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01)
- 2023(15531)
- 2022(12994)
- 2021(12425)
- 2020(10542)
- 2019(24404)
- 2018(23879)
- 2017(45051)
- 2016(24185)
- 2015(27005)
- 2014(26265)
- 2013(25826)
- 2012(23691)
- 2011(21224)
- 2010(21048)
- 2009(19655)
- 2008(19170)
- 2007(16765)
- 2006(14675)
- 2005(13598)
- 学科
- 济(99294)
- 经济(99157)
- 管理(73057)
- 业(66897)
- 企(56023)
- 企业(56023)
- 方法(44986)
- 数学(40131)
- 数学方法(39574)
- 财(29835)
- 中国(28903)
- 农(24874)
- 制(23359)
- 业经(20872)
- 贸(20101)
- 贸易(20084)
- 易(19658)
- 务(18380)
- 财务(18318)
- 财务管理(18276)
- 企业财务(17463)
- 学(17418)
- 银(17322)
- 银行(17295)
- 融(16877)
- 金融(16874)
- 地方(16732)
- 行(16566)
- 农业(16102)
- 体(16009)
- 机构
- 大学(335886)
- 学院(329361)
- 济(146475)
- 经济(143860)
- 管理(129517)
- 研究(114291)
- 理学(111289)
- 理学院(110140)
- 管理学(108277)
- 管理学院(107635)
- 中国(90627)
- 京(70859)
- 财(70748)
- 科学(63948)
- 财经(55406)
- 所(55006)
- 中心(53321)
- 经(50623)
- 研究所(49438)
- 江(48862)
- 农(48447)
- 经济学(46423)
- 北京(45015)
- 业大(44650)
- 院(42034)
- 经济学院(41710)
- 财经大学(41551)
- 范(41027)
- 师范(40619)
- 州(37877)
- 基金
- 项目(221963)
- 科学(177605)
- 基金(166726)
- 研究(162913)
- 家(145216)
- 国家(144107)
- 科学基金(124891)
- 社会(107687)
- 社会科(102419)
- 社会科学(102395)
- 基金项目(86774)
- 省(81562)
- 自然(79538)
- 自然科(77767)
- 自然科学(77747)
- 自然科学基金(76384)
- 教育(75195)
- 划(70164)
- 资助(68783)
- 编号(63525)
- 成果(52718)
- 部(51422)
- 重点(50028)
- 国家社会(46645)
- 创(46391)
- 发(46195)
- 制(45226)
- 教育部(45110)
- 创新(43525)
- 课题(43341)
- 期刊
- 济(156170)
- 经济(156170)
- 研究(102446)
- 中国(67743)
- 财(56908)
- 管理(50936)
- 学报(48127)
- 科学(45982)
- 农(43271)
- 大学(38632)
- 学学(35878)
- 融(34848)
- 金融(34848)
- 教育(33669)
- 技术(29189)
- 农业(28976)
- 财经(28205)
- 经济研究(25954)
- 经(24262)
- 业经(22009)
- 问题(20835)
- 贸(20362)
- 国际(18667)
- 世界(17471)
- 业(16828)
- 统计(16449)
- 技术经济(16087)
- 图书(16025)
- 理论(15557)
- 版(14925)
共检索到5080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钱进 王庭东
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与东道国的制度因素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行为产生的效应不同,本文运用GMM方法并基于扩展的引力模型,对世界187个国家(地区) 2003—2015年的跨国动态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发展中经济体的东道国制度因其不完善而成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同时,欧洲地区将成为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并发挥应有效力的落脚点。鉴于此,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应选择"一带一路"沿线的欧洲发展中经济体,并借力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资金支持沿线亚洲经济体的基础设施建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田晖 宋清 黄静
文章采用固定效应法实证检验"一带一路"沿线52个东道国制度质量和"一带一路"倡议对我国向沿线国家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并分析"一带一路"倡议对东道国制度质量与我国OFDI区位选择关系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东道国法治制度质量对我国向沿线国家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具有消极影响,经济制度质量则具有积极影响;"一带一路"倡议对我国向沿线国家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具有积极影响;"一带一路"倡议对东道国制度质量和我国OFDI区位选择的关系存在调节效应,表现为干扰和增强两类作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海伟 郑林雨 陈胜发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海外投资重点逐步转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沿线国家制度质量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文章基于2004—2018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50个国家直接投资数据,实证分析了东道国制度质量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东道国腐败控制水平提升、市场经济环境更加自由,会正向影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有利于促进中国企业提高对外直接投资效率并扩大投资规模,而法治水平导致的高贸易壁垒会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产生明显阻碍作用。此外,中国企业对沿线国家开展投资活动制度偏好具有高城市化率趋向性、弱基础设施规避性、高经济发展质量选择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姚毅
