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78)
- 2023(13445)
- 2022(11591)
- 2021(10874)
- 2020(9328)
- 2019(22013)
- 2018(21236)
- 2017(40206)
- 2016(21096)
- 2015(24041)
- 2014(23924)
- 2013(23751)
- 2012(22080)
- 2011(20055)
- 2010(19997)
- 2009(18645)
- 2008(18177)
- 2007(15759)
- 2006(13678)
- 2005(12257)
- 学科
- 济(108241)
- 经济(108150)
- 管理(60472)
- 业(55926)
- 企(46136)
- 企业(46136)
- 方法(45225)
- 数学(40223)
- 数学方法(39713)
- 中国(25055)
- 农(23634)
- 地方(23324)
- 财(23156)
- 学(20157)
- 业经(20000)
- 贸(17415)
- 贸易(17406)
- 易(16827)
- 制(16192)
- 农业(15716)
- 地方经济(14554)
- 和(14336)
- 务(14082)
- 财务(14028)
- 财务管理(13989)
- 理论(13860)
- 融(13810)
- 金融(13807)
- 环境(13736)
- 银(13351)
- 机构
- 大学(305055)
- 学院(303565)
- 济(135807)
- 经济(133258)
- 管理(118771)
- 研究(103623)
- 理学(102584)
- 理学院(101462)
- 管理学(99614)
- 管理学院(99027)
- 中国(78552)
- 京(63044)
- 科学(60768)
- 财(60029)
- 所(51157)
- 中心(48181)
- 财经(47944)
- 农(46817)
- 研究所(46297)
- 江(44834)
- 经(43488)
- 业大(42736)
- 经济学(42483)
- 北京(39503)
- 范(39251)
- 师范(38888)
- 经济学院(38019)
- 院(37040)
- 农业(36569)
- 财经大学(35506)
- 基金
- 项目(201929)
- 科学(160255)
- 基金(148652)
- 研究(147051)
- 家(128764)
- 国家(127736)
- 科学基金(110699)
- 社会(95590)
- 社会科(90717)
- 社会科学(90692)
- 基金项目(78353)
- 省(78102)
- 自然(71113)
- 自然科(69506)
- 自然科学(69486)
- 自然科学基金(68226)
- 教育(68088)
- 划(65628)
- 资助(61034)
- 编号(58740)
- 成果(47207)
- 重点(45685)
- 部(45355)
- 发(43900)
- 创(41955)
- 国家社会(40082)
- 课题(39983)
- 教育部(39469)
- 创新(39218)
- 科研(39067)
- 期刊
- 济(149991)
- 经济(149991)
- 研究(90942)
- 中国(57529)
- 财(48144)
- 学报(44663)
- 管理(44452)
- 科学(41835)
- 农(41456)
- 大学(34592)
- 学学(32406)
- 教育(28901)
- 技术(28869)
- 农业(27879)
- 融(26598)
- 金融(26598)
- 经济研究(25448)
- 财经(24215)
- 业经(22572)
- 经(20909)
- 问题(19320)
- 统计(17178)
- 技术经济(16972)
- 贸(16628)
- 业(15424)
- 策(15232)
- 国际(14397)
- 理论(14376)
- 商业(14350)
- 世界(14187)
共检索到4565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哈瑞尔达·考利 利奥·扎克 吴敏 葛逸晅 龚新宇
迄今为止,关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外部评论绝大多数关注的是地缘政治的影响,对倡议的经济学分析比较少见。本文拟研究"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可能产生的经济和社会影响,而不讨论国际地缘政治,因为这方面的内容并不在新兴市场论坛(EMF)的专业范围之内。EMF组织了由14位经济学家和发展领域的专家组成一个课题研究小组,研究小组选择了11个国家进行相关研究。作为研究内容的一部分,EMF对来自世界各地有关"一带一路"倡议的论文和文章进行了广泛的
关键词:
一带一路 投资总额 多边开发银行 投资率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李向阳 胡必亮 徐秀军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取得系列重大成就,并成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谋求共建国家的利益交集或最大公约数是确立“一带一路”目标定位的基本原则。基于这一原则,“一带一路”的目标定位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二是中国经济外交的顶层设计,三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取得了丰硕成果,为中国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为共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同时从支持世界经济增长、推进新型全球化发展以及完善全球治理体系等方面促进全球共同发展。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成功实践为新时代国际合作的理论发展与创新提供了重要素材。作为一种新型国际合作实践,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在理念上统筹合作过程与结果,在行动上统筹“硬联通”“软联通”“心联通”,在国际关系上统筹双边与多边,在平台建设上统筹国内和国际。