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71)
- 2023(15913)
- 2022(13597)
- 2021(12762)
- 2020(10583)
- 2019(24749)
- 2018(24383)
- 2017(46907)
- 2016(25450)
- 2015(28783)
- 2014(28704)
- 2013(28407)
- 2012(25875)
- 2011(23407)
- 2010(23386)
- 2009(21658)
- 2008(21139)
- 2007(18637)
- 2006(16416)
- 2005(14850)
- 学科
- 济(108546)
- 经济(108418)
- 管理(71159)
- 业(68939)
- 企(56752)
- 企业(56752)
- 方法(45626)
- 数学(38683)
- 数学方法(38254)
- 中国(32052)
- 农(28846)
- 业经(25475)
- 财(23600)
- 学(22796)
- 地方(21851)
- 贸(20602)
- 贸易(20589)
- 易(20006)
- 制(19625)
- 农业(19067)
- 理论(18238)
- 和(16844)
- 银(16573)
- 银行(16533)
- 融(16240)
- 金融(16238)
- 技术(16125)
- 行(15887)
- 环境(15690)
- 产业(15301)
- 机构
- 大学(366963)
- 学院(361706)
- 济(151321)
- 经济(148384)
- 管理(141162)
- 研究(126465)
- 理学(121520)
- 理学院(120148)
- 管理学(118200)
- 管理学院(117536)
- 中国(94739)
- 京(79396)
- 科学(75840)
- 财(67680)
- 所(63066)
- 研究所(57415)
- 中心(55257)
- 财经(54368)
- 农(54160)
- 江(51913)
- 北京(50947)
- 范(50464)
- 业大(50214)
- 师范(50089)
- 经(49461)
- 经济学(46560)
- 院(45434)
- 州(42442)
- 农业(42217)
- 经济学院(41840)
- 基金
- 项目(242471)
- 科学(191694)
- 研究(181161)
- 基金(176818)
- 家(153107)
- 国家(151859)
- 科学基金(130302)
- 社会(115722)
- 社会科(109695)
- 社会科学(109668)
- 基金项目(92766)
- 省(91968)
- 教育(82551)
- 自然(81997)
- 自然科(80130)
- 自然科学(80113)
- 自然科学基金(78671)
- 划(77994)
- 编号(73206)
- 资助(72800)
- 成果(61063)
- 部(54416)
- 重点(54216)
- 发(52637)
- 课题(50846)
- 创(49969)
- 国家社会(48168)
- 教育部(47141)
- 创新(46634)
- 人文(45721)
- 期刊
- 济(167236)
- 经济(167236)
- 研究(114125)
- 中国(70311)
- 学报(55681)
- 管理(53621)
- 科学(52218)
- 农(50356)
- 财(49855)
- 教育(44546)
- 大学(42789)
- 学学(39479)
- 农业(35264)
- 技术(31484)
- 融(30913)
- 金融(30913)
- 经济研究(27796)
- 财经(27517)
- 业经(26099)
- 经(23701)
- 问题(22392)
- 图书(21322)
- 业(19415)
- 贸(18821)
- 技术经济(17754)
- 世界(17342)
- 理论(17118)
- 科技(16903)
- 现代(16823)
- 国际(16439)
共检索到5414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郑玉雯
提升“一带一路”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是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举措和必然要求。本文在运用Vague集方法对“一带一路”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评价的基础上,采用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以及空间Markov链探究“一带一路”产业链现代化的空间分异与动态演进。结果表明:2015—2022年,“一带一路”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从“一带一路”六大经济走廊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提升幅度来看,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提升幅度相对较大;“一带一路”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区域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异且呈扩大态势;“一带一路”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具有俱乐部收敛的特点,六大经济走廊合作框架显著增强了“一带一路”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收敛俱乐部之间的空间溢出效应,不仅助益于提升一国的产业链现代化向更高水平发展的概率,还降低了一国的产业链现代化向低水平转变的概率。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郑玉雯
提升“一带一路”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是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举措和必然要求。本文在运用Vague集方法对“一带一路”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评价的基础上,采用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以及空间Markov链探究“一带一路”产业链现代化的空间分异与动态演进。结果表明:2015—2022年,“一带一路”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从“一带一路”六大经济走廊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提升幅度来看,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提升幅度相对较大;“一带一路”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区域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异且呈扩大态势;“一带一路”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具有俱乐部收敛的特点,六大经济走廊合作框架显著增强了“一带一路”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收敛俱乐部之间的空间溢出效应,不仅助益于提升一国的产业链现代化向更高水平发展的概率,还降低了一国的产业链现代化向低水平转变的概率。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霍宇辉 杨涛
