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01)
- 2023(11699)
- 2022(9312)
- 2021(8572)
- 2020(7296)
- 2019(16602)
- 2018(15874)
- 2017(30714)
- 2016(15733)
- 2015(17656)
- 2014(16896)
- 2013(17129)
- 2012(15627)
- 2011(14040)
- 2010(14303)
- 2009(14049)
- 2008(13411)
- 2007(12012)
- 2006(10678)
- 2005(10287)
- 学科
- 济(78996)
- 经济(78911)
- 业(77461)
- 企(72168)
- 企业(72168)
- 管理(60538)
- 方法(32245)
- 业经(28509)
- 中国(27261)
- 融(26675)
- 金融(26675)
- 财(26340)
- 数学(24531)
- 农(24412)
- 数学方法(24383)
- 银(24214)
- 银行(24211)
- 行(23623)
- 务(20030)
- 财务(20003)
- 财务管理(19987)
- 制(19463)
- 企业财务(18965)
- 农业(18005)
- 技术(16216)
- 贸(16057)
- 贸易(16039)
- 易(15713)
- 策(15292)
- 体(14640)
- 机构
- 学院(227879)
- 大学(223686)
- 济(112747)
- 经济(111126)
- 管理(92290)
- 理学(78367)
- 理学院(77680)
- 管理学(76935)
- 管理学院(76494)
- 研究(75719)
- 中国(69937)
- 财(52994)
- 京(46791)
- 财经(41880)
- 科学(38348)
- 经(38257)
- 所(36479)
- 经济学(36315)
- 中心(35635)
- 江(33639)
- 农(33327)
- 经济学院(32851)
- 研究所(32412)
- 财经大学(31128)
- 北京(30182)
- 商学(28120)
- 商学院(27874)
- 州(26939)
- 院(26815)
- 业大(26666)
- 基金
- 项目(141259)
- 科学(115050)
- 研究(108327)
- 基金(107470)
- 家(91051)
- 国家(90245)
- 科学基金(80132)
- 社会(74644)
- 社会科(71162)
- 社会科学(71146)
- 基金项目(55511)
- 省(52598)
- 自然(48012)
- 教育(47440)
- 自然科(47039)
- 自然科学(47029)
- 自然科学基金(46308)
- 资助(43915)
- 划(42845)
- 编号(41327)
- 业(33653)
- 创(33369)
- 部(33001)
- 成果(32893)
- 国家社会(32623)
- 发(31575)
- 重点(31432)
- 创新(30305)
- 制(29590)
- 教育部(29372)
- 期刊
- 济(126758)
- 经济(126758)
- 研究(74477)
- 中国(46201)
- 财(44525)
- 管理(40867)
- 融(37735)
- 金融(37735)
- 农(32292)
- 科学(28377)
- 学报(25289)
- 财经(22349)
- 农业(21682)
- 经济研究(21624)
- 大学(21311)
- 技术(21024)
- 业经(20487)
- 学学(20202)
- 经(19475)
- 问题(16131)
- 教育(16111)
- 贸(15877)
- 世界(15130)
- 业(14679)
- 国际(14623)
- 技术经济(14531)
- 现代(11926)
- 财会(11635)
- 会计(10835)
- 经济管理(10743)
共检索到3629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徐思 何晓怡 钟凯
本文以"一带一路"倡议的出台作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及其作用路径。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显著降低了受到倡议支持企业的融资约束,在采用安慰剂检验、倾向得分匹配回归控制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后,这一结论仍然成立。此外,本文还根据企业的行业特征及地理特征进行分组检验,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倡议对支持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在新兴优势行业、外向型节点城市中更为显著。作用机制分析表明:一方面,相对未受倡议影响的企业,受到倡议支持企业的外源融资、银行借款增量较多;另一方面,相对未受倡议影响的企业,受到倡议支持企业的银行借款融资成本、公司债券融资成本较低,获得的税收优惠较多。研究表明,"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主要通过融资来源与经营成本两个渠道降低企业融资约束。这一发现既有助于拓展宏观经济政策与微观企业行为研究框架,也对深入理解"一带一路"倡议的经济效应及后续改革具有一定的启示。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邵文武 刘佳
“一带一路”倡议自提出以来不断拓展合作区域与领域,通过加强全方位多层面交流合作,充分挖掘各国的发展潜力与比较优势。文章将其视为一次准自然实验,研究其与上市企业融资约束间的关系。使用双重差分法实证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可以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研究企业异质性下的不同政策影响结果发现:“一带一路”倡议对低技术企业、两职分离企业、民营企业以及东部和东北部地区企业的融资约束影响更显著。作用机制研究证明“一带一路”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途径有银行贷款和外部融资。这一研究补充了融资约束领域的相关文献,有助于理解“一带一路”倡议产生的积极效益。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桂军 卢潇潇
近年来,中国应该如何实现产业升级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产业升级归根结底是产业内代表性企业是否实现优化升级,"一带一路"倡议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提出,其对中国企业升级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准自然实验为切入点,利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企业升级的影响及作用路径。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可以显著地助推中国以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为表征的企业升级,当利用工具变量法缓解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及进行其他稳健性检验之后,上述结论依然稳健;进一步地,本文基于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将中国产业分为新兴产业、成熟产业和瓶颈产业,并从研发创新视角分析"一带一路"倡议影响各产业中企业升级的作用路径,结合实证检验发现:"一带一路"倡议可以通过研发创新助推中国企业升级,且对瓶颈产业的企业升级影响最大,其次为新兴产业和成熟产业;此外,本文还根据产权性质进行分样本回归,结果显示,"一带一路"倡议可以同时助推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升级,这一结论意味着,在"一带一路"倡议稳步推进的过程中,中国经济发展形成了"国进民进"的新格局。本文不仅为"一带一路"倡议影响企业升级提供了微观证据,而且对于国家制定政策有重要的理论启示,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后续部署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闫华红 薛雅心
