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73)
- 2023(13690)
- 2022(11698)
- 2021(10746)
- 2020(9156)
- 2019(21286)
- 2018(20670)
- 2017(40222)
- 2016(21236)
- 2015(24280)
- 2014(23701)
- 2013(23799)
- 2012(22103)
- 2011(20107)
- 2010(20167)
- 2009(19090)
- 2008(18901)
- 2007(16646)
- 2006(14414)
- 2005(13008)
- 学科
- 济(99377)
- 经济(99289)
- 管理(58234)
- 业(57754)
- 方法(46487)
- 企(45459)
- 企业(45459)
- 数学(41050)
- 数学方法(40722)
- 农(27937)
- 贸(27748)
- 贸易(27736)
- 易(26945)
- 中国(26724)
- 财(22754)
- 业经(20162)
- 地方(19244)
- 制(17028)
- 农业(16999)
- 学(16884)
- 银(14224)
- 银行(14198)
- 融(14126)
- 金融(14124)
- 务(13800)
- 财务(13768)
- 财务管理(13733)
- 行(13590)
- 和(13332)
- 环境(13239)
- 机构
- 学院(308613)
- 大学(308521)
- 济(141432)
- 经济(139055)
- 管理(117861)
- 研究(106707)
- 理学(101805)
- 理学院(100740)
- 管理学(99206)
- 管理学院(98638)
- 中国(81511)
- 京(64140)
- 财(61854)
- 科学(60768)
- 所(53221)
- 财经(49945)
- 农(48491)
- 中心(48280)
- 研究所(48112)
- 经(45464)
- 经济学(45390)
- 江(44378)
- 业大(42113)
- 经济学院(41216)
- 北京(40728)
- 范(38948)
- 师范(38609)
- 农业(38273)
- 院(38131)
- 财经大学(37018)
- 基金
- 项目(201714)
- 科学(159850)
- 研究(149620)
- 基金(148726)
- 家(128249)
- 国家(127290)
- 科学基金(109217)
- 社会(97869)
- 社会科(93143)
- 社会科学(93118)
- 基金项目(77304)
- 省(76726)
- 教育(68563)
- 自然(67833)
- 自然科(66326)
- 自然科学(66307)
- 自然科学基金(65175)
- 划(64641)
- 资助(62158)
- 编号(59699)
- 成果(48508)
- 部(46329)
- 重点(45724)
- 发(44962)
- 创(42346)
- 国家社会(41555)
- 课题(41293)
- 教育部(40321)
- 创新(39642)
- 人文(39219)
共检索到4593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苏蕾 袁辰
运用G-L指数、G-L修正指数、Thom&McDoWell指数分析在自贸易区建立后中国与东盟木质林产品的产业内贸易现状。结果表明:中国—东盟自贸区建立后,产业内贸易有所发展,但发展速度较为缓慢。因此,提出继续深化中国与东盟原木、木浆以及锯材的产业间贸易;推进木制品以及木制家具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提高中国与东盟木质林产品的垂直专业化水平等建议。
关键词:
中国—东盟自贸区 产业内贸易 木质林产品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张洪瑞 郭海红 殷健
文章分析了中国与东盟各国木质林产品贸易的绿色生产率效应,探讨了中国与东盟各国进行木质林产品贸易对东盟各国绿色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对中国与东盟各国的木质林产品贸易策略调整,以及消除沿线国家对于绿色经济增长的担忧和质疑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为此,文章基于2003-2019年中国与东盟木质林产品贸易数据,采用计量模型,在测度东盟各国绿色经济增长水平基础上,实证检验了双方木质林产品贸易对东盟地区绿色经济增长的影响关系。研究表明:(1)中国与东盟木质林产品贸易显著正向提升了东盟各国绿色生产率,影响系数达到了0.134,各国平均技术进步指数达到了1.369,说明技术进步是推动绿色生产率提升的主要动力;(2)"一带一路"相关贸易政策对东盟各国绿色生产率产生显著促进作用,影响系数为0.143,显示与我国进行木质林产品贸易并未削弱东盟地区发展的绿色红利;(3)木质林产品贸易对技术进步指数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影响系数为0.161,表明东盟各国林业企业技术与设备得到有效的进步与升级。但受制于人力资本差异与水平限制,当地的林业企业在管理水平、资源配置与规模生产等方面提升效果不佳。基于此,提出四点政策启示:一是进一步优化现有贸易体制,营造良好贸易环境,加快推进贸易政策自由化与便利化;二是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出口退税等措施积极引导中国林业企业"走出去";三是加大林业教育投入与支出,不断强化和提高人力资本水平,增加林业行业高端人才储备;四是林业企业应加大科技投入,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获得产品差异优势。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利 吕杰 陈珂 周密
