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954)
2023(18045)
2022(15265)
2021(14032)
2020(11951)
2019(26941)
2018(26506)
2017(50525)
2016(27581)
2015(30457)
2014(29400)
2013(29254)
2012(26571)
2011(23656)
2010(23498)
2009(21873)
2008(21681)
2007(19235)
2006(16818)
2005(14930)
作者
(79598)
(66099)
(65704)
(62231)
(42021)
(31703)
(29607)
(25831)
(24999)
(23584)
(22466)
(22347)
(21083)
(21042)
(20330)
(20165)
(19683)
(19673)
(19039)
(18959)
(16682)
(16069)
(16040)
(15184)
(14787)
(14773)
(14695)
(14615)
(13129)
(12983)
学科
(110986)
经济(110864)
(101215)
管理(91777)
(90854)
企业(90854)
方法(48976)
数学(38943)
数学方法(38509)
业经(34151)
(33701)
(33647)
中国(28389)
(24505)
财务(24433)
财务管理(24406)
农业(23704)
企业财务(23155)
技术(23089)
(21619)
(21298)
地方(21112)
理论(20935)
(20108)
贸易(20091)
(19488)
(19441)
(18594)
(17454)
环境(16383)
机构
学院(384966)
大学(382751)
管理(155893)
(153535)
经济(150453)
理学(134754)
理学院(133308)
管理学(131131)
管理学院(130437)
研究(125854)
中国(95604)
(81806)
科学(79426)
(70433)
(69982)
(63280)
业大(61380)
(57590)
研究所(57584)
中心(56751)
财经(56150)
农业(55257)
北京(51158)
(51158)
(47513)
师范(46971)
(46082)
(45883)
经济学(44933)
商学(42143)
基金
项目(263324)
科学(207012)
基金(190774)
研究(189728)
(167715)
国家(166251)
科学基金(143213)
社会(119835)
社会科(113666)
社会科学(113636)
(104479)
基金项目(101563)
自然(94482)
自然科(92338)
自然科学(92311)
自然科学基金(90695)
(86853)
教育(85794)
资助(77356)
编号(76139)
成果(60133)
重点(58837)
(58722)
(56525)
(56342)
创新(54143)
课题(52148)
(51150)
科研(50254)
国家社会(49141)
期刊
(169707)
经济(169707)
研究(110941)
中国(75173)
学报(64125)
(64037)
管理(61771)
科学(57786)
(56701)
大学(48312)
学学(45658)
农业(44066)
教育(41059)
技术(34366)
(31936)
金融(31936)
业经(30164)
财经(27556)
经济研究(26850)
(25952)
(23665)
问题(21868)
技术经济(20770)
科技(20519)
(18831)
现代(18432)
图书(18142)
商业(18046)
理论(17310)
财会(16744)
共检索到5669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吕越   田冀霖  
文章采用2009~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专利数据,使用单时点和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探究了“一带一路”倡议对企业高质量创新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首先,“一带一路”倡议有助于促进中国企业的高质量创新;其次,机制检验表明“一带一路”倡议主要通过缓解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促进企业合作创新、优化企业已有创新成果来促进企业进行高质量创新;再次,“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对东部和中部地区企业、新兴优势行业以及非国有企业高质量创新的促进作用更突出;最后,在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的背景下,“一带一路”倡议对企业高质量创新的促进效应得到了更高水平的激发,且这种影响对于面对高环境不确定性的企业更为突出。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马忠民  蒋文静  
"一带一路"倡议产生了巨大的溢出效应,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在逐年持续增长。但同时"一带一路"倡议给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提出了更多挑战。论文在分析中国企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现状基础上,探讨其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实现高质量对外直接投资策略。认为高质量对外直接投资对于实现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应建立差异化的合作路径、完善融资体制提高企业融资能力、加强对外投资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等,实现与东道国的互利共赢,促进高质量"走出去"。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赵甜   曹守新  
“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了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和投资合作,为中国企业创新效率提升提供了更多国际化机遇和挑战。文章依托三阶段DEA模型测算了2011—2021年中国上市公司创新效率的发展演变情况,并用双重差分法检验了“一带一路”倡议对样本企业创新效率的动态影响。研究发现:(1)“一带一路”倡议显著提升了企业创新效率,随着倡议的不断推进,这种动态影响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2)异质性分析表明,“一带一路”倡议对不同类型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对位于国家级战略区域内的企业、国有企业和制造业企业,对海上丝绸之路沿线、非国有企业和服务业企业创新效率的提升并未发挥预期效果;(3)作用机制方面,“一带一路”倡议主要通过影响内部吸收能力和外部合作网络两条渠道扩充国内外研发资本存量,进而拉动国内创新效率的提升。由此,文章从均衡区域经济发展、深化“一带一路”建设、扩充研发资本存量角度提出了我国企业创新效率提升的对策建议。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吕越   田冀霖  