在美西方加紧“以链遏华”背景下,我国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水平有待提升,安全稳定发展面临内外风险挑战,深化开放合作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重要途径。“一带一路”建设历经10载,已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既是我国农业、制造业、战略性矿产资源等重要产品的进口来源地,又是我国的出口大市场,为我国产业链供应链提供重要外部供给和需求。为此,应妥善应对美西方对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遏压,巩固我国在国际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地位,以共建“一带一路”为抓手,构建互利共赢的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体系,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产业链供应链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史昕 邢彬彬
一带一路"是新时期我国深化对外合作的新的战略构想,对未来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将产生积极影响。油气国际合作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内容。本文对油气全产业链合作在"一带一路"的战略地位进行了分析,重点探讨了"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我国油气国际合作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并提出了我国油气全产业链国际合作的战略构想和政策建议,以期为促进我国油气国际合作、保障油气安全提供参考。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刘文革 肖园园
以"一带一路"国家为研究对象,提出契约质量影响产业链提升的假说。借鉴Koopman等的方法,利用1995~2011年WIoD数据库中的投入产出表数据,测算"一带一路"代表性国家分行业的出口国内增加值的比例,以契约质量表征一个国家的制度质量,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系统Gmm方法进行实证研究。计量结果表明,契约质量对出口国内增加值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与此同时,契约质量对资源密集型产业影响不显著,对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影响依次增强。在分区域的检验中,契约质量对发达地区的出口国内增加值影响较大。据此,"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要注重制度质量的提升,尤其是契约质量,从而在全球分工的背景下,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潘雨晨 陈志成 刘震
基于对“一带一路”区域分工影响中国产业链韧性以及数字化水平在其中发挥的作用的理论机制分析,本文从增加值贸易角度优化和改进衡量产业链韧性的指标,并构建“区域分工参与度”指数,从而对理论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参与“一带一路”区域分工可以通过技术创新效应和产业集聚效应两个传导机制显著促进中国产业链韧性的提升;“一带一路”数字化水平会在区域分工影响中国产业链韧性的过程中产生了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一带一路”区域分工会在不同分工参与方向、不同行业以及不同地区下对中国产业链韧性产生异质性影响,而数字化水平在不同的异质性检验中都增强了“一带一路”区域分工对中国产业链韧性的提升作用。本文不仅从理论上为高质量参与“一带一路”区域分工提供了基础,也为维护和增强中国产业链韧性指出了可行路径。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陈健 龚晓莺
本文基于中国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低端锁定"、地缘政治和美欧等西方发达国家的挑战,提出了中国产业主导的"一带一路"区域价值链生成路径:着力推动中国企业"差异化"发展战略,提升对"一带一路"沿线投资"精准供给"水平;健全中国生产服务网络,提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服务供给水平;构建中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完善"一带一路"沿线产业体系的分工布局;推动中国产业标准"走出去"战略,促进其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共享;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筑牢"一带一路"沿线经贸合作根基;突出产业合作互利共赢,稳妥拓展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优树 冉丹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石油产业链的构建,选取2010、2013、2016、2019年数据对"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石油产业链贸易网络的结构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沿线区域国家石油产业链贸易网络密度整体上不断增强、贸易联系愈加紧密,呈现"小世界"特征,但贸易合作具有偏向性致使不同链条环节的网络特征演变呈现不同的特点。进一步,各环节的中心性国家具有差异性,原油贸易网络中心性较强的国家主要为石油资源国和运输通道国,原油产品贸易网络、有机化学产品贸易网络以及合成产品贸易网络中心性较强的国家主要为工业基础相对较好的国家,且该三个网络的中心国家具有较高的重合度。经济距离、工业化阶段距离、制度距离和地理距离皆是重要影响因素,但对无权网络的解释力度更优且在不同链条环节上影响程度各异。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李富
