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56)
2023(5528)
2022(4671)
2021(4431)
2020(3977)
2019(9179)
2018(8877)
2017(16741)
2016(8939)
2015(9967)
2014(9799)
2013(9828)
2012(8820)
2011(7872)
2010(8300)
2009(7996)
2008(8319)
2007(7879)
2006(7168)
2005(6821)
作者
(24395)
(19947)
(19782)
(18828)
(12987)
(9301)
(9222)
(7722)
(7578)
(7461)
(6842)
(6682)
(6494)
(6438)
(6392)
(6286)
(6058)
(5955)
(5808)
(5762)
(5078)
(4884)
(4716)
(4597)
(4572)
(4541)
(4525)
(4486)
(4032)
(3780)
学科
管理(36860)
(34361)
(32012)
经济(31979)
(30622)
企业(30622)
(12944)
方法(12546)
中国(11145)
(10870)
保险(10779)
(10230)
(9614)
数学(9600)
(9596)
银行(9593)
财务(9576)
财务管理(9546)
数学方法(9439)
企业财务(9005)
(8953)
(8412)
业经(8076)
理论(7341)
(7193)
(7171)
金融(7171)
(7093)
经营(7062)
(6491)
机构
大学(120359)
学院(119939)
管理(51148)
(47795)
经济(46456)
理学(40697)
理学院(40228)
管理学(39662)
管理学院(39347)
研究(37368)
中国(36587)
(28851)
(26438)
(20888)
财经(20767)
科学(19830)
(18755)
中心(18405)
(18052)
北京(17323)
(16855)
研究所(15634)
财经大学(15486)
(14264)
公司(14217)
师范(14159)
(13843)
(13765)
商学(13621)
商学院(13481)
基金
项目(68178)
科学(53746)
研究(52127)
基金(49698)
(41815)
国家(41448)
科学基金(36464)
社会(32578)
社会科(30835)
社会科学(30823)
(25379)
基金项目(25189)
教育(24216)
自然(23346)
自然科(22845)
自然科学(22841)
自然科学基金(22457)
编号(21749)
资助(21423)
(21323)
成果(18711)
课题(15381)
(15113)
重点(14970)
(14113)
项目编号(13899)
(13752)
教育部(13489)
(13391)
人文(13306)
期刊
(60507)
经济(60507)
研究(41694)
中国(30751)
(25494)
管理(24884)
(20469)
金融(20469)
科学(14474)
教育(14018)
学报(13436)
(12185)
技术(11743)
大学(11310)
财经(10642)
学学(10168)
(9045)
业经(8655)
经济研究(8611)
会计(7980)
财会(7460)
农业(7380)
(7088)
国际(6964)
图书(6960)
现代(6780)
问题(6584)
理论(6378)
(6322)
技术经济(6253)
共检索到2098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苗吉  
"一带一路"倡议是新时期中国领导层统筹国内发展和国际战略的主要政策框架。本文旨在评估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预期收益,分析该倡议需持续关注的潜在风险,并进一步提出中国的应对方略。"一带一路"作为一个多维政策框架,中国对其预期收益有四:第一,回应"中国威胁论",提升中国的软实力;第二,通过广袤地域的经济整合,获取中国持续崛起的动力;第三,缓解美国海洋霸权对中国贸易和能源生命线的威胁,维护中国外交与战略权益;第四,重建有利于中国国家利益和"支配地位"的区域秩序。笔者认为,应合理管理对"一带一路"预期,防止高估该倡议的潜在收益,更不能低估该倡议所包含的政治、经济和安全风险。与之对应,中国应从如下四个方面管理自身对倡议的预期及其现实风险:悉心经营国家形象;严格依照经济学原理而非政治决断建立和发展项目,防止过分战略化倾向;降低其军事与安全意涵,谨慎参与军事和战略活动;通过多边框架徐图修正令自己受益颇丰的制度。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苗吉  
一带一路倡议是新时期中国领导层统筹国内发展和国际战略的主要政策框架。本文旨在评估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预期收益,分析该倡议需持续关注的潜在风险,并进一步提出中国的应对方略。"一带一路"作为一个多维政策框架,中国对其预期收益有四:第一,回应"中国威胁论",提升中国的软实力;第二,通过广袤地域的经济整合,获取中国持续崛起的动力;第三,缓解美国海洋霸权对中国贸易和能源生命线的威胁,维护中国外交与战略权益;第四,重建有利于中国国家利益和"支配地位"的区域秩序。笔者认为,应合理管理对"一带一路"预期,防止高估该倡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贤森  