本文采用2009—2019年中国上市企业数据,测度了企业层面的数字创新水平,从而得以使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企业数字创新的影响效应问题。研究发现,首先,中国上市企业的数字创新水平在2009—2019年总体呈现出上升趋势。其次,“一带一路”倡议显著促进了企业的数字创新水平提升,这一结论通过了安慰剂检验及Bacon分解等多重稳健性检验。此外,机制分析发现,“一带一路”倡议可以通过缓解融资约束、促进合作创新及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三种渠道提升企业的数字创新水平。最后,异质性分析表明,这一积极效应对于新兴优势行业企业、中西部地区企业及非国有企业更加显著。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磊  马欢  
采用2010—2019年中国与各国开展进口贸易数据,以“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事件冲击,通过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可以实证检验“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进口规模和进口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可以扩大中国的进口规模,且效果稳健;其进口扩张效应在国内各地区不存在显著差异,并且更有利于技术含量高、生产工序复杂的工业产成品以及零部件的进口。此外,对产品进口质量的实证检验发现,“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对产品质量有提升作用,同时能优化产品结构,从而对经济产生正向溢出效应。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定清  余鑫月  
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一带一路”倡议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风险投资是金融要素支持实体经济的重要渠道,“一带一路”背景下风险投资对微观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值得探究。文章选取2009—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初始样本,采用全要素生产率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衡量指标,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准自然实验,建立双重差分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了风险投资机构对位于“一带一路”节点城市企业的参与程度,对节点城市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强。研究拓展了“一带一路”微观经济效应的研究,为政府引导风险投资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启示。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伦晓波   刘颜  
数字化转型和绿色技术创新构成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内容,识别“一带一路”倡议相关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如何赋能绿色技术创新,对于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构建数字化转型综合指标,运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一带一路”倡议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与数字化转型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显著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机制检验发现,“一带一路”倡议显著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进而为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赋能。异质性分析表明,在国有企业、规模相对较大企业、竞争程度较低行业企业、东部地区企业样本中,“一带一路”倡议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有更明显的改善效应。文章为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战略机遇与高质量发展提供现实借鉴。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刘诚宏  王坤  
一、"走出去"企业税收争议解决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一)现行机制现有的国际税收争议解决机制主要有相互协商程序和税收仲裁。相互协商程序(Mutual Agreement Procedure,MAP)是缔约国之间相互协商税收问题所应遵循的规范化程序,是一种解决国际税务争议的国际法程序,允许来自缔约国政府的授权代表通过相互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继萍  徐蒙蒙  韩文玓  
管理创新有助于促进企业对外部复杂环境的重新适配和对资源的优化整合。为深入探究“一带一路”倡议是否会促进企业管理创新,文章利用倡议产生的准自然实验变化,以2012-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构建双重差分模型进行检验。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对受倡议支持企业的管理创新具有促进作用;对产品市场竞争激烈的企业和位于外向型节点城市企业的管理创新激励作用尤为显著。研究结论为企业开展管理创新、推动国家创新型战略的落地和实施提供了决策依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闫华红  薛雅心  
推动创新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内在要求,为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各地政府向相关企业提供政策支持,这对企业创新产生了重要影响。以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究"一带一路"倡议下融资约束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发现"一带一路"倡议有利于提高企业创新投入水平,而融资约束具有中介效应。进一步从行业特征和产权性质两方面进行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对企业创新投入的提升作用主要集中于重点合作产业和非国有企业。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桂军  卢潇潇  