作为一种新型国际合作思想,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蕴含着一个非常庞大的理论体系,如何实现多元要素的复合互动是该体系拟将解决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章昌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对外开放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对外经济合作成为我国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重要内容,各项国际经济合作业务迅速发展;邓小平同志发表南巡讲话以后,我国对外经济合作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引进外资金额和质量都有了实质性的增长,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九十年代末,中央提出了"走出去"战略,全面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在全球新一轮的生产要素与资源重新配置中,展现了中国积极主动地通过资本运动配置要素与资源的新局面;党的十八大以后,面对国内经济新常态和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构想,并在总结以往国际经济合作的经验的基础上,筹划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的愿景,形成了中国完整的"一带一路"倡议蓝图。"一带一路"倡议遵循国际经济合作发展规律,是"走出去"战略的延伸与扩展,将引领我国在新时期全面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在参与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进程中获得更有力的话语权。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瑞峰 李爽
利用Eviews8.0软件的BREAKLS功能寻找断点年份,并基于2010—2016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的出口面板数据,利用断点回归方法实证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自"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对中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影响程度较大,对中国经济发展规模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小。稳健性检验结果显示: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贸易对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起到了更加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一带一路”倡议 经济发展 断点回归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朱慧勇
随着中老铁路在2021年底的建成通车,中老铁路经济带正逐步形成。以“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五通”为分析视角,中老铁路经济带的发展应进一步强化宏观、中观、微观的政策沟通;强化硬件、软件、人文的设施联通;强化货物、服务、文化的贸易畅通;强化初阶、中阶、高阶的资金融通以及强化区域、两国、多国的民心相通。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汪青 杨权 刘文华 陆茸
缓解世界经济失衡问题是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此背景下,“一带一路”倡议为全球经济治理提供了一种新路径。本文从理论机制上探讨了“一带一路”倡议对其共建国外部失衡变动的影响,并基于2000—2020年130个经济体的样本数据构建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DID),实证检验“一带一路”倡议对共建国外部失衡变动的效应。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倡议显著减轻了共建国的外部失衡程度,对全球经济治理呈现出积极的作用,该结论的有效性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中得到验证。异质性分析表明,“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外部失衡缓解效应对收入处于中高等、金融发展程度较低、经常账户持续逆差的经济体更为显著。机制检验表明,“一带一路”倡议通过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权益资产规模提升与结构优化渠道对共建国外部失衡的缓解产生积极作用。本文从全球经济治理层面为理解“一带一路”倡议功能的发挥提供了新视角,在有效助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在实践层面为推动外部失衡的调整与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提供了重要政策参考。
关键词:
“一带一路”倡议 全球经济治理 外部失衡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韩保江 项松林
本文从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出发,讨论了"一带一路"倡议的供给与需求关系、博弈与风险、互信与共享等相关问题。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在战略价值上探讨中国与沿线国家需求与供给能力可以很好耦合,但在战略实施上依然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需要在扩大战略互信和实现共享发展基础上,扩大彼此战略保障,以便确保一带一路倡议能取得更好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韩保江 项松林
本文从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出发,讨论了"一带一路"倡议的供给与需求关系、博弈与风险、互信与共享等相关问题。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在战略价值上探讨中国与沿线国家需求与供给能力可以很好耦合,但在战略实施上依然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需要在扩大战略互信和实现共享发展基础上,扩大彼此战略保障,以便确保一带一路倡议能取得更好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黄寒
"一带一路"倡议不仅会带来亚欧经济的复苏与发展,也会对国际物流业形成重大影响。本文着重分析"一带一路"倡议对国际物流业的正面、负面影响,提出发展国际物流业的战略对策,以期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国际物流 影响 发展对策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侯梦薇 万月 孙铭壕
