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37)
- 2023(13055)
- 2022(10912)
- 2021(9874)
- 2020(8015)
- 2019(18135)
- 2018(17698)
- 2017(32727)
- 2016(16997)
- 2015(18876)
- 2014(18611)
- 2013(18320)
- 2012(17491)
- 2011(16146)
- 2010(16325)
- 2009(14998)
- 2008(14549)
- 2007(12787)
- 2006(11836)
- 2005(11246)
- 学科
- 济(93933)
- 经济(93855)
- 管理(43701)
- 业(39503)
- 企(29709)
- 企业(29709)
- 地方(28442)
- 中国(27329)
- 方法(26392)
- 数学(22436)
- 数学方法(22220)
- 农(21656)
- 业经(19388)
- 学(19277)
- 地方经济(17172)
- 财(15357)
- 农业(15115)
- 融(14775)
- 金融(14774)
- 贸(14442)
- 贸易(14426)
- 制(14307)
- 发(13876)
- 易(13828)
- 银(13790)
- 环境(13775)
- 银行(13767)
- 行(13485)
- 和(11709)
- 理论(11684)
- 机构
- 大学(246167)
- 学院(245358)
- 济(112501)
- 经济(110346)
- 研究(96041)
- 管理(87845)
- 理学(73479)
- 中国(72872)
- 理学院(72484)
- 管理学(71342)
- 管理学院(70838)
- 科学(55545)
- 京(53464)
- 财(50007)
- 所(48631)
- 研究所(43596)
- 中心(42172)
- 江(38990)
- 财经(38398)
- 农(37704)
- 范(36383)
- 师范(36083)
- 经济学(36034)
- 院(34894)
- 经(34773)
- 北京(34532)
- 经济学院(32038)
- 业大(31378)
- 州(31108)
- 师范大学(29386)
- 基金
- 项目(157776)
- 科学(125430)
- 研究(119822)
- 基金(113765)
- 家(98918)
- 国家(98091)
- 科学基金(83519)
- 社会(78910)
- 社会科(74950)
- 社会科学(74933)
- 省(61561)
- 基金项目(59044)
- 教育(53846)
- 划(51758)
- 自然(49582)
- 自然科(48427)
- 自然科学(48417)
- 编号(47656)
- 自然科学基金(47529)
- 资助(44912)
- 发(41102)
- 成果(39855)
- 重点(36731)
- 部(34639)
- 课题(34462)
- 发展(33876)
- 国家社会(33727)
- 展(33331)
- 创(33170)
- 创新(31125)
- 期刊
- 济(139734)
- 经济(139734)
- 研究(84171)
- 中国(58776)
- 财(36816)
- 管理(36209)
- 学报(35918)
- 农(35889)
- 科学(34214)
- 教育(32099)
- 大学(27760)
- 融(26731)
- 金融(26731)
- 学学(25585)
- 农业(24399)
- 经济研究(23578)
- 技术(22276)
- 业经(21440)
- 财经(20004)
- 问题(17918)
- 经(17612)
- 贸(15548)
- 国际(14503)
- 世界(13603)
- 技术经济(13297)
- 业(13096)
- 图书(12976)
- 资源(11757)
- 商业(11690)
- 坛(11475)
共检索到4056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乔晓楠 王奕
十年来,“一带一路”倡议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个方面均取得丰硕成果,不仅成为广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扎实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而且还促进中国沿海、内陆、沿边地区协同开放。“一带一路”倡议以拓展对外开放新渠道、增加对外开放新机遇等方式,统筹国内分工与国际分工、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进而打造西部地区新的增长极,促进新发展格局构建与中国经济整体高质量发展。“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意义在于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新格局,重塑边疆治理结构、提升边疆治理能力。面向未来,中国应继续推动“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积极开展北极航道合作,共同打造“冰上丝绸之路”,逐步形成西南、西北、东北三个沿边地区与东南沿海地区“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肖燕飞
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仍面临较大挑战,需要统筹好"一带一路"与其他区域发展战略,协调区域经济发展,应系统规划区域分工,形成层次有序的价值链,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加大财政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保障区域基础设施水平均等化;积极调动"亚投行"等金融机构的力量,优先保障跨境通道的建设。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井百祥
世界经济的发展及发展中所产生的新的结构性矛盾,推动着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一带一路"工程的实施,既是对政治经济学的物质批判,也是文化的批判。在保证世界经济和全球化的平稳发展中,使政治经济学研究的重心由物质层面转向文化层面,由生产关系转向社会关系。改变了政治经济学研究微观化趋势。在带动东西方物质和文化的交融中,实现理念的超越和思维的转型。把中华文化的科学性带入发展过程,以公利公益性文明意识弥补功利主义文化之不足。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批判 理念创新 思维转型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黄剑辉 李洪侠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都呈现较大差距。这种差距的形成有区位、禀赋等客观原因,也有区域比较优势、经济发展模式和政策策略等原因。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是,顺应生产要素开始向西集中的经济规律,营造良好环境,扩大向西开放。国家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从时机、内容、导向、措施等方面都能有效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为此,本文从规划、财税、金融、贸易和投资等方面提出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 “一带一路”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侯泽华 梁双陆
基于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的新内涵,本文构建了区域协调发展水平指标,并运用2006—2016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一带一路"倡议下产业转移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显著增强了产业转移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尤其是显著提升了转入地区的区域协调发展水平,而对转出地区的影响则较弱;分行业检验结果显示,资本密集型产业向沿线地区转移对提升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水平的效果最好;多样化集聚是产业转移提高区域协调发展的主要渠道。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马小南
自"十二五"发展规划以来,我国区域发展总体进入相对均衡时期,但在经济方面,东快西慢的格局仍然未变。我国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均衡,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一带一路"战略能够促进区域经济之间的联系与融合,加强互联互通功能,调节区域经济的差异性。区域经济存在差距的主要原因有:区位差异和经济基础差异、改革开放使得东部地区的优势突出、国家发展战略没有缩小东西部差距。为了形成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应充分发挥"一带一路"的作用,制定扶持政策及改革地方政府职能,推进财税制度的改革,明确区域规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许培源 程钦良