近年来,"一带一路"倡议的经济效应备受关注,关于"一带一路"倡议影响微观企业创新的研究尚不多见。文章视"一带一路"倡议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2012-2017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模型(DID)考察了"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可以显著地提高中国企业的创新水平。进一步地,文章从对外直接投资和环境不确定性视角考察了"一带一路"倡议影响中国企业创新的作用路径,结果显示:"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企业创新的促进效应严重依赖于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而环境不确定性对"一带一路"倡议与企业创新的中介效应并不明显。此外,文章还按照企业规模、所有制类别和资本密集度进行了分样本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倡议对大型企业、国有企业和资本密集型企业的创新激励效应尤为突出。本研究不仅补充了"一带一路"倡议与企业创新的相关研究,而且对政府进一步扩大"一带一路"效应和企业提高创新水平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芳芳   冯帆  
“一带一路”倡议问世十年,为沿线各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高水平的开放也为中国企业创新提供了机会。本文基于2009—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文本挖掘和人工判断相结合的方法从微观层面对参与“一带一路”共建企业进行认定,构建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深入考察“一带一路”倡议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一带一路”倡议显著促进参与企业创新“增量提质”。此结论在经过平行趋势检验、内生性分析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倡议通过研发投入效应和创新网络溢出效应促进参与企业创新数量与质量提升,企业数字化转型正向调节“一带一路”倡议与参与企业创新数量和质量的关系。进一步分析发现,参与“一带一路”倡议对国有企业创新质量的促进作用强于非国有企业、对地区市场化水平较低的企业创新数量和质量的促进作用更明显;此外,“一带一路”倡议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协同还能促进高科技企业的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本文的研究结论为“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中国企业创新提供了微观层面的证据,对中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意义。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秋梅  林灵  曾海舰  
基于中国上市企业2012-2016年样本数据,考察"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初期阶段对企业创新的影响。首先,通过面板双重差分估计策略发现,倡议实施初期阶段,参与倡议建设企业的创新产出显著下降。其次,为解决内生性问题,使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进行验证,结论仍一致。最后,通过双重差分和三重差分估计发现,参与倡议建设的非国有企业创新产出下降幅度更大更显著,并且其创新产出对政府补助的敏感度更高。研究表明,在倡议实施后期阶段,需通过政府补助等调控手段提高非国有企业创新水平,并注重对外开放与企业创新耦合协调度,逐步实现与沿线国家高端产业对接。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黄宏斌   李圆圆   许晨辉  
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格局下,跨国协同创新成为培育新兴产业发展动能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突破了现有研究关注于“一带一路”倡议对单一企业创新能力影响的局限性,将视角切换为我国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的合作共赢。基于2010—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将“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使用PSM-DID的方法,考察了“一带一路”倡议对跨国协同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和应用情境。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通过“强化要素流动交融”和“降低跨国协作成本”两种效应而有效推动了我国企业与沿线国家的跨国协同创新。异质性分析发现,当企业吸收能力较强、属于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以及与沿线国家文化融合度较高时,“一带一路”倡议对企业跨国协同创新的推动效果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一带一路科技合作专项计划”政策的出台显著强化了“一带一路”倡议对跨国协同创新的推动效应。本文为我国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跨国协同创新的驱动机制提供了理论参考与实践证据,也为微观企业如何借助政策的力量实现跨国协同合作,赋能自身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胡留所   胡健   卢山冰  
以“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中国沿线城市高质量发展是现阶段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基于2000—2021年中国281个城市数据,通过构建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了“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识别了公众关注度作为中介的影响机制,并进一步判定了沿线节点城市和周边区域间的空间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倡议显著促进了沿线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高,但该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从影响机制来看,公众关注度会影响生产要素配置,提升沿线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从空间效应来看,沿线城市虹吸周边地区的资源对周边城市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文研究厘清了“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沿线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和效果,对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和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