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747)
- 2023(2394)
- 2022(1892)
- 2021(1803)
- 2020(1403)
- 2019(3398)
- 2018(3039)
- 2017(5597)
- 2016(2635)
- 2015(2739)
- 2014(2357)
- 2013(2414)
- 2012(2181)
- 2011(2056)
- 2010(2171)
- 2009(2026)
- 2008(2017)
- 2007(1761)
- 2006(1736)
- 2005(1668)
- 学科
- 济(13030)
- 经济(13019)
- 管理(5825)
- 业(4802)
- 企(4063)
- 企业(4063)
- 中国(3621)
- 方法(3479)
- 关系(3273)
- 地方(3186)
- 学(3177)
- 农(3087)
- 数学(2753)
- 经济关系(2665)
- 数学方法(2642)
- 对外(2581)
- 业经(2534)
- 外经(2428)
- 对外经济(2414)
- 理论(2267)
- 财(2135)
- 贸(2128)
- 贸易(2126)
- 易(2024)
- 制(1969)
- 农业(1915)
- 地方经济(1860)
- 融(1769)
- 金融(1769)
- 体(1633)
- 机构
- 大学(37441)
- 学院(35624)
- 研究(14923)
- 济(14779)
- 经济(14483)
- 管理(12083)
- 中国(10873)
- 理学(10341)
- 理学院(10186)
- 管理学(9837)
- 管理学院(9753)
- 科学(8632)
- 京(8147)
- 所(7382)
- 财(7221)
- 研究所(6635)
- 中心(6194)
- 农(5925)
- 江(5808)
- 院(5763)
- 范(5740)
- 师范(5690)
- 财经(5391)
- 北京(5287)
- 经(4941)
- 师范大学(4788)
- 业大(4669)
- 经济学(4604)
- 研究院(4583)
- 农业(4511)
共检索到609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卫东
"一带一路"是新时期中国最重要的国家战略,将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产生深远的历史影响。这个战略的产生是国内外局势变化、特别是世界格局变化的结果。目前,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货物进出口国,需要在引领亚洲乃至世界经济增长上发挥更大的作用,需要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做出更大的努力,需要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更大的贡献。借助"丝绸之路"这个文化符号,中国向世界传递出"和平、合作、发展、共赢"的理念,以及包容性全球化的倡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周成虎
2014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谋划区域发展新棋局,由东向西、由沿海向内地,沿大江大河和陆路交通干线推进梯度发展。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同年9月,国务院先后发布《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和《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2014-2020)》。同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一起上升为三大国家战略。在最近闭幕的十八届五中全会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刘炜
以2006年范并思、胡小菁发表《图书馆2.0:构建新的图书馆服务》为标志,国内图书馆2.0运动已过去近二十年。二十年来互联网经历了迅猛发展,目前已进入3.0时代。Web3.0概念也从早期单指“语义万维网”,进一步被赋予新的含义,即以区块链为底层架构,以实现数据确权、溯源询证、智能合约、零知识证明和去中心化治理等功能为特色的新一代互联网,它的突破之处在于,能够为建设平行于物理世界的元宇宙虚拟世界提供坚实的技术基础。Web2.0技术在图书馆领域的应用被称为图书馆2.0,而Web3.0影响更为巨大,当下提出建设图书馆3.0,正当其时!