"一带一路"倡议是促进沿线国家交通基建、经济发展、资源配置等多个领域的深度合作。本文从经济自由度的角度出发,基于投资引力模型实证分析了2007-2019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50个国家的投资关系。研究表明:东道国经济自由度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中东地区和中亚地区的经济自由度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更加显著。同时,通过分时点回归分析发现,"一带一路"倡议削弱了经济自由度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有利于提升我国对于经济自由度较低地区的投资。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刘玉 唐礼智 金梦洁
本文采用半参数变系数空间面板模型实证研究东道国制度环境、市场规模和我国“一带一路”对外直接投资之间的非线性时空关系。首先,提出基于截面似然函数的模型估计方法;其次,从理论层面探究估计量的渐近性质和有限样本表现;最后,分别构建以东道国市场规模为解释变量、东道国制度环境为变系数协变量、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为被解释变量的参数空间面板模型和半参数变系数空间面板模型,分析东道国市场规模如何随制度环境变化影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研究发现:半参数变系数空间面板模型估计量具有良好的渐近理论和小样本性质;在空间维度上,我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的投资相互依赖,表现为“第三国”溢出效应;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非线性依赖于东道国市场规模,表现为一条关于东道国制度环境的“倒U”型曲线;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具有制度距离接近性偏好,即我国更偏向于投资制度环境相似的国家,稳健性检验支持了这一结论。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程中海 南楠
基于"一带一路"框架下,采用20052014年"一带一路"54个国家的面板数据,利用SFA模型测算并分析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效率及潜力。结果表明:"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在"非效率",对大多数国家的投资效率较小,投资潜力巨大。通过对不同地区的国家投资潜力的对比分析,发现"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阐释了制度环境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联系,发现法律规范和民主程度越高,中国对其直接投资潜力越大,说明一定程度上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在"制度背离"现象。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对外直接投资 投资潜力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崔娜 柳春 胡春田
以2006-2014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57个国家的投资经验为样本,利用随机前沿模型,考察了中国的FDI投资效率水平以及东道国制度对投资效率和投资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对部分国家的FDI投资效率较低,效率提升的空间较大,但对市场规模较大及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国家的投资效率较高;东道国产权制度保障有效、政治稳定以及区域贸易协定的签订有利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效率的提升,同时也有利于投资风险的降低。
关键词:
FDI 制度 投资效率 投资风险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崔娜 柳春 胡春田
以2006-2014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57个国家的投资经验为样本,利用随机前沿模型,考察了中国的FDI投资效率水平以及东道国制度对投资效率和投资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对部分国家的FDI投资效率较低,效率提升的空间较大,但对市场规模较大及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国家的投资效率较高;东道国产权制度保障有效、政治稳定以及区域贸易协定的签订有利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效率的提升,同时也有利于投资风险的降低。
关键词:
FDI 制度 投资效率 投资风险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边婧 张曙霄
"一带一路"倡议作为新时代中国全面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为实现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注入了强大动力。基于2003—2016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面板数据,研究了"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进口效应和出口效应均显著为正,但对进口的促进效应大于对出口的促进效应;区分投资目标国后发现,中国在新兴经济体投资具有显著的出口促进作用,而在非新兴经济体投资具有显著的进口促进作用。进一步地,将贸易进出口产品区分为初级制成品、资源类制成品和技术制成品,发现中国在非新兴经济体投资的贸易效应主要表现为对资源类制成品和技术制成品进口规模的促进作用;在新兴经济体则更多地表现为技术制成品出口规模的促进作用,而对资源类制成品和技术制成品的进口存在替代效应。因而,应加大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力度,实施"因国施策"的贸易策略,实现与不同类型国家的产业优势互补。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方慧 宋玉洁
随着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规模化发展,投资风险问题值得关注。文章构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测度2013-2017年"一带一路"沿线43个国家综合及政治军事、经济金融、社会文化风险,通过匹配风险测度数据与已发生直接投资揭示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风险流向,并采用系统GMM动态面板回归进一步验证且进行原因分析。研究表明:研究期内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主要流向了中高风险国家;东道国政治军事和社会文化风险是主要影响因素;基于资源寻求和市场寻求的投资动机,国有企业为主的投资主体及政府的推动是"一带一路"建设初期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向高风险国家的主要原因。文章不仅为企业和政府部门提供"一带一路"投资风险防范信息,而且有助于客观认识"一带一路"建设初期中国对其直接投资的风险特征,指导企业优化投资,助力"一带一路"倡议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对外直接投资 风险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田晖 宋清 楚恬思
