展差距。此外,"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西部地区国际物流运输能力有所提高,以陕西和广西为代表的区域国际物流高地作用正不断凸显。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盛斌 果婷
"一带一路"与APEC在地缘范围、目标与内涵及合作原则上具有内在一致性,并与"亚太自贸区"动议紧密关联、互为补充。中国应将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作为"一带一路"和APEC合作的优先领域和重点项目,加强与俄罗斯和东盟等枢纽国家合作,撬动区域经济深度一体化,并妥善应对区内外政治经济风险,助力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
关键词:
一带一路 APEC区域经济合作 中国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周国兰 周吉 季凯文
根据技术等级将出口商品进行分类,选取"一带一路"沿线38个国家(地区)为样本,采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特化指数对中国35类工业制成品相对沿线国家(地区)的竞争力现状、变化和互补性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针对中国对沿线国家(地区)投资的产业进行了选择。研究发现,我国工业制成品竞争力呈W型分布,低技术制成品竞争力较强,资源型、中技术制成品缺乏优势,高技术制成品优势下降;中国与沿线国家(地区)以产业间互补为主,高技术制成品中没有出现竞争力较强的互补产品。在投资策略上,应提高与东道国的产业关联程度,加快国内优势产业的国际产业链布局,加快国内过剩产能转移,推动国内低端制造业升级,加大技术学习类投资,增加国内高技术产业出口竞争优势。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对外投资 产业选择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周国兰 周吉 季凯文
根据技术等级将出口商品进行分类,选取"一带一路"沿线38个国家(地区)为样本,采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特化指数对中国35类工业制成品相对沿线国家(地区)的竞争力现状、变化和互补性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针对中国对沿线国家(地区)投资的产业进行了选择。研究发现,我国工业制成品竞争力呈W型分布,低技术制成品竞争力较强,资源型、中技术制成品缺乏优势,高技术制成品优势下降;中国与沿线国家(地区)以产业间互补为主,高技术制成品中没有出现竞争力较强的互补产品。在投资策略上,应提高与东道国的产业关联程度,加快国内优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对外投资 产业选择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马宗国 丁晨辉
"一带一路"倡议作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新动能,为我国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本文基于"一带一路"视角,构建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实证研究表明:政府政策的作用、经济的开放程度、东中西的区域发展差异等是制约创新效率的重要因素。建议实施跨区域规划、发挥区域特色优势、加大政策扶持、加强区域科技资源共享、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等,以促进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创新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钱书法 邰俊杰 周绍东
基于比较优势理论,本土产业可以通过两条路径提升竞争力:一是融入全球价值链,二是构建国家价值链。被动地融入全球价值链将导致本土企业被锁定在低端环节,而孤立地构建国家价值链,将导致区域间产业发展差距的拉大。我国要实施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战略,应超越比较优势思路,主动引领区域价值链的构建,而"一带一路"构想的提出,正是推动"走出去"与"引进来"的有机结合,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基于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文章设计了基于引领能力的显性产业合作优势指数,并以"一带一路"沿线具有代表性的11国为例,选出中国与之开展合作的优势产业组合;在此基础上,梳理并总结了构建"一带一路"区域价值链的产业合作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