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05)
2023(10374)
2022(8354)
2021(7835)
2020(6251)
2019(13859)
2018(13554)
2017(24366)
2016(12632)
2015(13587)
2014(12706)
2013(11908)
2012(10395)
2011(9130)
2010(9402)
2009(8820)
2008(8700)
2007(7646)
2006(6629)
2005(5888)
作者
(30896)
(25595)
(25361)
(24216)
(16331)
(12158)
(11588)
(9646)
(9638)
(9369)
(8658)
(8583)
(8123)
(7988)
(7950)
(7622)
(7618)
(7580)
(7369)
(7331)
(6304)
(6187)
(6036)
(6004)
(5885)
(5819)
(5716)
(5663)
(4996)
(4930)
学科
管理(42371)
(41189)
经济(41147)
(39736)
(35971)
企业(35971)
技术(15470)
中国(14054)
(13994)
方法(12552)
业经(12546)
技术管理(11798)
(11451)
地方(10393)
理论(9868)
(9743)
财务(9720)
财务管理(9704)
数学(9489)
(9446)
数学方法(9298)
企业财务(8957)
(8506)
(8410)
银行(8401)
(8253)
贸易(8235)
(7947)
(7754)
产业(7739)
机构
学院(158392)
大学(153669)
管理(61190)
(61165)
经济(59705)
理学(52137)
理学院(51598)
管理学(50705)
管理学院(50365)
研究(49110)
中国(38823)
(32975)
(31009)
科学(27421)
(26177)
财经(24321)
中心(23366)
(22942)
(21815)
(21733)
师范(21535)
(20865)
研究所(19792)
技术(19435)
北京(19227)
(18572)
(18072)
业大(18044)
经济学(17827)
财经大学(17731)
基金
项目(103494)
研究(82938)
科学(82927)
基金(72702)
(61538)
国家(60956)
科学基金(54292)
社会(52578)
社会科(49866)
社会科学(49855)
(43013)
教育(39366)
基金项目(37917)
(34786)
编号(34662)
自然(32262)
自然科(31605)
自然科学(31600)
自然科学基金(31052)
成果(28690)
(28603)
资助(27031)
创新(25528)
课题(25213)
重点(23699)
(23149)
项目编号(22003)
(21838)
国家社会(21688)
(21681)
期刊
(72241)
经济(72241)
研究(50978)
中国(41062)
(30631)
教育(27917)
管理(27173)
科学(18550)
学报(18390)
(17134)
技术(17007)
(15385)
金融(15385)
大学(15078)
会计(13612)
学学(13533)
业经(13232)
经济研究(13007)
财经(11782)
农业(11617)
(10234)
财会(10161)
科技(9698)
职业(9386)
图书(8954)
(8572)
论坛(8572)
技术经济(8074)
问题(7867)
(7741)
共检索到2540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戴军  张雯  
上海建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建工)是一家从事各类建设工程承包、设计、施工、咨询、房地产开发经营以及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等业务的大型建筑公司。近年来,上海建工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多角度全方位进行会计人员转型升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助力企业在海外25个国家和地区完成项目超过55个,累计获取超过366亿元营业额。2017年企业实现盈利25.3亿元,同比增长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司志宾   秦凤鸣   程敏  
本文基于BACI数据库HS6分位层面的贸易数据,测度了2010—2016年中国对214个国家和地区的行业出口质量,并利用双重差分模型识别了“一带一路”倡议对行业出口质量的影响。统计和实证结果都表明,“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可以显著提高行业出口质量,该结果通过了各项稳健性检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倡议影响出口质量的潜在作用路径,发现倡议通过促进“出口竞争效应”和“OFDI逆向溢出效应”,最终使得行业出口质量整体上得到提高。另外,异质性分析表明,倡议对“一路”国家、较不发达国家以及低技术、价格竞争行业、优先发展行业具有更明显的“提质”效应。结构分解发现,行业出口质量的提高主要是由产品内效应和低质量产品的退出实现的。在此基础上,本文引入离散时间的生存分析模型,发现“一带一路”倡议提高了产品退出出口市场的风险率,从而减少了其出口持续时间,验证了质量分解的结果;但同时可以通过提高产品质量来减少其退出市场的风险,有助于延长出口持续时间。综合来看,“一带一路”倡议发挥了“优胜劣汰”的作用。本文的研究为理解“一带一路”倡议在促进贸易平衡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作用提供了新的视角与解释。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张建华  
上海自贸区改革开放任务与"一带一路"倡议具有内在一致性,后者成为前者制度创新的新平台和重点。上海自贸区的制度创新还受制于沿线国家国情的巨大差异性和复杂性。上海自贸区制度创新的成效将受到"一带一路"倡议落实效率的检验。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吕越   田冀霖  