中国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广泛支持与显著成效。中国不仅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了区域合作平台与合作伙伴关系,而且吸引了其他相关国家加入"一带一路"倡议建设的机遇之中来,为全球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一带一路"倡议已经逐步成为一个以经济合作协议为基础,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以境外经贸合作区为依托,以互利共赢为目标的综合性开放型国际合作平台。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制定了自身的"走出去"战略,希望在全球市场中获得商业机会并占据优势地位。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应当合理配置自身的各项资源,充分认识全球市场的利益格局,沉着应对可能面临的各种挑战。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殷敏  
俄罗斯是"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国家。中国对俄投资量大,双方经济互补,且在投资领域具有很大的合作潜力。"一带一路"倡议为促进中国对俄投资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中国中央和地方政府出台的一系列与"一带一路"倡议相关的政策、中国对外投资的国内立法、中俄双边条约和俄罗斯外商投资的相关法律法规都可以为中国对外投资者在俄罗斯的投资活动提供指引和支持。但由于两国政治经济的差异,中国对俄投资仍然面临俄罗斯法律环境不稳定、税收复杂繁冗、投资模式以及环境保护等法律风险,较高的投资壁垒易使中国投资者遭受严重损失。因此,中国对俄投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强国令  徐会杰  
基于2010—2018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一带一路"倡议影响企业投资的内在机理。研究发现,"一带一路"作为一项经济合作倡议,通过缓解对外投资风险、提供大量投资机会、降低企业"走出去"的成本,显著增加了倡议支持企业的投资水平;经过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之后,结论仍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公司战略在"一带一路"倡议对企业投资的影响过程中起着中介作用,该倡议的提出,改善了资本市场环境,激励企业实施更加积极的战略,进而增加企业的投资。另外,依据企业性质和制度环境的差异进行了分样本回归,结果显示,在非国企、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一带一路"倡议对企业投资的影响更为显著。从公司战略的角度考察了"一带一路"倡议对企业投资的影响,支持了倡议的正面经济效应,对我国企业"走出去"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赵伟  
国家战略与倡议正在上升为主导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与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头等因素。在应用空间经济学理论综合分析了四个国家级战略与“一带一路”倡议的指向、交集及其影响的基础上,聚焦西部,就西部地区必须面对的改变了的竞争态势与环境做了前瞻性评估并提出对策建议。研究显示,四大区域战略的共同指向是世界级城市群,它们与“一带一路”倡议的交集是国内外贯通的大空间重构;国家级区域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的重头分别位于东部和境外四大地区,“胡焕庸线”以西中国西部地域多半处在战略“空挡”地位,有被进一步边缘化的风险。但西部地区并非处在绝对劣势的地步,地方政府应从三个方面切入营造区域竞争优势。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马学礼  
"一带一路"倡议可以被视作一种新型的区域经济合作模式,即在合作机制低制度化、经济规则低标准化、规则执行软约束化的条件下推动沿线各国走向深度一体化,并着重解决影响经济自由化的自然障碍。这一特征将使"一带一路"战略面临着极为复杂的规则型风险,并渗透在国际体系、跨国关系、企业经营三个层面。为应对这一风险,我国需要多管齐下,在全球、区域、双边等多个方面开拓"一带一路"的规则空间和制度话语权。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忠武  汪小英  
"一带一路"建设能够实现经济领域的深入合作,同时对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具有重要作用,并能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然而其自身包含的投资效率低下、经济安全威胁以及可能带来经济结构的进一步失衡使得"一带一路"建设面临较多挑战。应对相关风险需要加强对经济安全的重视,制定可行的宏观经济规划并结合国情及时调整产业结构,从而规避风险。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忠武  汪小英  
