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21)
2023(5615)
2022(4708)
2021(4610)
2020(3737)
2019(9144)
2018(8611)
2017(16141)
2016(8306)
2015(9567)
2014(8928)
2013(9205)
2012(8828)
2011(8290)
2010(8119)
2009(7594)
2008(7430)
2007(6408)
2006(5896)
2005(5488)
作者
(22993)
(19377)
(19350)
(18584)
(12462)
(9323)
(8737)
(7512)
(7501)
(6878)
(6870)
(6440)
(6352)
(6299)
(6269)
(6047)
(5789)
(5711)
(5495)
(5124)
(5080)
(4700)
(4505)
(4486)
(4423)
(4295)
(4161)
(3899)
(3886)
(3842)
学科
(44186)
经济(44144)
管理(17184)
方法(16685)
(15974)
数学(15410)
数学方法(15282)
中国(14611)
(11077)
贸易(11070)
(10822)
(10655)
企业(10655)
(10410)
地方(9146)
关系(8448)
(7312)
(7038)
(7008)
农业(6873)
(6794)
金融(6792)
业经(6610)
环境(6140)
(6133)
(6101)
银行(6096)
(6010)
(5819)
地方经济(5502)
机构
大学(125402)
学院(119818)
(63426)
经济(62689)
研究(53165)
中国(41122)
管理(41112)
理学(35138)
理学院(34624)
管理学(34104)
管理学院(33863)
科学(28379)
(28089)
(26892)
(26171)
研究所(24501)
经济学(22130)
中心(21996)
财经(21140)
经济学院(19874)
(19597)
(18942)
北京(18904)
(17872)
(17213)
师范(17110)
科学院(16665)
财经大学(16001)
(15589)
研究中心(15082)
基金
项目(79083)
科学(63317)
基金(61148)
研究(58771)
(54267)
国家(53941)
科学基金(44744)
社会(41005)
社会科(38904)
社会科学(38896)
基金项目(31029)
教育(26345)
自然(26275)
自然科(25709)
自然科学(25702)
资助(25570)
自然科学基金(25272)
(24791)
(23244)
编号(20834)
中国(20353)
(19952)
国家社会(19087)
重点(18621)
成果(18571)
(18095)
教育部(17424)
人文(15770)
大学(15709)
(15674)
期刊
(68603)
经济(68603)
研究(43876)
中国(26025)
科学(18368)
(18176)
学报(18039)
(16887)
管理(16569)
大学(14344)
学学(13149)
经济研究(13073)
教育(12841)
(12188)
金融(12188)
农业(11853)
(11852)
财经(11388)
国际(11361)
世界(11203)
(10050)
问题(9422)
技术(8754)
(8033)
业经(7242)
资源(6066)
技术经济(5942)
统计(5749)
(5666)
论坛(5666)
共检索到1941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雷建锋  
核武器的出现使大国战争再无完全的胜利者。地缘经济竞争日益取代了哥伦布时代以来地缘政治竞争的优势地位,战后地区主义的蓬勃发展就是这种时代趋势的反映。"一带一路"是在欧亚权力对比和中国在东亚地区的地位发生有利于中国的根本变化的情况下中国政府提出的洲际地区主义合作倡议,其实质是一个经济地区主义合作机制,因此解决不了洲际安全问题,更不可能"超越"传统的地缘政治。对"一带一路"实质、局限、目标与效用评判标准均需细致的分析与界定,才能避免出现对其评价简单随意的倾向。地区主义与地区化应该彼此推进、相互为用,政府主导的地区主义必须以本地区的地区性水平为基础。中国应该塑造有利于"一带一路"发展的安全环境,从而打破"一带一路"沿线地缘政治的羁绊,推动其顺利发展。"一带一路"需要使长期愿景与阶段性目标、国家实力与政策设计、中国的主观愿望和沿线国家的需求相协调。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雷建锋  
核武器的出现使大国战争再无完全的胜利者。地缘经济竞争日益取代了哥伦布时代以来地缘政治竞争的优势地位,战后地区主义的蓬勃发展就是这种时代趋势的反映。"一带一路"是在欧亚权力对比和中国在东亚地区的地位发生有利于中国的根本变化的情况下中国政府提出的洲际地区主义合作倡议,其实质是一个经济地区主义合作机制,因此解决不了洲际安全问题,更不可能"超越"传统的地缘政治。对"一带一路"实质、局限、目标与效用评判标准均需细致的分析与界定,才能避免出现对其评价简单随意的倾向。地区主义与地区化应该彼此推进、相互为用,政府主导的地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王宪举  
