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628)
2023(16953)
2022(14821)
2021(13745)
2020(11820)
2019(27274)
2018(27029)
2017(53061)
2016(28396)
2015(31796)
2014(31348)
2013(31003)
2012(28352)
2011(25381)
2010(25335)
2009(23277)
2008(22685)
2007(19815)
2006(17339)
2005(14996)
作者
(83345)
(68924)
(68673)
(65403)
(43759)
(33341)
(31187)
(27221)
(26282)
(24404)
(23244)
(23231)
(21924)
(21718)
(21421)
(21159)
(20882)
(20568)
(19954)
(19838)
(17224)
(16890)
(16858)
(15735)
(15634)
(15334)
(15270)
(15152)
(13903)
(13653)
学科
(113103)
经济(112980)
管理(80751)
(77258)
(62892)
企业(62892)
方法(55052)
数学(48577)
数学方法(47907)
(30289)
中国(30253)
(29953)
(24735)
业经(23673)
(21871)
贸易(21858)
地方(21359)
(21271)
(20796)
农业(20278)
(18876)
财务(18794)
财务管理(18753)
(18049)
银行(17978)
企业财务(17743)
理论(17617)
技术(17423)
环境(17148)
(17051)
机构
大学(404384)
学院(401593)
(160223)
管理(158579)
经济(156919)
理学(138121)
理学院(136578)
管理学(133906)
管理学院(133186)
研究(132878)
中国(99126)
(85630)
科学(84338)
(74531)
(69875)
(66913)
业大(64344)
研究所(61191)
财经(60292)
中心(60183)
(57023)
农业(55275)
(54834)
北京(53652)
(50918)
师范(50301)
(48496)
经济学(48425)
(46186)
财经大学(45014)
基金
项目(279018)
科学(217869)
基金(202978)
研究(197324)
(179424)
国家(178008)
科学基金(151773)
社会(124106)
社会科(117695)
社会科学(117663)
(108243)
基金项目(107719)
自然(101388)
自然科(99025)
自然科学(98991)
自然科学基金(97185)
(92077)
教育(90874)
资助(84304)
编号(79360)
成果(63098)
重点(62699)
(61116)
(58752)
(57586)
科研(54296)
课题(54209)
创新(53810)
计划(52079)
教育部(51975)
期刊
(167048)
经济(167048)
研究(115000)
中国(70449)
学报(69905)
(61803)
科学(61337)
管理(57286)
(56406)
大学(52455)
学学(49678)
农业(42245)
教育(39545)
技术(34299)
(33384)
金融(33384)
财经(28767)
经济研究(27936)
业经(27764)
(24591)
问题(22475)
(21376)
科技(19875)
(19782)
技术经济(19528)
统计(19520)
图书(19388)
理论(19204)
业大(18236)
商业(18129)
共检索到5741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李苍祺  谢识予  
本文使用2000-2016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基于区域的视角进行分析,采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PSM-DID)研究了"一带一路"倡议与我国新增固定资产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并没有显著促进我国各个区域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可能的原因一方面是"一带一路"倡议主要是引导我国企业"走出去",对国内的投资产生了挤出效应。另一方面,"一带一路"倡议所带来的投资大部分用于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投资转化为固定资产有滞后效应,现有数据难以体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数据时间长度的增加,在本文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研究具有深刻的意义。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仇娟东  葛立方  陈军梅  
基于"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经济体保险业"促进效应"和"拖累效应"的逻辑框架,结合1998—2018年全球75个经济体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PSM-DID)方法检验了"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经济体保险业发展的最终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保险业发展的速度加快,但主要受沿线经济体经济发展水平和保险业发展水平滞后等因素的"拖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促进沿线经济体保险业发展的最终效应并不显著;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促进沿线经济体保险业发展的动态作用也不显著但"促进效应"逐步增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经济体的经济发展水平、政府效率和控制腐败能力有显著正向影响,对城镇化水平、抚养比、话语权与问责制等变量的影响不显著或有负向影响,说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带动市场力量及民间交流促进沿线经济体保险业发展的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开发。最后,从加强政策沟通、组建行业联盟、具体项目带动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卢子宸  高汉  
