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143)
2023(18416)
2022(15328)
2021(14340)
2020(12299)
2019(28441)
2018(28043)
2017(53489)
2016(28741)
2015(32433)
2014(32051)
2013(32084)
2012(29478)
2011(26503)
2010(26551)
2009(25029)
2008(25009)
2007(22476)
2006(19608)
2005(18049)
作者
(81139)
(67989)
(67699)
(64798)
(43448)
(32502)
(30853)
(26481)
(25745)
(24232)
(23200)
(22914)
(21816)
(21578)
(21179)
(21067)
(20212)
(20126)
(19707)
(19652)
(16887)
(16534)
(16478)
(15639)
(15288)
(15264)
(15103)
(14924)
(13594)
(13394)
学科
(125858)
经济(125692)
(102439)
管理(96522)
(90000)
企业(90000)
方法(56865)
数学(47139)
数学方法(46594)
(40040)
(36819)
中国(33978)
业经(33752)
(28282)
(26241)
财务(26179)
财务管理(26123)
(25878)
贸易(25861)
(25235)
农业(24960)
企业财务(24758)
地方(21665)
技术(21432)
(21098)
(20959)
理论(20377)
(20059)
(19696)
银行(19664)
机构
学院(413189)
大学(412858)
(180098)
经济(176748)
管理(163741)
理学(140339)
理学院(138900)
研究(137329)
管理学(136746)
管理学院(135960)
中国(109197)
(86843)
(86226)
科学(79498)
(68327)
财经(67530)
(67209)
中心(63497)
(63166)
(61372)
研究所(61213)
业大(57545)
经济学(55589)
北京(54760)
农业(52613)
(50250)
经济学院(50085)
财经大学(49953)
师范(49762)
(49533)
基金
项目(268825)
科学(214406)
基金(199043)
研究(197848)
(171940)
国家(170506)
科学基金(148301)
社会(128879)
社会科(122376)
社会科学(122347)
基金项目(104507)
(103333)
自然(94712)
自然科(92601)
自然科学(92574)
自然科学基金(90992)
教育(90889)
(86491)
资助(81645)
编号(78449)
成果(63632)
(61072)
重点(60314)
(57812)
(57261)
国家社会(54375)
课题(53978)
创新(53511)
教育部(53030)
(52907)
期刊
(200423)
经济(200423)
研究(124201)
中国(83514)
(71584)
管理(65583)
(61818)
学报(59070)
科学(57191)
大学(46401)
学学(43578)
农业(41929)
(39982)
金融(39982)
教育(39658)
技术(38254)
财经(34459)
经济研究(32373)
业经(32245)
(29649)
问题(26488)
(25461)
(24000)
技术经济(22636)
世界(20765)
国际(20711)
统计(20581)
财会(19262)
(19194)
(19036)
共检索到6296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王飞   陈瑞华  
新发展格局下,“一带一路”倡议成为提升中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重要推动力。本文基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准自然实验,匹配多个数据库收集了192个国家2009~2021年的面板数据,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法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倡议显著提升了中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该结果通过了多重稳健性检验。在影响机制方面,“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提升效应主要通过政策沟通、资金融通、设施联通和贸易畅通机制促进,且其对总效应贡献率分别达到55.435%、24.793%、8.664%和7.452%,民心相通机制暂未发挥应有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就区域而言,“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提升效应更明显地表现为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政治稳定安全的国家;就产品而言,相较于资本密集型制造业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提升效果更明显。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胡优玄  
文化创意产业是以网络技术等高科技为支撑、以全球化为背景的文化产业高端形态,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近年来我国文化服务贸易快速发展,但文化创意产品与创意服务发展不均衡,文化创意服务国际竞争力较弱,主要表现为国际市场占有率低、贸易竞争力指数低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低。文章提出要从调结构、建品牌、优链条、促融合四个方面加快文化贸易结构性转型,提升文化创意产业附加值,延伸文化贸易产业链和加强文化与科技融合等提升文化创意产业的出口竞争力路径。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戴翔  王如雪  
与以往西方发达国家推动的经济全球化不同,“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增长的特有机制应该是“五通”。文章以理论模型构建和分析为先导,在科学构建“五通”指标体系并进行有效测度的基础上,利用95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2011-2017年的样本数据,采取中介效应模型对“五通”的作用机制进行检验。实证结果表明:第一,“一带一路”倡议确实可以通过“五通”作用机制对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的对外直接投资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第二,从“五通”分指标层面的作用机制看,政策沟通和民心相通可以起到及时的促进作用,但设施联通、贸易畅通和资金融通的促进作用还未显著呈现。第三,从基于分类样本的异质性检验结果看,相比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五通”政策在陆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中的实践效果更强;相比于“一带一路”沿线的低收入国家和中等偏低收入国家,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的高收入国家和中等偏高收入国家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促进效果更强;相比于“一带一路”沿线的其他洲,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的亚洲地区国家和地区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促进效果更强;相比于非亚投行成员,中国对亚投行成员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促进效果更强。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魏吉  张正荣  
本文主要探讨跨境电子商务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中"五通"的实现机制,以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人际交流"四流合一"的跨境电商体系,建立跨境电商与"五通"的互动关系模型,并对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跨境电商合作的基础条件展开分析。研究发现:跨境电商与"五通"发展表现出动态并进、互相促进的关系;"五通"为跨境电商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跨境电商发展是21世纪信息经济中贸易畅通的升级表现,又有利于促进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瑞瑞  刘永旺  古丽娜尔·玉素甫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额不断增长。文章基于2003—2017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46个国家面板数据,通过OLS、SLM、SEM回归方法论证了我国对沿线国家制造业OFDI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及存在的空间效应。以东道国市场潜力及制造业发展水平为核心解释变量,构建以制造业OFDI为被解释变量的空间计量模型。结果发现: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造业OFDI区位选择受多种因素影响,市场潜力影响显著;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造业OFDI存在多重效应,包括空间集聚效应、空间溢出效应及第三国效应;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造业OFDI空间效应主要表现为空间溢出效应,一定程度上对制造业OFDI有显著推动作用。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赵东麒  桑百川  