木质林产品在缓解气候变化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使得国际贸易带来的木质林产品碳流动问题引起了各国的高度重视,根据储量变化法估算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当中的63个国家从2006年起新生产的木质林产品的碳储量,结果发现,中国的木质林产品碳储量无论从总量还是增长量上看,都远高于研究涉及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通过考察国际贸易对木质林产品碳储量的影响可知,木质林产品进出口贸易对各国木质林产品碳储量起到正向影响的国家有42个,起到负向影响的国家有22个,中国的木质林产品进出口贸易对其碳储量产生了正向影响,但影响强度不大;森林资源十分匮乏的国家受木质林产品贸易的影响更大一些。此外,结合相关国家2005年和2015年地上森林碳储量的变动情形和贸易对木质林产品碳储量的影响方向,将中国和研究涉及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分成木质林产品贸易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森林碳储量的增加;木质林产品贸易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森林碳储量的减少;木质林产品贸易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森林碳储量的减少;木质林产品贸易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森林碳储量的增加四种类型。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施正煌 郑雅静 戴永务 林伟明 黄国星
木质林产品具有体积大、单位价值低的物流特性,中国与贸易伙伴国的物流绩效可能影响中国木质林产品出口贸易动能。基于世界银行发布的国别物流绩效指数数据,以中国物流绩效指数与“一带一路”合作国家物流绩效指数的交互项为解释变量,检验物流绩效对中国与“一带一路”合作国家木质林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结果表明:物流绩效改善能显著促进中国对“一带一路”合作国家的木质林产品出口增长;物流绩效、与中国贸易紧密度等变量能够有效缓解距离对中国木质林产品出口贸易的阻碍作用。因此,首先要强化“一带一路”贸易优势,拓宽合作国家木质林产品贸易市场;然后借助“一带一路”区位优势,发展共建物流基础设施模式;最后发挥“一带一路”平台优势,建立和维护农林类贸易协定组织。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宋莎 温亚利 刘庆博
本文利用产业内贸易指数对1992—2011年中美两国木质林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中美木质林产品贸易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两国木质林产品的贸易增长是由产业内贸易和产业间贸易共同作用的结果,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文章最后运用时间序列对中美木质林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与各影响因素进行了Johansen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并根据实证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吴天博 张滨
以"一带一路"为背景,利用2001-2016年UNCOMTRADE数据库提供的数据,探讨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木质林产品贸易的特征、比较优势、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影响因素、贸易潜力等相关问题。研究表明:中国与沿线国家木质林产品贸易流量逐年攀升,关系愈加紧密;中国与沿线国家相比木质林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较高,但比较优势不明显,"大而不强"仍是中国木质林产品贸易的主要问题;中国与沿线国家木质林产品贸易潜力差异显著,有相当一部分国家与我国贸易潜力巨大,证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木质林产品贸易有较大发展空间。
关键词:
一带一路 比较优势 贸易潜力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李臣 刘之月 万志芳
利用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对中国木质林产品竞争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格鲁贝尔-劳埃德指数对2004~2013年中国木质林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和结构进行测算。结果表明中国木质林产品贸易仍以产业内贸易为主,林产品贸易增长是由产业内贸易和产业间贸易共同引起的,产业内贸易主要表现为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最后结合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提出中国木质林产品贸易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
木质林产品 产业内贸易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慧 胡明形
