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37)
- 2023(14483)
- 2022(11850)
- 2021(11023)
- 2020(9552)
- 2019(21803)
- 2018(21252)
- 2017(41879)
- 2016(21852)
- 2015(23741)
- 2014(23161)
- 2013(22870)
- 2012(20502)
- 2011(17764)
- 2010(17676)
- 2009(16347)
- 2008(16257)
- 2007(14200)
- 2006(12136)
- 2005(10978)
- 学科
- 济(97597)
- 经济(97499)
- 业(94153)
- 企(86564)
- 企业(86564)
- 管理(79150)
- 方法(47278)
- 数学(38659)
- 数学方法(38210)
- 财(33107)
- 业经(30028)
- 农(28230)
- 务(25723)
- 财务(25679)
- 财务管理(25651)
- 企业财务(24493)
- 中国(20815)
- 农业(20435)
- 技术(19433)
- 制(18530)
- 理论(16492)
- 划(16180)
- 贸(16068)
- 贸易(16060)
- 策(16040)
- 和(15684)
- 易(15630)
- 地方(15121)
- 体(14598)
- 融(13236)
- 机构
- 学院(305536)
- 大学(301232)
- 济(132986)
- 经济(130794)
- 管理(128565)
- 理学(111764)
- 理学院(110750)
- 管理学(109124)
- 管理学院(108524)
- 研究(90784)
- 中国(71907)
- 财(63587)
- 京(60205)
- 财经(51348)
- 科学(51304)
- 经(46884)
- 农(46303)
- 江(44473)
- 所(42986)
- 中心(42729)
- 业大(41887)
- 经济学(40722)
- 研究所(38533)
- 财经大学(38351)
- 经济学院(37038)
- 商学(36775)
- 北京(36694)
- 商学院(36457)
- 农业(36207)
- 州(35104)
- 基金
- 项目(205947)
- 科学(166727)
- 基金(155334)
- 研究(151179)
- 家(133296)
- 国家(132149)
- 科学基金(117902)
- 社会(100342)
- 社会科(95506)
- 社会科学(95484)
- 基金项目(82315)
- 省(79600)
- 自然(76615)
- 自然科(75048)
- 自然科学(75029)
- 自然科学基金(73766)
- 教育(69616)
- 划(65715)
- 资助(62708)
- 编号(59036)
- 部(46743)
- 创(46195)
- 成果(45567)
- 重点(45394)
- 发(43227)
- 国家社会(42498)
- 创新(42357)
- 业(42334)
- 教育部(41295)
- 人文(40917)
- 期刊
- 济(141923)
- 经济(141923)
- 研究(85604)
- 财(54738)
- 管理(53044)
- 中国(51388)
- 农(42241)
- 科学(40369)
- 学报(40141)
- 大学(32697)
- 学学(31325)
- 技术(29430)
- 农业(29014)
- 融(28835)
- 金融(28835)
- 财经(26202)
- 业经(24619)
- 教育(23847)
- 经济研究(22914)
- 经(22571)
- 问题(18755)
- 业(18087)
- 技术经济(17823)
- 财会(17037)
- 贸(15735)
- 现代(15136)
- 商业(14738)
- 统计(14702)
- 策(14263)
- 世界(13992)
共检索到4407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徐功文 马光旭
本文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和多时点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了上市公司在“一带一路”国家直接投资对其股票流动性的影响。研究发现:相较于在非“一带一路”国家进行直接投资,在“一带一路”国家进行直接投资能够显著提高上市公司的股票流动性,但这种正向的影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一带一路”倡议对上市公司股票流动性的影响依托于特定的情境。信息效应分析发现,相较于信息质量较好的上市公司,“一带一路”倡议对信息质量较差的上市公司的股票流动性的促进作用更显著;投资者行为效应分析发现,相较于投资者活跃度较低的上市公司,“一带一路”倡议对投资者活跃度较高的上市公司的股票流动性的促进作用更显著。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刘晓丹 苏二豆 衣长军
本文运用中国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2010—2020年数据,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准自然实验,探讨企业OFDI对ESG的影响及ESG调整动机。研究发现,中国企业通过参与“一带一路”倡议进行OFDI显著提高了ESG水平,尤其是环境维度的ESG。随着OFDI深入推进,企业ESG的改善效应逐步增强。OFDI更有助于提升国际化经验不足企业和投资到可持续发展目标较高东道国企业的ESG水平。此外,当面临严格的制度约束时,企业OFDI对ESG的提升效应更大,且制度约束主要作用于环境维度的ESG;若企业高阶资源较为丰富,则其ESG改善幅度更大,且主要表现为社会和治理维度的ESG改善效应。本文的研究丰富了我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ESG改善效应研究,并为推动我国企业ESG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持和经验证据。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一带一路”倡议 ESG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周妍巧 李涛 刘灼
文章基于聚类分析和引力模型,将制度距离区分为正式制度距离与非正式制度距离,实证探讨了制度距离对中国企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制度距离在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决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具体而言,中国企业对第三圈层国家直接投资具有明显的偏向性;不同维度的制度距离作用有所差异,政法距离和知识距离强化了中国企业投资意愿,而经济距离、外交距离则表现出抑制作用。结论为优化企业投资决策,提升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绩效提供了有益启示。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制度距离 对外直接投资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马忠民 蒋文静
