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922)
2023(15527)
2022(12642)
2021(11740)
2020(9581)
2019(21931)
2018(21098)
2017(40149)
2016(21135)
2015(23663)
2014(23024)
2013(23069)
2012(21486)
2011(19299)
2010(19641)
2009(18349)
2008(18402)
2007(16463)
2006(14888)
2005(14004)
作者
(59939)
(49857)
(49678)
(47191)
(32123)
(23760)
(22507)
(19178)
(18999)
(17819)
(17053)
(16673)
(16122)
(16027)
(15799)
(15205)
(14845)
(14521)
(14202)
(14081)
(12427)
(12215)
(12037)
(11506)
(11184)
(11066)
(11011)
(10999)
(9954)
(9861)
学科
(104582)
经济(104463)
(86504)
(77752)
企业(77752)
管理(73454)
方法(38373)
业经(32154)
中国(31508)
(30580)
(30344)
数学(29679)
数学方法(29484)
地方(22994)
农业(21718)
(21547)
财务(21523)
财务管理(21498)
企业财务(20413)
(20041)
(19710)
贸易(19690)
技术(19522)
(19136)
(17294)
(17222)
(16605)
(16252)
金融(16252)
(15997)
机构
学院(307402)
大学(303903)
(141513)
经济(139225)
管理(120033)
研究(108810)
理学(101895)
理学院(100818)
管理学(99659)
管理学院(99064)
中国(87003)
(66243)
(64983)
科学(60250)
(54180)
财经(51700)
(48520)
研究所(48350)
中心(48269)
(47099)
(46968)
经济学(43940)
北京(41857)
经济学院(39556)
业大(39331)
(38920)
(38391)
财经大学(38245)
师范(38062)
农业(37567)
基金
项目(194308)
科学(157143)
研究(147224)
基金(144707)
(124917)
国家(123513)
科学基金(107558)
社会(98387)
社会科(93487)
社会科学(93461)
基金项目(75164)
(74378)
自然(65862)
教育(65729)
自然科(64423)
自然科学(64406)
自然科学基金(63348)
(61891)
资助(57849)
编号(57493)
(47118)
成果(46706)
(44149)
重点(43790)
(43677)
国家社会(42134)
(41010)
课题(40169)
创新(40013)
发展(39245)
期刊
(167428)
经济(167428)
研究(100001)
中国(66835)
(54041)
管理(51985)
(46901)
科学(42449)
学报(40802)
(33265)
金融(33265)
大学(32436)
农业(32150)
教育(31199)
学学(30463)
技术(28421)
业经(27959)
经济研究(27600)
财经(26810)
(23417)
问题(21627)
(19958)
(19810)
世界(18576)
技术经济(18262)
国际(18179)
现代(15386)
商业(14623)
经济管理(14434)
经济问题(13541)
共检索到4895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王桂军  张辉  
本文将"一带一路"倡议及对外直接投资(OFDI)引入全球价值"双环流"框架,利用2011-2016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从全要素生产率(TFP)视角探讨"一带一路"倡议是否以及如何影响在非沿线发达国家进行直接投资的中国企业。理论分析表明,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政策红利下,中国与"下环流"沿线非发达国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势攀升差"会倒逼中国企业提高技术创新水平,而投资"上环流"非沿线发达国家的企业会优先通过"逆向溢出"机制实现技术创新,从而更快地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计量结果显示,"一带一路"倡议显著地提高了投资非沿线发达国家的中国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且以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为实现路径。本文从中国企业视角为"一带一路"倡议下政府应对贸易摩擦提供了理论启示。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周杰琦  夏南新  
在采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面板数据测度投资便利化的基础上,利用两阶段引力模型检验对中国OFDI的广延边际(区位选择)和集约边际(投资规模)的影响,克服传统文献的样本选择偏差,并结合中介效应模型与面板门槛模型,考察该影响背后的传导机制与异质性。结果表明:东道国投资便利化建设不仅显著吸引中国OFDI的流入,也提高了OFDI规模,营商环境、基础设施质量、制度质量是影响中国OFDI区位选择与投资规模的关键;东道国投资便利化对中国OFDI的促进效应可以通过政策沟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设施联通与民心相通实现;异质性分析发现,当东道国市场规模、资源禀赋、技术进步跨越门槛值及政治风险低于门槛值,投资便利化对中国OFDI的促进效应均趋强。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华欣  盛红艳  
本文以东道国的视角分析中国制造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OFDI)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并采用二元LOgIt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国家的市场潜力越大、基础设施情况越好、自然资源禀赋越丰裕,中国制造业企业越倾向于选择绿地投资模式;而"一带一路"国家的技术水平越高,中国制造业企业越倾向于选择跨国并购模式。政府应提高海外投资信息服务水平,为企业深入了解东道国环境从而做出正确的投资模式提供便利。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韩冰  魏瑶  韩纪琴  
