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322)
- 2023(6431)
- 2022(5334)
- 2021(4776)
- 2020(4009)
- 2019(9207)
- 2018(8495)
- 2017(16404)
- 2016(7936)
- 2015(8736)
- 2014(8121)
- 2013(7855)
- 2012(7205)
- 2011(6425)
- 2010(6887)
- 2009(6835)
- 2008(5622)
- 2007(5049)
- 2006(4701)
- 2005(4496)
- 学科
- 济(34108)
- 经济(34065)
- 融(25448)
- 金融(25448)
- 业(23989)
- 银(22302)
- 银行(22295)
- 行(21715)
- 管理(21423)
- 企(20420)
- 企业(20420)
- 中国(17705)
- 方法(12265)
- 财(11292)
- 中国金融(11025)
- 数学(10855)
- 数学方法(10726)
- 制(10269)
- 地方(9951)
- 农(8974)
- 业经(8068)
- 务(7667)
- 财务(7641)
- 财务管理(7628)
- 企业财务(7367)
- 体(6415)
- 农业(6382)
- 贸(6211)
- 贸易(6200)
- 易(6031)
- 机构
- 大学(105363)
- 学院(104114)
- 济(49444)
- 经济(48508)
- 管理(38979)
- 研究(37179)
- 中国(35947)
- 理学(32941)
- 理学院(32596)
- 管理学(32072)
- 管理学院(31882)
- 财(24834)
- 京(21585)
- 财经(19453)
- 中心(19383)
- 科学(18815)
- 经(17749)
- 所(17399)
- 经济学(16801)
- 融(16689)
- 银(16528)
- 金融(16382)
- 银行(15998)
- 江(15805)
- 研究所(15585)
- 经济学院(15184)
- 行(14976)
- 财经大学(14773)
- 农(14637)
- 人民(13871)
- 基金
- 项目(68504)
- 科学(55018)
- 研究(52466)
- 基金(51332)
- 家(44617)
- 国家(43794)
- 科学基金(37868)
- 社会(35792)
- 社会科(34238)
- 社会科学(34226)
- 基金项目(26422)
- 省(26225)
- 教育(23124)
- 自然(22158)
- 自然科(21714)
- 自然科学(21709)
- 划(21433)
- 自然科学基金(21343)
- 资助(20735)
- 编号(20121)
- 成果(16848)
- 重点(15788)
- 国家社会(15679)
- 发(15670)
- 部(15289)
- 创(15244)
- 创新(14231)
- 课题(14064)
- 性(13940)
- 制(13810)
共检索到1741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李建军 李明洲 彭俞超
“一带一路”倡议推进沿线金融合作表现在“货币流通”与“资金融通”方面。那么,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金融合作是否提升了沿线国家资金融通环境质量,进而促进金融资源更有效配置,更好地促进沿线国家的经济增长?本文对沿线国家层面金融效率进行测算,将“一带一路”倡议作为政策冲击,运用双重差分法实证考察了“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金融效率的促进作用及其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显著提升了沿线国家的金融效率,该结论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的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倡议通过改进资金融通程度提升沿线国家金融效率;通过异质性检验发现,“一带一路”倡议对金融效率的提升作用在“海上丝绸之路”国家、非邻近国家和低风险国家更为显著。本文丰富了金融效率相关领域研究,为了解“一带一路”资金融通环境、提高“一带一路”资金融通质量提供了理论参考。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冬雪 罗鹏
本文基于2000-2017年A股上市公司同对外直接投资目的地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的企业匹配样本,采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测度了"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对于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OFDI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显著地促进了中国企业对沿线国家OFDI;政策具有一定的动态效应,在倡议发布后的前两年对沿线国家OFDI影响显著,后续的政策效果并不明显;对不同所有权性质企业对沿线国家OFDI影响存在差异,倡议促进了国有企业对沿线国家OFDI,而对非国有企业的投资影响并不明显。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郭庆宾 曾德源 彭艳清
优化资源配置是“一带一路”倡议的行动导向,亦是推进沿线国家高质量发展的本质要求。运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了“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有助于优化沿线国家的资本与劳动力配置,尤其在劳动力配置效率方面表现更为显著;倡议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和民心相通等途径提升资本与劳动力配置效率,但在资本配置方面,资金融通存在轻微的扭曲效应;中低收入和亚洲国家在资本与劳动力配置效率方面受益更为显著。本文从资源配置的国际视角正面回应了“一带一路”倡议所面临的“过剩产能转移威胁论”,同时也为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拓宽了政策思路。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高 胡迎东
文章从空间的视角,运用综合评价方法构建了包括贸易、投资、高层互访和劳务交流等要素在内的"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沿线国家经济融合水平的评价模型,基于此测算了2010—2016年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融合度、投资融合度、高层互访融合度、劳务交流融合度等指标以及总体的经济融合水平。结果发现:"一带一路"倡议对我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投资、高层互访、劳务交流等关系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作用,对总体的经济融合水平也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一带一路”倡议 经济融合 综合评价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晖 仲鑫