"一带一路"倡议产生了巨大的溢出效应,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在逐年持续增长。但同时"一带一路"倡议给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提出了更多挑战。论文在分析中国企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现状基础上,探讨其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实现高质量对外直接投资策略。认为高质量对外直接投资对于实现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应建立差异化的合作路径、完善融资体制提高企业融资能力、加强对外投资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等,实现与东道国的互利共赢,促进高质量"走出去"。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周健 刘友金 曾小明
基于2011-2015年A股上市公司与商务部《境外投资企业(机构)名录》数据,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PSM)和双重差分法(DID)考察"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显著提升了中国对沿线国家投资企业的盈利能力。机制检验表明,"一带一路"倡议能够通过推进中国与沿线国家间的经济融合和文化包容来提升对外投资企业的盈利能力,而政治互信在样本期内不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对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升作用主要体现在国有企业、新兴优势产业以及投资目的为非邻近中国的"一带一路"国家上。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唐晨曦 杜晓君 冯飞 张铮
从来源国合法性溢出视角,探讨“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绩效的影响,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对外投资数据,采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企业投资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在利用倾向得分匹配、工具变量等方法缓解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之后,上述结论依然稳健;与非基础设施行业相比,“一带一路”倡议对基础设施行业企业投资绩效的正向影响更加明显;与非国有企业相比,“一带一路”倡议对国有企业投资绩效的正向影响更加明显;在作用机制上,“一带一路”倡议通过改善来源国合法性进而正向影响中国企业投资绩效。研究结论对企业“一带一路”投资实现互利共赢有重要启示。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边婧 张曙霄
"一带一路"倡议作为新时代中国全面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为实现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注入了强大动力。基于2003—2016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面板数据,研究了"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进口效应和出口效应均显著为正,但对进口的促进效应大于对出口的促进效应;区分投资目标国后发现,中国在新兴经济体投资具有显著的出口促进作用,而在非新兴经济体投资具有显著的进口促进作用。进一步地,将贸易进出口产品区分为初级制成品、资源类制成品和技术制成品,发现中国在非新兴经济体投资的贸易效应主要表现为对资源类制成品和技术制成品进口规模的促进作用;在新兴经济体则更多地表现为技术制成品出口规模的促进作用,而对资源类制成品和技术制成品的进口存在替代效应。因而,应加大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力度,实施"因国施策"的贸易策略,实现与不同类型国家的产业优势互补。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潘永昕 魏兴华
对外直接投资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其促进母国产业结构升级的积极作用对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我国2003—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表明,对外直接投资在总体上显著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而异质性分析发现,这一效应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后和西部地区尤为明显;分位数检验表明,对外直接投资促进国内产业结构升级的边际效应会受产业结构发展水平的影响呈现“M型”特征。因此,应增强技术溢出吸收能力和要素优化配置能力,加快形成“走出去”和“引进来”双向互促的高水平开放新格局,最大化对外直接投资促进国内产业结构升级的效应。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强国令 徐会杰
基于2010—2018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一带一路"倡议影响企业投资的内在机理。研究发现,"一带一路"作为一项经济合作倡议,通过缓解对外投资风险、提供大量投资机会、降低企业"走出去"的成本,显著增加了倡议支持企业的投资水平;经过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之后,结论仍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公司战略在"一带一路"倡议对企业投资的影响过程中起着中介作用,该倡议的提出,改善了资本市场环境,激励企业实施更加积极的战略,进而增加企业的投资。另外,依据企业性质和制度环境的差异进行了分样本回归,结果显示,在非国企、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一带一路"倡议对企业投资的影响更为显著。从公司战略的角度考察了"一带一路"倡议对企业投资的影响,支持了倡议的正面经济效应,对我国企业"走出去"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一带一路”倡议 公司战略 企业投资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赵永超 蓝庆新
