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697)
2023(15686)
2022(13451)
2021(12655)
2020(10629)
2019(24733)
2018(24136)
2017(46284)
2016(25024)
2015(27864)
2014(27298)
2013(27342)
2012(25003)
2011(22722)
2010(22385)
2009(20716)
2008(20195)
2007(17286)
2006(15126)
2005(13288)
作者
(73552)
(61170)
(60473)
(57741)
(38939)
(29305)
(27352)
(23984)
(23332)
(21521)
(20826)
(20673)
(19362)
(19239)
(18853)
(18775)
(18154)
(18144)
(17553)
(17316)
(15215)
(14812)
(14744)
(13835)
(13634)
(13473)
(13382)
(13267)
(12243)
(11950)
学科
(103553)
经济(103446)
管理(69124)
(65114)
(52854)
企业(52854)
方法(47338)
数学(41771)
数学方法(41361)
中国(30428)
(25770)
(25206)
(22197)
(20912)
贸易(20901)
业经(20752)
(20307)
地方(20081)
农业(17318)
(17233)
环境(16193)
(15836)
财务(15766)
财务管理(15744)
(15117)
理论(15054)
企业财务(14996)
技术(14942)
(14800)
银行(14735)
机构
大学(359612)
学院(353434)
(146787)
经济(143922)
管理(139146)
研究(125957)
理学(121502)
理学院(120086)
管理学(118005)
管理学院(117382)
中国(92544)
科学(78686)
(77415)
(63766)
(63700)
(61973)
研究所(58659)
业大(56225)
中心(54946)
财经(52228)
北京(49205)
农业(49078)
(48564)
(47832)
(45762)
(45617)
师范(45247)
经济学(44750)
经济学院(40460)
(39446)
基金
项目(248839)
科学(195197)
基金(183163)
研究(175298)
(162512)
国家(161260)
科学基金(137262)
社会(112406)
社会科(106665)
社会科学(106633)
基金项目(97611)
(93633)
自然(91170)
自然科(89097)
自然科学(89069)
自然科学基金(87452)
(80798)
教育(79179)
资助(75368)
编号(68488)
重点(55943)
(55157)
成果(54624)
(52542)
(51375)
创新(48049)
科研(47973)
国家社会(47112)
课题(47104)
教育部(46940)
期刊
(152945)
经济(152945)
研究(105418)
中国(63771)
学报(62607)
科学(55821)
(55053)
管理(49532)
大学(46564)
(46340)
学学(43970)
农业(38140)
教育(33755)
(28129)
金融(28129)
技术(27504)
经济研究(26251)
财经(25314)
业经(22986)
(21711)
问题(21553)
(20746)
(18058)
科技(17851)
图书(17206)
(17034)
技术经济(17024)
国际(16240)
业大(16062)
理论(16018)
共检索到5100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蒋艳萍   吴艾茜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与沿线国家的互通合作不断加深,为各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否促进了中国节点城市的外商直接投资流入?文章基于2008-2021年中国270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对此问题进行了回答。研究表明:“一带一路”倡议显著促进了国内沿线节点城市的外商直接投资流入,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一带一路”倡议对外商直接投资的促进效应存在显著的地域差异,即该促进作用在西部和“一带”地区更为明显,而在中部和东部地区并不显著;影响机制分析表明,“一带一路”倡议主要通过提高对外开放度和改善投资环境来促进外商直接投资流入,对外开放度越高、投资环境越好,“一带一路”倡议对国内沿线节点城市的外商直接投资促进效应越明显。因此,国内沿线节点城市应抢抓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机遇,不断深化对外开放合作,完善和优化投资环境,以高质量“引进来”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杨荣珍  魏倩  
2013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哈萨克斯坦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它是中国为推动经济全球化而提出的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模式。对"一带一路"国家的直接投资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动力。据麦肯锡预测,到2050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GDP增量将占全球总增量的80%左右,发展潜力不容小觑。作为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位居全球前列的投资大国,中国迫切需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边婧  张曙霄  
"一带一路"倡议作为新时代中国全面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为实现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注入了强大动力。基于2003—2016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面板数据,研究了"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进口效应和出口效应均显著为正,但对进口的促进效应大于对出口的促进效应;区分投资目标国后发现,中国在新兴经济体投资具有显著的出口促进作用,而在非新兴经济体投资具有显著的进口促进作用。进一步地,将贸易进出口产品区分为初级制成品、资源类制成品和技术制成品,发现中国在非新兴经济体投资的贸易效应主要表现为对资源类制成品和技术制成品进口规模的促进作用;在新兴经济体则更多地表现为技术制成品出口规模的促进作用,而对资源类制成品和技术制成品的进口存在替代效应。因而,应加大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力度,实施"因国施策"的贸易策略,实现与不同类型国家的产业优势互补。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潘永昕   魏兴华  