推动创新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内在要求,为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各地政府向相关企业提供政策支持,这对企业创新产生了重要影响。以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究"一带一路"倡议下融资约束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发现"一带一路"倡议有利于提高企业创新投入水平,而融资约束具有中介效应。进一步从行业特征和产权性质两方面进行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对企业创新投入的提升作用主要集中于重点合作产业和非国有企业。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肖翔 敖嘉 刘鹏程
近年来“一带一路”倡议的经济效应备受关注。本文选取2010—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结合投资—现金流敏感性模型与双重差分方法,基于会计稳健性视角实证探讨“一带一路”倡议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倡议显著缓解了政策参与企业的融资约束,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有效。影响机制检验证明:“一带一路”倡议通过提升企业的会计稳健性水平从而缓解融资约束。在分样本回归中发现,缓解效应在非国有企业、政策圈定的重点行业与重点省市更为突出。本文的发现丰富了政策背景下会计稳健性视角的企业融资约束探究,对于系统理解会计稳健性在融资决策中的影响作用、“一带一路”倡议的经济效应以及后续政策的调整部署具有一定的启发。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欣 余吉祥 陈劼绮
文章以"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倍差法研究了"一带一路"倡议对企业产能利用率的影响及作用路径。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能够显著提升企业产能利用率,在使用古代"丝绸之路"的途经国家作为工具变量缓解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依然不变。进一步的机制分析发现,"一带一路"倡议可以通过"提升创新能力"和"缓解投资不足"两大渠道影响企业产能利用率。此外,"一带一路"倡议提升企业产能利用率的效应与产权性质和生产率水平等特征有关。文章还从微观视角为理解"一带一路"倡议对企业产能利用率的影响提供了新思路,丰富了评估"一带一路"经济效果的研究。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李军 甘劲燕 杨学儒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企业走出去和转型升级战略决策的重要政策情境,学界广泛关注其出口贸易效应和对外投资效应,但多为宏观中观层面研究,缺乏其是否以及如何影响企业战略决策的路径及后果的知识。案例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具有显著的推力和拉力效应,"推力"主要源于市场竞争压力、政府推力、舆论推力与利益相关者推力;而"拉力"则主要表现为新的市场机会、出口固定成本降低、出口边际成本降低、投资壁垒减少和融资成本的变化。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和推进,推力和拉力效应凸显,企业"主动"或"被动"重新识别地域性机会、产业机会或全球价值链重构机会而实施转型升级,形成三条具有代表性的路径为:依托管理变革能力在省内、国内和国际等层面实施空间转移战略,利用公司创业能力择机实施跨业转型,基于突出的创新和市场能力着力打造自主价值链的一体化战略。进一步地,不同企业(如国有和民营)推力和拉力效应的内涵存在差异,能力基础存在差异,而机会窗口是外部环境变化与企业资源和能力共同结合的产物,因此,它们可能识别和开发的机会存在较大差异。特别地,"一带一路"倡议对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决策的影响较弱;同时,民营企业转型升级路径中没有识别出跨业转型。该研究夯实了"一带一路"倡议对外投资效应的微观基础,阐明了其影响企业转型升级路径的理论机制,为企业在新时代结合实际选择转型升级路径、切实有效地推进转型升级提供了参考依据。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王欣 陈铄
以中国实施"一带一路"倡议为准自然实验,采用2011~2017年A股上市企业作为研究样本,运用倍差法系统地考察"一带一路"倡议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从整体上来看,"一带一路"倡议显著提升了企业投资效率,并且该效应呈现逐渐增强的趋势。利用古代"丝绸之路"作为工具变量以缓解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以及其他稳健性检验之后,其结果依然不变;进一步将投资效率划分成投资不足和投资过度之后发现,"一带一路"倡议通过降低融资约束缓解企业投资不足,却提升了代理成本进而加剧了企业投资过度。此外,根据企业产权属性划分,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都受到了"一带一路"倡议的正面影响,意味着在"一带一路"倡议稳步推进下,中国经济已逐渐形成"国民同进"的新格局。因此,政策上应积极鼓励更多的企业"走出去",拓宽"一带一路"倡议的广度和深度。
关键词:
“一带一路”倡议 丝绸之路 企业投资效率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陆长平 袁洋 杨柳
以开辟"一带一路"合作新起点为契机,中国企业走出去在更大发展空间内整合资源要素,应对发展新挑战,开创发展新机遇,谋求发展新动力。按照国家宏观调控的决策部署,中国人民银行出台一系列非常规货币政策,坚持以结构调整为基本导向,坚持以扶优限劣为主要原则,着力解决外向型企业的融资瓶颈,优化信贷市场的资金配置,改进推动产业优化升级的支持政策,助力国家走出去战略的大力实施,加大对接供给侧改革的金融力度,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货币能力。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戴魁早 黄姿 俞志永