关键词:
图书馆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小鹏
"减贫与发展"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MDGs)和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都将消除贫困作为首要任务,反映了贫困治理对于全球发展的重大意义。联合国开发署2019年度《全球多维贫困指数》报告指出,全球仍有13亿人处于"多维贫困状态",且国家间和各国内部存在明显差异,贫困治理任重道远。
关键词:
相对贫困 多维贫困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龙花楼
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全球城市化、逆城市化进程中,诸多欧美发达国家的乡村地区经历了显著的社会经济结构形态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变化和重构(龙花楼等,2017)。国际乡村地理研究的代表性人物英国阿伯里斯特威斯大学Michael Woods教授将乡村重构定义为: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因农业经济地位的下降和农村经济的调整、农村服务部门的兴起和地方服务的合理化、城乡人口流动和社会发展要素重组等不同因素的交互影响导致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文琦 陈秧分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云刚
2016年8月首届"国际政治地理学前沿论坛"在广州中山大学召开,共有来自中国、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荷兰、芬兰、日本、新加坡、巴西等13个国家和地区、49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130多位代表出席,本专辑即是这次会议的会后成果之一。国内政治地理学研究过去与西方的交流不多,讨论的话题和热点也不尽相同。这次论坛经过多次讨论主题定为"东西对话:政治地理学研究新进展",下设"地缘政治"、"边界研究"、"领域与管治"
关键词:
政治地理学 地理学研究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吴康
<正>国土空间规划与治理中对于人口收缩地区的关注源自于近年来我国城镇化过程中不断浮现且增多的“收缩城市”现象。收缩城市(Shrinking Cities)最初由德国学者H?u?ermann和Siebel在1980年代末研究鲁尔老工业区转型时提出,最初用来隐喻那些因去工业化或社会转型引起的人口减少并面临结构性危机的城市,并逐步扩展到全球化下日益显著的城市区域的增长与收缩分化。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贺灿飞
20世纪80年代以来,通信与交通技术的发展、贸易与投资政策的自由化以及制造业的模块化推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并重新塑造世界经济地理格局。中国充分利用制度、资源、市场和规模优势,以投资和贸易等方式积极参与区域一体化,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并扮演了重要角色。经济全球化深刻影响了中国发展,推动中国从封闭经济走向开放经济,促使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和贸易大国。经济全球化也为中国未来的区域发展带来机遇和风险。从机遇来看,经济全球化在增强全球联系的同时促进地方力量的崛
关键词:
全球化 制造业增长 中间产品贸易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Mark W.ROSENBERG 高晓路 刘春凤
进入21世纪以来,老龄化问题越来越突出,全球范围内基于地理学视角的老龄化研究成果也日益丰富。老龄化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影响深远,未来一二十年间快速老龄化将对城镇化和经济发展带来很大不确定性。为了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有序过渡到一个更加健康、成熟的社会,实现"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必须深化对相关概念、理论和实际问题的研究。我们特邀请国内外专家撰稿,组织刊发了本期专辑,以期引起国内地理学界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曲衍波 姜广辉 张凤荣
农村宅基地是农村建设用地中规模最大的一类土地利用类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其成员无偿提供宅基地,保障农民住房基本权利,其性质是一种"集体福利"。在中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下,农村宅基地实行"一户一宅"的供给制度。但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大量外流,加上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管理制度改革滞后,农村宅基地以及农房闲置、低效利用呈加剧态势。数据显示,2000—2016年中国农村常住人口减少2.19亿,但宅基地规模反而增加了400万hm~2;同时,全国约有10%的村庄内部"一户多宅"和宅基地闲置现象较为普遍。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张可云 邓仲良
通过回顾区域合作模式类型与演进规律,本文着重论述了一带一路区域合作框架的构建逻辑。研究认为我国应以一带一路为载体来完善和对接国际国内"双向"区域合作机制,构建以基础设施、国际贸易、技术创新、公共品供给、合作保障为主要特征的合作模式,并通过创新区域合作主体利益的分配机制,进一步带动形成中国与沿线各国产业国际分工与产品贸易体系。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卢锋 李昕 李双双 姜志霄 张杰平 杨业伟
作为东亚与欧洲"中间广大腹地国家"共同谋求发展的宏大规划,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包含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广泛系统的合作内容。"一带一路"是中国新时期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凸显出中国更加重视与广大发展中国家携手共进谋发展的清晰指向,传递出做长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短板"以培育全球经济新增长点的新思路,体现了开放国策、外交战略、结构调整、促进增长目标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中国现阶段生产能力在常规制造与建造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在开放宏观经济领域拥有充裕的国民储蓄与外汇储备资源。通过共建"一带一路",中国将有机会向世人展示,中国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可靠得力的合作发展...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卢峰
作为东亚与欧洲"中间广大腹地国家"共同谋求发展的宏大规划,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包含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等广泛系统的合作内容。"一带一路"是中国新时期全方位扩大开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传递出做长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短板"以培育全球经济新增长点的新思路,体现了开放国策、外交战略、结构调整、促进增长目标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中国现阶段生产能力在常规制造与建造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在开放宏观经济领域拥有充裕的国民储蓄与外汇储备资源,通过共建"一带一路"中国将有机会向世人展示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可靠得力的合作发展伙伴,中国也将通过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共谋发展而获得广泛利益。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张可云 邓仲良
通过回顾区域合作模式类型与演进规律,本文着重论述了一带一路区域合作框架的构建逻辑。研究认为我国应以一带一路为载体来完善和对接国际国内"双向"区域合作机制,构建以基础设施、国际贸易、技术创新、公共品供给、合作保障为主要特征的合作模式,并通过创新区域合作主体利益的分配机制,进一步带动形成中国与沿线各国产业国际分工与产品贸易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