"一带一路"向西开放是中国经济"西进"战略的重要体现,也是促进东西部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基于向西开放的经济地理意涵,构建一个初始禀赋不对称的两国三地区LS模型,从贸易和产业经济地理的视角研究向西开放促进东西部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机制,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向西开放通过西部地区与沿线国家交通基础设施联通,降低运输成本、扩大贸易规模,改变贸易和产业经济地理,从而缩小东西部经济差距,但其效果取决于东、西部的生产资本分布,因此向西开放必须配合以向西转移的产业政策,以及西部比东部更大力度的贸易开放政策;向西开放过程中西部地区自身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也降低了国内区际商品和要素流动成本,改变投资格局,影响东西部经济差距;现阶段,这两种作用均表现为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且贸易规模和生产资本分布作为经济地理重塑的机理变量的预期得到证实。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蓓文
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一带一路"在中国对外开放中的重要性日益凸出。事实证明,双向投资、对外贸易与对外开放之间存在协同发展的关系:"一带一路"不仅在中国实施进出口平衡战略中起到重要作用,对于促进中国双向投资从企业投资、产业投资到园区投资的阶段性发展也功不可没。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项目就是"一带一路"建设带动对外开放制度创新、西部大开发的典型案例。大量的数据进一步说明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经贸发展上共商、共建、共享;西方所谓的"债务陷阱论"是站不住脚的。因此,我们要以"一带一路"为动力,实施对外开放与对外贸易的协同发展;以"一带一路"为平台,实施对外开放与双向投资的协同发展;以"一带一路"为纽带,积极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中国 对外开放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陈华
在我国实施"一带一路"重大战略的过程中,金融发挥着先行作用和主导作用。本文从国际贸易新格局、区域经济平衡发展、产业结构升级等角度阐述了"一带一路"战略的经济学内涵,分析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金融开放的现状,指出"一带一路"战略下我国金融对外开放的方向,提出应以伊斯兰金融服务、涉外税收抵免、海外投资保险保护为重点,加强金融对外开放的配套制度建设。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沈斐
面对"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问题,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为我们提供了历史视野和分析方法。西方国家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说到底,是因为中国的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仍然是市场经济,它不仅为中国人民谋福利,也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带来福音。与西方国家心目中的那种零和游戏和霸权主义经济秩序不同,中国所主张的是互利共赢的新秩序。中国必须明确自己的历史方位,尽可能扩大"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朋友圈,发挥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势,避免资本主义唯利是图和霸权主义的老路;同时跳出西方经济学的话语体系,发展出当代中国的全球化理论,在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田爱国
近年来,各地区间的科技水平差异、自然资源消耗殆尽和地区制度改革等原因,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对此,我国政府实行了产业转移。这能够有效地缩小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差距,整体优化产业结构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区域经济发展的质量、竞争力和发展速度,是完成区域发展双赢的有效手段。我国西部地区基于资源优势和中央对西部发展的大力支持,产业承接能力得到了提高,为东部产业向西部转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文章从区域协调理论、产业转移理论着手,分析概括西部区域经济现状,运用西部承接产业转移的实证分析得出西部承
关键词:
产业转移 区域协调发展 西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郭楠
"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在改革开放关键时期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提出的战略构想。在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和我国巨大的经济下行压力下,"一带一路"战略可以有效拓宽国际市场空间,挖掘周边地区市场潜力,寻求多元化的投资目标;拉动市场消费需求,提升我国东部地区对外开放功能,健全对外贸易机制;加速我国中部地区崛起,增强外贸合作中的纽带作用,并进一步构建起以我国为核心的亚太经济一体化格局。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任艳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政策的重点,政治经济学急需对这两大战略进行理论阐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方式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而生产方式是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组合和搭配方式。区域和产业是中观生产方式的两个维度,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目标是要通过对劳动力和生产资料进行区域层面的重新组合与搭配,优化区域间生产关系。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五大战略为范例分析,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目标是要通过对劳动力和生产资料进行产业层面的重新组合与搭配,优化产业间生产关系。区域通过产业互补实现协调发展,而产业通过区域协调实现结构升级。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周文
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地区之间差异显著,区域发展问题是中国经济发展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陆续形成了以地缘划分的四大板块区域发展战略,即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战略、中部地区崛起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同时实施了主体功能区规划。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代领导集体继续推进四大板块协调发展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出了"一带一路"倡议、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黄河流域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一系列新的区域发展战略,形成了东西联动、陆海统筹、协同对外的区域发展新格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刘光辉
本文通过对国际贸易中心、中国国家统计局、新加坡统计局等官方公开数据的整理与分析,详细描绘出2007年至2018年期间中新贸易与投资合作的发展变化;同时总结了两国区域合作的模式选择,即自由贸易协定模式、跨国城市共建模式、跨国经济走廊开发模式;并且对报告期内我国"一带一路"沿线的14个城市与新加坡的经济联系强度作出了统计分析。研究表明,两国贸易与投资地位不对称,商品结构与投资领域仍有优化与扩大的空间;我国沿海各发达城市与新加坡的经济联系密切,为中新两国的合作发展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中新 区域经济 合作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