文章采用2009~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专利数据,使用单时点和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探究了“一带一路”倡议对企业高质量创新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首先,“一带一路”倡议有助于促进中国企业的高质量创新;其次,机制检验表明“一带一路”倡议主要通过缓解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促进企业合作创新、优化企业已有创新成果来促进企业进行高质量创新;再次,“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对东部和中部地区企业、新兴优势行业以及非国有企业高质量创新的促进作用更突出;最后,在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的背景下,“一带一路”倡议对企业高质量创新的促进效应得到了更高水平的激发,且这种影响对于面对高环境不确定性的企业更为突出。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徐玄玄   朱晓君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国际间的合作变得更为紧密,市场对国际化会计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在分析我国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对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重构和分解,并提出落实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的实施路径,以适应“一带一路”背景下对国际化会计人才的需求。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江书军  
(一)创新会计人才培养体系1.创新培养理念。"一带一路"倡议下要求的会计人才是要熟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治文化、经济制度、财税规则、法律制度、会计准则的涉外高级复合型会计人才。因此,必须创新会计人才培养理念:一是在意识上注重其会计职业道德、国际化视野、创新意识的培养;二是在专业技能上加强其熟练应用不同管理工具、分析不同国家会计语言所诠释的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赵祚翔  吴昕月  李浩民  
一、前言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一带一路"合作倡议。该倡议总体规划了中国对外开放的新思路,构建了拓展国际交流的重要平台,形成了中国更广泛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机制,倡议主要目标是与相关沿线国家共建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非洲在历史上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自然延伸,也是目前世界上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芳芳   冯帆  
“一带一路”倡议问世十年,为沿线各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高水平的开放也为中国企业创新提供了机会。本文基于2009—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文本挖掘和人工判断相结合的方法从微观层面对参与“一带一路”共建企业进行认定,构建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深入考察“一带一路”倡议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一带一路”倡议显著促进参与企业创新“增量提质”。此结论在经过平行趋势检验、内生性分析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倡议通过研发投入效应和创新网络溢出效应促进参与企业创新数量与质量提升,企业数字化转型正向调节“一带一路”倡议与参与企业创新数量和质量的关系。进一步分析发现,参与“一带一路”倡议对国有企业创新质量的促进作用强于非国有企业、对地区市场化水平较低的企业创新数量和质量的促进作用更明显;此外,“一带一路”倡议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协同还能促进高科技企业的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本文的研究结论为“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中国企业创新提供了微观层面的证据,对中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意义。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伦晓波   刘颜  
数字化转型和绿色技术创新构成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内容,识别“一带一路”倡议相关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如何赋能绿色技术创新,对于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构建数字化转型综合指标,运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一带一路”倡议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与数字化转型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显著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机制检验发现,“一带一路”倡议显著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进而为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赋能。异质性分析表明,在国有企业、规模相对较大企业、竞争程度较低行业企业、东部地区企业样本中,“一带一路”倡议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有更明显的改善效应。文章为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战略机遇与高质量发展提供现实借鉴。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郇恒娟  张圣翠  