实施“一带一路”倡议近十年来,中国和欧亚国家之间的人文合作取得了长足进展。主要成果体现在中国与欧亚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明显增加、教育和旅游合作得到加强等。存在的问题是国家间合作程度不平衡、官方和民间合作不平衡、一些国家仍不同程度地流行“中国威胁论”、我国的“软实力”和国际传播作用较弱等。其中,既有历史的原因,又有大国竞争和自身等原因。为此,要强化与欧亚各国的人文联系和交流互动,尤其是改善与印度的人文关系,同时,加强国际媒体传播和教育“走出去”的工作,使欧亚国家人民听到更多的“中国声音”,让更多青年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成为“知华派”和“友华派”,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依绍华  
中欧班列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抓手,对促进中欧经贸合作发挥积极作用,已成为中欧国际运输新通道。本文对中欧班列整体发展状况进行总结,重点分析中欧班列对“一带一路”沿线欧亚国家经贸合作的影响,并结合当前国际形势,对中欧班列面临的挑战和问题进行剖析,进而提出发展建议。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刘作奎  陈思杨  
欧亚大陆经济走廊建设是"一带一路"的重要工程之一,对中欧两大市场加强合作对接至关重要。但经济走廊建设面临着多重风险,主要包括:欧盟分裂或解体风险,民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威胁,欧俄之间的相互制裁,乌克兰危机,移民或难民问题,陆路和海路两种运输模式的竞争,中俄在通道建设上的竞争等。针对上述问题,应综合平衡和处理好宏观和微观、计划和市场、海路和陆路、中俄竞争与合作等问题。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金瑞庭  
"一带一路"战略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前景广阔,同时也面临着发展阶段差异、利益诉求分化、合作层次较低、营商环境欠佳和制度建设滞后等问题。新时期,应从提升合作层次、推进重点领域合作、创新经贸投资方式和打造互惠合作"升级版"等方面来积极推动。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刘作奎  陈思杨  
欧亚大陆经济走廊建设是"一带一路"的重要工程之一,对中欧两大市场加强合作对接至关重要。但经济走廊建设面临着多重风险,主要包括:欧盟分裂或解体风险,民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威胁,欧俄之间的相互制裁,乌克兰危机,移民或难民问题,陆路和海路两种运输模式的竞争,中俄在通道建设上的竞争等。针对上述问题,应综合平衡和处理好宏观和微观、计划和市场、海路和陆路、中俄竞争与合作等问题。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程中海  冯梅  
加强产能合作是"一带一路"倡议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的重点合作内容。本文运用分位数引力模型方法,研究中国对欧亚区域国家的直接投资是否促进了能源的进口贸易。研究发现,随着中国对欧亚区域国家的直接投资的增加,从欧亚区域国家进口的能源产品的负面弹性呈现增加趋势,表明中国对欧亚区域国家的直接投资与能源进口之间存在显著的替代效应。同时,经济规模、地理距离对中国能源进口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也佐证了理论的正确性。最后,对加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能源贸易良性互动,推进与欧亚区域一带一路的产能合作提出了建议。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朴英爱  张林国  
"一带一路"是沿着路海古代丝绸之路,构建亚欧大陆经济走廊,推进中国与沿线国家乃至亚欧共同发展的战略构想。它遵循市场运作原则,在更大范围内实现生产要素的有序自由流动,资源有效配置,开展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经济合作。"一个大陆"作为"欧亚倡议"的关键词之一,强调通过构筑交通物流、能源基础设施等网络,实现欧亚国家之间紧密的经济联系,其核心是铁路、管道、北极航线等的互联互通。"一带一路"与"欧亚倡议"是既相近相通,又相差相异的两个系统,既有静态的相似性,又有动态的互动性。这种耦合性,使对两个系统进行引导、强化,促进良性的、正向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激发内在潜能,实现优势互补和共同提升成为可能。中韩FTA的签署和生效,将为推进"一带一路"与"欧亚倡议"战略对接提供制度基础和内在动力,通过两国政策协调、市场开放等创新驱动,克服战略对接的制约因素和障碍,拓宽对接和发展的路径,强强联合,共同开拓欧亚新的合作空间。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程中海  冯梅  