本文利用UN comtrade数据库2007年至2014年的统计数据,将"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分为7个区域,通过比较优势分析和竞争优势分析,对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10个部门的国际竞争力现状以及变化趋势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是推动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动力,是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产能合作的切入点;东亚、东南亚、南亚、中欧和东欧地区在一些初级产品部门具有各自的国际竞争力优势,是我国与其合作的主要方向;西亚和独联体地区在资源密集型产品部门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这是确保我国能源供应稳定、保障我国经济安全的关键所在。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姚琦  
制造业对国民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但我国在制造业发展过程中遇到诸多阻碍,"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我国制造业发展带来新机遇。本文通过原产国形象理论视角,系统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给我国制造业带来的影响,发现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可以改变我国制造业低价廉质的刻板印象,实现我国制造产品由价值链低端向高端迈进,为企业创造更高的品牌影响力。本文进一步提出了如何借助"一带一路"倡议来实现我国制造业品牌国际化发展的建议,从而使我国更快、更好地由"制造大国"向"品牌强国"转变。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朱慧勇  
随着中老铁路在2021年底的建成通车,中老铁路经济带正逐步形成。以“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五通”为分析视角,中老铁路经济带的发展应进一步强化宏观、中观、微观的政策沟通;强化硬件、软件、人文的设施联通;强化货物、服务、文化的贸易畅通;强化初阶、中阶、高阶的资金融通以及强化区域、两国、多国的民心相通。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周叮波  
"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后,广西农产品对外贸易迎来了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但因长期以来存在诸多发展制约,广西农产品对外贸易竞争力较弱。因此,广西必须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和资源优势,积极参与并逐渐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中,通过造平台、提质量、避壁垒、调结构、降成本等多种途径,不断提高农产品对外贸易竞争力。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沈继松  
对外文化贸易是广西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近年来快速增长,但在整个国际贸易进出口份额中所占比重依然很低。目前,广西对外文化贸易进出口结构存在对外文化贸易产品进出口总值所占比重较小、产品结构不合理、整体实力较弱等问题。面对国内外文化经贸现状,广西应调整升级文化产业资源禀赋结构,推行比较优势发展战略,推动制度创新,以真正有效地提升广西对外文化贸易竞争力。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陈芙英  张建同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我国港口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其发展的关键问题是如何提升港口竞争力。在综合考虑我国沿海港口内外经营环境和航线网络的基础上,提出熵权TOPSIS分析和复杂网络分析两种方法对我国沿海18个主要港口的竞争力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表明,两种评价结果中各港口综合排名虽大致相同,但能更加全面反映各个港口的竞争力。上海港、宁波-舟山港、深圳港在港口内外条件和航线网络中均具有很强的竞争力,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枢纽,而竞争力较弱的湛江港、珠海港、汕头港,可以通过改善投资环境和港口作业能力以提升其竞争力。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郑惠  麦力开·色力木  
本文将"一带一路"倡议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2007~2020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探究"一带一路"倡议对企业国际化程度的影响。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国际化程度。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可以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提升研发强度提升企业国际化程度。异质性检验发现,"一带一路"倡议能够提升大规模企业和中小规模企业国际化程度,且对中小规模企业国际化程度的提升效应更加明显;相对于内向型城市节点,"一带一路"倡议显著提升了外向型节点城市企业国际化程度。进一步地,"一带一路"倡议能够显著促进企业国际化范围的扩张。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许雪芳  
越南拥有与广西相似的地域环境和人文风俗,双方制造业合作历史悠久。"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广西与越南制造业的国际合作面临着政策沟通更加有效、设施联通更加顺畅、贸易畅通更加便利、资金融通更加多元、民心相通更加紧密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同质竞争加剧、技术创新亟待突破、"越顶转移"负面冲击、跨境合作有待拓展等瓶颈。广西应积极把握机遇,迎接挑战,从强化内外开放、提升内生动力、健全产业转移承接机制及提升国际合作层次等方面,全面深化与越南制造业的合作,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程广斌  刘伟青  
基于产业竞争力视角,利用2008年、2015年联合国商品贸易(UN comtrade)数据库中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与东盟国家10个部门的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及中国与东盟国家产业竞争力的现状和变化趋势。结果显示:东盟国家制造业部门竞争力水平弱于中国,制造业是中国与东盟各国进行产能合作的切入点;对东盟中高收入国家而言,乳制品、植物、蔬菜等初级产品是中国与其合作的主要方向;对东盟中低等及低等收入国家而言,能源密集型产品及信息管理技术是中国产业输出的关键领域;此外,东盟中低等及低等收入国家在农产品方面具有较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范德成  方璘  宋志龙  
文章首先利用DSBM模型对2009—2016年中国29个省份的21个制造业行业的产能利用率进行了测度,然后运用随机效应面板Tobit模型,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与制造业产能利用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检验,得出以下结论:(1)中国制造业整体还未出现产能过剩情况,但是产能利用率在逐年下降,有出现产能过剩的趋势,部分细分行业存在产能过剩情况。东部地区制造业产能利用率最高,有产能不足的情况出现;中西部和东北部地区出现了产能过剩的情况。(2)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能够提高制造业的产能利用率,对存在产能过剩的行业有一定的缓解作用。(3)投资比重与制造业产能利用率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关系,劳动投入和外资占比与制造业产能利用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研发投入比重和国有占比与制造业产能利用率之间存在显著的负向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