对外直接投资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新冠疫情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仍然呈上升趋势。中国开展OFDI尚处于初期探索阶段,绿地投资和跨国并购的模式选择是企业“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第一个难题。文章从微观和宏观视角,以2005-2019年我国对沿线国家资源型行业直接投资的178条数据作为研究样本,采用Logit回归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企业规模越小和营业收入越大越偏好以绿地投资模式进入沿线国家资源型行业;东道国制度质量越高且与我国文化距离越大,企业以跨国并购模式对东道国资源型行业投资几率越大。东道国经济水平与OFDI模式选择不存在显著相关性。企业要选择适合自身的投资模式,政府要加强引导,建立OFDI风险预警机制,帮助企业更好走出去。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李富  
发达国家用工荒主要表现在技术工种和服务行业人才比较缺乏,蓝领技工收入报酬低、人口出生率低、技工培育成本高等是其中的重要原因,加大技术移民、重视员工的培养、促进技术革新和产业转型是发达国家应对用工荒的主要举措。一带一路对我国用工荒短期和长期将产生不同影响,我国应借鉴发达国家经验,从产业转型、职业教育和户籍改革等多角度采取措施,以期缓解用工荒。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亮  周靖  李莲英  
当前大多数“一带一路”国家的科技创新基础较薄弱,科技创新合作意愿和基础普遍不足,各国之间深层次的国际科技合作亟待加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科技创新合作的内容与机制也亟待进一步丰富与完善。本研究通过重点梳理分析美国、欧盟、德国、日本和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与发展中国家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经验,总结得出其具有四方面共同特征:搭建多层次科技交流平台,深化科技人文交流;科学布局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拓宽科技合作网络;建立健全海外孵化器,打造“一带一路”特色创新合作体系;推进联合技术攻关,提升科技援助水平。中国可从中汲取有益的做法,根据自身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阶段和现实需求,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创新模式。建议重点从科技人文交流、科技合作网络、特色创新合作体系、科技援助水平等维度探索构建人才、技术、空间等多种要素协同创新和联动发展的合作生态,通过增强国际科技话语权、有效互补协作和开展科技援助等方式推进“一带一路”国际科技创新与合作行稳致远。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廖佳  潘春阳  雷平  
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构建投资便利化指标体系,测算"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便利化程度及特征,进而采用扩展引力模型实证分析了东道国投资便利化程度对中国OFDI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东道国GDP以及投资便利化总指标在吸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方面具有显著的正面作用。进一步考察分区域和分指标效应,发现不同区域投资便利化的效应不同,其中技术的促进作用在所有区域都很显著。中东欧国家除了技术因素效应明显外,其微观营商环境的便利性也对吸引我国OFDI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东南亚国家除了技术效应外,双边产业园区的建立也具有显著的正面效应。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王昕   唐登林  
本文基于非平衡面板企业数据,实证分析2007~2018年中国3,981家企业对45个“一带一路”国家的直接投资。实证结果表明,中国企业OFDI是在“一带一路”国家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以盈利能力为驱动的市场拓展行为。就企业内在属性差异而言,国有企业和科技型企业的OFDI主要以扩大市场规模为主,民营企业和非科技型企业的OFDI主要受到商贸效率和市场规模的影响;劳动密集型和污染型企业OFDI的主要内在驱动源于盈利能力的下降。就经济要素禀赋差异而言,以效率禀赋型地区为分界,企业盈利能力对OFDI的影响由负转正。就商贸运输渠道和现代化差异而言,商贸企业偏向对“一路”地区展开直接投资,产能转移企业偏向对“一带”地区的直接投资;企业存在通过OFDI实现科技逆向流出的需求。中国应加速培育企业的本土市场盈利能力,实现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刘娟  
本文利用2006—2015年中国跨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63个国家OFDI数据,结合跨国公司理论和制度理论,系统考察东道国制度环境、投资导向与中国跨国企业OFDI三者间作用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中国跨国企业OFDI具有突出的资源导向特征,东道国市场资源禀赋会对中国跨国企业OFDI投资决策产生积极影响,东道国经济制度环境并未抑制中国跨国企业OFDI投资规模,东道国文化制度环境差异对中国跨国企业OFDI影响不明显,东道国政治制度环境和市场规模对中国跨国企业OFDI影响程度不同。本文研究结论是对既有跨国投资理论的丰富和矫正,对中国跨国企业的OFDI实践也有重要启示意义。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邱斌  邓荣霞  