仲裁是我国与"一带一路"倡议下各国家与地区之间解决民商事争议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我国的仲裁制度却十分缺乏竞争力,其中最为关键的仲裁员制度更有较大缺陷,予以完善十分必要与迫切。除特殊列举的少量类型人员外,"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仲裁员制度的创新具体应包括允许一般的行为能力者具有仲裁员的资格、当事人可自主地决定组建仲裁庭的仲裁员人数、仲裁员中立性争议应有及时的司法救济权、发挥当事人所选仲裁员在选定首席仲裁员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任意性的司法任命临时仲裁员的规则并对后者施加合理的法律责任等。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香菊  杨欢  
科技创新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驱动力,税收优惠政策则是政府推进科技创新的主要制度安排。本文对"一带一路"沿线部分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促进科技创新税收政策进行系统梳理,同时借鉴典型创新型国家税收优惠制度激励创新的做法和先进经验,提出调整税收政策实施的环节和力度,完善推动产学研合作、加强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健全创新人力资本、支持中小型企业发展等税收激励政策,以期将"一带一路"建设成一条"创新之路"。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焦巍巍  
"一带一路"倡议拓宽了中外合作办学领域,加快了我国高校改革的步伐,促进了我国由引进教育资源向输出教育资源的转变,推动了中外教育合作的持续发展。以往,中外合作办学中存在着诸如忽视办学质量、不适合中国西部经济形势、商业化运营严重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中外高等教育的发展。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实现中外高等教育合作发展模式创新,需要国家、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通力合作,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制度,推动国家间的学历、学位互认,提高中外高校合作办学的质量,加强中外教育合作的公益性。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肖婧文   冯梦黎  
在“双循环”视阈下,“一带一路”倡议在衔接国内国际技术链条中扮演重要接口角色,以“创新之路”建设引领国家技术创新效能提升。本文勾勒了“一带一路”倡议与国家技术创新间的关系演进轨迹及其在国内国际市场的现实困境,并在“双循环”视阈下厘清了不同维度倡议对国家技术创新的驱动机制。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历经从外源技术吸收向内源技术突破的关系转化,但存在知识技术资金“三链”不协调、供给需求环节不衔接、国内国际市场不平衡、国家技术创新水平驱动系统尚未健全四重困境。随着新发展格局的构建,倡议通过创新要素活力释放机制与高水平对外开放机制疏解创新困境,并形成培育国家技术创新发展的新动力。借助“双循环”的东风,通过生产要素、经济环节、双重市场的联动与协同,健全“三维一体”的系统创新机制,依托“一带一路”倡议高质量共建,疏通阻碍国民经济循环的“卡点”。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王娟  胡婕  朱卫未  
以2012—2018年中国A股上市制造企业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利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模型实证研究“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制造企业升级的影响及其路径。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整体上可以显著推动以全要素生产率量化的中国制造企业升级,而且随着政策稳步推进,正向推动作用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在经过稳健性检验之后,这一促进作用依然显著;基于价值链理论,进一步将我国制造企业划分为低端制造企业、中端制造企业、高端制造企业,从技术创新视角研究“一带一路”倡议对不同类型制造企业的影响效果和路径,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倡议通过技术创新路径对高端制造企业升级的促进作用最大,依次是中端制造企业、低端制造企业。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李军  甘劲燕  杨学儒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企业走出去和转型升级战略决策的重要政策情境,学界广泛关注其出口贸易效应和对外投资效应,但多为宏观中观层面研究,缺乏其是否以及如何影响企业战略决策的路径及后果的知识。案例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具有显著的推力和拉力效应,"推力"主要源于市场竞争压力、政府推力、舆论推力与利益相关者推力;而"拉力"则主要表现为新的市场机会、出口固定成本降低、出口边际成本降低、投资壁垒减少和融资成本的变化。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和推进,推力和拉力效应凸显,企业"主动"或"被动"重新识别地域性机会、产业机会或全球价值链重构机会而实施转型升级,形成三条具有代表性的路径为:依托管理变革能力在省内、国内和国际等层面实施空间转移战略,利用公司创业能力择机实施跨业转型,基于突出的创新和市场能力着力打造自主价值链的一体化战略。进一步地,不同企业(如国有和民营)推力和拉力效应的内涵存在差异,能力基础存在差异,而机会窗口是外部环境变化与企业资源和能力共同结合的产物,因此,它们可能识别和开发的机会存在较大差异。特别地,"一带一路"倡议对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决策的影响较弱;同时,民营企业转型升级路径中没有识别出跨业转型。该研究夯实了"一带一路"倡议对外投资效应的微观基础,阐明了其影响企业转型升级路径的理论机制,为企业在新时代结合实际选择转型升级路径、切实有效地推进转型升级提供了参考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