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49)
- 2023(14581)
- 2022(11930)
- 2021(11106)
- 2020(9409)
- 2019(21207)
- 2018(20505)
- 2017(39235)
- 2016(21072)
- 2015(22854)
- 2014(22072)
- 2013(22300)
- 2012(20481)
- 2011(18318)
- 2010(18221)
- 2009(17220)
- 2008(17428)
- 2007(15430)
- 2006(13542)
- 2005(12655)
- 学科
- 济(96650)
- 经济(96547)
- 业(88880)
- 企(80825)
- 企业(80825)
- 管理(73967)
- 方法(43151)
- 数学(34692)
- 数学方法(34445)
- 财(31348)
- 业经(29753)
- 农(28296)
- 中国(25080)
- 务(23061)
- 财务(23040)
- 财务管理(23017)
- 企业财务(21950)
- 农业(20345)
- 贸(19969)
- 贸易(19959)
- 易(19513)
- 制(19390)
- 技术(18813)
- 策(16602)
- 划(16344)
- 和(15275)
- 学(15044)
- 体(14939)
- 理论(14576)
- 银(14248)
- 机构
- 学院(305803)
- 大学(304435)
- 济(138501)
- 经济(136440)
- 管理(120425)
- 研究(105461)
- 理学(104079)
- 理学院(103006)
- 管理学(101638)
- 管理学院(101069)
- 中国(83269)
- 财(63714)
- 京(63476)
- 科学(62014)
- 农(57639)
- 所(53761)
- 财经(51150)
- 研究所(48828)
- 经(46909)
- 业大(46354)
- 中心(46219)
- 农业(45698)
- 江(44624)
- 经济学(43369)
- 北京(40002)
- 经济学院(39264)
- 财经大学(38226)
- 院(37436)
- 商学(35552)
- 商学院(35234)
- 基金
- 项目(202321)
- 科学(161416)
- 基金(152693)
- 研究(142140)
- 家(135539)
- 国家(134404)
- 科学基金(115576)
- 社会(95641)
- 社会科(91008)
- 社会科学(90984)
- 基金项目(80070)
- 省(75993)
- 自然(75563)
- 自然科(73969)
- 自然科学(73944)
- 自然科学基金(72778)
- 划(64433)
- 教育(63376)
- 资助(62246)
- 编号(52542)
- 部(45883)
- 重点(45702)
- 创(45106)
- 业(44684)
- 发(43112)
- 国家社会(41548)
- 创新(41447)
- 成果(40903)
- 教育部(39397)
- 科研(39219)
- 期刊
- 济(150798)
- 经济(150798)
- 研究(90502)
- 中国(57642)
- 财(52779)
- 农(52627)
- 学报(50450)
- 管理(49673)
- 科学(47583)
- 大学(38276)
- 学学(36733)
- 农业(35860)
- 融(29760)
- 金融(29760)
- 财经(26765)
- 经济研究(26187)
- 技术(25220)
- 业经(24346)
- 经(23200)
- 业(22848)
- 教育(21449)
- 问题(20009)
- 贸(19418)
- 技术经济(17871)
- 国际(17760)
- 世界(17425)
- 版(14859)
- 现代(14521)
- 商业(14371)
- 财会(14071)
共检索到4576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朱华 张文君 陈锐敏
为了探索"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合法性的影响,本文以2005-2018年间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数据为样本,结合双重差分和Tobit模型检验"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企业在沿线国家投资成败的影响。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能够显著降低我国企业在沿线国家的问题投资规模和频率,证明该倡议对企业克服外来者劣势并获取东道国合法性具有正向影响。异质性分组检验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倡议对地理距离近以及"一带"沿线国家的影响更大;可以显著提升在政治风险较高的东道国投资的合法性,因而对问题投资的抑制作用更强。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唐晨曦 杜晓君 冯飞 张铮
从来源国合法性溢出视角,探讨“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绩效的影响,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对外投资数据,采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企业投资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在利用倾向得分匹配、工具变量等方法缓解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之后,上述结论依然稳健;与非基础设施行业相比,“一带一路”倡议对基础设施行业企业投资绩效的正向影响更加明显;与非国有企业相比,“一带一路”倡议对国有企业投资绩效的正向影响更加明显;在作用机制上,“一带一路”倡议通过改善来源国合法性进而正向影响中国企业投资绩效。研究结论对企业“一带一路”投资实现互利共赢有重要启示。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桂军 卢潇潇
近年来,中国应该如何实现产业升级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产业升级归根结底是产业内代表性企业是否实现优化升级,"一带一路"倡议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提出,其对中国企业升级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准自然实验为切入点,利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企业升级的影响及作用路径。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可以显著地助推中国以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为表征的企业升级,当利用工具变量法缓解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及进行其他稳健性检验之后,上述结论依然稳健;进一步地,本文基于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将中国产业分为新兴产业、成熟产业和瓶颈产业,并从研发创新视角分析"一带一路"倡议影响各产业中企业升级的作用路径,结合实证检验发现:"一带一路"倡议可以通过研发创新助推中国企业升级,且对瓶颈产业的企业升级影响最大,其次为新兴产业和成熟产业;此外,本文还根据产权性质进行分样本回归,结果显示,"一带一路"倡议可以同时助推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升级,这一结论意味着,在"一带一路"倡议稳步推进的过程中,中国经济发展形成了"国进民进"的新格局。本文不仅为"一带一路"倡议影响企业升级提供了微观证据,而且对于国家制定政策有重要的理论启示,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后续部署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王欣 陈铄