伴随"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不断,贸易规模持续扩大。但近年来贸易摩擦成为困扰中国与沿线国家经贸往来的不利因素,是当前学术研究的新议题。本文创造性地将贸易摩擦引入"一带一路"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中,在分析我国"一带一路"区域经济合作现状的基础上,根据当前我国与沿线国家贸易摩擦呈现的特点与问题,针对性地提出未来中国在"一带一路"区域经济合作中规划与实践调整的方向,以期在增进合作的同时达到缓和及消除贸易摩擦的目的。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赵祚翔 吴昕月 李浩民
一、前言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一带一路"合作倡议。该倡议总体规划了中国对外开放的新思路,构建了拓展国际交流的重要平台,形成了中国更广泛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机制,倡议主要目标是与相关沿线国家共建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非洲在历史上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自然延伸,也是目前世界上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寇明龙 孙慧 闫新杰
基于2009—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测度指标体系,将“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一带一路”倡议对经济发展数量和质量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一带一路”倡议显著促进了沿线省份经济数量和质量发展,但对经济发展数量的影响大于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安慰剂等稳健性检验验证了基准回归结果的可靠性。(2)异质性分析显示,“一带一路”倡议对“一路”和高等收入省份经济发展数量和质量的促进作用要大于“一带”和中高等收入省份。(3)机制分析发现,“一带一路”倡议通过对外开放、城市化和对外直接投资对经济发展发挥出差异性作用,正向局部中介效应显著。
关键词:
“一带一路”倡议 经济发展 双重差分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寇明龙 孙慧 闫新杰
基于2009—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测度指标体系,将“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一带一路”倡议对经济发展数量和质量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一带一路”倡议显著促进了沿线省份经济数量和质量发展,但对经济发展数量的影响大于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安慰剂等稳健性检验验证了基准回归结果的可靠性。(2)异质性分析显示,“一带一路”倡议对“一路”和高等收入省份经济发展数量和质量的促进作用要大于“一带”和中高等收入省份。(3)机制分析发现,“一带一路”倡议通过对外开放、城市化和对外直接投资对经济发展发挥出差异性作用,正向局部中介效应显著。
关键词:
“一带一路”倡议 经济发展 双重差分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杨静 徐曼
当前,世界经济仍未从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阴影中走出,经济增速低迷,贸易自由化受阻,南北差距显著,利益分配差距悬殊。全球经济格局呈现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并存在发展模式中的增长动力不足、合作模式中的失衡现象突出、治理模式中的变革能力落后等问题。本文认为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为塑造新型全球经济格局带来新契机,通过构建与时俱进、创新绿色的全球经济发展体系,公平包容、互联互通的全球经济合作体系,互利共赢、协同发展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为重构全球经济格局提供新思路与新方案。世界各国应就共建共享、合作共赢这一发展理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全球经济格局 合作共赢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戴翔 王如雪
与以往西方发达国家推动的经济全球化不同,“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增长的特有机制应该是“五通”。文章以理论模型构建和分析为先导,在科学构建“五通”指标体系并进行有效测度的基础上,利用95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2011-2017年的样本数据,采取中介效应模型对“五通”的作用机制进行检验。实证结果表明:第一,“一带一路”倡议确实可以通过“五通”作用机制对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的对外直接投资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第二,从“五通”分指标层面的作用机制看,政策沟通和民心相通可以起到及时的促进作用,但设施联通、贸易畅通和资金融通的促进作用还未显著呈现。第三,从基于分类样本的异质性检验结果看,相比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五通”政策在陆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中的实践效果更强;相比于“一带一路”沿线的低收入国家和中等偏低收入国家,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的高收入国家和中等偏高收入国家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促进效果更强;相比于“一带一路”沿线的其他洲,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的亚洲地区国家和地区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促进效果更强;相比于非亚投行成员,中国对亚投行成员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促进效果更强。
关键词:
“一带一路”倡议 互联互通 对外直接投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