随着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各国之间的联系愈加紧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程度也在不断加深。在以新兴技术为基础的全球化背景下,知识经济飞速发展,而知识产权保护在其中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越来越成为影响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的重要因素。从法律的角度看,知识产权是权利人对其智力劳动所创作的成果享有的财产权利;从经济的角度来看,知识产权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之一。知识产权改革自20世纪90年代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段博川  唐幸  刘倩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对沿线国家的投资急剧增加。文章使用2003—2015年66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作为研究样本,分析了中国对这些国家的投资动机。结果显示:中国在这些国家的主要投资目的是培育国际市场、拓展资源配置空间和基础设施援助建设。门槛回归结果显示,东道国市场规模对中国OFDI的正向影响作用会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而不断增大,中国在一些人力成本较高的国家不存在效率追求动机;同样,在那些自然资源匮乏的地区也不存在资源寻求动机;出于市场容量与经济成本的考虑,中国将基建水平中等发达的国家作为基建援助的重点。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谦  汪昕  
文化因素是一国影响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因素。文章选取2003年~2016年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对外直接投资流量数据,并使用Hofstede的文化指数测算文化距离来探究文化差异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的影响。研究表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的发展中国家的文化距离整体低于发达国家;文化距离是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阻碍因素;分样本观察,文化距离仅对发达国家有显著负向作用,对发展中国家不显著。文章提出国内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时应充分考虑与东道国的文化差异,尤其对沿线发达国家可采取并购或合资的方式进入东道国市场,以减少文化距离过大带来的外部风险。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文淑惠  胡琼  程先楠  
文章基于2003-2016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50个国家的直接投资数据,运用固定效应和系统GMM检验东道国制度环境在东道国金融发展影响中国OFDI区位选择中是否具有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东道国制度质量高低显著影响其金融发展对中国OFDI的吸引作用,且存在一个制度质量临界值,样本国家中以新加坡为代表的东亚国家、以科威特为代表的中东国家、以匈牙利为代表的东欧国家等17个国家金融配置效率较高,有利于中资企业获取海外融资,建议具有强烈融资动机的中资企业选择上述国家进行投资。其次,东道国金融发展本身对中国OFDI有促进作用,对于沿线其他制度环境相对较差、金融发展水平较低的东道国,建议中央政府进行更加广泛的制度性安排切实加强金融合作,最大程度解决海外投资企业普遍面临的融资困境,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合作。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詹琳  杨东群  秦路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农业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迅速发展,系统研究中国农业企业境外投资区位选择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作为一种投资决策行为,企业的区位选择首先取决于企业的投资动机。文中归纳了中国农业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外直接投资(OFDI)的三种主要动机,即:寻求互补资源、进入目标市场与获得战略资产;分析了不同的投资动机下,中国农业企业区位选择的决定因素与影响因素;以此为基础,构建起了适用于中国农业企业OFDI区位选择的"投资动机—区位决定因素—区位影响因素—投资区位"决策框架,并进一步给出了三种动机下中国农业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策略建议。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王正新  周乾  
本文基于2007~2017年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49个代表性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OFDI)数据,运用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进行实证检验,考察了东道国营商环境总体情况以及子类指标对中国企业OFDI的影响,并进一步基于投资动机的视角,探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营商环境对中国不同投资动机型OFDI的影响效果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企业倾向于投资营商环境总体情况较差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便捷的开办企业和获得施工许可等东道国商业监管程序对中国企业OFDI具有正向影响,健全的获得信贷、执行合同等法律制度以及强有力的投资者保护对中国企业OFDI具有负向影响;市场寻求型OFDI和战略资产寻求型OFDI倾向于总体营商环境较好的东道国,而资源寻求型OFDI倾向于总体营商环境较差的东道国;不同投资动机型OFDI对营商环境子类指标具有异质性偏好。基于实证结果,本文从企业和政府层面提出了促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深化投资领域对话合作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