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97)
2023(9410)
2022(7842)
2021(7264)
2020(5936)
2019(13621)
2018(12894)
2017(24599)
2016(12601)
2015(14407)
2014(13874)
2013(14114)
2012(13122)
2011(12050)
2010(11841)
2009(11004)
2008(10843)
2007(9546)
2006(8407)
2005(7692)
作者
(34992)
(29203)
(29039)
(27786)
(18432)
(13747)
(13164)
(11379)
(11061)
(10321)
(10114)
(9670)
(9360)
(9167)
(9163)
(9009)
(8820)
(8430)
(8269)
(8042)
(7455)
(7048)
(6942)
(6670)
(6588)
(6407)
(6251)
(6162)
(5806)
(5661)
学科
(66846)
经济(66801)
管理(36310)
(34010)
(27658)
企业(27658)
方法(24954)
数学(21952)
数学方法(21786)
中国(19851)
地方(16326)
(15093)
业经(13864)
(13550)
贸易(13542)
(13184)
(11368)
产业(11188)
地方经济(10733)
(10704)
(10280)
环境(9841)
农业(9406)
(9294)
金融(9292)
(9116)
银行(9112)
(8880)
关系(8838)
(8798)
机构
学院(184031)
大学(183720)
(88919)
经济(87687)
管理(70107)
研究(68503)
理学(60459)
理学院(59753)
管理学(58979)
管理学院(58616)
中国(52757)
(39548)
科学(38085)
(36712)
(33317)
研究所(30336)
中心(29639)
财经(29598)
经济学(29031)
(27044)
经济学院(26104)
(25730)
北京(25574)
(24976)
(24650)
师范(24500)
(23967)
业大(21942)
财经大学(21931)
科学院(20914)
基金
项目(124288)
科学(100701)
研究(94146)
基金(92809)
(80201)
国家(79642)
科学基金(68962)
社会(64269)
社会科(61268)
社会科学(61257)
基金项目(47771)
(46276)
教育(41834)
自然(40903)
自然科(39978)
自然科学(39968)
自然科学基金(39275)
(39206)
资助(37764)
编号(36198)
(29390)
成果(29066)
重点(28560)
(28475)
国家社会(28361)
(26295)
中国(25991)
课题(25673)
发展(24954)
教育部(24862)
期刊
(96380)
经济(96380)
研究(58505)
中国(37390)
管理(27461)
(26959)
科学(24854)
学报(23564)
(21628)
教育(18834)
大学(18568)
经济研究(18164)
学学(17234)
技术(16700)
(15809)
金融(15809)
农业(15255)
财经(15087)
业经(14999)
(13349)
(13055)
问题(12833)
国际(11414)
世界(11284)
(9783)
技术经济(9741)
统计(9532)
商业(9119)
资源(8834)
(8796)
共检索到2795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闫东升  马训  
中国经济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亟需将参与全球价值链竞争的模式从"汗水经济"转变为"智慧经济",以摆脱长期以来的"低端锁定"困境。综合已有研究成果,分析中国依托"一带一路"构建"以我为主"、包容性区域价值链的背景,并重点对区域价值链构建的策略、区域价值链与全球价值链联系及产业升级机制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作为一种"双向嵌套"、开放型价值链体系,区域价值链在加快中国产业高端攀升、带动更大范围协同发展和推动公平贸易规则制定等方面,都能够发挥积极作用。在此过程中,作为多元价值链链接者的中国,应积极培育全球竞争力与资源整合优势,发挥"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推动中国产业升级同时,带动更大范围国家或地区的发展,有序引导多重市场融合。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李惠茹  陈兆伟  
在增加值贸易分析框架下,以制造业为例,运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价值链位置指数、价值链参与度指数和出口增加值分解等方法,分析"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对构建我国区域性高端产业价值链分工体系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在高端制造业上的显性比较优势在沿线国家较为显著,但由于我国出口主要以最终品出口为主,出口的国外增加值比重高,表明我国作为"世界工厂"的价值链分工定位还尚未发生根本性改变,产业升级的任务依然艰巨。另一方面,"一带一路"的实施使我国价值链分工位置得到一定提升,但提升较为缓慢。"一带一路"带动沿线国家的价值链分工位置和参与度不同程度地提升,"一带一路"互利共赢的愿景初步显现。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陈健  龚晓莺  
本文基于中国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低端锁定"、地缘政治和美欧等西方发达国家的挑战,提出了中国产业主导的"一带一路"区域价值链生成路径:着力推动中国企业"差异化"发展战略,提升对"一带一路"沿线投资"精准供给"水平;健全中国生产服务网络,提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服务供给水平;构建中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完善"一带一路"沿线产业体系的分工布局;推动中国产业标准"走出去"战略,促进其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共享;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筑牢"一带一路"沿线经贸合作根基;突出产业合作互利共赢,稳妥拓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石薛桥  段宇洁  郭瑞洁  