发达国家用工荒主要表现在技术工种和服务行业人才比较缺乏,蓝领技工收入报酬低、人口出生率低、技工培育成本高等是其中的重要原因,加大技术移民、重视员工的培养、促进技术革新和产业转型是发达国家应对用工荒的主要举措。一带一路对我国用工荒短期和长期将产生不同影响,我国应借鉴发达国家经验,从产业转型、职业教育和户籍改革等多角度采取措施,以期缓解用工荒。
关键词:
发达国家 用工荒 一带一路 政策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李小平 张钰林 李雨阳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一体化面临诸多挑战。经济复苏乏力、贫富差距扩大等经济问题与大国间的政治博弈,导致“逆全球化”现象频发。“逆全球化”对中国的冲击表现在宏观层面通过贸易限制政策,大大缩减了中国的进出口贸易额、外商直接投资;在微观层面,欧美国家对中国科技企业的制裁,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的技术进步。“一带一路”区域价值链的构建,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条可行路径。该价值链不同于欧、美、日为主形成的区域价值链,而是在中国构筑区域经济合作、合作共赢、打造命运共同体进行国际区域分工的尝试,是以产业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为目标,其连接了与中国经济互补性强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实现商品或服务价值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该价值链的构建,有助于推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维护中国全球价值链地位,推动“一带一路”行稳致远以及形成国际经济合作发展新局面。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闫东升 马训
中国经济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亟需将参与全球价值链竞争的模式从"汗水经济"转变为"智慧经济",以摆脱长期以来的"低端锁定"困境。综合已有研究成果,分析中国依托"一带一路"构建"以我为主"、包容性区域价值链的背景,并重点对区域价值链构建的策略、区域价值链与全球价值链联系及产业升级机制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作为一种"双向嵌套"、开放型价值链体系,区域价值链在加快中国产业高端攀升、带动更大范围协同发展和推动公平贸易规则制定等方面,都能够发挥积极作用。在此过程中,作为多元价值链链接者的中国,应积极培育全球竞争力与资源整合优势,发挥"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推动中国产业升级同时,带动更大范围国家或地区的发展,有序引导多重市场融合。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孙乾坤 李大夜 寇埻
"一带一路"建设是国际合作和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积极探索,符合沿线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文章在分析"一带一路"国家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一带一路"的重要外部力量、沿线大国、沿线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开放战略进行具体研究,并深入探索这些国家的利益诉求及与我国的契合之处,进而详细讨论了其对我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启示。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郭周明
2017年5月14日至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高峰论坛是"一带一路"提出3年多来最高规格的论坛活动,标志着习近平主席2013年提出的"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得到深入贯彻和落实,这对于推动国际和区域合作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中国在"一带一路"的对外直接投资尚存在基础薄弱、地域分散、规模较小以及质量不高等特征。中国共在63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投资。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以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郭周明
2017年5月14日至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高峰论坛是"一带一路"提出3年多来最高规格的论坛活动,标志着习近平主席2013年提出的"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得到深入贯彻和落实,这对于推动国际和区域合作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中国在"一带一路"的对外直接投资尚存在基础薄弱、地域分散、规模较小以及质量不高等特征。中国共在63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投资。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以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徐振伟
目前全球的海外农业投资模式基本可以分为日本模式和韩国模式两种。韩国模式采用风险较大、成功率很小的直接土地交易的模式,海外农业投资失败的案例居多,而日本采用订单农业、合同农业和参股并购的方式与当地企业合作,从而顺利地进入当地市场,减少了阻力和风险。就中国海外农业投资模式而言,在战略上应更多地借鉴、学习日本模式,吸取韩国模式的教训,使中国农业"走出去"之路更加顺利高效,更好地服务国家的"一带一路"建设,实现合作共赢。
关键词:
海外农业投资 日本模式 韩国模式 中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