本文以2010~2018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运用双重差分法,从信息不对称视角实证检验"一带一路"倡议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倡议显著降低了参与企业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即缓解了参与企业的融资约束,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的有效性和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一带一路"倡议对参与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主要是通过降低外部投资人与企业之间、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实现的。此外,"一带一路"倡议对重点行业和重点省份参与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效果更好。本文丰富了企业融资约束领域的研究内容,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后期部署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徐震寰 李晨曦
本文以“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可以显著促进相关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该结论在考虑一系列可能干扰估计结果的因素后仍然成立。动态效应分析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倡议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存在滞后性,其正面影响始于政策实施后1期,且影响幅度随时间推进有所增加。本文认为,这一结果与2015年“一带一路”倡议才完成前期筹备工作并正式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有一定关联。机制分析发现,从国家内部视角看,“一带一路”倡议增强了政府机构对企业的监督和治理,且对位于政府监督动机和监督能力较强地区企业的社会责任表现影响更大;从国家外部视角看,“一带一路”倡议增强了东道国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监督和关注,且对面临较大东道国监督压力企业的社会责任表现影响更大。运用三重差分法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的企业社会责任效应在交通、能源、钢铁等重点行业中更加明显,但该效应在重点省份与其他省份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本文拓宽了企业社会责任议题的研究视角,丰富了“一带一路”倡议经济和社会影响的相关理论,对于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启发性。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蒋颖 周颖 刘治宇
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倡议下进行全球化运营面临诸多税务问题,既是挑战,也是一次整合企业业务与税务管理的难得机遇。本文作者凭借丰富的实践经验,结合在实务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为投资"一带一路"国家的企业提供了税务应对思路与方案。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赵甜 曹守新
“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了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和投资合作,为中国企业创新效率提升提供了更多国际化机遇和挑战。文章依托三阶段DEA模型测算了2011—2021年中国上市公司创新效率的发展演变情况,并用双重差分法检验了“一带一路”倡议对样本企业创新效率的动态影响。研究发现:(1)“一带一路”倡议显著提升了企业创新效率,随着倡议的不断推进,这种动态影响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2)异质性分析表明,“一带一路”倡议对不同类型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对位于国家级战略区域内的企业、国有企业和制造业企业,对海上丝绸之路沿线、非国有企业和服务业企业创新效率的提升并未发挥预期效果;(3)作用机制方面,“一带一路”倡议主要通过影响内部吸收能力和外部合作网络两条渠道扩充国内外研发资本存量,进而拉动国内创新效率的提升。由此,文章从均衡区域经济发展、深化“一带一路”建设、扩充研发资本存量角度提出了我国企业创新效率提升的对策建议。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韩萍
在阐述"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现状和特征的基础上,研究了其投资过程中面临的环境风险、市场风险、资源风险、能力风险和法律风险,进而构建了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风险评价体系,对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的海外投资风险进行了实证分析。基于分析结果,从企业层面和政府层面提出了相关应对策略。
关键词:
“一带一路”倡议 海外投资 风险评估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旭娜 吴建銮 卢山冰
鼓励企业开展绿色创新活动,提高绿色技术创新水平是构建绿色“一带一路”的重要举措。将“一带一路”倡议作为准自然实验,以2007—2020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样本,探讨“一带一路”倡议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一带一路”倡议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经过倾向得分匹配、安慰剂检验与内生性处理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发现,结论依旧稳健。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倡议通过增加环保支出、缓解融资约束以及增加逆向知识溢出3条中介渠道,间接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提升。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倡议对内陆节点城市、低清洁行业以及国有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促进作用更显著。结论对政府制定外贸与绿色创新政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