本文根据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的出口数据,运用断点回归分析方法,构建"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断点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显著推动作用,且对中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略大于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宋婕  戴翔  万广华  
在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尤其是面临发达国家对中国价值链升级进行“堵截”以及自身传统低成本优势不断弱化的挑战,中国依托“一带一路”倡议实现价值链攀升显得更为紧迫和必要。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对提升中国价值链相对地位方面的确存在显著正向作用,且对中高端技术制造业行业促进作用要甚于对低端技术制造业行业,对传统服务业的促进作用则要甚于对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因此,中国应该坚定不移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且应增强自身在中高端技术制造业行业的实力,加快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继续发挥传统服务业在制造业全球价值链中的“粘合”功能,如此才能更好地引领“一带一路”区域价值链的构建,进而实现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攀升的目标。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屠年松   郑雅哲   官波  
基于2007—2020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样本数据,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的价值链升级作用。研究结果证实:“一带一路”倡议对于沿线国家全球价值链发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机制分析表明:“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存在“虹吸效应”,有利于沿线国家的发展。此外,政策沟通对于倡议的推行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研究结果不仅证实了倡议对于沿线国家价值链升级的正向影响,也论证了其中存在的影响机制,为未来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有益探索。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李芳芳  张倩  程宝栋  熊立春  侯方淼  
全球价值链重构是发展中国家突破"低端锁定"困境,进而实现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当前,全球价值链存在着重构可能性。从理论上来讲,全球价值链重构是在禀赋变动、技术变革和制度重构三种力量协同作用下不断向横纵延伸的动态、复杂过程。而"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正使三种力量得以积蓄并爆发,成为全球价值链重构的突破口。未来,中国需要发挥领头羊作用,借力"一带一路"平台,顺应比较优势的变化趋势,与沿线国家进行差异化产业合作;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机遇,推动沿线国家创新资源共享;创新、整合国际经贸规则;不断推动要素资源的全球配置与重组进程。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桂军  卢潇潇  
近年来,中国应该如何实现产业升级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产业升级归根结底是产业内代表性企业是否实现优化升级,"一带一路"倡议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提出,其对中国企业升级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准自然实验为切入点,利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企业升级的影响及作用路径。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可以显著地助推中国以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为表征的企业升级,当利用工具变量法缓解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及进行其他稳健性检验之后,上述结论依然稳健;进一步地,本文基于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将中国产业分为新兴产业、成熟产业和瓶颈产业,并从研发创新视角分析"一带一路"倡议影响各产业中企业升级的作用路径,结合实证检验发现:"一带一路"倡议可以通过研发创新助推中国企业升级,且对瓶颈产业的企业升级影响最大,其次为新兴产业和成熟产业;此外,本文还根据产权性质进行分样本回归,结果显示,"一带一路"倡议可以同时助推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升级,这一结论意味着,在"一带一路"倡议稳步推进的过程中,中国经济发展形成了"国进民进"的新格局。本文不仅为"一带一路"倡议影响企业升级提供了微观证据,而且对于国家制定政策有重要的理论启示,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后续部署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周国兰  周吉  季凯文  
根据技术等级将出口商品进行分类,选取"一带一路"沿线38个国家(地区)为样本,采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特化指数对中国35类工业制成品相对沿线国家(地区)的竞争力现状、变化和互补性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针对中国对沿线国家(地区)投资的产业进行了选择。研究发现,我国工业制成品竞争力呈W型分布,低技术制成品竞争力较强,资源型、中技术制成品缺乏优势,高技术制成品优势下降;中国与沿线国家(地区)以产业间互补为主,高技术制成品中没有出现竞争力较强的互补产品。在投资策略上,应提高与东道国的产业关联程度,加快国内优势产业的国际产业链布局,加快国内过剩产能转移,推动国内低端制造业升级,加大技术学习类投资,增加国内高技术产业出口竞争优势。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周国兰  周吉  季凯文  