本文旨在考察"一带一路"倡议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在构建"一带一路"倡议影响沿线国家产业结构升级作用机制框架的基础上,基于49个沿线国家和65个非沿线国家2006—2018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与双重差分相结合的方法对"一带一路"倡议影响沿线国家产业结构升级的政策效应进行评估。实证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倡议在总体上能够显著促进沿线国家产业结构朝着高级化和合理化的方向发展。进一步分析表明"一带一路"倡议的政策效果具有"滞后"特征,随着时间推移,其影响程度和效果有增大趋势,并且"一带一路"倡议对不同收入水平以及不同区域位置沿线国家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存在显著异质性;在"一带一路"倡议下,通过扩大双边贸易往来、加强双边产能合作、积极推进沿线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途径,可以促进沿线国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相比较而言,通过双边产能合作渠道对沿线国家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效果最大,贸易往来渠道次之,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渠道最小。本文据此提出相应政策建议,以期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和行稳致远提供一定参考。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孙楚仁 张楠 刘雅莹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与沿线国家务实合作已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早期成果。本文利用1996-2014年期间的中国海关数据库并结合世界发展指标数据库,对"一带一路"倡议是否能促进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增长进行了考察。实证结果发现,"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显著地促进了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的出口增长,且对出口数量增长的影响要大于对价格上升的影响,对异质性产品出口增长的影响要大于对同质性产品的影响,且对非邻国的出口促进效应大于对邻国的出口促进效应,对我国与"一路"国家出口的促进作用大于对"一带"国家的出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出口增长 双重差分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保霞 张辉 王桂军
区别于其他自由贸易协议,“一带一路”倡议在发展目标、组织结构、运作方式等诸多方面具有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特征。作为发展效应的核心内容之一,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对广大的欠发达国家摆脱贫困和培育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价值。“一带一路”倡议是否促进了沿线国家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文章基于2009~2018年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和中国全球投资跟踪数据库等多个数据库的匹配数据,通过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对此问题进行回答。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显著地提高了沿线国家的出口产品质量,且对距离中国更近的国家影响更大,对较低收入国家的提升作用也更强劲。机制分析表明,“一带一路”倡议从增强沿线国家基础设施投资、促进出口额增加和自主创新多条路径为沿线国家的工业化带来发展红利,并最终促进了沿线国家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文章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积极思路。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赵永超 蓝庆新
文章从国际直接投资视角重新审视“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债务风险的影响,重点探究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沿线国家债务风险的影响机理、特征与机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文章利用2014—2021年共42个沿线国家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理论假说。研究发现:我国在“一带一路”直接投资对沿线国家债务风险总体表现出抑制效应,属于“雪中送炭”,而非“雪上加霜”。债务风险抑制过程表现出“滞后→急释→缓释”的动态非线性特征,且基础设施环境的改善是发挥抑制效应的重要渠道,同样表现出非线性传导特征。实证结果通过了相关稳健性检验,并发现对于不同债务风险水平及所属不同地区的样本国家会产生异质性影响。文章不仅丰富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研究,还从根本上驳斥“债务陷阱论”,缓解了沿线国家“债务焦虑”,为我国企业对外投资提供了事实依据与决策参考,助力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高质量发展。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岳林峰 韦东明 张辉
本文采用2006—2019年国别数据构建包容性全要素生产率以衡量包容性发展水平,考察“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包容性发展的效应。研究发现:(1)“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包容性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且通过设施联通、贸易畅通和资金融通等机制发挥作用。(2)“一带一路”倡议的包容性发展效应主要集中于发展中国家和“一路”国家,对不同地理区位的国家不具有明显的分化效应。(3)拓展检验发现,“一带一路”倡议并未显著提高沿线国家债务增长水平,“债务陷阱论”缺乏实证基础。本研究对于全面评估“一带一路”倡议的效应,推动全球经济发展互利共赢,促进经济包容性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邱煜 潘攀
近年来,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西方不时抛出针对中国方案的"阴谋论",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为此,本文在构建理论模型分析"一带一路"倡议如何影响沿线国家债务风险及影响机理的基础上,利用2010—2017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据对理论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验证了理论模型预期。研究发现:(1)"一带一路"倡议有助于降低沿线国家债务风险;(2)从作用机制上看,"一带一路"倡议主要通过缩减沿线国债务规模和增强沿线国财政可持续性这两条路径影响沿线国债务风险水平;(3)进一步研究发现,参与倡议深度不同产生的债务风险抑制效应存在差异。具体来说,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即与中国签订了共建"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的沿线国家,其债务风险更低。上述结论在经过工具变量法、Heckman两阶段分析、替换测度指标等一系列内生性检验后依然稳健。本文不仅从新的视角推进了对"一带一路"的研究,而且为国际社会更客观地认识和肯定中国方案提供了一定经验证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武宵旭 葛鹏飞
