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94)
2023(6306)
2022(5453)
2021(5186)
2020(4370)
2019(10502)
2018(10781)
2017(19542)
2016(10503)
2015(11741)
2014(11806)
2013(11066)
2012(10392)
2011(9514)
2010(9964)
2009(9291)
2008(9359)
2007(8238)
2006(7556)
2005(7092)
作者
(29090)
(24261)
(23779)
(22934)
(15486)
(11547)
(11162)
(9364)
(9104)
(8650)
(8218)
(8104)
(8073)
(7879)
(7723)
(7343)
(7079)
(7019)
(6980)
(6891)
(6326)
(5958)
(5911)
(5764)
(5472)
(5364)
(5307)
(5280)
(5004)
(4877)
学科
(36600)
经济(36533)
管理(22141)
(18406)
贸易(18396)
(17940)
(17829)
(15098)
企业(15098)
(12020)
中国(11627)
方法(11090)
(9922)
(9918)
(9758)
金融(9751)
(9329)
关系(9102)
(8739)
理论(8606)
(8542)
银行(8517)
地方(8514)
数学(8412)
(8326)
业经(8230)
数学方法(8228)
(7390)
体制(7261)
教育(7023)
机构
大学(140314)
学院(138403)
(58990)
经济(57690)
研究(56830)
管理(44700)
中国(43324)
理学(36548)
理学院(36036)
管理学(35296)
管理学院(35005)
科学(31770)
(31434)
(29899)
(29584)
研究所(26400)
(24385)
中心(24138)
(23162)
财经(21608)
(21292)
(20908)
师范(20681)
北京(20590)
(19541)
农业(19022)
业大(18503)
经济学(18013)
(18001)
师范大学(16857)
基金
项目(83600)
研究(65536)
科学(63496)
基金(57434)
(50597)
国家(50169)
科学基金(40321)
社会(38956)
社会科(36799)
社会科学(36792)
(32000)
教育(30985)
基金项目(28637)
编号(27821)
(27463)
成果(25611)
资助(23929)
自然(23524)
自然科(22965)
自然科学(22953)
自然科学基金(22499)
课题(21006)
重点(19638)
(18850)
(18840)
(17855)
(17411)
(17125)
项目编号(16738)
大学(16287)
期刊
(71404)
经济(71404)
研究(50519)
中国(37009)
教育(25946)
(22968)
(22715)
学报(22646)
管理(18673)
科学(18583)
大学(17576)
(16907)
金融(16907)
国际(15961)
学学(15819)
(15693)
农业(15297)
经济研究(12908)
技术(11974)
业经(10823)
财经(10466)
问题(10436)
世界(9917)
(9177)
(9078)
图书(7528)
(7432)
贸易(7432)
(7344)
论坛(7344)
共检索到2426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平  
在单边主义国家主导的国际贸易体系中,谁主导了国际贸易体系,谁就主导公共产品的选择和提供。当国际贸易理论成为霸权国家所主导国际贸易体系的口实和霸权工具时,国际贸易体系将彻底丧失了公正性的保障。随着国际秩序不断向多极化的转变,国际贸易体系也应当做出相应的调整,不同程度地体现不同国家的利益诉求。"一带一路"倡议充分反应了这一时代特征,以国家间的共同利益作为合作起点,在构建透明国际贸易信息监管系统的同时,借助国际贸易公共产品来促进国家间资源优势互补,将国际互联网、能源、交通等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软硬件服务设施纳入到国际贸易公共产品范围,来促进国家间资源的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以及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构建一个政策通、设施通、资金通、民心通的国际合作机制。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瑞波  高明杰  张晴  
马铃薯在世界范围被广泛种植,也是世界粮食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马铃薯主食化战略在中国的提出,马铃薯产业在中国受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这一战略将使中国作为世界马铃薯生产与消费第一大国的地位不断得到强化,然而马铃薯及其制品在国际贸易方面却一直未取得实质性突破。本文从总量、品种和国别等多个角度对中国马铃薯国际贸易态势和特点进行了分析;总结中国马铃薯国际贸易呈现出地位不断提升、出口已形成低端依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中国马铃薯及其制品出口的重要贸易伙伴等特点;提出于"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深入推进的背景,进一步提出大力开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建立产业内外协调平台等促进中国马铃薯国际贸易与产业发展的策略。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瑞波  高明杰  张晴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辉  闫强明  李宁静  