文章从国际直接投资视角重新审视“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债务风险的影响,重点探究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沿线国家债务风险的影响机理、特征与机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文章利用2014—2021年共42个沿线国家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理论假说。研究发现:我国在“一带一路”直接投资对沿线国家债务风险总体表现出抑制效应,属于“雪中送炭”,而非“雪上加霜”。债务风险抑制过程表现出“滞后→急释→缓释”的动态非线性特征,且基础设施环境的改善是发挥抑制效应的重要渠道,同样表现出非线性传导特征。实证结果通过了相关稳健性检验,并发现对于不同债务风险水平及所属不同地区的样本国家会产生异质性影响。文章不仅丰富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研究,还从根本上驳斥“债务陷阱论”,缓解了沿线国家“债务焦虑”,为我国企业对外投资提供了事实依据与决策参考,助力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高质量发展。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陈涛涛 金莹 吴敏 徐润 葛逸晅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年来,得到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积极响应,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由于不同国家在制度、文化等方面存在的巨大差异,"一带一路"倡议在实践过程中也受到了诸多的质疑。本文基于国际投资的视角对倡议的国际背景和中国的"一带一路"体系构建进行解读。通过梳理"一带一路"概念提出与体系构建的过程,得出结论认为,"合作"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本质内涵;"一带一路"倡议与世界及中国投资背景高度契合,是中国基于多年开放发展的经验和对外投资的实践提出来的;体现了中国在当今出现的逆全球化趋势下,向世界表达的和平融入世界、维护多边主义、实现共荣发展的承诺与努力,并在此基础上,对"一带一路"倡议在经济及投资领域遇到的主要舆论挑战予以分析和回应,给出了应对当前挑战的综合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国际投资 舆论挑战 逆全球化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郑晓明 吕佳宁
历史数据表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总量、流量、国别分布、行业分布等特征与对外劳务合作的发展、结构特征相匹配,对外直接投资往往伴随着对外劳务合作,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劳务合作之间相互促进,具有密切的正相关关系,已成为中国对外合作发展的主要内容。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和对外劳务合作发展迅速,但仍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需要政策引导对外劳务合作产业结构升级,产业发展突破技术性壁垒,因地制宜共同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完善对外劳务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建立成熟的劳务输出管理机制,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对外劳务合作发展。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孙泽生 王耀青
基于认知-影响-反应分析范式和企业调研问卷数据并区分企业特征和管理者异质性来探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企业投资反应特征及机理。利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和方差分析等方法给出管理者异质性衡量指标后,运用回归模型研究发现:国有企业比非国有企业有更高认知强度和投资意愿反应激励,但风险厌恶型管理者产生了企业认知和投资反应稳定器作用;管理者异质性主要作用于企业面对"一带一路"环境变化的外视反应;投资经验不对企业认知和投资意愿反应构成影响,企业规模不影响企业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一带一路"的企业认知及所受影响间存在正向互动影响,二者联合推动企业做出正向投资反应。分类模型还发现,企业规模对投资便利化的影响为正,与抱团式投资、合资或东道国政府签约意愿正相关;国有企业要比非国有企业有更强抱团式投资、合资和并购的意愿;企业反应主要源于外部环境变化对企业的影响,但企业可不依赖于认知强度而做出独立的并购、合资、研发、人才招聘等投资和风险防控反应。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杨荣珍 魏倩
2013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哈萨克斯坦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它是中国为推动经济全球化而提出的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模式。对"一带一路"国家的直接投资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动力。据麦肯锡预测,到2050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GDP增量将占全球总增量的80%左右,发展潜力不容小觑。作为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位居全球前列的投资大国,中国迫切需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国际直接投资 投资存量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蒋艳萍 吴艾茜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与沿线国家的互通合作不断加深,为各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否促进了中国节点城市的外商直接投资流入?文章基于2008-2021年中国270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对此问题进行了回答。研究表明:“一带一路”倡议显著促进了国内沿线节点城市的外商直接投资流入,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一带一路”倡议对外商直接投资的促进效应存在显著的地域差异,即该促进作用在西部和“一带”地区更为明显,而在中部和东部地区并不显著;影响机制分析表明,“一带一路”倡议主要通过提高对外开放度和改善投资环境来促进外商直接投资流入,对外开放度越高、投资环境越好,“一带一路”倡议对国内沿线节点城市的外商直接投资促进效应越明显。因此,国内沿线节点城市应抢抓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机遇,不断深化对外开放合作,完善和优化投资环境,以高质量“引进来”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