“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中国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动能,在促进中国企业向沿线国家对外投资上已经取得显著成效。那么,“一带一路”倡议的投资促进效应(BRIPE)是否会影响中国企业向非沿线国家的OFDI呢?本文基于2009—2019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数据,运用三重差分模型,探究BR-IPE对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OFDI的影响。研究发现,整体上,BR-IPE对中国企业在非沿线国家的OFDI具有“增量引致”效应。动态效应上,在“一带一路”沿线倡议实施之后的前三个年度,BR-IPE对非沿线国家的OFDI表现出“存量转换”效应,即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挤出了企业对非沿线国家的OFDI;之后,BR-IPE的正向效应逐渐显现并增强,即对沿线国家的OFDI表现出显著的“增量引致”效应。异质性研究表明,BR-IPE对企业向非沿线国家OFDI的“增量引致”效应主要存在于非国有企业、非沿线发达国家,而对国有企业、非沿线发展中国家则更多地表现为“存量转换”效应。进一步地,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和海外市场需求的扩张是BRIPE影响非沿线国家OFDI“增量引致”的重要机制。本研究对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提高“一带一路”政策红利溢出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曹翔 李慎婷
虽然"一带一路"倡议已经开展了8年,但关于"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经济增长的真实影响及其中国作用这一问题尚未得到科学的量化答案。文章基于2000~2018年133个国家的面板数据,首先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评估了"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其次就政策效应进行了异质性和时间动态分析,最后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双重视角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以及中国作用。结果表明:第一,"一带一路"倡议显著推动了沿线国家的经济增长,并且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中得到了印证;第二,该倡议对与中国临近的沿线国家、沿线发展中国家和陆上丝绸之路国家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较大,对与中国非临近的沿线国家、沿线发达国家和海上丝绸之路国家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较小;第三,该倡议对沿线国家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随时间逐渐增强;第四,该倡议通过促进沿线国家消费、基础设施建设和就业推动了沿线国家的经济增长,但未通过促进净出口投资而推动沿线国家的经济增长;第五,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中通过对沿线国家投资、净进口显著推动了其经济增长,但中国劳务支援对沿线国家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明显。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吴天博 周丹 孙平军
基于2008—2022年60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因果评价“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科技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倡议显著推进了沿线国家科技创新水平,其政策影响效应首先表现为一个即期的正向冲击,而后这种冲击效果呈现出先快速上升后波动下降的整体趋势;“一带一路”倡议通过推进沿线国家在贸易、投资及经济领域的发展水平实现了其科技创新;中国对沿线国家科技创新作用机制主要通过扩大与沿线国家高技术产品双边贸易规模来实现。研究结论对推动中国及沿线国家科技创新及实现“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政策参考价值。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孙楚仁 张楠 刘雅莹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与沿线国家务实合作已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早期成果。本文利用1996-2014年期间的中国海关数据库并结合世界发展指标数据库,对"一带一路"倡议是否能促进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增长进行了考察。实证结果发现,"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显著地促进了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的出口增长,且对出口数量增长的影响要大于对价格上升的影响,对异质性产品出口增长的影响要大于对同质性产品的影响,且对非邻国的出口促进效应大于对邻国的出口促进效应,对我国与"一路"国家出口的促进作用大于对"一带"国家的出口促进作用。利用微观数据实证说明了"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确实有助于提振我国的出口贸易,区分不同类型进行实证拓展更论证了这一倡议的政策针对性。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出口增长 双重差分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刘筱 雷继红
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留学生教育处于发展初期阶段的国家39个,多为低收入发展中国家;处于发展中期的国家4个,多为经济水平较高国家;处于发展中后期的国家3个,均为资源型或高经济水平国家。总体来看,93%的国家还处于留学生教育中期以前发展阶段。按照学生输入规模和增长率变化情况,可将沿线国家留学生输入模式归纳为持续增长型、快速增长型、波动式和持续减缓式四种类型。按照学生输出规模和增长率变化情况,可将沿线国家留学生输出模式归纳为高速发展型、快速发展型、低速发展型和缩减型四种类型。未来,中国在与沿线国家留学生教育合作中可深入推进留学教育互联互通,促进"一带一路"区域留学生教育一体化;提升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精准对接沿线国家留学生教育和区域发展战略;构建留学生教育合作生态系统,增强留学生教育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
“一带一路”倡议 沿线国家 留学生教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