"一带一路"建设能够实现经济领域的深入合作,同时对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具有重要作用,并能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然而其自身包含的投资效率低下、经济安全威胁以及可能带来经济结构的进一步失衡使得"一带一路"建设面临较多挑战。应对相关风险需要加强对经济安全的重视,制定可行的宏观经济规划并结合国情及时调整产业结构,从而规避风险。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周钻  
"一带一路"旨在推动欧亚非大陆的互联互通,实现共同繁荣。作为"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旗舰项目,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对双方都具有重大意义。然而,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也面临着巴国内局势不稳、安全风险高、营商环境差、域内条件变化和域外势力干涉等严峻内外部风险考验。对此,提出如下应对策略:中巴双方要继续以高层交往为引领,夯实双边关系;合作打击极端势力;促进经贸合作和两国民间友好往来;加强国际协同,反对他国干涉;同时,企业主体要深入调研,坚持合规经营,共同应对各种风险挑战。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徐洪才  
一、如何理解"一带一路"关于"一带一路",现在大家谈得比较多的是"一带一路"战略。战略这个词容易引起歧义,我们可以对自己谈战略,但对别人不好谈战略。因此,总体上说是一个"倡议"。中国正在主动融入全球化,号召相关国家共建"一带一路"。所以,我们讲愿景和行动。行动方面,更多介绍我国各地行动起来了,希望外国朋友也行动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何毅  
“一带一路”倡议的经济效应一直备受关注,其对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会产生系统性的影响。本文视“一带一路”倡议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选取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利用差分模型(DID)考察“一带一路”倡议对企业实体投资的影响,试图从微观企业实体投资角度揭示“一带一路”倡议所产生的经济效应。结果显示:“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企业的实体投资存在正向促进效应,在“一带一路”倡议后企业的实体投资规模明显提升。本文进一步检验发现,在企业战略差异更大以及国有企业中,“一带一路”倡议对企业实体投资的提升更显著。最后,对其经济后果检验发现,“一带一路”倡议在提升企业实体投资的基础上,对金融化投资起到了抑制作用,本文研究也为抑制企业“脱实向虚”发展提供了政策参考。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辛越优  阚阅  
"一带一路"建设需要沿线国家高等教育合作提供人才支撑、科技支持、社会服务和文化交流,以利于促进"民心相通"。高等教育的合作需分析沿线国家高等教育发展质量和科技发展实力,并据此描绘出沿线国家高等教育和研究与试验发展(R&D)的国家图像。研究表明,高等教育发展质量和R&D水平都高的沿线国家具备合作的优势与条件;高等教育发展质量和R&D水平都低的沿线国家是"一带一路"建设需突破的重点国家,适合我国高等教育"走出去"给予支持;高等教育发展质量和R&D水平各有优劣势的沿线国家需分类开展合作。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盛明泉  余璐  汪顺  
文章将"一带一路"倡议视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10~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一带一路"倡议对企业竞争战略选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受到"一带一路"倡议支持的民营企业更偏好于选择成本领先战略,并且这是一种局部战略调整。经过对比发现,"一带一路"倡议对国有企业的市场战略选择并无显著影响。横截面测试结果表明,在外部市场化程度较高、内部管理层权力较弱以及管理者过度自信程度较低的情况下,"一带一路"倡议的这种影响更加显著。这一发现丰富了"一带一路"倡议对战略层面影响的内容,对企业"走出去"和促进"双循环"格局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盛明泉  余璐  汪顺  
文章将“一带一路”倡议视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10~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一带一路”倡议对企业竞争战略选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受到“一带一路”倡议支持的民营企业更偏好于选择成本领先战略,并且这是一种局部战略调整。经过对比发现,“一带一路”倡议对国有企业的市场战略选择并无显著影响。横截面测试结果表明,在外部市场化程度较高、内部管理层权力较弱以及管理者过度自信程度较低的情况下,“一带一路”倡议的这种影响更加显著。这一发现丰富了“一带一路”倡议对战略层面影响的内容,对企业“走出去”和促进“双循环”格局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