采用281个地级市2008至2017年的经济面板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和双重差分法(DID)检验"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对节点城市产业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对节点城市产业合理化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对产业结构高级化作用不显著。此外,相比沿海节点城市,"一带一路"区域科技合作对内陆节点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作用更明显。政策机制甄别结果显示,对外贸易、人均收入和财政支出促进了"一带一路"科技合作战略对节点城市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金融发展水平会显著促进节点城市产业高级化程度。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巧  佘硕  
"一带一路"倡议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提供了重要发展机遇,是新常态下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推力。本文旨在探讨"一带一路"倡议影响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净效应,在构建"一带一路"倡议影响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作用机理基础上,基于中国285个地级市2003年-2016年的面板数据,通过倾向性得分匹配(PSM)+双重差分法(DID)对"一带一路"倡议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净效应进行了评估。实证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倡议显著促进了沿线城市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的提升,但并未促进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的提升,其对中国整体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驱动效应不明显;进一步分析表明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边际递减效率"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过程中发挥作用。本文据此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以期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后期部署提供一定的参考。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刘斌  邹恬华  张涵  
“一带一路”倡议的“五通”政策有助于实现中外文明的交流与互鉴,促进中国文化产品出口。文章使用2009—2018年UN Comtrade产品级别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核心文化产品出口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了中国核心文化产品出口,该结论通过了多项稳健性检验。同时,文章发现“一带一路”倡议同时通过降低贸易成本的经济机制与提升文化认同的文化机制对中国核心文化产品出口产生影响。最后,“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集中于文化消费品而非文化收藏品。文章为“一带一路”倡议促进文化产品出口提供了经验证据,为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娟  胡婕  
本文从知网搜集数据,利用文献计量工具Citespace,通过对学科领域、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等属性的研究,分析国内"一带一路"研究现状、热点和趋势。研究发现:我国"一带一路"研究正处于知识积累的上升阶段;"一带一路"研究是一个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领域;目前"一带一路"研究领域的作者之间、各大研究机构之间合作关系较少,尚未形成稳定合作体系;"一带一路"研究热点主要涉及国家关系、对外开放、经济发展、经济联盟、风险几方面;经济发展、出口贸易、对外开放是近几年的研究趋势。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许礼刚  徐美娟  袁梦洁  
共建“一带一路”为有色金属行业带来发展机遇。在此背景下,评估共建“一带一路”对有色金属行业投资行为的政策效应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运用PSM-DID方法分析共建“一带一路”对有色金属行业投资水平的影响,并细化研究其对有色金属行业投资行为的异质性影响。实证结果发现:共建“一带一路”对实施重点区域的有色金属企业投资行为有显著影响,但也存在区域性差异。其中,对东部地区企业投资行为表现为正向显著影响。未来,建议有色金属企业积极“走出去”,建立境外经贸合作区、优化产业布局、加强有色金属合作保障机制等。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何芙蓉  胡北明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新时代国家现代化的重大战略,"一带一路"倡议作为对外开放战略,将对我国经济产生深远影响。在理论机制分析基础上,本文采用2010~2017年国内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基于准自然实验的分析思路,构建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一带一路"倡议对国内沿线省份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一带一路"倡议对我国沿线省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其影响主要通过优化产业环境、加大旅游投资、丰富旅游产品和便捷交通网络的双向促进作用等路径予以实现;且旅游接待水平的提升仍然是实现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今后,应进一步优化产业投资政策,营造高质量发展环境,深度挖掘旅游资源,提升地区旅游接待质量。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毕鹏   杨格  