对外直接投资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其促进母国产业结构升级的积极作用对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我国2003—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表明,对外直接投资在总体上显著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而异质性分析发现,这一效应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后和西部地区尤为明显;分位数检验表明,对外直接投资促进国内产业结构升级的边际效应会受产业结构发展水平的影响呈现“M型”特征。因此,应增强技术溢出吸收能力和要素优化配置能力,加快形成“走出去”和“引进来”双向互促的高水平开放新格局,最大化对外直接投资促进国内产业结构升级的效应。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毛海欧  刘海云  
提高中国与沿线国贸易互补程度有利于"一带一路"区域经济融合。本文基于TII模型分析了OFDI影响双边贸易互补关系的机理,发现存在比较优势和国家间贸易偏向两种机制,"一带一路"倡议为区域生产网络形成创造了条件,是OFDI提高双边贸易互补性的催化剂。本文采用2005—2016年78个国家的跨国面板数据,检验了理论假说。研究发现:中国OFDI提高了双边贸易互补程度,国家贸易偏向机制表现出显著的正向效应。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OFDI能够显著促进互补贸易关系的形成,而对非沿线国OFDI没有显现相应的促进作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OFDI对中国与沿线国贸易互补性的促进作用大大提高,且贸易偏向机制变得更加突出。探讨国家贸易偏向机制的实现途径发现,OFDI通过构建区域生产网络,深化了两国的产业联系和贸易联系,提高了国家间贸易偏向。本文的研究结论对提高中国与沿线国贸易互补程度、深化区域经济合作有启示意义。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赵永超   蓝庆新  
文章从国际直接投资视角重新审视“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债务风险的影响,重点探究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沿线国家债务风险的影响机理、特征与机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文章利用2014—2021年共42个沿线国家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理论假说。研究发现:我国在“一带一路”直接投资对沿线国家债务风险总体表现出抑制效应,属于“雪中送炭”,而非“雪上加霜”。债务风险抑制过程表现出“滞后→急释→缓释”的动态非线性特征,且基础设施环境的改善是发挥抑制效应的重要渠道,同样表现出非线性传导特征。实证结果通过了相关稳健性检验,并发现对于不同债务风险水平及所属不同地区的样本国家会产生异质性影响。文章不仅丰富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研究,还从根本上驳斥“债务陷阱论”,缓解了沿线国家“债务焦虑”,为我国企业对外投资提供了事实依据与决策参考,助力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高质量发展。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马忠民  蒋文静  
"一带一路"倡议产生了巨大的溢出效应,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在逐年持续增长。但同时"一带一路"倡议给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提出了更多挑战。论文在分析中国企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现状基础上,探讨其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实现高质量对外直接投资策略。认为高质量对外直接投资对于实现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应建立差异化的合作路径、完善融资体制提高企业融资能力、加强对外投资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等,实现与东道国的互利共赢,促进高质量"走出去"。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赵红军  高恒宇  黄丹煌  
“一带一路”倡议从其经济学本质来看,是构建“走出去”和“引进来”良性互动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先手棋”,它在重塑世界经济格局的同时,也可能改变国内的经济版图。文章基于2003-2018年281个地级市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一带一路”倡议在传递“走出去”信号的同时,却对全国城市层面的“引进来”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从影响机制来看,“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让节点城市外向型发展的注意力部分地转移到海外投资上,表现为普遍增加了本地用于“走出去”的贷款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地方政府在城市内部的固定资产投资,这使得节点城市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吸引力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但从影响的异质性来看,这却在客观上促进了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区位的空间调整,使得东部地区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吸引力下降,却让中西部城市成了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新阵地。这意味着,今后可充分发挥“一带一路”倡议促进我国外商投资布局调整的积极一面,同时将它与东、中、西部城市发展阶段结合起来,实现“走出去”与“引进来”良性互动。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黄卫平  
在世界经济普遍增长乏力的情况下,中欧双方各自面临不同的经济增长制约。"新常态"下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与欧盟所推出的"容克计划"都是在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二者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其中,产能国际合作是核心,需要从政府对话及企业项目对接两个层面展开,即政府就投资重大事项如市场准入限制、投资审批程序、国家安全审查、项目监管规则、资本流入等达成共识,形成投资合作框架;企业则凭借自身资金、技术、管理等参与其中,形成良性竞争和循环。中国资本结合中国产能,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引领下,可以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从而转变中国简单的加工贸易出口模式,通过对外投资进一步融入欧洲市场,带动产业升级并实现经济健康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高  刘锋  胡迎东  