根据技术等级将出口商品进行分类,选取"一带一路"沿线38个国家(地区)为样本,采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特化指数对中国35类工业制成品相对沿线国家(地区)的竞争力现状、变化和互补性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针对中国对沿线国家(地区)投资的产业进行了选择。研究发现,我国工业制成品竞争力呈W型分布,低技术制成品竞争力较强,资源型、中技术制成品缺乏优势,高技术制成品优势下降;中国与沿线国家(地区)以产业间互补为主,高技术制成品中没有出现竞争力较强的互补产品。在投资策略上,应提高与东道国的产业关联程度,加快国内优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优树  唐家愉  
国内国外形势的巨大变化使中国亟需重塑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突破发展困境提供了绝佳的机遇。首先在终端市场转移趋势下研究了"一带一路"终端市场促进中国全球价值链升级的理论机制,然后基于ADB-MRIO数据库,从价值增值能力和控制能力两方面来刻画全球价值链升级,对中国融入和构建"一带一路"区域价值链实现全球价值链升级的现实可能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必将成为未来全球价值链终端市场的重头戏,其不同于北方市场的市场特性有利于中国实现全球价值链升级;中国在"一带一路"区域价值链中价值增值能力较强,嵌入位置更靠前,融入"一带一路"区域价值链有利于中国全球价值链经济地位和物理地位提升;中国在制造业领域具有较大优势,融入"一带一路"区域价值链将有利于中国利用较高的制造业水平高端嵌入全球价值链。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潘永昕   魏兴华  
对外直接投资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其促进母国产业结构升级的积极作用对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我国2003—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表明,对外直接投资在总体上显著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而异质性分析发现,这一效应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后和西部地区尤为明显;分位数检验表明,对外直接投资促进国内产业结构升级的边际效应会受产业结构发展水平的影响呈现“M型”特征。因此,应增强技术溢出吸收能力和要素优化配置能力,加快形成“走出去”和“引进来”双向互促的高水平开放新格局,最大化对外直接投资促进国内产业结构升级的效应。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司志宾   秦凤鸣   程敏  
本文基于BACI数据库HS6分位层面的贸易数据,测度了2010—2016年中国对214个国家和地区的行业出口质量,并利用双重差分模型识别了“一带一路”倡议对行业出口质量的影响。统计和实证结果都表明,“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可以显著提高行业出口质量,该结果通过了各项稳健性检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倡议影响出口质量的潜在作用路径,发现倡议通过促进“出口竞争效应”和“OFDI逆向溢出效应”,最终使得行业出口质量整体上得到提高。另外,异质性分析表明,倡议对“一路”国家、较不发达国家以及低技术、价格竞争行业、优先发展行业具有更明显的“提质”效应。结构分解发现,行业出口质量的提高主要是由产品内效应和低质量产品的退出实现的。在此基础上,本文引入离散时间的生存分析模型,发现“一带一路”倡议提高了产品退出出口市场的风险率,从而减少了其出口持续时间,验证了质量分解的结果;但同时可以通过提高产品质量来减少其退出市场的风险,有助于延长出口持续时间。综合来看,“一带一路”倡议发挥了“优胜劣汰”的作用。本文的研究为理解“一带一路”倡议在促进贸易平衡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作用提供了新的视角与解释。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李军  甘劲燕  杨学儒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企业走出去和转型升级战略决策的重要政策情境,学界广泛关注其出口贸易效应和对外投资效应,但多为宏观中观层面研究,缺乏其是否以及如何影响企业战略决策的路径及后果的知识。案例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具有显著的推力和拉力效应,"推力"主要源于市场竞争压力、政府推力、舆论推力与利益相关者推力;而"拉力"则主要表现为新的市场机会、出口固定成本降低、出口边际成本降低、投资壁垒减少和融资成本的变化。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和推进,推力和拉力效应凸显,企业"主动"或"被动"重新识别地域性机会、产业机会或全球价值链重构机会而实施转型升级,形成三条具有代表性的路径为:依托管理变革能力在省内、国内和国际等层面实施空间转移战略,利用公司创业能力择机实施跨业转型,基于突出的创新和市场能力着力打造自主价值链的一体化战略。进一步地,不同企业(如国有和民营)推力和拉力效应的内涵存在差异,能力基础存在差异,而机会窗口是外部环境变化与企业资源和能力共同结合的产物,因此,它们可能识别和开发的机会存在较大差异。特别地,"一带一路"倡议对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决策的影响较弱;同时,民营企业转型升级路径中没有识别出跨业转型。该研究夯实了"一带一路"倡议对外投资效应的微观基础,阐明了其影响企业转型升级路径的理论机制,为企业在新时代结合实际选择转型升级路径、切实有效地推进转型升级提供了参考依据。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盛斌  果婷  
"一带一路"与APEC在地缘范围、目标与内涵及合作原则上具有内在一致性,并与"亚太自贸区"动议紧密关联、互为补充。中国应将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作为"一带一路"和APEC合作的优先领域和重点项目,加强与俄罗斯和东盟等枢纽国家合作,撬动区域经济深度一体化,并妥善应对区内外政治经济风险,助力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