共建“一带一路”是实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大理念的重要举措,旨在跨越不同地域、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文明,为世界各国提供一个互惠共赢、共享发展的合作机遇。本文基于“一带一路”倡议形成的贸易合作网络,在控制了“一带一路”倡议的直接影响下,详细论证了“一带一路”贸易网络带来的发展机遇是否为世界各国共享。通过利用2010—2018年的全球双边贸易数据,结合Borusyak et al.(2022)偏离份额方法的分析框架,本文发现:“一带一路”倡议形成的贸易合作网络显著促进了各国的贸易出口。从理论机制来看,这种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降低各国的生产成本和提升各国的产品需求引致。与此同时,随着各国出口行为的转变,“一带一路”网络内部的贸易联系显著增强,各国分工模式趋于专精化,协调互补的合作模式提升了“一带一路”贸易网络的活力,“一带一路”共谋发展、成果共享的初心使命得以实现。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刘志中  
全球贸易治理机制为维护战后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各国的开放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自身也存在一些缺陷。多边贸易体制缺乏公正性,区域贸易协定不断涌现,导致全球贸易治理出现"碎片化"趋势,非正式制度安排缺乏法律的约束力,合法性也受到质疑。全球贸易治理机制的缺陷导致了诸多治理低效率问题,逆全球化浪潮就是贸易治理机制低效率的突出表现。此外,新兴经济体在国际经济格局中地位日益上升,现行的全球贸易治理机制所界定的利益分配格局越发不合时宜。而"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并付诸实施,将会引领全球贸易治理机制变革,促进全球贸易治理向公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周跃雪  
贸易畅通是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确立的"五通"目标之一,是政策沟通的目标,也是设施联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的前提。推进贸易便利化进程是实现贸易畅通的重要条件。贸易便利化主要是指海关通关便利化,是WTO多哈回合贸易便利化谈判的重心。我国海关贸易便利化措施和法制改革应沿着"以外促内"的路径开展,积极转化和落实我国已经批准的国际公约和协定,如WTO《贸易便利化协定》、WCO《京都公约》(修订)等国际海关法。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落实"三互"推进大通关建设改革方案》、《海关总署落实实施方案》等重要的改革措施,在此基础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张晓涛  刘亿  刘笑萍  
日本由"贸易立国"向"海外投资立国"转变过程中,多元、完善的金融体系给予企业海外投资强有力支持,包括审时度势放松资本管制、商业银行海外分支机构建设、海外投资保险建设、政策性金融体系建设等,提升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与风险抵抗能力。目前,我国支撑"一带一路"建设的金融体系已经相对完备并发挥着重要作用。未来,为更加有效发挥金融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支撑作用,需要根植中国国情,借鉴日本发展经验,以市场化为原则发挥成本和政策支持等优势,整合政策性、商业性和开发性金融资源,提升国际化水平和服务质量。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王芊霖  程大为  
全球化和自由贸易能够促进全球经济增长,但同时也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平等。在当前不平等日益加剧的情况下,全球化面临逆潮、全球经贸治理出现倒退。本文从全球治理角度,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在全球化和全球治理困境中为全球贸易治理做出的贡献:首先,共同发展第一次成为全球贸易治理的目标。其次,一带一路是嵌入式多边主义构建理论的创新应用。第三,一带一路采取了差异化的制度构建路径。第四,一带一路提出了共赢的价值观。第五,用对接方式推进一带一路实践过程。最后,一带一路实践会创造出一批全球贸易治理新术语。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王芊霖  程大为  