利用2007—2016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数据,采用贸易结合度、互补性指数分别从出口、进口两个方面研究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72个国家在6类木质林产品上的贸易联系紧密性及互补性,重点找出具有贸易潜力的地区、国家及产品。研究表明:中国木质林产品的贸易市场与贸易潜力市场分布不相符;中国具有贸易潜力的出口木质林产品主要是人造板、家具,而进口产品主要是原木、锯材、木浆;"一带一路"多数国家属于"潜力开拓型",各国具有进出口贸易潜力的木质林产品差异较大。因此,应合理科学规划,与重点地区、国家在重点产品上开展贸易合作,挖掘贸易潜力。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慧 胡明形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中国木质林产品的重要进口市场。从口岸效率、海关环境、规制环境、电子商务、金融服务等方面选取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贸易便利化水平测算指标体系,运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对中国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口原木、锯材、木浆、纸和纸板的贸易潜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从沿线国家进口锯材、原木、纸和纸板贸易潜力较大;纸和纸板进口潜力较大的国家有印度、沙特阿拉伯、土耳其等,木浆进口潜力较大的国家有奥地利、波兰、斯洛伐克等,锯材进口潜力较大的国家有奥地利、波兰、罗马尼亚等,原木进口潜力较大的国家有波兰、罗马尼亚、斯洛伐克等;不同木质林产品进口贸易潜力的影响因素具有差异性。总体上来看,产品互补性、是否属于亚太经合组织、是否属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实现木质林产品进口贸易潜力的影响较大。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田刚 吴天博
运用贸易互补性指数、出口稳定性指数分别对2006~2015年中俄木质林产品贸易的互补性及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俄木质林产品比较优势存在巨大差异,中俄两国在进行木质林产品贸易中遵循了比较优势原理,形成了双向的产业间互补。中俄木质林产品贸易除少数年份有轻微波动外,长期处于稳定状态,这主要得益于两国进出口产品种类的多样化、结构的合理化和较强的贸易互补性。中俄两国应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契机,加强林业经贸合作,实现中俄木质林产品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吴天博 田刚
文章采用2001~2016年的木质林产品贸易数据,以"一带一盟"建设为研究背景,分析了中俄木质林产品双边贸易的现状、影响因素及贸易潜力。近年来中俄木质林产品贸易发展速度较快,双边贸易总额呈波动上涨趋势,通过分析中俄木质林产品产业内贸易情况,得出中俄木质林产品互补性较强。基于引力模型的实证研究表明,国家经济规模、人口、森林资源禀赋差异、资源禀赋差异等是影响中俄木质林产品双边贸易的重要因素。中俄木质林产品双边贸易潜力系数随着时间的变化逐年降低,证明双边贸易潜力提升明显。文章建议我国应充分利用"一带一盟"建设的推动作用,扩大与俄罗斯木质林产品贸易的规模和互补性,继续挖掘双边贸易潜力,实现互利共赢。
关键词:
一带一盟 产业内贸易 贸易潜力 引力模型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程宝栋 秦光远 宋维明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首提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倡议,并于同年10月3日再次提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此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最初缘起。随后,李克强总理以"共同开创亚洲发展的新未来"为题在2014年博鳌亚洲论坛发表演讲,全面阐述了中国的亚洲合作政策,并特别强调要推进"一带一路"的建设。至此,"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基本形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李赞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林产品贸易规模迅速扩大,但以加工贸易和货物贸易为主的格局导致中国林产品贸易仍然处于全球林产品贸易价值链低端,且面临越来越严重的后继乏力问题。在分析"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国林产品贸易发展现状及特征的基础上,研究了林产品贸易发展的机遇及其面临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艺卓 左常升 徐宏源
本文在整体和分类两个层面上利用产业内贸易指数对中国林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和结构进行了测量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林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较低,而且原木等大量消耗森林资源的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更低。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今后中国林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林产品 产业内贸易 水平型 垂直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