以中国实施"一带一路"倡议为准自然实验,采用2011~2017年A股上市企业作为研究样本,运用倍差法系统地考察"一带一路"倡议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从整体上来看,"一带一路"倡议显著提升了企业投资效率,并且该效应呈现逐渐增强的趋势。利用古代"丝绸之路"作为工具变量以缓解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以及其他稳健性检验之后,其结果依然不变;进一步将投资效率划分成投资不足和投资过度之后发现,"一带一路"倡议通过降低融资约束缓解企业投资不足,却提升了代理成本进而加剧了企业投资过度。此外,根据企业产权属性划分,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都受到了"一带一路"倡议的正面影响,意味着在"一带一路"倡议稳步推进下,中国经济已逐渐形成"国民同进"的新格局。因此,政策上应积极鼓励更多的企业"走出去",拓宽"一带一路"倡议的广度和深度。
关键词:
“一带一路”倡议 丝绸之路 企业投资效率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李军 甘劲燕 杨学儒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企业走出去和转型升级战略决策的重要政策情境,学界广泛关注其出口贸易效应和对外投资效应,但多为宏观中观层面研究,缺乏其是否以及如何影响企业战略决策的路径及后果的知识。案例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具有显著的推力和拉力效应,"推力"主要源于市场竞争压力、政府推力、舆论推力与利益相关者推力;而"拉力"则主要表现为新的市场机会、出口固定成本降低、出口边际成本降低、投资壁垒减少和融资成本的变化。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和推进,推力和拉力效应凸显,企业"主动"或"被动"重新识别地域性机会、产业机会或全球价值链重构机会而实施转型升级,形成三条具有代表性的路径为:依托管理变革能力在省内、国内和国际等层面实施空间转移战略,利用公司创业能力择机实施跨业转型,基于突出的创新和市场能力着力打造自主价值链的一体化战略。进一步地,不同企业(如国有和民营)推力和拉力效应的内涵存在差异,能力基础存在差异,而机会窗口是外部环境变化与企业资源和能力共同结合的产物,因此,它们可能识别和开发的机会存在较大差异。特别地,"一带一路"倡议对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决策的影响较弱;同时,民营企业转型升级路径中没有识别出跨业转型。该研究夯实了"一带一路"倡议对外投资效应的微观基础,阐明了其影响企业转型升级路径的理论机制,为企业在新时代结合实际选择转型升级路径、切实有效地推进转型升级提供了参考依据。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乔章凤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下,中国企业正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以跨国投资的方式加速"走出去"的步伐,本文在总结企业跨国投资新特点的基础上,从战略认同差异与政治变动风险、投资环境差异与货币金融风险、投资结构失衡与内部经营风险三个方面分析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范围内跨国投资的主要风险,并进一步从外源性风险防范、货币金融风险防范及企业内生性风险治理方面提出跨国投资的风险防范机制。
关键词:
跨国投资 风险防范 一带一路 直接投资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欣 余吉祥 陈劼绮
文章以"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倍差法研究了"一带一路"倡议对企业产能利用率的影响及作用路径。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能够显著提升企业产能利用率,在使用古代"丝绸之路"的途经国家作为工具变量缓解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依然不变。进一步的机制分析发现,"一带一路"倡议可以通过"提升创新能力"和"缓解投资不足"两大渠道影响企业产能利用率。此外,"一带一路"倡议提升企业产能利用率的效应与产权性质和生产率水平等特征有关。文章还从微观视角为理解"一带一路"倡议对企业产能利用率的影响提供了新思路,丰富了评估"一带一路"经济效果的研究。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徐思 何晓怡 钟凯
本文以"一带一路"倡议的出台作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及其作用路径。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显著降低了受到倡议支持企业的融资约束,在采用安慰剂检验、倾向得分匹配回归控制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后,这一结论仍然成立。此外,本文还根据企业的行业特征及地理特征进行分组检验,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倡议对支持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在新兴优势行业、外向型节点城市中更为显著。作用机制分析表明:一方面,相对未受倡议影响的企业,受到倡议支持企业的外源融资、银行借款增量较多;另一方面,相对未受倡议影响的企业,受到倡议支持企业的银行借款融资成本、公司债券融资成本较低,获得的税收优惠较多。研究表明,"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主要通过融资来源与经营成本两个渠道降低企业融资约束。这一发现既有助于拓展宏观经济政策与微观企业行为研究框架,也对深入理解"一带一路"倡议的经济效应及后续改革具有一定的启示。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韩萍
在阐述"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现状和特征的基础上,研究了其投资过程中面临的环境风险、市场风险、资源风险、能力风险和法律风险,进而构建了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风险评价体系,对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的海外投资风险进行了实证分析。基于分析结果,从企业层面和政府层面提出了相关应对策略。
关键词:
“一带一路”倡议 海外投资 风险评估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黄岩 王笑娴
自中国政府提出“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中国资本加快了在海外市场的流动。企业在获得投资机遇的同时也伴随诸多风险,包括宏观结构层面的传统风险和微观个体层面的非传统风险。非传统风险通常嵌入于东道国复杂的社会关系,具体发生在跨国企业与东道国民众、劳工、工会等次级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中,涉及劳动关系、环境冲突、文化差异、海外犯罪、商业贿赂、突发公共事件等方面,影响着跨国企业与当地社群的紧张局势。通过分析非传统风险类型划分、内在机理和演变过程,立足于中国企业实践案例,非传统风险类型学分析框架可以由以上6个方面切入构建。为防范和化解非传统风险,中国企业应熟悉东道国劳动法规,积极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加强企业跨文化建设,中国政府应完善商业贿赂、打击海外犯罪的相关立法,并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刘春艳 赵军
本文使用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数据,将对外投资总量分解为集约边际与扩展边际,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准自然实验,解释了中国企业在沿线国家投资增长的路径。研究发现:集约边际和扩展边际均是“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中国企业在沿线国家投资总量增长的路径;从投资方式看,跨国并购的集约边际增长强于绿地投资,扩展边际增长弱于绿地投资;从投资方向看,对顺梯度国家的投资二元边际增长具有显著正向作用,但对逆梯度国家作用相反;从行业类别看,交通与能源行业的对外投资二元边际增长的提高作用更优。机制检验表明,增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增长的稳定性应进一步提高“一带一路”倡议互联互通建设对扩展边际的促进作用。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马忠民 蒋文静
"一带一路"倡议产生了巨大的溢出效应,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在逐年持续增长。但同时"一带一路"倡议给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提出了更多挑战。论文在分析中国企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现状基础上,探讨其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实现高质量对外直接投资策略。认为高质量对外直接投资对于实现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应建立差异化的合作路径、完善融资体制提高企业融资能力、加强对外投资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等,实现与东道国的互利共赢,促进高质量"走出去"。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赵甜 曹守新
“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了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和投资合作,为中国企业创新效率提升提供了更多国际化机遇和挑战。文章依托三阶段DEA模型测算了2011—2021年中国上市公司创新效率的发展演变情况,并用双重差分法检验了“一带一路”倡议对样本企业创新效率的动态影响。研究发现:(1)“一带一路”倡议显著提升了企业创新效率,随着倡议的不断推进,这种动态影响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2)异质性分析表明,“一带一路”倡议对不同类型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对位于国家级战略区域内的企业、国有企业和制造业企业,对海上丝绸之路沿线、非国有企业和服务业企业创新效率的提升并未发挥预期效果;(3)作用机制方面,“一带一路”倡议主要通过影响内部吸收能力和外部合作网络两条渠道扩充国内外研发资本存量,进而拉动国内创新效率的提升。由此,文章从均衡区域经济发展、深化“一带一路”建设、扩充研发资本存量角度提出了我国企业创新效率提升的对策建议。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吕越 田冀霖
本文采用2009—2019年中国上市企业数据,测度了企业层面的数字创新水平,从而得以使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企业数字创新的影响效应问题。研究发现,首先,中国上市企业的数字创新水平在2009—2019年总体呈现出上升趋势。其次,“一带一路”倡议显著促进了企业的数字创新水平提升,这一结论通过了安慰剂检验及Bacon分解等多重稳健性检验。此外,机制分析发现,“一带一路”倡议可以通过缓解融资约束、促进合作创新及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三种渠道提升企业的数字创新水平。最后,异质性分析表明,这一积极效应对于新兴优势行业企业、中西部地区企业及非国有企业更加显著。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黄宏斌 李圆圆 许晨辉
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格局下,跨国协同创新成为培育新兴产业发展动能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突破了现有研究关注于“一带一路”倡议对单一企业创新能力影响的局限性,将视角切换为我国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的合作共赢。基于2010—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将“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使用PSM-DID的方法,考察了“一带一路”倡议对跨国协同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和应用情境。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通过“强化要素流动交融”和“降低跨国协作成本”两种效应而有效推动了我国企业与沿线国家的跨国协同创新。异质性分析发现,当企业吸收能力较强、属于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以及与沿线国家文化融合度较高时,“一带一路”倡议对企业跨国协同创新的推动效果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一带一路科技合作专项计划”政策的出台显著强化了“一带一路”倡议对跨国协同创新的推动效应。本文为我国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跨国协同创新的驱动机制提供了理论参考与实践证据,也为微观企业如何借助政策的力量实现跨国协同合作,赋能自身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