以2010~2021年我国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实证检验“一带一路”倡议对资产误定价的影响及作用路径。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显著缓解了资产误定价。异质性分析表明:“一带一路”倡议同时缓解了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资产误定价,意味着“一带一路”倡议有效促成了“国进民进”的新格局;“一带一路”倡议对资产误定价的缓解作用在行业竞争度较低、市场化程度较低的样本中更加显著;相较于中、东部地区,该倡议对西部及东北地区上市企业资产误定价的缓解作用更强。机制检验表明,“一带一路”倡议主要通过缓解信息不对称与代理问题两个基本渠道缓解资产误定价。经济后果研究表明,“一带一路”倡议通过缓解资产误定价,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最终提升企业价值。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黄寒  
"一带一路"倡议不仅会带来亚欧经济的复苏与发展,也会对国际物流业形成重大影响。本文着重分析"一带一路"倡议对国际物流业的正面、负面影响,提出发展国际物流业的战略对策,以期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跃   孙浩进  
国际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能够产生技术溢出效应,探究“一带一路”倡议对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与作用机制,可为我国推进制度型开放提供参考。基于2000—2022年我国31个省份(未含香港、澳门、台湾地区)29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DID模型,分析“一带一路”倡议对我国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研究表明,“一带一路”倡议对我国FDI技术溢出效应具有显著提升作用。根据机制检验结果,“一带一路”倡议通过优化对外政策环境、改善基础设施配套、加强对外经贸合作、增进人文交流,促进以跨国公司为载体的生产要素国际流动,增强FDI技术溢出效应。根据调节作用分析结果,人力资本水平越高,与发达经济体技术差距越小,政府干预能力越弱,“一带一路”倡议对我国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越小。根据异质性分析结果,“一带一路”倡议对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在东部地区显著为负,在中部地区显著为正,在西部和东北地区潜力很大;“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碳排放与FDI技术溢出效应在高碳行业存在部分替代关系,在低碳行业存在显著替代关系;碳排放与FDI技术溢出效应在采掘业存在显著替代关系,在电力及相关行业存在部分替代关系,在制造业不存在替代关系。为进一步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提升我国FDI技术溢出效应,要充分发挥跨国公司的技术纽带作用,使之成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连接点、支撑点;积累高级人力资本,提升技术溢出吸收能力;重视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地区差异,加强对欠发达地区的政策扶持;重点加强高碳行业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推动经济绿色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学成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深入推进,有利于促进沿线各国家或地区经济繁荣与区域经济交流合作,也为中国扩大开放、促进经济转型提供了新机遇。本文基于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从政务环境、市场环境、商务环境、法治环境以及公共服务环境等维度测算我国各个省份营商环境发展水平,使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一带一路”倡议对我国沿线省份营商环境的影响。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在进行基准回归结果之前,采用平行趋势检验证实了本文采用双重差分法的有效性,基准回归结果显示“一带一路”倡议对我国沿线省份营商环境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效应,该结论通过安慰剂检验,证实了本文研究结论的稳健性;机制分析表明“一带一路”倡议能够通过提高区域市场化发展水平和吸引外资,进而优化我国沿线省份营商环境。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徐超  于品显  
金砖国家机制和"一带一路"(下文简称"二者")都是发展中国家基于自身的发展需要和应对全球治理失灵而成立的新国际合作模式。研究表明,"二者"开展合作是互为正相关的关系,一方面,合作可以促进金砖国家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提质增效;另一方面,合作具有溢出效应,可以提升金砖国家在全球治理变革中的话语权。因此,"二者"应从战略高度,跳出地缘政治的传统理念束缚,加深对开展合作必要性的认识,积极探索开展合作的有效途径。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马学礼  
"一带一路"倡议可以被视作一种新型的区域经济合作模式,即在合作机制低制度化、经济规则低标准化、规则执行软约束化的条件下推动沿线各国走向深度一体化,并着重解决影响经济自由化的自然障碍。这一特征将使"一带一路"战略面临着极为复杂的规则型风险,并渗透在国际体系、跨国关系、企业经营三个层面。为应对这一风险,我国需要多管齐下,在全球、区域、双边等多个方面开拓"一带一路"的规则空间和制度话语权。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黄卫平  
在世界经济普遍增长乏力的情况下,中欧双方各自面临不同的经济增长制约。"新常态"下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与欧盟所推出的"容克计划"都是在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二者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其中,产能国际合作是核心,需要从政府对话及企业项目对接两个层面展开,即政府就投资重大事项如市场准入限制、投资审批程序、国家安全审查、项目监管规则、资本流入等达成共识,形成投资合作框架;企业则凭借自身资金、技术、管理等参与其中,形成良性竞争和循环。中国资本结合中国产能,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引领下,可以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从而转变中国简单的加工贸易出口模式,通过对外投资进一步融入欧洲市场,带动产业升级并实现经济健康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