加强产能合作是"一带一路"倡议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的重点合作内容。本文运用分位数引力模型方法,研究中国对欧亚区域国家的直接投资是否促进了能源的进口贸易。研究发现,随着中国对欧亚区域国家的直接投资的增加,从欧亚区域国家进口的能源产品的负面弹性呈现增加趋势,表明中国对欧亚区域国家的直接投资与能源进口之间存在显著的替代效应。同时,经济规模、地理距离对中国能源进口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也佐证了理论的正确性。最后,对加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能源贸易良性互动,推进与欧亚区域一带一路的产能合作提出了建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廖元和  
新欧亚大陆桥是古代中国陆上丝绸之路的现代体现,可以成为"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建设内容。成渝城市群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的结合部位,在新欧亚大陆桥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定位与战略作用。新欧亚大陆桥建设是一个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合作的过程,需要分阶段、分步骤逐步推进。而成渝城市群的互联互通城市建设则是新欧亚大陆桥的重要组成部分。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杨文兰  陈迁影  
"一带一盟"对接促进了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经贸关系发展,但综合分析双边经贸发展的实际,还存在许多制约因素。未来,双方应以"能矿资源"为重点、以"交通运输"为基础,充分挖掘农业领域的合作潜力、发挥文化教育合作的张力、激发跨境旅游的活力,共同促进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经贸合作跨越式发展。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刘立新  
2019年10月25日《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经贸合作协定》(简称《协定》)正式生效,中国-欧亚经济联盟经贸合作迈入了新进程。双方的合作,不仅能够促进能源贸易投资的扩大,还能够改善中国外贸环境以及开拓去产能新市场。然而欧亚经济联盟内部向心力不强,经济发展后劲不足以及外部环境的影响和干预,对双方经贸合作的成效、规模和深度均有不利影响。因此,中国应该加速推进中国-欧亚经济联盟能源合作共同体建设,加强双边经贸合作与"一带一路"战略的对接以及以《协定》为基础加速推进双边自贸区谈判,进而不断拓展双边经贸合作空间。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军  陈瑾  赵小杰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赋予新亚欧大陆桥经济带更加广泛的内涵和新的发展机遇。本文首先对新亚欧经济带战略构想的提出和发展思路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在此基础上把"一带一路"战略与新亚欧经济带建设联系起来进行研究,深入分析了"一带一路"战略给新亚欧经济带所带来的机遇,认为"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把世界上经济最具活力的亚太地区、资源丰富的中亚地区和经济发达的欧洲地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将极大地推进这些区域的国家之间发挥比较优势,实现区域的双赢合作。最后,从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化发展、人文合作和环境保护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推进新亚欧经济带建设的举措。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弘  
分析和解读"一带一路"倡议需要有不同的学科视角。经济学家说,"一带一路"符合经济规律,"要想富,先修路",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的必要条件。政治学家或者国际关系学者认为,"一带一路"是中国政府的国际战略,由政府强力推动,他们注重解释政府的意愿和方式是什么。我将"一带一路"与中欧关系联系起来,并从世界力量格局变化的角度进行解释。这里的关键词是"变化",因为世界在发生深刻变化,任何事物都会发生变化,变化不胜枚举。中国在变,欧洲在变,通过"一带一路"的战略链接,中欧关系也必然充满变化。变化有数量、质量、现象、结构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