利用2009—2016年我国向"一带一路"沿线52个国家OFDI面板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经济、政治和法律制度因素指标,并建立面板数据模型综合运用固定效应检验方法和2SLS方法研究"一带一路"倡议对制度因素与我国在沿线国家OFDI区位选择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1)"一带一路"倡议对我国向沿线国家OFDI区位选择存在促进效应;(2)经济制度因素对我国向沿线国家OFDI区位选择存在抑制效应,政治制度因素对其存在促进效应,而法律制度因素对其没有影响;(3)"一带一路"倡议对经济、政治和法律制度因素与我国向沿线国家OFDI区位选择均存在调节效应,且均为干扰作用。最后,就如何根据"一带一路"倡议调节效应合理选择我国在沿线国家OFDI区位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周妍巧 李涛 刘灼
文章基于聚类分析和引力模型,将制度距离区分为正式制度距离与非正式制度距离,实证探讨了制度距离对中国企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制度距离在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决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具体而言,中国企业对第三圈层国家直接投资具有明显的偏向性;不同维度的制度距离作用有所差异,政法距离和知识距离强化了中国企业投资意愿,而经济距离、外交距离则表现出抑制作用。结论为优化企业投资决策,提升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绩效提供了有益启示。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制度距离 对外直接投资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潘春阳 卢德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放发展的重大举措。本文致力于探索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度质量的影响。利用2003年到2014年的跨国面板数据和差分GMM方法,本文发现:第一,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强度对东道国的"腐败控制"、"政府效能"、"政治稳定"、"规制质量"和"法治水平"存在显著的正效应,不但能在短期内改善东道国的制度质量,还能在长期中提高制度质量的均衡水平。第二,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对于资源较丰裕国家的制度正效应更为强劲,特别是在"政府效能"、"规制质量"和"法治水平"三个领域,从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潘春阳 卢德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放发展的重大举措。本文致力于探索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度质量的影响。利用2003年到2014年的跨国面板数据和差分GMM方法,本文发现:第一,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强度对东道国的"腐败控制"、"政府效能"、"政治稳定"、"规制质量"和"法治水平"存在显著的正效应,不但能在短期内改善东道国的制度质量,还能在长期中提高制度质量的均衡水平。第二,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对于资源较丰裕国家的制度正效应更为强劲,特别是在"政府效能"、"规制质量"和"法治水平"三个领域,从而有助于资源型国家摆脱"资源诅咒"。本文的研究对于理解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制度效应,评估"一带一路"建设的绩效和发展前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陈升 张俊龙
对外直接投资作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重要的活跃因素,对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有研究表明,一国对外直接投资既受到投资母国制度的影响,同时也受到东道国制度的影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制度水平如何,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具有积极影响还是消极影响?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基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全球治理指标数据,运用扩展的引力模型构建计量分析模型,从制度综合表现以及腐败控制、政府效率、监管质量、法治规则等六个细分维度实证研究了东道国制度水平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结果表明:东道国制度综合表现及其六个细分维度均对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有正向影响。因此,中国企业"走出去"过程中应评估东道国的制度水平,充分了解东道国风险情况,提升对外直接投资质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一带一路”倡议下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对外直接投资与企业ESG表现——基于“一带一路”倡议的经验证据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东道国技术进步的关系检验——基于“一带一路”沿线21国研究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所有制差异及其东道国效应——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例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劳务合作
东道国领导人任期与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的直接投资
东道国风险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入——基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验证据
东道国特征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的影响程度研究——基于跨国面板数据的动态GMM模型分析
对外直接投资带动东道国产业升级的效果分析——来自“一带一路”国家的经验证据
“一带一路”倡议与股票流动性——基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