全球化和自由贸易能够促进全球经济增长,但同时也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平等。在当前不平等日益加剧的情况下,全球化面临逆潮、全球经贸治理出现倒退。本文从全球治理角度,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在全球化和全球治理困境中为全球贸易治理做出的贡献:首先,共同发展第一次成为全球贸易治理的目标。其次,一带一路是嵌入式多边主义构建理论的创新应用。第三,一带一路采取了差异化的制度构建路径。第四,一带一路提出了共赢的价值观。第五,用对接方式推进一带一路实践过程。最后,一带一路实践会创造出一批全球贸易治理新术语。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月  王飞  
通过匹配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世界银行数据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数据库,运用DID模型评估了“一带一路”倡议对于文化产品贸易的促进效应,并基于“五通”指数进行了机制分析,最后基于不同国家特质与不同文化产品进行了异质性分析。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显著促进了中国文化产品贸易;该效应主要通过“五通”机制中的政策沟通、民心相通、贸易畅通和设施联通发挥中介作用,资金融通的中介机制尚不显著;该效应具有异质性,在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政治稳定安全国家的贸易中更为显著,且相较于创意型文化产品,对劳动密集型文化产品贸易的促进效果更为明显。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刘英奎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企业对外贸易的成就、机遇何在?该如何应对投资风险?本文试做简要总结、分析。"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三年来的成就政策沟通与战略对接频繁,合作领域不断拓宽。2013年9月至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出访"一带一路"沿线37个国家;截至2016年9月,我国已与7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完成战略对接,达成了联合声明、双边协议/合作协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孙军  高彦彦  宣昌勇  
"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提供新一轮对外开放空间的同时,也为区域协调发展、国内价值链构建提供了新思路,而省际贸易是其中的关键所在。本文运用引力模型对2008—2016年中国省际贸易流量进行了测算,总结了省际贸易的演变特征,分析了省际贸易的空间流向趋势,研究了"一带一路"倡议对于省际贸易流向的影响,得出如下主要结论:(1)省际贸易额与GDP以及国际贸易额之间的剪刀差持续扩大,省际贸易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提升;(2)国际贸易顺差逐步从沿海地区向中西部扩散,后者在出现国际贸易顺差或逆差缩小的同时,省际贸易逆差范围则在扩大;(3)区域内贸易是省际贸易最主要的组成部分,除了"长三角"地区,其他地区的区域内贸易均在上升;沿海地区之间的贸易比重基本都在降低,流向中西部地区的贸易以上升为主,流向东北地区的贸易在下降;(4)省际贸易流向与"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国内空间布局相一致,从南北贸易主导转向南北贸易和东西贸易均衡发展。本文为理解"一带一路"倡议对省级贸易流向变化的影响提供了研究支持。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邱峙澄  
近些年来,随着现代化技术的发展及逆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增强,全球贸易治理机制发生了重大变化,对贸易组织和贸易模式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在阐述全球贸易治理机制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着重对该治理机制发生变动的原因、存在的问题及推动全球治理变革的助力与阻力进行了研究,以期为推进全球贸易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李军  李洁玲  
基于"一带一路"倡议的贸易状况,选取2005-2015年中国与金砖国家的出口数据,构建扩展的引力模型,采用混合的OLS估计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金砖国家机场设施质量每提高1%,中国对金砖国家出口贸易将增长0.975%;平均关税水平每降低1%,出口贸易将增长约0.039%,中国"一带一路"实施可以大幅提升中国对金砖国家的出口潜力。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许英明  邢李志  董现垒  
中欧班列作为推动"一带一路"贸易畅通的重要抓手和载体,正在释放更大的贸易通道潜能。目前,中欧班列已实现常态化规模化开行,正在由追求数量增长向追求高质量发展迈进。但看似畅通的中欧班列贸易通道,速度上却呈现"两端快、中间慢"的现实,并且"拥堵"状况成为常态。中欧班列贸易通道"通而不畅"既有换轨、部分国家基础设施滞后等原因,也有班列线路重复、地方竞争无序等原因,更有国际铁路运输规则不统一和通关制约等原因。新时期,需联合制定中欧班列运输规则,共同完善通道网络,提高贸易通道效率,整合开通城市和线路,以通道带贸易,以贸易聚产业,运贸一体促进贸易通道通畅,提升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