文章基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政策背景,依据贸易引力模型的设定方式,建立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并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构造匹配样本,建立双重差分模型(DID),对我国对外投资的出口效应以及"一带一路"倡议对该效应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样本研究中国对不同收入水平国家的投资出口效应,并建立投资的出口滞后效应模型,分析中国投资对出口产生作用的持续性。研究发现,我国对外投资在整体上对出口有着替代效应,这一效应在收入水平高的国家更为明显。我国对"一带一路"地区的投资对出口有促进效应,这一效应随着"一带一路"的发展而不断加强。"一带一路"倡议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出口促进效应有显著的正向提升作用。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郑晓明  吕佳宁  
历史数据表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总量、流量、国别分布、行业分布等特征与对外劳务合作的发展、结构特征相匹配,对外直接投资往往伴随着对外劳务合作,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劳务合作之间相互促进,具有密切的正相关关系,已成为中国对外合作发展的主要内容。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和对外劳务合作发展迅速,但仍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需要政策引导对外劳务合作产业结构升级,产业发展突破技术性壁垒,因地制宜共同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完善对外劳务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建立成熟的劳务输出管理机制,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对外劳务合作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林海华  林海英  张丽艳  鑫颖  包家辰  
"一带一路"倡议是新时代全球化的共同构想,东盟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连续12年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合作伙伴,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如何,是持续推进中国-东盟经贸高质量融合发展的关键。本文基于2009-2018年中国对东盟及各国的直接投资和贸易往来数据,借助引力模型,构建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进口和出口贸易效应回归模型,研究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和贸易潜力。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对贸易具有显著的创造性互补效应,双方的国内生产总值和年末人口数对贸易也具有显著影响。中国对东盟各成员国间的直接投资以及各成员国进出口贸易间的直接投资均存在不均衡现象,文莱、缅甸、老挝等小成员国贸易潜力值较小,越南是所有成员国中贸易潜力类型跨度最大的国家。为此本文提出了推进中国对东盟贸易发展"提质升级"的政策启示,以期为中国与东盟的经贸融合式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未来投资方向提供经验借鉴。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田晖  宋清  楚恬思  
利用2009—2016年我国向"一带一路"沿线52个国家OFDI面板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经济、政治和法律制度因素指标,并建立面板数据模型综合运用固定效应检验方法和2SLS方法研究"一带一路"倡议对制度因素与我国在沿线国家OFDI区位选择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1)"一带一路"倡议对我国向沿线国家OFDI区位选择存在促进效应;(2)经济制度因素对我国向沿线国家OFDI区位选择存在抑制效应,政治制度因素对其存在促进效应,而法律制度因素对其没有影响;(3)"一带一路"倡议对经济、政治和法律制度因素与我国向沿线国家OFDI区位选择均存在调节效应,且均为干扰作用。最后,就如何根据"一带一路"倡议调节效应合理选择我国在沿线国家OFDI区位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陈涛涛  金莹  吴敏  徐润  葛逸晅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年来,得到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积极响应,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由于不同国家在制度、文化等方面存在的巨大差异,"一带一路"倡议在实践过程中也受到了诸多的质疑。本文基于国际投资的视角对倡议的国际背景和中国的"一带一路"体系构建进行解读。通过梳理"一带一路"概念提出与体系构建的过程,得出结论认为,"合作"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本质内涵;"一带一路"倡议与世界及中国投资背景高度契合,是中国基于多年开放发展的经验和对外投资的实践提出来的;体现了中国在当今出现的逆全球化趋势下,向世界表达的和平融入世界、维护多边主义、实现共荣发展的承诺与努力,并在此基础上,对"一带一路"倡议在经济及投资领域遇到的主要舆论挑战予以分析和回应,给出了应对当前挑战的综合建议与对策。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宋昌耀  厉新建  
在国家"走出去"战略的推动和企业内生扩张需求的作用下,中国对外投资的规模不断增长、分布愈加广阔,已经成为世界产业转移和跨国投资浪潮中的新兴力量。其中,中国对外旅游投资既是这股新兴力量中愈来愈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已经成为中国旅游业发展由大变强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现象。"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给中国对外旅游投资带来诸多机遇,将助推中国企业更好地"走出去"。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